“马云语录”不要在你最穷的时候去找资本要钱,永远要在你最好的时候去找钱,要在企业发展最好的时候进行调整!
“马云创造”马云在《赢在中国》点评的时候,曾经一再对创业者强调说:“不要在你最穷的时候去找资本要钱,永远要在你最好的时候去找钱,要在企业发展最好的时候进行调整!”
这是马云的经验之谈。马云当初融资的时候,就是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时机,从而顺利的得到了自己继续的资金。
阿里巴巴创业的时候,是互联网的春天,所有的风险投资都愿意给互联网公司投资。而且,当时的阿里巴巴虽然刚刚开始运营,但是已经得到迅猛的发展,流量和客户都飞速增长,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
正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马云为融资可以说是费尽了脑汁。不是为了找投资商,而是说“NO”,马云的纪录是曾经一连拒绝了38家投资商。
马云的第一笔资金是高盛的500万美金。当时是1999年8月,虽然才上线运营5个月,但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一向挑剔的高盛自然愿意送钱给马云。
到了10月,当时在互联网界赫赫有名的投资公司日本软银也找上了门,投资大佬孙正义在6分钟之内就迫不及待地敲定向阿里巴巴投资,而且一出手就是4000万美金,马云甚至不惜“撕破脸皮”地讨价还价,连续三次说“NO”,才将孙正义的投资金额降到了2000万美金。马云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当时的阿里巴巴如日中天,早已经走出了发不起工资的困窘,而且当时阿里巴巴刚刚得到了高盛500万美金的投资,有资本对孙正义说“NO”。
2003年,马云谋划了一场“惊天大阴谋”,准备进军C2C领域,打造淘宝网!马云和孙正义又开始了一场博弈。经过激烈的交锋,双方才就金额达成了协议。马云拿到了8200万美金。
“创业宝典”马云有一句话值得所有创业者细细品味:“投资人最怕的就是有人向他要钱了,他最喜欢你不要(钱),而是他主动送给你!”
投资商是不会主动送钱给任何人的,除非你能够让他赚钱。所有的投资上进行投资都是为了为自己赚取利益,而且要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所以,他们只会把钱主动送给情况最好的公司。
不同的投资者对创业者的要求是不同的。创业者计划以借款方式获得资金的,那么放贷者对创业者在借款期限内的还贷能力和支付利息能力就十分感兴趣,因此放贷人需要对新创企业的商业机会和风险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通常情况下,放贷者对借款人承担项目的角色、现金流、抵押品和权益贡献这四个方面感兴趣,因为现金流能反映创业者偿还债务及支付利息的能力,抵押品或有形资产可以反映贷款的保证力度。风险投资者为获得权益提供了高额的资本,希望获得足够的回报,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收回投资回报。所以投资者通常比放贷者更重视创业者的资格,他们经常花大量的时间来调查创业者的背景,不仅从财务角度考虑,还会从双方是否愉快合作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因此,在公司情况最好的情况下去融资,最有希望得到资金。
“创业实战”在自己最好的时候去融资,就能够得到资金。但是,与企业外部环境相比较,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能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寻求并及时把握住各种有利时机,确保融资获得成功。
创业者在融资的时候,不论是寻找亲朋好友借钱,找银行贷款,还是号召风险投资,首先要树立他们对你的信心。在和投资人接触的时候,要说明三个问题:第一,市场有多大,要用具体的数字来说话;第二,凭什么是你,为什么只有你能够做得好;第三,你的商业模式是怎么回事。让投资人了解你的公司和项目,是他们主动拿出钱来。
创业者在融资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比如,企业可能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不适合发行股票融资,却可能适合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可能在某一地区不适合发行债券融资,但在另一地区却可能相当适合。
另外,还要有超前预见性,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找到最佳的融资时机,果断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