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验是件好事,但也,不要太依赖经验,因为有时候,经验会把人给害了。我们要考虑现实的环境和此时的情况,才能做出判断,否则很容易就犯了惯性毛病,甚至会因此将自己给赔进去。经验是宝贵的东西,可以借鉴,但要找出共同点和区别点。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
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
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断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
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
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经验错误运用。一次偶然事件,却被当成了经验。这样的经验往往只会是浪费时间。对事情没有任何的帮助,更是一种愚蠢的表现。
这样的事情在现实职场中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比如说,上门推销,却被未发展的客户的秘书挡在门口,就学经验,采用苦等的方式。他们总坚信只要自己能等到对方,对方就会跟自己好好面谈一次。但是,这样的方式又有多少成功机会呢?对自己没多少好处的事情,作为商人又有多少会考虑进自己的脑子呢?大多无非就是摆摆手,让对方回去。
我有个经验,是很多年前了。在韩山师范大学里,那时候我还在读高中,我在我哥大学里住了将近一个多月。那时候,他们全宿舍都在放假。隔壁有个人付了一个月电费,准备在这找份暑假工,却没有找到。我知道他找过的地方有麦当劳,但对方没应聘他。我跟我哥打赌:“你信不信我下午就能应聘进麦当劳?”哥不信,然后我就去了,结果我真被选上了。
我哥很好奇问我是怎么被选上的。
我说:“隔壁那个大学生以为自己是大学本科在校生就能工作,实际上他就犯了直观经验错误。在麦当劳里,对方不一定要你学历有多高。我和他的区别就是,我走进去之后,就对那服务员说:‘我有事要找你们经理。’给对方造成的假象就是我不是来找工作的。而见到经理,我又说了句;‘刚才服务员太忙,我怕耽误人家。就想和您谈谈工作的事。’这句话顿时就增加对我的好感。因为我知道决定我是否能留下工作的是经理而不是服务员。”
哥还是很奇怪:“尽管这样,你劝服对方留下你的关键是什么?!”
我嘿嘿一笑说:“那个大学生按经验,以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就会被人高看一眼。实际上他错了。在社会里,是利益关系。他说打暑假工,是短期的,对方自然不要。而我说要打长期工,对方就要了。但实际上我做的是短期。难道到时我走对方不给我工资么?”
在职场中,有很多职员总是乱运用经验谈,不仅对事情没有帮助,反而起到反效果,造成失去客户、得罪老板、开罪同事等严重后果。归根结底,他们都不知不觉走进了思维的误区。经验误区有哪几种?以下我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误区一:过期经验赶不上时代脉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很多人只看见“前事”,却往往忘记“后事”的优点。照搬“前车”的经验,不加修改就全模仿,这样的经验往往适应不了新时代。最后的结果是,让旧经验拖累了前进的步伐,没有了创新,很难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
过时的经验,没有结合时代脉搏,这样的经验最不可取了。因为这样的经验往往会害了有创新的人才的进步。
避免措施:旧的经验要总结,结合新时代的形式进行创新。
(误区二:经验因场合不同而无效
经验有时候是要分场合地点才能体现效果的。一旦不合时宜,经验就很有可能作废,最后的结果就是失去客户,或者是得罪老板、同事。经验要考虑场合,否则就会让事情适得其反。
有些经验会被场合影响到成效,面对这样事情的发生,往往是最无奈的,所以,身在职场中的人还是不要轻易相信经验的好。
避免措施:事情如果跟经验类似,也不能盲目,要找出区别点,进行分析。
(误区三:经验用在不同人物上有不同效果
有人说要用对老板的经验对待同事,这样的结果是有害的,往往会把自己放在较低位置,容易失去自我,或者受人利用。又有人说要用对同事的经验对待老板,这样的结果更惨,容易把老板给开罪了,说你没大没小。还有人说要用对同事的经验对待客户,这样的结果往往让自己失去客户,因为会让对方觉得你缺少对他们的尊重。可见,经验用在不同人的身上,有时候会起到反效果。
避免措施:经验要因人而异,否则就会乱套,起反效果,开罪别人。
只要在职场中,就不要太天真运用经验,否则会让自己跌得很惨。经验要运用恰当,才能发挥应该有的效用。记住:过度依赖经验是非常有坏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