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苦干,是值得赞扬的事情。但是,做人可不能这样,一味埋头苦干,换来的只是受苦挨累多做事,想升职很难。做人要“醒目”点,随机应变,埋头苦干值得提倡,但凡事都不言不语、只做事,最后结果就是吃了哑巴亏,难以出人头地。
职场中,苦干型人很多,大家都争着“只要自己够勤奋,默默工作,主管就能看重自己”,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毕竟埋头苦干的下属不止你一个,你闷不做声,就想等主管“挖掘”你,这明显是概率很小的事情。更何况,你一味埋头苦干,从本质上就丧失了当主管的资格。因为主管需要各种素质,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懂得和人交际,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做事,行动精干,口才非凡。更重要一点,作为主管必须有敢为人先的思想。
作为公司一名普通员工,要想方设法找出自己与主管之间的差距,有问题及时交流,有意见及时提。比如主管提出的某些要求或者工作思路有问题,你看出来了,结果你低头不语做下去,只会错上加错。最后,工作只能重新来过,吃苦不讨好,还落个工作效率低下的坏印象。懂得和主管聊天,懂得和客户“臭屁”。这是一种交际能力的体现。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也不见得所有想“出头”的员工都有好运,但是要申明一点,不想出头的鸟只能当地面上供大家吃的野鸡。
美国艾丝凡乳业有个叫霍拉的辛勤员工,这个人不太爱说话,在公司里只知道做事,从来就不和同事、老板打好关系。上面交代下来的事情就努力做,有时候还抢着做,因为他有个想法,只要自己做得比别的同事多,自己就“出类拔萃”,肯定会得到提拔重用。只可惜,这样的想法过于幼稚。因为在艾丝凡企业里面,这样的员工不下三千人。这样的“出类拔萃”只是平凡中的一个代表。
恰逢这年是金融海啸,公司出口乳产品受到打压,经济萎缩。公司为了自保,决定开除一些员工。两千个员工都下岗了,霍拉也是其中一个,但他怎么也不明白这些员工大多是很勤劳的啊,反而平日不怎么做事的留了下来呢?这就是真实版本的“卸磨杀驴”。驴很勤劳,常常被蒙上眼睛,围绕石盘磨豆浆,可最后却被杀掉。
一个公司在危难时刻,想开除的员工基本就是一味苦干型的,因为这样的人最廉价。比不上那些能说会道、有点子的员工,因为只有拥有这样的员工,才能想方设法渡过难关。这比一味勤奋更重要,勤奋的员工好找,但有头脑的员工不好找。
只知道埋头苦干,很难出人头地不说,公司一遇见难事,首先就要拿这样的员工“开刀”。这不是危言耸听的一种说法,而事实正是如此。苦干型的员工应该注意,埋头苦干是件好事,但不要让人忽视你。最好的法子就是“笼络”同事,多引起老板的注意。这样做是有技巧的,得在实际中进行总结,口才、应急能力等都是需要培养的。
齐瓦勃,他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的创始人。他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短暂的学校教育。15 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
3年后,齐瓦勃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表现出了高度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其他人都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并因此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并且为着以后的发展而开始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唯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
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认认真真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 岁那年,齐瓦勃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后来,齐瓦勃终于独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型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他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齐瓦勃是勤奋苦干的人,可是他不会一味埋头苦干,在最苦最累中“伺机而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别人取代不了自己。我想,任何人都有一个过渡时期。一旦自己身上镀上了不同反响的“金”,就总会有“发光”的一天。
身在职场,不能一味埋头苦干,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吃力不讨好。何不转换一点思路,让别人注意你的存在,注意你的辛勤,注意你的无法替代。那样,你才有资格说话,才有资格说自己有尊严,才有资格出人头地。因为这就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