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诸葛亮聪明,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臭皮匠呢,明显就差一些,纯属体力活,有点像职场中苦干的职员。人们肯定很疑惑臭皮匠怎么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事实上正是因为臭皮匠勤劳,才能抵得上诸葛亮的智慧。老板也是,他需要有能力的人,但不一定需要最有能力的人,“诸葛亮”虽好,“臭皮匠”也有喜人优点。
职场中,老板自然很喜欢有能力的人,诸葛亮这样类型的人物自然是很想追求的,但现实是,一个公司就靠这些靠脑的职员就能发展么?诸葛亮提出公司发展谋略,而臭皮匠却能将执行力延续下去。公司的体系才能循环健康下去。
试问一下,一个公司人人都跑出去创业,做自己的老板,那么公司还会存在吗?这种情况也不会存在,因为人的能力有高有低,有人适合当老板,有人只适合当员工,是由人性格和其他因素决定的。
一个好的公司,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也不可能只需要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然,不能说这样的人多是件坏事。但如果从市场运营成本来说,一个诸葛亮的成本将远远高于好几个臭皮匠的总成本。且各类型版本的诸葛亮过多,公司方向会产生多方面分歧。记住:最有能力的人往往是指明公司发展前景的指明灯!灯并不需要太多。
曾经听说过一个很荒诞的故事:有家做得很大的公司,老总年迈把位子让给了自己那个败家子儿子。他儿子真名早忘了,不过他的想法和自我安慰精神,确实有点像中国文学中那个叫阿Q的人。我们暂且就叫这个败家子作阿Q吧。
这个阿 Q 除了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之外,其他的,他什么也不会,花钱就跟流水一样,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面包会有的,希望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阿 Q 接任公司后,把公司好多老“臣子”都给开除了,他们都是为公司辛苦大半辈子的人。虽说现在他们在公司也没做什么事,但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阿Q却不顾大伙反对就炒了他们鱿鱼,理由只有一个:“你们思想老旧,只会拖住公司改革的步伐。”
这些人刚一炒掉,阿Q就寻找到了国内很著名的CEO回到公司。每年花掉公司几千万美金雇佣这个人。可是公司却一步步走向衰弱,因为这个 CEO 说的方向很模糊,听起来好像是对的,可去做却是错的。
打个比方,就是拖拉机装上波音七四七的引擎,这样的结果往往使得拖拉机四分五裂。阿Q又雇佣了另一个CEO,更惨,没过几个月,公司就彻底倒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假,一个好好的公司怎么说倒就倒了呢?实际上道理很简单,一个公司并不是说一定要拥有最有能力的人才。而是说,需要什么样的人应该要适合这个公司某阶段的适应情况。老板需要的人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能让公司稳健前行的人,才是最需要的。最有能力的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不能跟上现有的公司体制,不仅不会让公司走上一个新层面,更会拖累公司的进程。所以,老板看重的应该是时效性人才。
“笨鸟飞得不高,却可能飞得最远。”职场中你是个勤奋的人,但能力一般,不要着急,在实践中慢慢提高,“只要给自己希望,世界都会跟着你转”。更要明白一个道理,公司需要的不仅仅是最有能力的人,也需要勤奋向上的人。公司具有包容性,才能把公司提高上一个档次。如果一个军队,全是诸葛亮,每次都要用脑屡获胜仗,那也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军队迟早是要灭亡的。相反,全是臭皮匠,我想结果也会一样。
人要在忍耐中前行,才能获得想要的一切。最有能力的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功高盖主”,影响前途的事情也比比皆是。
上海某外资企业,小王人很聪明,也很能干,能说会道,为公司谈成了好几单大生意。可是,他有点不服气,因为自己这么能干,老板似乎不怎么看重他,升职加薪的事,更是闭口不谈。
小王很气恼,背后发老板的牢骚。更令他气愤的是,自己的同事小赵比自己能力差多了,却被升职为了办公室科长。小王很不服气,第二天就递交了辞职信。
老板看着他的样子,心里已经明白八九分:“我知道你为什么要走,无可否认,你的个人能力远远比别人高出很多。但是,你无法成为一个领袖带领好一个团队。而小赵不同,能力一般,但却能和同事相处融洽,你能力再好也比不上一个优秀团队的凝聚力。”
小王顿时傻眼了……
故事中的小王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他为公司创造了很大的价值。但是,他就能成为老板心中的恩宠么?答案是否定的。有能力当然好,但合群勤奋,能使得团队更加和睦向前,这才是老板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最需要的。小赵能力一般,但却能服众。
身在职场中的人,应该明白,老板需要的人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能力高点没坏处,但切记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太看重自己的能力。老板需要的人类型不一,如果一个老板连这点容忍性都接受不了,跟他干也是枉然。千万别高估能力,也千万别只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