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同的国外市场,企业的定价目标不可能完全一样。有些企业将国内市场作为主导市场,而将国外市场看做国内市场的延伸和补充,因此针对国外市场往往会采用比较保守的定价策略。另外一些企业将国际市场看得和国内市场一样重要,甚至把国内市场当做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这类企业采取的定价策略往往是进取型的。企业针对各个国外市场设定的不同目标,对定价策略也有很大影响。在迅速发展的国外市场上,企业可能更注重市场占有率的增长而暂时降低对利润的要求,采取低价渗透策略。而在低速发展的国外市场上,企业可能更多地考虑投资的回收,而采用高价策略。与当地厂商合资的企业,在定价上除了考虑自己本身的目标外,还必须考虑合作伙伴的要求。
2006年,联想在全美10个城市发布了Lenovo品牌的低价笔记本和台式机。美国《商业周刊》分析认为,基于当前在美国市场的颓势,联想此举可以为自己树立品牌,为跻身巨头俱乐部做准备。此外,Thinkpad和Lenovo品牌在高低端两个市场双管齐下,可以填补IBM长期忽略的中小企业和消费市场。
在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半年内,联想将总部搬到了美国纽约州的温彻斯特县(离IBM总部不远),留住了关键的IBM高层,在美国用IBMThinkpad的品牌推出了几款新的PC。
2006年2月23日,该企业推出了一系列面向顾客和中小企业的低价PC。虽然联想在中国主导了这些市场,但在美国,面向顾客和中小企业的销售却相对薄弱,这也是IBM一直专注于大企业顾客遗留下的问题。
在美国市场,联想的份额仅为4.2%,和戴尔的30.5%以及惠普的19%都相差甚远。此外,联想的微弱份额在2005年第四季度还处于萎缩中。所以,尽管联想进一步稳固了在中国的优势,但正如J.P.摩根香港分析师JohnnyChan在其报告中所说的那样,美国和其他海外市场的挫折使其实际赢利出乎财经人士的意料。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作为中国低价笔记本电脑领先者的联想决定放手一搏:向顾客和中小企业销售全新设计的低成本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比如,新的笔记本最便宜仅卖600美元。这些产品将使用长期合作伙伴AMD的处理器,而不是价格更高的英特尔。
联想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采取低价销售笔记本策略,可见,定价策略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无论是定高价还是定低价,企业都要研究成本问题,这是定价的基础,只有了解了成本核算,才能进一步做定价。那么,在国际营销市场中,该怎样进行成本核算呢?
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某些相同的成本项目对于两者的重要性可能差异很大。比如,运费、保险费、包装费等在国际营销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而另外一些成本项目则是国际营销所特有的,如关税、报关、文件处理等。现在就将对国际营销具有特殊意义的成本项目分别进行说明。
1.关税
关税是当货物从一国进入另一国时所缴纳的费用,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税收。关税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特点之一,它对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有直接的影响。征收关税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可以保护本国市场。关税额一般用关税率来表示,可以按从量、从价或混合方式征收。事实上,产品缴纳的进口签证费、配额管理费等其他管理费用也是一个很大的数额,成为实际上的另一种关税。此外,各国还可能征收交易税、增值税和零售税等,这些税收也会影响产品的最终售价。不过,这些税收一般并不仅仅针对进口产品。
2.中间商与运输成本
各个国家的市场分销体系与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有些国家,企业可以利用比较直接的渠道把产品供应给目标市场,中间商负担的储运、促销等营销职能的成本也比较低。而在另外一些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分销系统,中间商进行货物分销时必须负担较高的成本。
出口产品成本还包括运输费用,全部运输成本占出口产品价格的15%左右。可见,运输费用是构成出口价格的重要因素。
3.风险成本
在国际营销实践中,风险成本主要包括融资、通货膨胀及汇率风险。由于货款收付等手续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而增加了融资、通货膨胀以及汇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此外,为了减少买卖双方的风险及交易障碍,经常需要有银行信用的介入,这也会增加费用负担。这些因素在国际营销定价中均应予以考虑。
通过对以上成本的核算,企业在成本基础上再根据不同战略目标和当地消费情况,作出合理的价格,才能顺利实现战略目标。
选择合适的国际市场准入模式
【科特勒微语录】
当企业决定要进入外国市场时,需要确定进入该国市场的最佳方式。——科特勒《营销管理》
【活学活用】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出口、投资或者契约等方式。不同的进入方式直接影响企业在目标市场上获得的利益和发展战略。所以,基于企业不同的发展需要,企业要慎重选择一个合适的进入方式,这样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才会更加顺利,离目标更近。
目前,中国海外投资大多以合资为主,进入方式以创建为主,收购为辅。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在市场进入策略上应实施全部股权和多股权为主的战略。在发达国家应以收购为主,因为中国企业规模较发达国家小得多,优势较少,若在发达国家创建子企业,很难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进行竞争。相反,在发展中国家应采用以创建为主的战略。中国企业相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整体实力相对较强,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投资时,应以创建为主。当然,随着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未来进入的方式还会更多样。下面就介绍一些进入方式以供企业选择,具体来说,进军国外主要有出口进入模式、契约进入模式、直接投资进入模式这三大模式。
1.出口进入模式
这种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最为简单的。通常在出口进入国际市场时,企业都要在国内或国外寻找中间商,帮助产品出口。这种模式又分为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两种。
直接出口就是不在国内寻找中间商,企业直接进入某国市场,或者直接到某国市场找中间商出口产品。这种出口方式需要企业自己去做好目标市场调查,寻找买主,联系分销商,准备海关文件,安排运输和保险等事宜。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最好还是寻找国内有经验的中间商来完成,这样能够更顺利地进入,避免因为自己对国外市场不熟悉而出现出口障碍。
间接出口就是在国内寻找中间商,让中间商将产品销往国外,这种方式在不增加出口成本的前提下,风险小,并且不会对目前销售利润造成影响。
2.契约进入模式
契约进入模式是指企业与目标国家的法人单位保持长时期的非股权联系,企业向目标国家法人转让技术或技能。这种模式又包括以下两类:
(1)合同制造进入方式。这种方式是指企业向外国企业提供零部件,由外国企业组装,或向外国企业提供详细规格标准由其仿制,企业自身保留营销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让企业摆脱了繁琐的制作过程,能够集中营销环节,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作成本,所以这种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在中国一些制造业中,很多都是帮助国外的大企业代加工,如诺基亚等企业在中国进行产品组装,因为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降低了诺基亚的制作成本,提高了其利润。
(2)许可证进入方式。这种方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外法人单位转让其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配方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以获得提成或其他补偿。
这种进入方式成本低,并且还可以绕过进口壁垒。比如,当出口因为关税的上升而不再赢利,或配额制限制出口数量时,企业可以利用许可证进入方式。当目标国家货币长期贬值时,企业也可以将自己的出口方式转向许可证进入方式,规避出口风险。
(3)特许经营进入方式。这种模式是指企业把商业制度和其他产权诸如专利、商标、包装、产品配方、企业名称、技术诀窍和管理服务等无形资产特许给独立的企业或个人(特许方)。被特许方用特许方的无形资产投入经营,遵循特许方制定的方针和程序。被特许方要向特许方支付初始费用,以及定期支付给特许方一定的销售利润作为报酬。这种进入方式也降低了企业进入风险,保证了一定的稳定利润回流。
(4)管理合同进入方式。管理合同是指具有管理优势的国际企业经由合同安排委派其他管理人员到另一国的某个企业承当经营管理任务,并获取一定的管理费。管理合同实际上是一种国际性的管理技术贸易。这种合同上的管理权,可以用于管理某个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也可以只是管理该企业的某一部分经营活动或某项职能,如生产或营销。无论管理范围是大是小,承担管理责任的国际企业都不能享有所有权,它得到的只是合同所规定的管理费,该管理费可以是固定数额,也可以根据销售摊分或是在固定数额之外再加上分红。
(5)交钥匙承包进入方式。这种模式是指企业通过与外国企业签订合同并完成某个大型项目,然后把该项目交付给对方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在这里,企业的责任主要包括项目设计、建造,在交付项目之后提供服务,如提供管理和培训工人,为对方经营该项目做各方面的准备。
这种方式不仅仅发生在企业之间,还常发生在企业与外国政府之间,其中有许多是一些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医院、公路、码头等。
3.直接投资进入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企业直接购买外国当地企业的股权或自己直接投资当地并设厂。这种投资模式也分两种形式。
(1)合资经营。就是企业与当地的企业共同合作组建企业,共同经营,共同分享股权及管理权,共担风险。合资方式可以是收购当地企业的部分股权,也可以是当地企业购买企业的部分股权,也可以是双方共同出资建立新的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分享利润,共同负责管理运营。
(2)独资经营。这种方式是企业直接投资在当地建厂,并进行产销活动或者直接收购当地企业来实现的。独资经营并不是指拥有企业100%的所有权,主要指拥有完全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一般只需拥有90%左右的产权即可实现独资经营。
可见,进军国际市场并非遥不可及,它只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使用进入模式,让自己顺利进军国际市场,赢得一定利润,扩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