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0600000029

第29章 战后初期工党的对苏政策(3)

德国突袭苏联后,共同的敌人使英国和苏联走到了一起,结成战时同盟。1942年,英苏缔结了合作互助条约,约期为20年。然而,即使在对付共同敌人时,英苏之间也总是有分歧,有磨擦。比如关于开辟第二战场问题。1941年9月,斯大林就提出在巴尔干半岛登陆的建议,遭拒绝。斯大林又建议英国派一支远征军,或者在阿尔汉格尔,或者在高加索登陆,以便接防属于苏联战线的一部分地区,也未得到响应。在大国首脑会议上,丘吉尔和斯大林多次激烈交锋,讨价还价,而罗斯福则充当了仲裁人的角色。第二战场一直拖到1944年才开辟。

大战结束后,共同的敌人消失了,双方的联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原来的矛盾又尖锐起来了。而且当时在欧洲,只剩下了英国和苏联这两个还有实力的国家,这就使英苏矛盾显得更加突出,英国很自然地把苏联当成了主要敌人。从国家利益角度讲,英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如下:

1.保证国家安全。1944年11月,英国的“战后计划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西欧和北大西洋的安全”的报告,该报告认为英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苏联,因为苏联已成为世界头号陆军强国,欧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之抗衡。1946年4月,英国外交部专门成立了—个俄国委员会,委员会中的苏联问题专家克里斯托弗·沃纳说:“形势已经清楚,苏联已返回到纯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精力充沛,大有咄咄逼人之势,并且已向作为世界社会民主力量领袖的英国展开攻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表明,英国的安全和西欧大陆的安全是联系在一起的。苏联的军事优势,再加上欧洲共产党力量的发展确实使英国统治者感到恐慌。“不是军事问题的专家也能看出,一旦战争爆发,斯大林的军队将直入西方,所向披靡。为了消除对这个问题的一切怀疑,多列士在1949年2月自告奋勇地回答一位同志提出的一个适时的问题:‘假如苏联军队占领巴黎,法国共产党将会怎么办?’多列士回答的大意是,法国工人将伸出双臂欢迎他们。几天以后,陶里亚蒂也被问及有关意大利的类似问题,他也作了同样的回答。”

2.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英国虽然在大战中受到严重削弱,但是英国绝大多数人,包括工党的领导人仍然要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他们仍保持着很高的参与国际事务的热情。贝文认为英国在国际舞台上应该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明确地说:“陛下的政府不接受这样的观点:我们已不再是一支伟大的力量。或者是这种论点:我们已停止发挥作用。我认为我们自己是对世界和平最有影响的强国之一,我们仍然有我们的历史性作用去发挥。” 要保持英国的大国地位,就必须维持欧洲的均势状态,不使欧洲大陆任何一国称霸欧洲。维持欧洲均势是英国的一个传统的基本对外政策,在欧洲大国的争斗中,英国总是在其中纵横捭阖,时而支持这一方,时而支持那一方,以维持对自己有利的局面,但它始终是支持较弱的一方,以防止某一国独霸欧洲。二战后,在欧洲大陆上,德国被战败,法国被削弱,只剩下苏联是唯一能破坏欧洲均势的国家,所以必须抗衡苏联。

3.维护英国的海外利益。在中近东和巴尔干,英俄之间一直有利害冲突。战后苏联在伊朗和土耳其的行为,以及希腊内部的局势使英国感到苏联正在损害它的利益,正在挖它的墙角。

(二)从本国利益出发,维护欧洲和平是工党推行反苏政策的主观动因之一

工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战后工党政府要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实验,并恢复国民经济,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工党政府认为和平的威胁来自于苏联,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苏联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劫难,也正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来医治战争创伤,并不想打仗。但是工党政府在推行反苏政策时也并不是要进行反苏战争,而只是要限制所谓的苏联的扩张,因为这种扩张政策会导致战争,破坏和平。

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苏联的某些行为对工党人士的刺激:

第一,从大战开始一直到战后,苏联确实存在着领土扩张活动。在大战初期,苏联先是根据苏德秘密条约占领了波兰东部,这被西方看成是近代史上三次瓜分波兰的继续;以后又向芬兰提出领土要求,继而进行了对芬战争,夺取了大片领土;继而又并吞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在大战中、后期,苏联又利用各种机会在东欧和东亚获得大片领土和利益。比如在中国,苏联就重新取得沙皇俄国从中国夺取的,并于1905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基地和租界,而这时西方大国正在一个接一个地放弃以前在中国的租界。战后,苏联一度对土耳其提出领土要求,并干涉伊朗内政。苏联的这些行为是和社会主义的宗旨不相符的。当然,苏联采取这些行为有它自己的理由和考虑。苏联对它所占领的许多领土都号称是收复以前的失地,但是这种领土收复主义是被列宁严厉谴责过的,是和列宁主义格格不入的。而所谓的失地也都是以前沙俄扩张的领土。苏联采取上而所述的政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巩固边疆安全,特别是东欧地区,历史上苏联几次受外族入侵,都是经过东欧地区。这一理由也是不能被人接受的。按照这种逻辑,为了保卫边疆安全就应该占领他国领土,那么新边疆也需要安全保障,这又该怎么办呢?还应该去占领靠近新边疆的它国领土吗?所以当时苏联的这种扩张政策在国际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在西欧国家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一个不良的印象。

第二,战后苏联对世界形势的估计容易使人产生误解。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发表演说,指出:马列主义的原理没有过时,因为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会造成极大的混乱。这将使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两大敌对阵营,进而打起仗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苏联人民必须对30年代的往事重演有所准备,即必须发展基础工业,削减消费品的生产……和平是不会有的,国内的和平、国外的和平都不会有了。这番话讲的虽然是众所周知的马列主义原理,无可非议,但是在刚结束了战争浩劫的欧洲,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好象苏联好战,美国自由派领导人物之一,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说,斯大林的话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 这虽然是耸人听闻,但却有很大煽动性。不到一个月,3月5日,丘吉尔就发表了富尔顿冷战演说,这被看作是对斯大林讲话的回敬。

第三,苏联在东欧的政策也有不当之处。战后,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有独立自主的权力。但是苏联的一些作法使人感到它是在强制推行自己的模式。南斯拉夫因走自己的道路而受到苏联的打击。这很容易给人留下说苏联在把东欧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把柄。当然苏联这样做有它自己的理由,斯大林曾说:“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亲善态度的政府,试问,这有什么奇怪呢?” 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很服人的,因为人们会问:(1)安全要求苏联邻国有一个亲苏政府,那么和苏联亲善的标准是什么呢?(2)如果苏联认为某个政府不亲苏,那么苏联就可以采取措施改变它吗?(3)如果苏联的安全需要波兰、匈牙利亲苏;那么波兰、匈牙利的安全也应该要求有亲波兰、亲匈牙利的奥地利和德国政府吗?所以西方认为斯大林的说法是一个危险的论题。

从上述可见,苏联的许多做法和政策在当时渴望保持和平的欧洲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英国工党正是抓住了人民的这种心理,推行反苏政策,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树立自己的和平卫士的形象。当时工党政府推行反苏政策,在英国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反对,除英国共产党和部分工党左翼分子反对外,大多数人都是拥护工党政府的外交政策的,1950年大选工党再次上台执政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是英国工党政府推行反苏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1.工党在意识形态上一直和共产党相对立。工党虽然也自称信奉马克思主义,但是却反对马克思的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共产国际成立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分成两大派,一方是共产党,另一方是走改良道路的社会民主党,工党属于后者。在共产国际时期,这两大派一直是势不两立。工党虽然主张同苏联友好,但并不赞成苏联的许多对内对外政策,在1922年柏林会议上,麦克唐纳抗议布尔什维克镇压孟什维克。他还参加了孤立第三国际的活动。同样,共产国际也把工党看成是资产阶级政党,在共产国际影响下,英国共产党也时常奉行敌视工党的政策。1924年,“季诺维也夫书信事件”使工党政府在大选中惨败而下台。现在虽然已搞清楚所谓的“季诺维也夫的信”是一个阴谋,但它却从侧面表明了共产国际和英国共产党对工党的态度和政策。1928年,英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使下,推行一种十足的宗派主义的所谓新政策,放弃了原来的“联合阵线”的策略,指责工党领导人及其成员为“社会法西斯分子”。二战期间,在国际上英苏合作的同时,国内工党和共产党也进行了合作。1945年大选时,共产党支持工党上台执政。以后,英苏关系恶化,工党和共产党也由合作转为敌对。在外交问题上,英国共产党完全站在苏联的立场上。1947年英共响应新成立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倡议,把艾德礼和贝文看作是帝国主义的忠实支持者。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肯定要影响到外交政策。在工党的心目中,英国共产党不过是苏联的附属品。

2.苏联在工党人士心目中留下了不民主的形象。战后初期这种形象并没有改变。英国工党虽然不赞成暴力革命,但它对十月革命是同情的,它觉得苏联毕竟是工人阶级掌握政权,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可是,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的许多作法损害了它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全盘集体化运动,肃反扩大化,党内的残酷斗争,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以及二战前夕苏联同希特勒德国的外交活动给人们留下了很坏的印象。尤其是以民主、自由为追求目标的工党人士,他们更是觉得苏联没有民主,是专制暴政,和法西斯主义没有什么两样。二战后,许多东欧国家都按苏联模式建立了政权,工党人士认为这是苏联在强制推行它的制度,是在践踏民主和其它民族的自由,同时也违背了波茨坦协定。

3.工党和苏联在感情上存在隔阂。二战前,工党一直是奉行同苏联友好亲善政策的,可是并没有换来苏联的感情,苏联一直是把工党和保守党等同看待。对1924年工党政府同苏联建交这一壮举,苏联的评价是:“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承认反对苏维埃计划的破产。” 1945年工党大选胜利取代保守党执政,苏联并没有表现出有要把工党政府和保守党政府区别对待的意思。二战期间和战后初期,在英、美、苏三国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然而英苏矛盾一直大于美苏矛盾,苏联十分清楚这一点,在很多场合,都是把英国当成主要敌手。工党上台后,苏联并没有因为它是左翼政府而改变对英国的态度。苏联的外交和宣传攻势,无论是在联合国安理会还是其它地方,仍然是直接对着英国而不是美国。工党政府在阿塞拜疆问题上支持了伊朗,为了报复英国,在希腊、叙利亚、印度尼西亚问题上向英国发难,而不是向美国发难。在德国,甚至直到1947年3月的莫斯科外长会议时,苏联批评和攻击的主要目标是英占区而不是美占区。苏联的这种长期敌视工党的政策伤害了工党人士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党放弃传统的亲苏政策。

(四)英国经济的衰弱决定抗苏必须联美

战后英国经济十分困难。还在大战期问,英国在经济上就对美国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1945年,大英帝国从美国租借的数量为1,082(百万美元),而同期苏联从美国租借的数量为20(百万美元);1942年,大英帝国租借4,757(百万美元),而苏联为1,376(百万美元);1943年大英帝国租借9,031(百万美元),苏联为2,436(百万美元)。可见,英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远比美苏之间密切得多。1945年8月21日,杜鲁门总统宣布停止租借援助,英国朝野反应强烈,8月24日,英国首相艾德礼谴责美国突然终止租借法案的行为,并对下院说,美国这种行动已使英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困境。与此同时,为解决财政困难,英国政府派经济学家凯恩斯赴美借款,12月6日,英美签订财政协定,英国得到了44亿美元借款。这件事表明,大战结束后初期,英国是离不开美国的经济援助的。经济状况决定了英国要想在欧洲抗衡苏联就必须联合美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第三种力量”的观点是不现实的。

当然,英美之间也存在着很深的矛盾。二战前,作为两个首要的资本主义大国,它们在市场,势力范围等方面存在尖锐的矛盾。战争使双方结为盟友,美国在战争中给了英国大量的物资援助。然而在战争期间,美国和英国也一直矛盾重重,美国凭借自己的优势在很多方面排挤英国,拆英国的台,大有乘人之危之意。比如第二战场问题,在这上面的分歧实际上主要是发生在美英之间,美国人赞成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因为他们想要在西欧建立美国的影响,并削弱英国的地位。英国人建议在巴尔干半岛各国开辟第二战场,因为他们企图保卫他们在该区的利益,并且防止苏联的侵入。战后美国更是乘大英帝国衰弱之机,处处插手,大有要继承大英帝国遗产的态势。英国由于有求于美国,所以不得不在很多方面向美国让步。1945年9月,美英在伦敦签署石油协定,英国就对美国作出了重要让步。12月6日的美英财政协定虽然使英国得到了44亿美元的贷款,但却要扣除偿付租借法案物资款6亿5千万美元,此外英国还必须承担许多义务。另外,美英在原子弹、中东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矛盾和分歧。然而不管怎样,英国同美国之间的矛盾远远小于它同苏联的矛盾。为了抗衡苏联,英国宁肯牺牲许多利益,做出很多让步,以便换取美国的合作。

同类推荐
  •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

    本书阐述了党的事业是干部引领群众干出来的工作理念,提出了干部要带头干、肯干、能干、敢干、苦干、实干的要求。
  • 中美人权之争

    中美人权之争

    本书以研究中美人权斗争的历史轨迹为先导,论述了中美人权斗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中美人权斗争的实质、斗争的根源等。
  • 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本书从话语权角度诠释美国长期保持强势地位的原因所在,分析大量经典案例及当下热点话题,提出中国在话语权上的诸多问题及展望。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是美国政府转移民众关注力的替罪羊?中国大豆反击战是话语权之战?美国想方设法策反各国社会精英?
  • 创先争优好组织

    创先争优好组织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争先进、创优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难题破解,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中共甘肃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编写的《创先争优好组织》系统总结和展示了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21世纪的中日关系

    21世纪的中日关系

    在政治与安全安正策思路上,目前日本各界精英中主张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来防范中国的观点依然居多,但强调与东亚各国关系特别是对华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平衡对美关系和对华关系的呼声日渐高涨。在经济政策思路上,日本各界精英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十分向往,同时又十分担心日本经济可能在今后与中国经济的竞争中一败涂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日本的中国研究尚存在着方法落后、观念陈旧、举棋不定、犹豫观望的弊端。
热门推荐
  • 浅夜菲舞乱世

    浅夜菲舞乱世

    天象异变,横生怪哉!时空之门开启,高中生仁菲坠入隧道,从此开始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是命中注定还是巧然擦肩?注定纯洁的爱情是属于冷漠却细心的皇帝,还是属于狂傲却真心的王爷?又或者是那本善良却为身世所逼的天下首富?迷雾重重,爱却在彼此的一个眼神中完美绽放,情又在指间一瞬华丽点燃。舞动红尘的天使终将属于……
  • 嗜血战天

    嗜血战天

    逢阴阳劫,两世为人!复仇之路,嗜血之时!战天在手,风云变色!恢宏壮观的打斗场面!柔情似水,缠缠绵绵的爱情!情比金坚的兄弟情义!
  • 吾皇万万睡:拒婚皇后

    吾皇万万睡:拒婚皇后

    她堂堂一个国际美女教练,一场车祸让她变身徐国公府花痴是也!一道圣旨到临,什么还下了万两聘礼?切!别以为你是皇上,本小姐就要嫁给你!做谁老婆就是不能做皇帝的老婆。这一夫多妾制度她徐落冉可无法接受,拒婚…拒婚…不嫁,不嫁,坚决不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庄氏史案

    庄氏史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敌英雄召唤系统

    无敌英雄召唤系统

    九州大陆大荒国十三皇子古缜,天生经脉狭小无法修行,被称为废柴,在皇宫之中地位甚至不如太监宫女。地球同名大亨古缜借体重生,随身携带无敌英雄召唤系统。赵云,典韦,关羽,达摩,一休,青叶,通天教主,路飞等等传奇英雄接踵而来。西施,貂蝉,女帝,九尾天狐,妲己,小倩等传说美女纷纷穿越。烧烧果实,写轮眼,基因锁,屠龙刀,诛仙剑阵,如意金箍棒等等法宝,异能皆可以兑换。左拥右抱,享尽齐人之福。五虎大将,从大荒国开始,制霸九州大陆!且看古缜携带无敌英雄召唤系统在这方宇宙重新打造神话体系,建立亘古不灭的神话天庭,谱写一曲华夏人的史诗。
  • 霸道校草:独宠呆萌小甜心

    霸道校草:独宠呆萌小甜心

    “夜皓轩,你给我滚开!”“不嘛,就不,”“你……流氓,起开”“不,哼!”第一次见面,尹若熙就被那个大恶魔夺走了初吻,而且还成了他的贴身助理。尹若熙欲哭无泪,说好是高冷校草的啊!怎么到她这儿就变成了一个霸道腹黑的人呢?某日,“夜皓轩,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嗯。”“我就知道。”过了一会儿,夜皓轩轻轻的说到“傻瓜,听好了,因为,我爱你!”
  • 幸福的日子重又来临

    幸福的日子重又来临

    本书包括六章:捕捉幸福、在逆境中成长、不幸的幸福法则、抵达幸福的彼岸、福至心灵——写给你的福音书、幸福的生活法则。
  • 《剑神天赋》

    《剑神天赋》

    这是一个剑道为尊的世界,大陆每个角落都充斥着天地剑气。然而并不是谁都能吸收这些天地剑气成长,必须有一定的天赋。天赋差等,生搬硬套剑招,无法感应剑气。天赋中等,领悟剑法意境,沟通后天剑气。天赋优等,自创剑招剑法,吸收先天剑气。叶宁,一个穿越而来的少年,眉心多了一只剑神之眼,里面有着无数这个世界所没有的剑法:华山剑法、太极剑法、独孤九剑、六脉神剑……他有着成为剑神的天赋。
  • 神级小医师

    神级小医师

    一个从深山里走出的少年高手,一手能医百病的符箓绝技。乡下少年李小七练的一手好玩神通,却被师父逼到都市行医,无奈之下,李小七找到了从未蒙面的美女师姐,开始了一段美妙的都市历程。乡下少年李小七精通救人神技,又练的一手好玩神通,却被师父逼到都市行医,无奈之下,只好追随美女师姐,济世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