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0200000002

第2章 管人先管心,先带人心后带团队(1)

——管理要懂心理学

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三流管理者学管理知识,二流管理者学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也说:“经营人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经营人心。”管理的核心是人,管人的核心是管心。

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经营人心的过程,管理之道在于管理人心。每一位优秀、成功的管理者,都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学家。

管理的核心是“人”

在现代社会,管理的价值大家几乎一致认同,但有关管理的概念却各有各的说法。

目前,对于管理的概念,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一种工作程序和办事的方法。持此观点的人认为,管理职能可划分为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五个方面,而所有的职能均是工作的细化、简化,是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而有效实现目标的科学手段。

(2)管理是处理人与事的艺术。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管理是要以有效的方法达到目的的具体行为。这就必然要求在实践上设计一种行得通的解决办法。这时,艺术就是达到某种所需要的具体结果的“诀窍”。因此,认为管理应该是一种行为的知识,即运用实际技巧的艺术。管理所要应对的主要是“人”和“事”,而人的思想、行为以及心理情绪差异万千、难以捉摸,各种事物的形态、种类、关系等变化无穷,所以管理是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法则来应付千变万化的“人”和“事”的。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必须运用高超的艺术,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汇集众人的才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总之,如果对管理一词作最通俗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促使人把事做好。比较具体地讲,管理的概念应该是以下四项基本内涵的综合:

(1)管理是一种具有科学原则和运用艺术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2)管理的核心是“人”,建立分工合作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其重点。

(3)管理的对象是“事”,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事”。

(4)管理的目的是以最高的效率达成目标。

管理与心理的关系

心理学家莫利儿曾说过:“人是心理的动物,其情绪、价值、思考、意念和抉择莫不被环境、教育和经验所左右。”由于组织的主体是“人”,人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观点不尽相同,对利害的反应也不一致,其心理的变化、情绪的高低,都将会刺激其行为。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事的调适,也都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招致许多非常情所能理解、非常理所能衡量的纷扰,故“管理”与“心理”两者之间,实是具有一种互动的因果关系存在。

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比较复杂,不能忽略其对管理的情境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体现了管理与心理的关系。所谓行为,是指代表个人肉体与精神上的各种动作。其产生的基本过程,依据行为科学家李威特的说法:“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总是因先受到某种刺激,才引发某种需要(即行为动机),而产生某种行为。”从需要到达成目的的行为过程中,一般都会伴随着一种心理学上所称的紧张状态。故欲了解一个人的行为,通常都可从他的眼神、脸色或一些心理现象中察觉。事实上,一个人的行为,无一不是一种选择,而每一种选择,也无一不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念和心理或生理上的需求所做出的。换言之,人的行为是有原因、有动机的,是目标导向的。

传统的管理理论,将职工当作管理的工具,把个人在工作上的种种努力视为当然,并不认为个人的心理因素对管理成败存在影响。事实上,组织既是由“人”所组成的集合体,任何组织不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到何种程度,绝不能把人与机器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因为“人”毕竟是有灵性、有意识和心智存在的高等动物。

因此,一个管理者和组织,必须从人性的观点把人当人看,从心理的分析知道其行为的原因,从外部的刺激反应了解他需要满足的层次与内涵,进而多关切、多尊重、藉以激发其生命共同体的团队精神,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和组织。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

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思想充分反映在关于人性的争论上。荀子认为“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荀子·性恶》)。孟子则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已经受到管理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中国的有关古籍也成了一些国家培养管理人员的必读书目。

不过,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还是与现代化大生产密切相联系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企业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劳动组织和合理安排也提到科学研究的日程。这时出现了科学管理的学院,其代表人物是弗里德里克·泰勒(FrederickW.Taylor,1856-1915)。泰勒着重研究了工人操作合理化的问题,但他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参战各国都力图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为战争服务。例如,制定人员选拔和训练的方法,研究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调整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关系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人在生产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等。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George E.Mayo,1880-1949)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思想。他们认为,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此外,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业心理学的发展,强调研究人-机关系,同时也提出了解决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的问题。战后,许多学者总结了战时的经验,考虑到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认为可以把人与社会、人与生产中的诸因素统一加以考虑。于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讨论会上,便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其后美国福特基金会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在许多大学中开展了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并出版了行为科学杂志。

由于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过于广泛,有人把医学中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研究等也包括在内,不能突出与生产管理有关的工作。所以后来有不少科研机构与专家采用“组织行为学”或“组织心理学”的名称,专指在一定组织内活动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在中国则多用“管理心理学”这一名称。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在研究方法方面,管理心理学并没有一种适用于解决一切问题的通用的方法。它主要以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分析、准实验研究、社会调查、公众意见调查等方法为基础,结合管理实际,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有客观的科学的根据。

西方国家组织行为学主要应用于人力资源的研究,如利用测验方法选拔职工,或应用“评价中心方法”对领导进行评价;由专家组帮助企业增加自我完善的能力,带动各种组织进行改革;决策理论的应用,如协助大企业对重大项目、经营战略进行审定等。采用决策会议方式,在专家指导下,利用电子计算机及专门的决策软件可以大大加快决策的制定过程和提高决策的质量;工作生活质量研究,如制定更完善的作业班制度,防止事故,减少工作的应激等。

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演变

早期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管理逐步成为一门科学,并形成了科学管理学派。这一学派注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直接的管理目标,以便增强组织效能,即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取得高额利润和长远发展。科学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通过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的著名的“搬铁块”实验和“时间-动作分析”,以及相继完成的“铁锹实验”、“金属切削实验”等多项实验,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他于1911年所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成为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作。泰勒提出了以下科学管理原则:

(1)把工作组织的所有责任分配给经理而不是工人。由管理人员负责工作的计划和设计,而让工人执行工作任务。

(2)运用科学方法决定每一工作任务的最好方式。由经理设计每位工人的工作,确定完成任务的标准和方法。

(3)对每一种工作选择最适合的人。经理应该使每位工人的能力与各自工作的需要相匹配。

(4)对工人进行培训,以便正确从事其工作。经理应该训练工人在工作中运用标准的方法。

(5)对工作作业进行监控,以保证正确执行具体工作程序,并取得适当成果。经理应该实施规范的控制,确保所管辖的工人总是以最佳的方式开展工作。

(6)通过计划工作任务分配和消除中断动作来提供进一步支持。经理能够帮助工人继续完成高水平工作任务。

科学管理的焦点仍然是人。其他一些管理科学家也在科学管理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亨利·L·甘特(HenryL.Gantt,1861~1919)建立的“任务奖金工资计划”,把员工任务成效与管理人员的奖金联系在一起。他所发明的“计划比较图表”,以甘特的名字命名,称为“甘特图表”。现代管理中流行的“方案评价与回顾技术”(PERT)就是以甘特图表为基础的。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Gilbreth,1868-1924)和丽莲·吉尔布雷斯(LillianGilbreth,1878-1972)夫妇发明的一种快速测量仪,进行了动作研究,对工人操作时的手部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确定了每一动作所需的时间。我国企业现行的“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等管理制度,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泰勒制”。这些制度与系统的管理目标联系在一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时工业心理学的主流以曾经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胡戈·明茨伯格(Hugo Münsterberg)为代表。他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系统地总结了早期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论述了采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的心理技术学问题,主要研究职业选拔和职业培训、工作疲劳、劳动合理化等方面的问题。胡戈·明茨伯格成为把心理学应用于商务与工业的先驱,尤其在工作安全和把能力倾向与工作样本测验用于员工选拔方面著称,并且,第一个把效度验证作为正式标准程序引入人员选拔实践。正如胡戈·明茨伯格的经典论著所表明的,早期工业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通过更好的员工选拔、培训方法、工作设计和工作场所布局等关键途径,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其思路与科学管理理论相一致。他所创立的心理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挑选和培养合格的人员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即解决人适应岗位的问题。这些研究为管理心理学体系的形成做了准备。

二、行政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

几乎在科学管理发展的同时,行政管理学派也日益引人注目。与科学管理学派注重降低生产活动成本的思路不同的是,行政管理学派强调提高行政管理程序的效益。行政管理学派以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为代表,他在担任法国矿业及冶金公司的总经理期间,提出了一系列行政管理原则,首先确定了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到了20世纪70年代,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家以法约尔的管理职能为框架确定了现代管理学的基本轮廓,之后,更多的管理学家又将管理学的五大职能进一步确定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法约尔具体论述了14条管理原则:①工作分工;②权威与责任;③纪律;④指令单元;⑤指导单元;⑥个体与整体利益;⑦人事报酬;⑧集中化;⑨层次链;⑩命令;平等;工龄稳定性;首创精神;团队协调。

同类推荐
  • 朦胧青春没有雾

    朦胧青春没有雾

    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

    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

    本书校正了认知科学中的这种褊狭,它为人类经验的自发和反思的维度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精妙的理解瓦雷拉、汤普森和罗施认为:只有在科学的心智与经验的心智之间达成一种共识,我们才能更完整地理解认知 为了创造这种共识,他们在认知科学与佛教心理学之间开展了一场对话,并把这个对话置于同现象学和心理分析等其他传统的关系中。
  •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寓言是智慧的载体,它以假托、拟人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本书辑录了古今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每一篇寓言都蕴涵了丰富的人生智慧,通过对寓言哲理般的阐释,加以心理学诡计的点拨,使这本书成为智慧的盛宴。它可以帮助你全面地了解自己,清晰地洞悉对手,也可以帮你避开心理误区,掌握心理操控术,游刃有余地面对复杂的竞争,让你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精辟的生存智慧。一个小小的智慧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生活中不是缺少智慧,而是缺少发现,用心参悟,你也能成为智者。细细品读你手中的这本书吧,会为你点亮智慧的火把,照亮你仍在摸索的前进之路,它将是你成功路匕的必修课!
  •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丛氏萨提亚模式”帮助你学会萨提亚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让你获得关于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的改善、更好的沟通等问题的全新认识。萨提亚模式到底是什么?萨提亚对我会有什么改变?我应该怎么用它?——《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里有最可读的答案。
  • 现代应酬心理学

    现代应酬心理学

    按照心理学家所说,应酬当是一种实现行为目的手段或工具。应酬的“峰巅效果”也就是是最佳效果,既在绝无强迫的气氛里,使对方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应酬的全过程,是把人你的一份意思传达给别人,使对方受到感应,从而自动地帮助你、迁就你或同意你的要求,接受你的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因此,应酬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心理概念,应酬的最终目标是为自己的群体营造一个实现目的的良好的通道。
热门推荐
  • 九天圣尊

    九天圣尊

    诸天万界,强者无敌。少年起于微末,身陷绝境,却获得了圣帝传承。于是,少年强势崛起,高歌猛进,踏出一条通天武路,流尽仇人血,碾压万千天才,与无上强者争锋,成就一个啸傲九天的不败传说!
  • 迷途笔记

    迷途笔记

    "一次不同寻常的社会调查,开启通往未知迷途的神秘大门……“我”是一个研究“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生,跟随导师康锦一起经历了一场匪夷所思的社会调查。自称来自猎户座旋臂的农村妇女;把患了癌症的儿子制作成木头傀儡人的神秘老木匠;出没于黄河流域的神秘动物“水猴子”;“金店大劫案”中与警察交火的已逝者……各种神秘事件层出不穷,彼此间又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一切线索都指向了一个神秘组织——“同门社”。随着调查逐渐深入,一个巨大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 我不是你的王子

    我不是你的王子

    终于,她的脚步抵达月亮门的门洞前,视线惯性的朝着花园里那块大石头寻过去:一个孤独的背影静静的躺在雪地上,水草一样孤独的头发略显桀傲和不驯。揣在裤兜里的双手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吊而郎当。救护车再次缓缓的启动,渐行渐远。车厢内,辛蓝紧紧握住草隐冰冷的双手放在自己的怀里取暖,嘴里不断的重复着喊着草隐的名字。担架上的草隐双眼紧闭,脸色苍白的胜过窗外的白雪。又开始飘雪了……
  • 珠江,东方的觉醒

    珠江,东方的觉醒

    以珠江三角洲作为艺术焦点,按照历史时序,全景式地追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作品所叙写的,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这样富于历史意蕴的大题材,要求作者有开阔的视野和历史眼光,要求作品配以大的结构框架来容纳和消化极其丰富的内容。而这一方面,正是作者所长。面对“百年鸟瞰,卅载观照”,作者以时间流程为经线,以人物活动为纬线,勾勒、交织出一幅中华民族舍死忘生、百折不挠地求生存求发展的百年历史画卷。
  • 把说话变为第一财富

    把说话变为第一财富

    本书包括说话是练出来的、说话讲究基本功、说话不妨试试幽默、如果你想交友、把好感情脉等内容。告诉你如何通过说话在新的领域得心应手,掌握主动权。
  • 超级都市魔王

    超级都市魔王

    出身在充满异能都市世界的他,到底该如何用他的能力改变世界……
  • 邪帝校园行

    邪帝校园行

    林邪,因一颗天外陨石而脱胎换骨,从此,纵横黑道校园,无惧刀光剑影,为兄弟两肋插刀,拥美女侠骨柔情……身在校园的他,却能在都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什么叫嚣张?什么叫强势?什么叫幸福?什么叫逍遥?尽在邪帝校园行!
  • 补给舰才不是吉祥物

    补给舰才不是吉祥物

    这是一个非洲提督想要偷渡欧洲的艰苦历程。马胖子:哼哼,恕在下直言,你们都是垃圾,幸补给舰在手偷渡欧洲指日可待,哈哈哈
  • 重生之召唤师

    重生之召唤师

    别人重生都是各个时代的穿越,他却是属于原地复活。别人要么是用现代的科技去古代发家致富,要么就是拥有各种奇奇怪怪的超能力。而他却得到了一本“召唤手册”是死神的大发善心,还是阴谋?拥有了可以召唤万物的“召唤手册”就能天下无敌吗?是福还是祸?答案是:不一定?
  • 清麟

    清麟

    上古时期,有洪荒异兽横行于中原大地,加之滔天洪水泛滥成灾,生灵涂炭,万物于水火中饱受煎熬。上天于是赐禹轩辕剑与开山斧,希望他能平息水患,诛灭天下凶兽异种。禹得神兵利器后,开山分泾,终于历时九年平息水患。随后,禹斩山川泾河,铸鼎而立,天下遂分九州。禹在羽化登仙之后,其留下的神兵便被族人看护。后来,秦帝崛起,妄图将轩辕剑和开山斧据为己有。一番血战后,轩辕剑还是被秦帝夺去,剩下的族人在当时的首领夏衍带领下,拼死护着开山斧杀出一条血路,辗转流离,也不知漂泊了多久,终于,在东海尽头发现了一个岛屿,从此便在此立身安命,世代护斧。时光流转,岁月悄然,一转眼,过去都消散在烟雨里,眨眼间,数百年一晃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