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已经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除非巷子里只有一家酒家,没有竞争对手。如果不但有竞争对手,还有很多竞争对手,就一定要想办法推销出自家的酒。做过记者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让采访对象在众多记者中记住自己认识自己,一定要让自己抢眼一些。穿上颜色鲜艳的衣物,问出一些直指人心的问题。如果不能让对方注意到自己,即使有再好的问题也问不出,更不能脱颖而出,需要也必须做到抢眼。
我们也都知道,大街小巷,租金最贵的那些门面是地段最好的门面,地段好就好在其位置位于抢眼的地方,容易被人发现,有潜在的客户消费群体。
赵海涛进入大学的时候,他的学长告诉他,在大学里,争取做一个班干部,这样有利于以后的发展,并且还偷偷告诉他一个秘诀,如果想功利一些的话,就要经常多在老师们面前“晃晃”,让他们注意到自己。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赵海涛铭记了前辈的叮嘱,甚至也是按着这个锦囊做的。他经常很“聪明”地出现在辅导员面前,擅长把握机会,让辅导员熟悉了自己。因为辅导员也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学生不熟悉,安排很多事情都会惹来争议,所以他就自愿主动去做沟通。赵海涛的做事能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以后有什么事情,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将事情交由他来办,而在班级里,他也成为了核心。
工作之后,赵海涛采取的方法依然是高调行事,让领导注意到自己,并通过努力让他们认可自己。
在公司例会上,赵海涛不是那种滔滔不绝的人,但是总会说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无论对错,会让领导觉得他认真地去分析去调查去统计了。有一次,大家都在为一个项目如何运行而争论不休,大家在出谋划策各执己见的时候,只有赵海涛一言不发。当会议主持者问他的看法时,他却抛出一个具有“爆炸性”的观点,就是这个项目启动的必要性。
当时很多人都在嘲笑赵海涛,这是公司已经做好的决定,现在提出质疑不是多此一举吗。而且一个小小公司职员的反对,会起到什么作用?怎么可能逆转呢?
但是赵海涛还是保留了自己的意见,并陈述了如果项目启动的话,关于具体实施时自己的见解,而且阐述得有条有理。
那个项目还是如期启动运行,可是在两个星期内,大家发现这个项目最初的决定便是错误的,因为遇到种种障碍不说,而且几乎完全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在第三个星期便紧急叫停,但已经损失了很多。
后来公司重新开会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翻开会议记录,找到了赵海涛当初的发言,在当时听上去又不着调的意见,却是最中肯最为公司着想的。从此,赵海涛成为了公司的主力人才,无论是培训还是学习的机会,都会有他。
当然,让自己抢眼并不是一味地出风头,也不是让自己哗众取宠,而是主动抢位让他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让他人在最关键的时候最需要用人的时候想到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被动等待发现,被动的结果只会留下怀才不遇的遗憾。
同时,让自己抢眼,一定记得要有抢眼的实力。有某演员在被人指责说很多戏都是自己抢来的时候,她干脆利落地回了一句,抢戏也得有抢戏的实力。让自己抢眼,也一定要让人记住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切忌留下负面的印象。
申阳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有一些争强好胜不服输,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都要分出一个胜负。所以无论在任何场合,他都是最抢眼的,因为他的呼声最高,因为他的动机最明显,也因为他的动作总是最大,经常跟人起争执。他虽然抢眼,却无法抢到大家心里对他的认可。
因为在学习上,他为了拿到高分,会不择手段,为了得到相关的奖励,会打压周围的人。让别人不胜其烦,虽然他偶尔也能达到一些目的,但都不能维持得太长久,人脉关系也建立得七零八落,虽然他的知名度还挺高。
有一次,他给一家公司投简历,按他的资历,应该能得到这个机会。可是申阳的一个同事,也先他一年来到了这家公司。准备面试他的人,便提前找到这位同事,了解他的相关情况。
这位同事便如实说了申阳的情况,虽然申阳有学历有资历,但他的为人很差。这位同事的意见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申阳来面试之前,也打听到了这位同事,便三番五次地给他打电话,想联络一下感情,但是这位同事都拒绝了。
在面试的那天,申阳很早来到公司楼下,他的目的是“恰巧”碰到面试官,然后好好表现,虽然也的确好好地表现了一番,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能够得到这份工作。
抢眼也要把握一个度,如果过度表现,或者超出自己的能力则过犹不及。但是如果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主动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则会得到更多胜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