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两个字——“智”与“趣”。“智”者从“知”,汲取知识是智慧的开始。然而知识是用学的,智慧是用悟的。“不仅看到外,而且看到内;不仅看到相,而且看到理;不仅知道点,而且知道面;不仅能够说,而且能够想”,这才是智慧。趣者从兴,所以有兴趣一说。古人王羲之言:“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晋书·王羲之传》。无趣则枯,有趣则盎,大凡成功者,多因兴趣使然。在本书中,管理知识与科学实验和生活故事巧妙结合,赋予管理学无限趣味与活力。实验生动有趣、寓意深刻,故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全书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内容涉及管理知识的方方面面,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法,从管理心理到管理沟通,从管理思维到管理决策,从生活管理到社会管理,从企业管理到政府管理。小实验、大启迪,小故事、大道理——无论你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曾听人讲过一则周谷城周谷城(1898—1996),祖籍湖南益阳,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中学毕业后考进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大革命时期与徐特立、柳直荀等组织教育工作者协会。曾任湖南省农民运动讲习所讲师、全国农协干部。自1921年春到长沙省立第一师范任英语兼伦理教员时结识毛泽东后,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先生的轶事。某次周先生在课堂上和学生们谈起一段往事,1956年,他去北京参加一次会议。毛泽东得知后,请他去中南海一聚,顺便在露天游泳池一道游泳。毛泽东是从深水一端下,而周谷城却从浅水一端下。毛泽东喊:“从这儿下呀!”周谷城诙谐地说:“我和主席比不了,你是要深入浅出,而我要浅入深出。”说罢大笑。
深入浅出也好,浅入深出也罢,两者都是在追求一种意境,使人能于趣中领悟深刻哲理。尽管普及性的作品面对的是大众,立意要力求“通俗”,否则难以得到广大读者垂青。然而,雅能通俗,俗以致雅,其重点在雅而非俗。说到俗雅问题,便让人想起一则传说,在苏州有座著名的园林叫狮子林,园内有座“真趣亭”,悬挂着爱新觉罗·弘历亲笔题写的“真趣”匾额。据说乾隆帝游览狮子林后,曾书“真有趣”三字,为亭提名。园主人机智过人,请皇上将“有”字赐给他,便将“真趣”两字镌为匾额。一字之差,大俗大雅。这则传闻,查无实据,好事者实在是唐突了我国这位历史上文化素养甚高的帝王,因为“真趣”是一个专门名词,早在诗画论著中就已频频出现,乾隆是不可能把“真趣”写成“真有趣”的。传说就是传说,只会给导游提供更多的素材,为游人增添更多的情趣。从“真有趣”到“真趣”,对游客而言算是一则轶闻,但对作者来说却是一种追求。无深则无浅,无雅则无俗,其中的关键在于,必先“深入”其妙,方可“浅出”其玄。这个道理古人说得很清楚。《易·系辞》云:“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我们可以不用学术语言讲话,但却要表现管理知识的深刻内涵。
谢明
2011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