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5100000025

第25章 随缘任运的日用境

饥餐困眠

“饥餐困眠”,禅宗身心脱落之精神面貌的传神写照,它的实质即“平常心是道”。

《四十二章经》:“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人。”可见佛教对无修无证之人的推崇。本净《无修无作》偈云:“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会道。”一旦起了修道之心,就将“道”作为“修”的对象,将无为法当作有为法,这样修成的道仍然容易隳坏。南宗禅为扫除学人向外寻求的意念,主张修行与生活一体化,反对外向式的修道。

有位源律禅师向大珠慧海请教:“和尚修习禅道,还用功吗?”

“用功。”

“怎样用功呢?”

“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源律禅师听了,疑窦丛生:“别人也都是这样,饥餐困眠,岂不是和你一样用功了吗?”

“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呢?”

“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挑拣;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因此,他们与我的用功不同。”

大珠慧海的“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后来成为禅门传诵的佳话,也成为禅僧恪守的信条。

饥餐困眠,是禅宗随缘任运、率性适意精神面貌的形象表述。禅宗对随缘任运尤为推崇,惠泉禅师甚至以“饥来吃饭句、寒即向火句、困来打眠句”作为“九顶三句”,与“云门三句”相提并论。守端禅师则以“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作为他的“四弘誓愿”。而沩山与仰山的一段公案,也是饥餐困眠的生动体现。

仰山禅师有一次到远方去度夏,解夏之后就回来看望他的师父沩山。

沩山问仰山禅师道:“一个暑期都没有见到你,你在那边都做了些什么?”

仰山回答道:“我耕了一块地,播了一篮种子。”

沩山赞美仰山说:“这样看来,这个暑假你没有白过。”

禅就是生活,所以禅者的砍柴、除草、犁田等种种劳作,都是修行。

仰山接着问沩山说:“这个暑期你做了些什么呢?”

沩山说:“白天吃饭,晚上睡觉。”

仰山同样赞美师父说:“那么这个暑假老师你也没有白过啊。”

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行也是禅,睡也是禅,动也是禅,静也是禅。饥餐困眠,处处皆道场。所以临济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眠。”“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所谓“无事”,是指不求佛、不求道,以及不向外求的一种心理状态。“贵人”是精神上富足的人,也就是佛。离开饥餐困眠而追求禅道,不异南辕北辙。

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金刚般若随说随扫,超越而不可有超越之心,了悟而不可有了悟之念,故禅宗又说:“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禅宗主张饥食困眠、随缘适性,在日常生活中见高情远韵,这便是“悟”。但是有了悟的心境而沾沾自喜的话,就又犯了“骑驴不肯下”的大忌,尚非真正的“悟”。真正了悟的人,必须连悟的意识也予以扬弃,所谓“悟了同未悟”,这就是上引偈语的含义。

彻悟之人,连悟的观念都不存在。“若要了心,无心可了。无了之心,是名真了。”只要有一个悟的观念,就着了相。饥食困眠、随缘适性,在日常生活中有高情远韵便是悟,但如有了悟的观念而沾沾自喜,就将悟当作了某种客体,自己已置身于悟之外了。

《五灯会元》卷十八净昙禅师偈:“本自深山卧白云,偶然来此寄闲身。莫来问我禅兼道,我是吃饭屙屎人。”一旦人意识到他在“悟”,他已将“悟”当作一个客体,自己已置身于“悟”之外了。因此,“悟”了的人,是没有“悟”的意识的。在饥餐困眠中,并没有“悟”的席位,因为饥餐困眠即是“悟”的本身。

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

鸠摩罗什在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时说,好比洗脏东西,等到把脏东西完全除去了,才谈得上是干净。干净则脏污尽除,脏污尽除则无垢。净与垢是相对而言的。既已无“垢”,“净”也自然就不存在了。他的高足僧肇则说得更彻底:本来是不存在垢的实性的,又哪里有什么净?真正的“净”如同眼睛的明澈,在这里不但没有“悟”的地盘,甚至连“净”的意识也必须予以扬弃。

《景德传灯录》卷七载,白居易问唯宽禅师:“我应该怎样修身养性?”

禅师说:“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净与垢,一切念勿起。”

白居易仍然感到很困惑:“垢的思想不可有,难道不想净也行吗?”

禅师说:“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

禅宗认为,垢净等一切分别心来自于心,若除去二法对待心,则一切二元对立及其带给人们的迷惑也就烟消瓦解了。

平常心是道

宝志《大乘赞》:“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语言。”

真理存在于声色语言、日常生活之中。宗教行为,从发心、修行、证悟到涅槃,构成一个无限的圆圈,其中每一点既是开端也是终点。大道既然在声色语言之中,求道之人就不可回避声色语言,与世隔绝,而要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真理,由此生发了禅宗日用是道的感悟。

马祖提出“平常心是道”,在禅林引起了很大反响。“平常心”即本来的心、自然的心,也就是不受任何私欲障蔽的心。后来赵州禅师接机,也阐发此旨。学人问赵州如何修行,赵州说:“洗钵去。”禅的体验离不开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吃饭、洗钵中都感悟到真实才是修行。

神通与妙用,运水及搬柴

庞蕴偈: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偕。

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大道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不着意追求,而自能见道,故曰“偶偕”。要做到这一步功夫,必须在日用中以无住心行无住行,于相而离相,于念而离念,无作无求,无取无舍。“朱”之与“紫”,都是识心计度的差别名相。自性本心,纤尘不立,如天外云山,一片青翠。运水时运水,搬柴时搬柴,就是莫大的“神通妙用”。禅道正是通过这种平易亲切的形式体现出来。

崇信禅师问:“我跟随师父修行多时,却从来没有听到过您指示心要。”

道悟说:“你递茶来,我接;你端饭来,我吃;你行礼时,我点头。何处不在指示心要?”

崇信听了,顿时开悟。

春有百花秋有月

在禅宗看来,佛法体现在日用中,是“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式的“平常心合道”。在《无门关》第十九则中,无门慧开将“平常心是道”解释为: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闲事”指妨碍平常心的事,亦即耗费心智的事。心灵的明镜若蒙上了“闲事”的尘垢,则映现出来的万事万物就会失去其本来面目。陆游《解闷》云:“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只要抛开世俗的名利欲望,则无论在哪里,楼台上的月色都清丽明亮。

基于这种体悟,禅宗对离开日用的玄妙予以批评。赵州主张随缘任运,将禅道落实于日常生活,化为亲切平易的人生境界,而否认离开生活去求“玄中玄”。当学人问什么是“玄中玄”“玄妙之说”时,禅师以“玄杀你”“莫道我解佛法”当头痛击,指出离开日用别求玄妙,则与禅道相远。

潜行密用,如愚若鲁

云岩昙晟《宝镜三昧》:“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潜行密用”的意思是暗中行事,而不为所知,也就是日常的言行,绝不能太炫耀。“如愚若鲁”中的愚和鲁,都是“愚”的意思。

“潜行密用,如愚若鲁”是禅者的日常生活信条。在没人看到的地方,也默默地尽力做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自爱,也才能爱人。如果将这种行为持之以恒,这就是“主中之主”,即自主性中的自主性。

禅僧们往往自称大愚、绝学、无学,这些愚、绝、无、鲁,实际上是人间的最高的智慧,所以古人有“难得糊涂”的名言。

心中一清二楚,却不炫才露智,持之以恒地默默地行善,才是禅法追求的真正目标。

不风流处也风流

《五灯会元》卷十二庆善普能禅师语。大意是:表面是看来似乎不风流,却仍有其风流之处。

风流的气质具有冲破规范的妙趣,但若只知道挣脱规范和形式,则连风流的边也沾不上,更遑论真正的风流了。可见,如果一味地追求风流,迷恋风流,反而不是风流了。相反,要追求风流,而不为风流所迷,才称得上真正的风流。

只有深切悟道的人,才能达到无规矩即规矩,无轨道即轨道,锻炼至极而返于自然的境界。

只有否定执着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风流。

庐山烟雨浙江潮

宋苏轼《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第一句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是理想的目标,每个追求者都为之魂萦梦绕,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一睹为快。如果追求受挫,则此心绝无安定之时。等到有朝一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欣赏了这两个地方的景致后,这才觉得它们虽然美丽,却似乎并无特别之处。

对此,世俗的感叹是:“不过如此!”

而禅意的态度却截然相反。禅者会发出由衷的赞叹:“正是如此!”

凡夫总是把极乐世界想象成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并且即使到了极乐世界,也感觉不到乐趣存在。对于他们,日常的生活、熟悉的地方、得到了的东西就没有美妙可言。占有一物便失去一物的刺激,如此永远陷于无聊——痛苦——无聊的恶性循环中,精神的流浪从不停止。而已经解脱了的悟者,虽然与凡夫生活的空间原来是同一个,却能将日常的生活、熟悉的景致化为极乐世界,对拥有的东西倍加珍惜,将理想落成于现实,从不沉溺于海市蜃楼的幻想。如此,穿衣吃饭,行止语默,无不感受到真实、鲜活的生命之存在。

直心是道场

这是《维摩经》上的名句。道场原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座位,后来引申为修行的神圣场所。《维摩经》载,光严童子(有浓厚求道心的人为童子,与年龄无关)从城里的道场出来,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路遇维摩诘,问他从哪里来,维摩诘说:“从道场来。”

童子深感困惑:“您所在的方向与道场正好相反,为什么说是从道场来?”

维摩诘回答他说:“直心即道场,因为没有虚假的缘故。”

直心即纯真的心,没有丝毫的虚假,所以说是道场。只要具备了直心,则不论行走在何处,都可称之为道场,“步步是道场”“步步起清风”,自己感觉到站在真理中间时,一步一步地行走,足下没有灰尘生起,千丝万缕的清风从脚边拂过。

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某尼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穿着芒鞋,踏遍了千山万岭的层层云雾,却了无春的踪影。等到有一天,修行者终于明白了向远处的寻求是徒劳无益。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时,却突然发现庭院中的梅花已凌寒绽放,暗香浮动,盈盈春意已来到枝头了!

舍近求远,入道无门。返身内顾,便可在日常生活里发现真理,豁然开悟。

同类推荐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冬末暖阳

    冬末暖阳

    夏末,最后一片樱花瓣脱离枝节,伴着我最后一滴泪水直直陨落,随风而逝,跌落尘埃。风起,微卷的长发拂过脸庞,眼前姣美的少年抬手温柔的撩拨至耳后。“樱樱,”低迷深情,“我会爱你一辈子。”他说。“我会恨你一辈子!”目光清冷,她说。……冬至,银白的天,银白的地,空荡荡的庭院,布满白茫茫掺杂枯枝败叶的雪。别墅大门外,身材修长的少年目光坚定,他说,“事情的真相不是这样子的……”
  • 你可以生得更踏实

    你可以生得更踏实

    孩子的到来使二人世界变成N人世界,新生家庭完全卷入到双方的原生家庭系统之中,价值观、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教子思路等方面的不同会引发各种困扰和冲突。
  • 大青天

    大青天

    青天在上,万世沧桑,一个少年由人而天的传奇之旅。
  • 失忆甜心的复仇

    失忆甜心的复仇

    第一次遇见了她,喜欢上了她,不知怎么失忆了~
  • 修道者之闹鬼校园

    修道者之闹鬼校园

    万年前鬼界夜叉不甘屈于人下,率领鬼兵鬼将企图掌控人间,人界的修道者,灵修者合力抵御外敌,最终险胜,一一分开来将其封印,万年过去,各地封印慢慢消弱。人界的安宁再次被打破。
  • 御剑神女

    御剑神女

    如果没有那场招灵游戏,她做她的当红少女偶像,他做他的掩神传人。这两人相隔了两千年,命运本不该有所交集。但是,只是如果,三年前她是冰魄神女,他是掩神谷未来的传人,他与她共处了三年,要是没有那一剑,他们会像童话里一样有个完美的结局,但是,只是要是,两年后她是风隐教主,他则成了与风隐对立‘无魂’主人,再见时,剑拔弩张,似乎相爱相杀的结局已注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我要灭神

    穿越之我要灭神

    “你若让紫逸受伤,我必让你生不如死”云翼对众神说,于是云翼便踏上了变强之路。
  • 寒星荐

    寒星荐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012是真的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穿越之王爷的助攻娇妻

    穿越之王爷的助攻娇妻

    她,21二十一世纪小有名气的时装设计师,一朝穿越,成为王府地位最低的人,然时运流转,她尽其所能,助不受宠的王爷登上帝位。他,堂堂四王爷被逼娶亲,外人只认为他是沧海遗珠,却不知他是光芒暗掩,运筹帷幄,顷刻间王朝已入他手。就在她功成身退之时,又有一张大网向她展开,是情深似海,还是暗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