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5100000019

第19章 生死不二

生死双美

“生死不二”,表现为禅宗对“生死一如”“烦恼与菩提”“缚脱不二”的感悟。“菩提”“解脱”之于“生”,正如“烦恼”“束缚”之于“死”。

文殊菩萨考问庵提遮女:“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庵提遮女说:“生命的真谛就是不生。”

文殊菩萨又问:“死亡的真谛是什么?”

庵提遮女说:“死亡的真谛就是不死。”

寒山子诗说: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

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

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此诗形象地表达了禅宗生死观。生与死手足一体,正如水冻成冰,冰融成水。

二鼠侵藤

从前,有一名囚犯关在监牢里。他犯了滔天大罪,被判了死刑,不久就要执行。

面对死亡,他十分恐惧,想方设法越狱逃跑。当时该国的法律规定,凡是死囚逃狱者,任由疯狂的大象踏死。

国王得知他越狱逃跑的消息,立刻放出狂怒的大象去追杀。死囚正行走在空旷的荒野,突然从草丛中奔出一只野象,发狂地追逐过来。死囚大惊,拔腿逃命。危急中,逃到一个荒废的村落,看见了一口干涸的空井,井旁有一棵老枯树,死囚忙抓住脆弱的树藤垂入井中,躲过了狂象的追逐。

死囚松了一口气,抬眼四望,大吃一惊,只见井壁四角各盘踞着一条毒蛇,吐出长长的毒信,顺着枯藤爬了过来。死囚尽力往井底下逃,逃避毒蛇的毒雾,一低头,又吓得差点昏厥过去。原来井底蜷卧着一条青色毒龙,大睁着一双血红的眼睛,忽闪忽闪地瞪视着他。

上有狂象,旁有毒蛇,下有毒龙。死囚向上攀爬不成,朝下降落不得,只好紧紧抓住枯藤,悬荡在空中,上下摇摆,极其危险。

这时,忽见一白一黑两只老鼠,津津有味地啃噬着死囚赖以活命的树藤,不啻雪上加霜。他心乱如麻,进退两难,深深地体会到世事的无常。

而就在井边,耸立着一棵大树,枝叶茂密,遮蔽着蓝天,树上不时有甘露般的甜蜜滴下。死囚抓住枯藤抬头仰望时,一滴甜蜜恰巧落进他的嘴里。

他身处危险的井中,抓着枯藤,危在旦夕,突然发觉了树上滴落下来的甜蜜,顿时忘却狂象、毒蛇、恶龙、黑白二鼠的威胁,忘情地揪住枯藤摇来荡去,张大嘴巴,承接着诱人的甜蜜。

佛陀在这则故事中,以牢狱譬喻三界,死囚譬喻众生,疯象喻无常,毒龙喻地狱,四条毒蛇譬地、水、火、风四大,枯藤譬喻人命,黑白二鼠譬喻日月。

黑白二鼠般的日月蚕食世人的性命,人的生命日日减损。死囚般的众生,却执着甜蜜的人间欲乐,面对无常的痛苦,反而不知不觉,习以为常了。

禅录中以“二鼠侵藤时如何”作为话头参究,对这则经文进行了富有禅意的体证。

生命日夜飞逝,无常悄然而至,对此,参禅者对此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景德传灯录》卷十七的一则公案回答了这个问题。

僧问:“前面是万丈悬崖,后面是虎狼狮子。在这个紧急关头,应当怎样做?”

禅师说:“自在!”

这样的“自在”,已经不是对五欲之乐的贪着,而是对无常禅意的超越。

今宵酒醒何处

法明禅师临终时引柳永词作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子仪禅师在回答死后去处时说:“子今欲识吾归处,东南西北柳成丝。”丝丝杨柳,娟娟明月,潺潺流水,习习清风,无不是宇宙法性的显现,个体以死亡的形式与宇宙同化。《景德传灯录》卷二十智晖临终示偈:

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

住来八十年,近来有损坏。

早拟移住处,事涉有憎爱。

待他摧毁时,彼此无相碍。

诗意谓人的身体如同一间房舍,由父母修盖而成。自己在其中住了八十余年,房屋老化(身体已衰老),本想换个新的住处(采取某种方式避免死亡),可这犯了有所憎爱(爱生憎死)的大忌,不如任其自然,待房屋倒塌(肉体生命自然完结),自己和这房舍遂两不相妨。成坏是自然法则,如果爱生憎死,就有悖于禅悟之道了。

劳生息死

洞山禅师是曹洞宗的开山祖师,他对生死看得很开。当他知道自己远行的日子已到,便命人为他剃发披衣,撞击起寺院的大钟,安然坐化。僧众放声号哭,一直哭了好大时辰。洞山忽然睁开眼睛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说:

“出家的人,心里不要为虚幻的外物所牵制,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生时操劳,死为休息,为什么要悲伤哭泣?”

于是洞山命主事僧办愚痴斋,以责罚大众的不能忘情。洞山和他们一起斋戒,七天之后,叮咛大众说:“这一次绝不要哭死哭活了。”

次日沐浴后,洞山端端正正地坐着,再也没有起来。

“劳生息死”是化用《庄子》语意。《庄子·大宗师》说:“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意是:大自然赋予形体来使我有所寄托,赋予生命来使我疲劳,赋予暮年来使我清闲,赋予死亡来使我安息。所以以我生为乐事的人,也自然以我的死为乐事。同篇还记载了一则故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为莫逆之友,子桑户死时,他的两个朋友一个编曲,一个鼓琴而歌:“啊,子桑户啊,你已返归大道,而我们还不得已为‘人’啊!”

庄子还认为,子桑户之死,意味着与造物为友,而遨游于浩无际涯的天地之气中。生对他是可恶的负担,一似长在身上的千日毒疮;而死亡,则是负担的彻底解卸,犹如毒疮的破而脓流。

庄子的生死观对禅宗有着巨大的影响。禅宗既不逃避死亡,视死如归;同时也热爱生命,不否认生命本身的意义、价值。洞山临终引庄子的话,只是为了矫正弟子们对死亡的恐惧观念,并不等于赞同庄子对生之厌弃的态度。

日面佛,月面佛

禅者对死亡乐观旷达,任运自然。马祖道一禅师身体不适,僧人探问病情,马祖说:“日面佛,月面佛。”《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九禅僧颂云: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

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朱砂镜里开颜笑,白玉盘中展脚眠。

大抵人生难得共,得团圆处且团圆。

“日面”是红通通的朱砂镜,“月面”是晶亮亮的白玉盘。天地呈现出氤氲化机,置身其中,抒情的主体(既是马祖,亦是颂古的创作者)左顾右盼,流连不已。虽然此景此身皆难得,但他并不是落寞哀怨,而是开颜笑、展脚眠,分分秒秒安详自在,既没有感叹个体生命的脆弱,也没有悲伤自然生命的短促,而只是全身心地融入眼前的景致,欣赏它的生机和美丽,以自然之眼观自然之景,将天然图画分付春风,使生命境界升华到光风霁月的澄明之境。一旦感悟了“日面”“月面”,则生命的分分秒秒都充满了情趣。这就是禅宗对生死的诗意感悟。

生命现象的迁谢,是“云散水流天地静,篱间黄菊正争春”,是“雨散云收后,崔嵬数十峰”,是“死生生死元无际,月上青山玉一团”。个体生命虽有迁谢,自性却清湛澄明,玲珑亮丽。只要把握现境,随处做主,就可以出离生死,“青山元不动,浮云任去来”,时时自在,处处安详,“日面”“月面”,打成一片。《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7、卷30颂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

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寒月依依上远峰,平湖万顷练光封。

渔歌惊起沙洲鹭,飞入芦花不见踪。

慧能临终告诫门人,有“归根得旨”之语;僧问二鼠侵藤时如何,龙牙曰:“还见侬家么?”这两首诗就是分别吟咏归根得旨、二鼠侵藤公案。二鼠侵藤,喻日月交煎,生死到来。前诗以浮云散尽天澄碧,叶落随风归故根,象征生命的圆成。更以烟波浩渺、渔歌摇曳的境象,渲染出归寂之际的洒脱安详,无拘飘逸。后诗以月色湖光交相辉映的澄明景致,象征纤尘不染的生命原真态。鹭宿沙洲,喻禅者生活境界的纯净。白鹭被渔歌惊起,飞入芦花,喻生命自然迁谢之际,个体自性与宇宙法性圆融一体,现象与本体妙合无垠。诗中皎月、练光、白鹭、芦花,汇成了彻天彻地的澄明,洋溢着活泼生机,生动地传达了禅宗对生命深邃通脱的感悟。

烦恼即菩提

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智慧的就是菩提。菩提的证得,须经历无数的烦恼。烦恼愈重,转化的动力也愈大。波平静后即成水,烦恼解除后即成佛。正因为有生死烦恼,佛法才应运而生。

维摩诘居士在街上帮助行人,在学堂诱导儿童,甚至到妓馆、酒店和赌场中,就是要宣讲贪欲的危害,使误入歧途的人重新树立正当的生活信念,在烦恼中证成觉悟。

向居士致书慧可谈修行体验说:“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弃影劳形,不识形为复印件;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觅声而寻响。”弃影劳形用《庄子·渔父》典:有人畏惧影子,憎恶脚迹,想摆脱它而狂奔,跑得愈远则脚迹愈多,跑得愈快则影随愈紧。他以为速度还不够快,飞跑不停,终致力尽气绝而死。殊不知到了阴暗的地方影子自然消失,静止下来脚迹自然没有。弃影劳形,愚昧之至。烦恼如形体,觉悟如影子。在人生之旅中,烦恼与觉悟形影不离。只要消泯相对,则所至之处,皆是清凉胜境。

波平静后即成水,烦恼解除后即成佛。菩提烦恼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泥多佛大”“通身是病通身药”“地肥茄大”之类的禅语,表达的是和本题同样的意趣。

火中莲

《维摩经·佛道品》:

火中生莲花,是可谓希有。

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

世间的贪欲、嗔恨和愚痴等种种烦恼如“火”,皎洁晶莹的觉悟之心则是“莲花”。莲花不生于高原陆地,而生于卑湿之处,出淤泥而不染,因此常作为清纯本心的象征。从世间烦恼中获得解脱,就是“火中生莲花”,这体现了《维摩经》“一切烦恼皆是佛种”思想。

《圆悟录》卷十四:“在家菩萨修出家行,如火中出莲。盖名位权势意气卒难调伏,而况火宅烦扰煎熬,百端千绪。”“火中莲”以喻象的新奇独特,而成为禅僧诗客的熟典,如永嘉玄觉《证道歌》:“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无常即佛性

无常与佛性似乎是一对截然相反的范畴,但如果以般若空观不二法门来看,则烦恼的当体即是菩提。

志彻读《涅槃经》,不知无常之义,请教慧能。慧能说:“无常,就是佛性!”

佛教的任务就是让人从无常中解脱出来,通过实现佛性而进入涅槃。慧能指出,真正的涅槃无非就是对无常的如实认识。只有把自己从超越无常的涅槃中也解脱出来,从涅槃完全复归到无常世界,并生活在无常世界的痛苦中间,才能证得真正的涅槃。这样的涅槃才不是与无常相对立、和无常联系在一起并受制于无常的涅槃,而是超越了无常和常的涅槃。

灭却心头火自凉

不二法门将红尘热恼与世外清凉打成一片。禅宗指出,炎热之时,不必去山水清凉地,而要“向镬汤炉炭里回避”,因为那里“众苦不能到”。在酷暑时到镬汤炉炭里躲藏,与热恼彻底同化,即可证成对热恼的觉悟。白居易《苦热题恒寂师影堂》:“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也善于抉发此义。杜荀鹤《夏日题悟空上人院》云: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

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在一年最热的三伏天,禅师闭门披衲,在没有松竹荫蔽的房子里参禅,却清爽凉快。可见参禅并不一定要到宁静阴凉处,只要“灭却心头”,身体的凉爽就不在话下。

“灭却心头”即是将相对观念灭去。“火”指世俗的烦恼。逃避烦恼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深入烦恼中,才能证成对烦恼的觉悟。苦乐是心理现象,将苦乐的对立化解了,心理就会祥和。

当学人问洞山:“怎样才能躲避烦恼呢?”

洞山说:“那就到热炭炉里去吧。”

日本织田信长的军队火烧惠林寺时,快川国师(1852年殁)在寺楼上吟诵了“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随后投身火海,使它成了至理名言。在中国禅宗的经典公案集《碧岩录》中,这两句话也经常被引用。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基本常识

    本书包括教义规诫、宗派传承、道门宗师、道教经典、神仙体系、名山宫观、科仪方术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内容。
热门推荐
  • 全能力者在都市之觉醒

    全能力者在都市之觉醒

    凌昊是一个高二学生,而从小到大只有一个梦想,他的梦想就是和电视上的人们一样拥有超能力,在高二的一次寒假聚会,喝醉酒后,扶在电线杆上,一道雷劈下来,劈在电线杆上,凌昊也被劈中,醒来后,却发现自己有了超能力,预知后事如何,请看全能力者在都市之觉醒!
  • 穿越风云之中华楼

    穿越风云之中华楼

    红旗飘飘,异界逍遥,楼起异世,只为心中那一抹永不褪色的红。
  • 美丽的语言和过去的曾经

    美丽的语言和过去的曾经

    过去的那些美好的曾经,可以值得留恋,也可以值得纪念,美丽的语言,不容错过,分享给你!
  • 重生之全职医师

    重生之全职医师

    她的医术神鬼莫测,是终结所有病痛的利器!亦是杀人于无形的魔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旧爱迷人:权总别来无恙

    旧爱迷人:权总别来无恙

    尹婉安接近他,只得到了无尽的嘲讽。当面前的男人西装革履,坐在沙发上以睥睨的姿态对着她时,尹婉安真的受不了了。管你是谁,老娘不伺候了。正式开战,尹婉安不留余地,誓要将对方赶回国外。不过现实总是很打脸,对手太过强大,自己还未冲锋,便败下阵来。明明欺负她到体无完肤的是林启枫,为什么能舍命相救的人也是林启枫呢“你真的什么也不记得了吗”尹婉安有些慌了,“难道……我们之前认识?”
  • 魂灯战纪

    魂灯战纪

    遗失大陆,曾经的王者大陆,宝藏与凶险的集合地,更是联通各个世界的时空钥匙。原力,一种从人类的潜力中激发出的能量,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人类,让他们拥有各类属性的力量;一个幼小的少年,带着自己的梦想,看他如何一步步走上各个时空的巅峰。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乖乖妻:别跑我会追到的

    乖乖妻:别跑我会追到的

    “媳妇,我爱你”“媳妇,我想你了”“媳妇,我要亲亲”“媳妇,我要抱抱”
  • 最强异能霸主

    最强异能霸主

    廖凡的异能很弱,不能战斗不能防御不能回血!但是他却是所有国家公认的危险度高达S级的异能者!作为一个小小的文档录入员,原本平凡的度过一生,却猛然发现,父母死亡的真正秘密!一朝重生,用脑海中的所有文字记忆,抢宝物,夺机缘,杀异兽!没有垃圾的异能,只有垃圾的异能者!看廖凡,如何逆天!
  • 醉渡三界众生劫

    醉渡三界众生劫

    上古众神混战,引生灵涂炭众生多难。碎魂残魄充盈世间。神战初平,无妄山上仙以花泥塑身、花酒为血,引神之力造就非人非魔非妖非仙之体以储世间万千残魂。三百年前,无妄山崩塌,上仙入魔嗜杀成性,重入轮回魔性不减。她执着三界无妄酒,为替无妄消孽渡劫,与妖娆魔君定下三世赌约……被封印了神力守在她身边的上神;生了凡心却一朝入魔的上仙;三世赌注终究输了所有的魔君;误饮无妄酒化为少年的灵兽…还有世间百态之人,多劫之妖……她救可救之人渡可渡之妖,终却发现,自己以那非人非魔非妖非仙之体,早已生了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