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5100000013

第13章 安心

禅宗二祖慧可求法时,立雪齐腰,断臂表诚,请达摩大师为他安心。

达摩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

慧可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出那颗扰动不安的“心”来,只得如实禀告。

达摩说:“我已为你安好心了。”

达摩让他找出“心”来,意在引导他认识到心的虚妄。慧可深感生命深层的困扰,请求达摩为他安心。在达摩的点化下,他认识到困扰自己的根源就是自己虚妄的执着,当这种虚妄的执着消失了的时候,虚妄之心就不复存在,真心遂炳然显露。

禅宗的开悟论,就是通过种种禅机,重现本来的心。

宋陆游《晨起》:“心安已到无安处。”很能写出安心的三昧。

自射

有一天,一个猎人追逐带着箭伤的小鹿。追着追着,抬头一看,见前面有一所寺院。这猎人平常很讨厌出家人,每遇到和尚就远远避开,今天他为了到手的猎物,便耐着性子,问站在面前的和尚:

“喂,这位师父,你看到过一只鹿从这里跑过去没有?”

站在猎户面前的和尚,是马祖道一禅师。道一见这猎户手执利箭,枉杀生灵,决意点化他,便明知故问:“你是什么人?”

猎户见这位和尚问话好生奇怪,瓮声瓮气地回答:“打猎的!”

“那你该懂得射箭喽?”

猎人心想天底下哪个猎人不懂得射箭,便不屑一顾地回答:“废话,那还用说!”

“既然你会射箭,那么我问你,你一箭能射几只鹿?”

猎人以为禅师是在探问他的箭术是否高明,扬扬自得,胸脯一拍,颇为自负地说:“一箭射一个,百发百中。”

道一听了,不露声色地说:“我看你这位壮士不懂得射箭。”

猎人被道一这话一激,浑身不自在,便反唇相讥道:“和尚说我不懂射箭,难道你懂得箭术不成?”

“我自然懂得!”

“那么请问你一箭能射几只?”

“我一箭能射一群!”

猎人听了,心生不忍,嗔怪地说:

“出家人讲慈悲,彼此都是生命,何必要射它一群?”

道一眼睛一亮:这个人内在的生命终于被唤醒了!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喝道:

“你既然知道动物也是生命,为什么还要射杀他们?你为什么不回转箭锋射自己呢?”

“射自己?”

“是的,射自己!你被欲望和无明烦恼困扰了这么久,澄明的心上积满尘垢,肮脏不堪,贪残嗜血,人性消失了,剩下的只是兽性,你要做的,就是射死自己的无明、烦恼,射死自己的兽性,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猎人听了这话,顿时心地透明,当下丢弓折箭,拔出佩刀将头发削去,跪在道一禅师的面前,成为禅师的弟子。

学习佛法,就是要自射。自射是通过坚韧不懈的修行,来彻底清除自心的烦恼。宋惠洪《示禅者》:“能回箭锋射自己,方肯竿头放步行。”只有勇于灭却三毒的人,才能百尺竿头更进步,成为人生的觉悟者。

桶底脱

真歇了禅师有一次到厨房,看到负责做饭的和尚,提着一个大桶在煮面,突然桶底脱落,里面的面食洒了出来。

佛门一粒米,重如须弥山。出家的人非常惜福,一粒米也不能浪费。众人看到这个情形,都失声叫道:“好可惜!”

真歇了禅师却不慌不忙地说:“桶底脱落,应该欢喜才是,为什么烦恼?”

这是站在禅悟立场上来看待桶底脱的。

原来,“桶底脱”在禅林中常常表示彻悟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桶底脱的桶,指漆桶。漆桶,是盛装漆物之桶,或指黑色之桶。由于使用的时间长,桶身及桶内的颜色都浑浊不堪,既难以识别其最初之颜色,也无从区别与其他颜色的差异。在禅林,转指世人由于无始以来所累积的无明烦恼,隐覆了本具的真如佛性。因此禅宗把一旦解脱烦恼、泯灭妄想、全面大悟的情形,称为打破漆桶。桶底脱遂成为禅宗用来表示豁然开悟的用语。《碧岩录》第九十七则:“打破漆桶来相见。”即是说应以消除烦恼后的本来面目相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初入庐山》诗: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诗意谓:如果和青山不曾有过交谊,它就高傲得让你难以亲近。如果想了解庐山的真面目,只有等以后和它慢慢地接触、成为深交才行。这种深交,到了一定的时候,苏轼又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这在《题西林壁》中有所表露: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对《初入庐山》的绝妙补充。

观照事物,随着角度不同,得出的印象也不一样。只有与观察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跳出“庐山”之外,才能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结论。这首诗要人们超出时间的限制,而我们如果要洞识万事万物真面目的话,还必须超出时间的限制。

仍以观山为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说:太阳出来时,林间的烟雾渐渐散开;暮云归山,岩穴一片迷蒙,山间早晚有明暗的不同。春天野花竞发,幽香袭人;夏季佳木舒展,浓荫铺地;秋季风冷霜清,天高气爽;冬时水落石出,银妆素裹,山间的四季又有不同。

北宋画师郭熙在《林泉高致》里也指出了四时山色的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形容山颜色浅淡明丽),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后来沈颢《画麈》亦云:“山于春如庆,于夏如竞,于秋如病,于冬如定(如僧人入定)。”

可见对于一座山的印象,不仅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不同,而且由于观察时间的殊异而殊异。对宇宙人生,必须用宏观的、跳出时空之外的眼光来审视方可得其真相。

把人生放到无限广袤的宇——空间中去感知,则渺小如沧海一粟。

把人生放到无限久远的宙——时间中来体认,则短暂得似石火电光。

因此,尘世的一切争竞夺取,皆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人们为利欲所驱,往往自蹈灭亡,岂不令人浩叹!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楞严经》:“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迷己逐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芸芸众生,从长远的时间以来,迷失本性,追逐外在的事物,迷失了自己的本心,被外在的事物牵着鼻子走。如果能够自由自在地驾驭外在的事物,就和如来没有两样了。

“转物”指摆脱物欲,能随心自如地驱遣事物而不被它牵着鼻子走。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二,用寓言的形式,生动地描写了迷己逐物的情形: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

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

我若真是我,只合长如此。

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

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做牛马的时候,见到可口的草料、豆苗感到欢喜;做女人的时候,见到男人感到欢喜。牛马不是真实的我,否则做女人的时候也应该喜欢上草豆;女人也不是真实的我,否则做牛马的时候也应该喜欢上男子。轮回流转在生死之途,就为外物所驱使。如果是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就不要迷恋虚幻的外物了。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唐代的刺史韦丹和诗僧灵澈交谊很深。灵澈和尚在庐山时,作了七首咏赞庐山的诗寄给任洪州刺史的韦丹,韦丹读了,心仪神往,写了首《思归寄东林澈上人》诗:

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

已为平子休归计,五老峰前必共闻。

诗意谓官事繁冗,没有闲暇的时候,人生找不到最后的归宿,像云一样没有根蒂,漂泊西东。自己被灵澈的诗所唤醒,决意像西汉张衡(字平子)一样,写篇《归田赋》,毅然从官场抽身,在庐山五老峰前与灵澈作方外之游,以尽山林之趣。

灵澈见诗后,酬答一首: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前两句说自己悠闲自得,后两句说韦丹的言行不一。由于他指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这善意的嘲讽成了后世讥刺不能忘情于世俗,却偏要搔首弄姿,故意摆出一副方外高人架式的那类人的绝妙禅语。

据宋张端义《贵耳集》记载,宋孝宗朝尚书鹿何年四十余归隐筑堂,匾曰“见一”,即是取灵澈诗意。由此可见“见一”是多么的不易。即使是甚得逍遥之趣的苏轼,其《临江仙》也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之慨,更遑论“人人尽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的芸芸众生了。

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苏轼《望云楼》: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白云的故乡是虚空。出山也好,归山也罢,都秉持那一份质性的自然。无心出岫的白云,是诗人性情的写照。它在文学史上的源头,则可以回溯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岫是山的洞穴和岩穴,从穴中涌出来的云叫“岫云”。白云无心地从岩穴飘出,随风变灭,卷舒自如;鸟儿在外面飞了一整天,倦了,悠悠地没入那一片苍茫暮霭,寻一枝丫祥和地栖息下来。

可见,“无心”还不仅仅是“出岫”,还包括“知还”。对于陶渊明来说,其为官为隐,皆出于质性之自然。

晋宋时的士大夫个个心里想做官,口头却对做官不屑一顾,陶渊明则是想出仕则出仕,并不以出仕为污;晋宋人标榜归隐,以为隐居是清高的同义词,陶渊明的归隐只是由于在官场上感到不自在,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丧失自己纯真自然的质性,才毅然归隐的,本不为求隐士名。出本无心,归亦无意。

“无心”即是忘记自己,不拘束自己的意思。但“无心”并不是没有真心,而是指把小我升华为大我,使小我自然消失。“鸟倦飞而知还”,意为凡是对生活感到疲惫时,就会有归心,归向心灵的故乡。日本的白隐禅师曾把这两句引用在《槐安国话》里。

“云静静地飘在天上,我也静静地活在世上”“不要为追求私欲而继续流浪的生活,要尽快恢复本心和纯真的人性”,这便是禅者的“无心”“知还”。

休歇

禅宗将断尽妄想的机法称作“休歇”,这是开悟论层面上的禅宗终极关怀。

休歇,是诸佛出世的本怀:“诸佛出世,祖师西来,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法门可以教给人们,只是要诸人休歇。”

休歇,是如来亲证的境界:“如来境界不是别的,就是大休歇、大解脱的境界。”

休歇,是对向外寻求的彻底反拨:“佛是尘埃,法是尘埃。终日求佛求法,有什么休歇的时候?”

休歇,是对珍贵本心的充分肯定:“如今的参禅者,应当充分树立起自信心。只有这样,才有个休歇处。”

休歇,是对心行意路的截断斩除:“不要运用心机向意根下揣测度量。如果这样,纵是经历再长远的时间,也没有休歇的时候。”

休歇,是对语言文字的扬弃摒落:“你们如果想寻言逐句,在语言文字上寻求终极的真理,纵是用尽聪明,设立各种问答辩难,也只是练成了油嘴滑舌的功夫,结果是离真理愈来愈远,有什么休歇的时候?”

休歇,是对烦恼心垢的剥离遣除:“直下休歇去,剥却长久以来累积的污秽心垢吧。”

休歇,是无心应物恬淡闲适的情怀:“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门头都休歇下来,应物无心,就能处处得到闲适之趣了。”

休歇,是超越生死万缘顿息的境界:“只有休歇到一念不生的时候,才是彻底的解脱,不堕情尘,不居意想。”

“千种言,万般说,只要教君自家歇。”禅师的千言万语,都是要使人歇却妄念,以明心见性,以彻见“本来面目”。

休歇,在禅宗内部,向来有渐修和顿悟两种方法。

同类推荐
  •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当代博古通今的大德净空法师于世界各地弘经演教四十多年,提出“佛教”乃“佛教教育”的正名之说,即他所认为的佛教也是孔教(孔子教育)。本书为净空法师几十年来弘经演教、启迪人类智慧的基础性的妙语菁华要录,包括佛教常识、修行、养生、礼佛仪式等内容。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本书讲述了赵朴初先生的一生。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的佛教领袖、著名的书法家、诗词曲大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但他非常谦虚,自称一生只有三事值得挂齿,即送难民参加新四军、在印度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会议上和印度文化部长唇枪舌战、与日本佛教界发起了纪念鉴真的活动。
热门推荐
  • 六界古纪

    六界古纪

    以东方神话为主题,围绕人世间亲情、爱情、友情等珍贵情感所写的玄幻励志作品。
  • 繁花落尽伊人何在

    繁花落尽伊人何在

    此生无缘,就让我们下辈子相约在菩提树下相见吧
  • 随身微故事

    随身微故事

    小小故事集,包含身边诸事百态,人情世故。故事虽小,但事理不小。希望这则故事对大家有帮助。
  • 驱魔同人——晚安

    驱魔同人——晚安

    本文是一夫一妻制,欢乐向,正剧风,吐槽向,有小白,有雷人剧情,请千万慎入,若不慎误入,请自备避雷针···Orz···PS:虽然极力的避免玛丽苏现象的发生,但是奈何文功有限,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此现象,请亲们万分注意啊万分注意!不过女主她好歹是个无节操无下限猥琐下流思想龌龊的老流氓跟玛丽姐似乎没啥缘分来着···PPS:因为作者无节操,更新不定时,但是保证不会坑!PPPS:因为对驱魔里的老少爷们的爱都一样,还没想好男主人选,于是男主会在看过票选结果后决定,喜欢哪只投个票,男主就是他了哟!PPPPS:不要跟我提节操,小生真的不认识那种东西···==
  • 红孩儿异界游

    红孩儿异界游

    吾乃红孩儿,吾父牛魔王,奈何中奸计,流落在异界
  • 守护者们的日常

    守护者们的日常

    隐者:你们也认真工作啊。塔:我好像不小心派太多人去毁灭世界了。命运之轮:没工作的日子真好。世界:就是说啊。死神:那麽下一次要去哪里度假呢?「以下省略」阿赖耶与盖亚:够了,这群守护者没一个是在认真做事的。
  • 蔗庵范禅师语录

    蔗庵范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伪大叔和女主的游戏

    伪大叔和女主的游戏

    书又名“爱.愈”某游戏公司的CEO在检测一款爱情游戏的时候,不幸触电身亡。醒来后,发现自己意识留在了这款游戏当中,成为了一名高中生。为了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他必须要让女主和男主在一起。最后,男主和女主真的在一起了吗?我们的总裁在这世界中何去何从
  • 不负相思意

    不负相思意

    梵意一直以为无论什么都阻挡不了她的爱情。可是,当有一天,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不再享受众星捧月般的生活,她才发现,在生活面前,她很渺小。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无法保障,她拿什么去爱他?16岁的梵意,骄傲、叛逆,却惟独在同样孤傲的李纪修面前卑微到尘埃里。在以后的岁月里,记忆里李纪修的面容竟成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十二年后,她和他再次相遇,可是这一次,她却失去了去追求爱情的勇气……
  • 凉城亦然

    凉城亦然

    等等,不就是倒霉一点,在家帮忙收拾背包准备出去露营吗?刚捡好,她怎么就晕了过去呢,还把背包一起带了过来,手机、充电宝、泡面……诸如此类。而且,这里面的剧情跟自己几天前看完的小说剧情一毛一样,难道自己也狗血了一把,而且自己看的小说女主角目测很惨,难道自己要和她一样吗?答案当然是——不!呵呵,还好她有先天优势,手机啊,看一看剧情就知道了,这算开挂吗?没讲过不能用手机啊,而且有人知道这是手机吗?当然没有啊!于是乎,史上装备最全的女主角,嗯……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