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5000000010

第10章 沩仰宗禅诗

据禅籍记载,香严博通经论,思维敏捷,先是和师兄沩山一起师事百丈,百丈死后,他随灵佑参禅。灵佑对他说,我知道你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的伶俐人,我不问你平日的学解,也不问你在经卷上记得的禅语,我只问你,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香严茫然不知所对,翻遍经书,仍是找不到答案,便请灵佑为他解释,灵佑不答应,香严非常失望,认为沩山有所保留。沩山说如果我现在说了,你日后定会骂我。我说出来是我的,不是你自己的。香严便烧掉手头的所有经录,辞别灵佑,准备做一个粥饭僧,“免役心神”。他参拜南阳慧忠遗迹,在那里住了下来。从此把思量计虑抛在一边,过着无心任运的日子。有一次锄地芟草,无意之间掷出的瓦片,击中了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香严当下大悟,见到了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激动无比,当即回到屋内,“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并作诗表达悟境(《智闲》):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这首诗成了沩仰宗最著名的禅诗,它包含着丰富的禅悟内涵。在香严击竹悟道公案中,最为核心的禅悟内涵是“无心”。“无心”是禅宗的最基本的体验,主要指离却妄念的真心。无心并非没有心识,而是远离圣凡、善恶、美丑、大小等分别情识,处于不执着、不滞碍的自由境界。慧能临终时,弟子询问“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慧能的法嗣本净明确地揭举出无心是道:“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会道,无心是道。”“道本无心,无心名道。若了无心,无心即道。”马祖在回答什么是道时,也宣称“无心是道”。黄檗对无心是道的观念大力阐发。香严击竹得以开悟,正是因为处在无心状态。否则就不可能听到天籁般的清音脆响,也无从桶底脱落。在“无心是道”的体验中,蕴含着丰厚的佛心禅韵诗情。

首先,是啐啄同时。当香严开悟的时节因缘未到,沩山宁可受到误解,也不为香严说破,因为他知道当时节因缘自然到来时,香严自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彻见本来面目。当香严开悟的时节因缘到来之时,一声竹音,使他在无心的状态下,如迷忽悟,如忘忽忆。香严对这种时节因缘到来时无心悟道的感受体会尤深,曾作有《独脚颂》:

子啐母啄,子觉母壳。

子母俱亡,应缘不错。

同道唱和,妙玄独脚。

禅的付授,讲求啐啄之机。禅师指导弟子修行,如同母鸡孵蛋,十分讲究火候。蛋孵熟了,鸡子在里面啐,母鸡在外面啄,必须同步进行,小鸡才能破壳而出,禅悟的生命才能产生。时候未到,鸡子未啐,母鸡先啄,鸡子就会死去;时候已到,母鸡不啄,仅是鸡子在里面啐,力量不够,鸡子仍会死去,因此必须啐啄同时。鸡子既觉,则蛋壳不存,以前的种种手段,遂显得毫无意义。但既出壳后,如果存有师徒名分的障隔仍是不行,必须子母俱亡,才能进入“临机不让师”“大悟不存师”的化境,而展开同道唱和。

其次,是能所俱泯。禅悟观照的特点是能所俱泯。观照的主体是能,观照的客体是所。如能闻到声音的耳朵,称为能闻;被耳朵所听到的声音,称为所闻。参禅者通过能所俱泯的见、闻,回归于与世界未分离时的无心状态。香严自小博览三乘十二分教,聪明伶俐,问一答十,在击竹开悟前,对禅学的看法,全是由文字而得。但从感官之门得来的知识,绝非自己内在的禅悟生命。他对自性的体察仅靠语言的推导,而从语言来体认自性无异于认贼作父,因此沩山说他是“意解识想”。香严经沩山迥超情识意解的一问,不能从知见中出言以对,在屡次叩问而沩山不为解答后,心灰意冷,遂割舍掉心识意解,在无心之际听到天籁般的竹音,“无计较,忘觉知”,平日缠缚他的知性、逻辑的锁链悉皆震断,平日所困惑他的一切,都冰消瓦解。香严忘却了一切意解识想,既忘却所知,也忘却能知,主体与客体、能知与所知都完全同一。竹声把他从平素所置身其中的时间之流切断,使他获得了彻彻底底的放松,他已经融入竹声之中,与竹声、翠竹,不复区分,绝对合一,整个宇宙的神秘迷雾,都在他听到清音脆响的瞬间烟消云散。清脆的竹音,使他的心灵诗意般地、神秘性地敞开,尘封已久的“本来面目”遂从昏暗的尘情俗垢中一跃而出,如同自己千辛万苦地寻找宝物,结果竟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一样。这独立、光明、净裸裸、赤洒洒、圆陀陀的自性,明白呈露,熠熠生辉。香严以空灵之心契合大全,被提升到犹如净土般光华的领域,一片澄明。此时的人与物,是摒落知见的绝对同一。心与竹冥,身与竹化。

其三,是一超直入。香严悟道偈中,“更不假修持”所呈显的是一超直入如来地的禅悟体验。关于成佛的方法与步骤,佛教内部向来有顿悟与渐修两种主张。小乘禅学认为到达阿罗汉果位要经过累世的修行,大乘般若学则主张直契实相本体。沩山是慧能的四传弟子,遵循着慧能以来的禅宗传统,主张顿悟。香严“更不假修持”,就是对顿悟禅的强调。但香严虽然强调顿悟,也兼重渐修。香严写了悟道诗后,沩山印可,仰山则继续勘验香严,说这首诗仍是“夙习记持而成”,如果有真正的觉悟,就再作一偈,香严遂又成一颂(《智闲》):

去年贫,未是贫;

今年贫,始是贫。

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

今年贫,锥也无。

禅门中人常以贫穷象征自性,因为自性不立一尘,在特征上与贫穷有相通之处。香严此颂形容自己摆脱了束缚,真正达到了空。只不过香严所描述的达到空的过程,带有渐修的色彩:去年空,还有个空的境界(立锥之地);今年空,连空的境界都没有了。解脱束缚达到了连地和锥都没有的程度,是由破除我执进入到破除法执的我法二空的景象。可见香严注重顿悟,却并不排斥悟前的修行。仰山则认为这首偈子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由破我执到破法执,呈现着渐渐推展的迹象;一是香严所说破除一切,尚只是在破除我法二执上下功夫,还没进入明心见性、本来无物的境界。因此,仰山说香严会“如来禅”,对“祖师禅”仍然没有领悟。仰山指出:“若要了心,无心可了。无了之心,是名真了。”在修行的渐悟阶段,固然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一旦获得顿悟,则“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无了之心,才是真了,这与“更不假修持”的体验完全一致。因此,主张顿悟的仰山对香严偈中所呈现的渐修迹象不以为然。开悟之时,修与不修都是相对意识。参禅者从时节因缘得到顿悟,开悟之后,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并没有被全部清理干净,仍然残存在意识里,必须时时保任,悟后起修。因此,开悟之前,需要修持;开悟之时,不假修持;开悟之后,不废修持,这才是“更不假修持”所蕴含的真谛。

其四,是日用是道。香严击竹悟道,内心充满了喜悦。明白了这个既忘所知又不假修持的自性,本身就是大道、古道、禅悟之道,悟性的光辉洋溢在他生命的每一时刻,动容扬眉,举手投足,心语意的一切行为活动,无不是在表现这个大道,不堕于“悄然机”,迥超那种一潭死水式的枯木禅。当参禅者着空、住空时,便为空所缚。堕在“悄然机”中的枯木禅,能“死”而不能“活”,把出世和入世看作水火不容、相互隔绝的两岸,殊不知大道之内没有这种差别。“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开了日常生活,堕于悄然机,就是坐在黑山鬼窟里,溺在一潭死水里,只能是凡夫禅、小乘禅,甚至外道禅,而绝非如来禅,更谈不上祖师禅了。也正是由于“不堕悄然机”,故不能拘泥于持戒坐禅的形式。

其五,是超声越色。香严悟道偈中,“声色外威仪”所呈显的是声色俱泯的禅悟体验。大道体现在日用之中,日用是道的显现,但它却并不是道的本身。如果仅仅将饥餐困眠等同于自性,则无由确立禅悟的人文精神,而堕于放纵自然的一途。因此,香严在悟道诗中指出,大道“处处无踪迹”,那些有声、有色之类的都是有踪迹,都不是大道。虽然行住坐卧都能够体现大道,但不能把体现大道的行住坐卧当作大道的本身。威仪(道体)存在于声色之外,哪怕动容举止都在表现它。于是,超声越色与日用是道构成了道体的两方面质性:日用是道侧重存在性;超声越色侧重超越性,忽略任何一面都是片面。禅者之态度,是存在而超越,超越而存在。

理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一切事物又在理的统摄下各各呈现出差别。因此在把握事物的本体时,不能昧失其现象界的差别;在认识现象界的差别时,又不能昧失渗透于一切现象界中的『理』。

在五家七宗中,曹洞宗的禅诗最为引人注目。曹洞宗远绍华严理事无碍、石头《参同契》、昙晟《宝镜三昧》,通过独特的禅修和教化实践,建立了“五位”“回互”之说,并以诗歌的形式使之广为流传。其正偏五位、君臣五位、功勋五位、五相诗、四宾主等歌诀,集中地表达了曹洞宗的宗风特色。然而,由于曹洞宗禅法理论本身的细致绵密、幽缈艰深,使得表达其宗旨的禅诗具有哑谜天书般的神秘色彩。

同类推荐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热门推荐
  • 嫣然一笑:霸道夫君缓缓归

    嫣然一笑:霸道夫君缓缓归

    “洛雨蝶,你给本王听好了,此生,你只能是本王的人!”。他,是风国的四皇子,举手投间使天地尽失光华。而她是护国公家的嫡小姐,天生灵气衰弱,废材一枚。他和她的相遇,造成了一生缠绵。
  • 剑诛风云

    剑诛风云

    少年凌云希本是御天盟盟主的儿子,也是未来御天盟盟主合法的继承人,却在某天的一场宴会被同盟的一位少女城主羞辱根本没有继承盟主的资格,为了反击少女,少年一气之下,将盟主的继承权利当做了筹码跟少女城主立下了一个赌约,谁赢谁就来继承盟主!但是豪言易说,实作万难。少年与少女不仅实力相差悬殊而切还是一个孤寡的自修,远远比不上实力远胜于他而且还比他多一个全能师傅的少女,少年该如何破除重重困境,保住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呢,故事就以此展开!
  • 赐皇

    赐皇

    在错误的世界林云孤身一人,哪怕肝脑涂地也要用力活着,创造出巅峰的人生!帝王又如何,他便是赐你皇位的人;神别自以为主掌万物,他亦是天道!芸芸众生不过是轮回中的可怜虫……
  • 沦

    天堂与地狱唯是比这里多些向往,一颗心,也就足够了。
  • 强婚溺宠:缠人老公慢慢撩

    强婚溺宠:缠人老公慢慢撩

    1V1甜宠文!最相信的人将自己卖给了骇人听闻的腹黑总裁,被告知强婚,领证当天居然被逼签下了不平等规则,“你知道我们现在像是玩过家家吗?”“我只知道你现在是我的合法妻子,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婚后的她只要在家里,几乎一天好日子都没有,每到清晨醒来,她就会发现他已经钻进了自己的被子里。…“又不是第一天结婚你有必要那么腻吗!”“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我的新娇妻,毕竟我喜新厌旧。”
  • 恶魔校草甜吻嚣张丫头

    恶魔校草甜吻嚣张丫头

    慕小晴是慕家的大小姐,小时候发生一场车祸,一个小男孩把她送到了医院,等慕小晴醒来的时候那个救她的男孩已经走了,她的爸爸妈妈都没和她说这件事,因为她的爸爸非常讨厌她的妈妈,所以就让她净身出户,也因为如此,慕小晴非常讨厌她的爸爸。她会找到当年救她的男孩么……
  • 海贼王之璐纱

    海贼王之璐纱

    这种狗血剧情居然也会在我身上发生?!真的假的?路飞是我哥?!
  • 那只是个纸月亮

    那只是个纸月亮

    云朵触不到太阳的脸庞星星讲不清天空的宽广蝴蝶飞不过大海的苍茫我,不能说出我早已爱上可我希望纸做的月亮一吹就靠近弱化的太阳一碰是温凉天空的宽广将星星拥抱大海的苍茫迷失不了蝴蝶的方向我能对你敞开心房今夜月色真漂亮
  • 我的冷情总裁

    我的冷情总裁

    她是冷氏的总裁,她是孟家的小女儿,她会融化冷思源那颗冰冷的心吗
  • 首席来缠:幽冥总裁请克制

    首席来缠:幽冥总裁请克制

    什么叫做身世凄凉?慕桑榆这就叫做身世凄凉。无父无母不说,还被大学舍友嫌弃,险些露宿街头。机缘巧合之下入住优铭宾馆,只是这位吸血鬼帅哥,你为什么要咬我一口?再次见到她,他不但不认识她,还将她错认为他的未婚妻?总裁,这是……误会!误会?怎么会!无赖帅哥将她压至身下,霸道的挑起嘴角:“女人,我就喜欢你主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