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文学理论一直是我国高校高度重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作为这样一门课程的教材也早已众多。但由于某些复杂因素的制约,不少教材存在着脱离实际、空洞化、教条化之类的不足。比如诗歌、小说等基本文学形态的内在机理与创作特征,作为构成文学作品第一要素的“文学语言”,作为文学创作基本才能的“文学感悟”、“文学想象”等,都应是很实在、很基础性的文学理论问题,但在我们已有的许多教材中,鲜有专门性的讲述。
正是为了弥补现有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我们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多年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与探索,尤其是在教材内容方面,进行了很大幅度的调整。本教材就是在教学探索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与已有许多教材相比,本教材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实用性,即不求所谓的体系性,而力求每一章都有切合文学实际、让教师可以充分讲述的内容,力图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有真正的收获。
第二,简明性,即不求面面俱到,亦力避空洞玄虚之论与枯燥教条的罗列,力求以简明的语言,结合实例,突出讲授文学理论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本的问题。
第三,新颖性,如本教材作为重点,设立专章讲述的文学语言、文学才能、文学境界、文学生态、文学价值、文学研究等,均不同于一般教材。此外,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每节后附设的“相关知识”、“研讨平台”、“理论辨析”、“深度思考”等栏目,亦具教材体例的创新性。
本教材的分工撰写情况如下:
杨守森:导论、第二章、第七章
李江峰:第一章
杨光:第三章
和磊:第四章
赵奎英:第五章
周波:第六章、第十二章
吴承笃:第八章
孙书文:第九章
邹强:第十章
李辉:第十一章
刘蓓:第十三章
任传霞: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