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评估一个国家人民生活得好不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样简单看GDP就行了,还要看 GNH,即国民幸福指数,也就是说,评估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还要看老百姓内心的真正感受——他们觉得安全吗?他们觉得快乐吗?他们觉得幸福吗?
“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却较为幸福。
这个现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
幸福指数与 GDP 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可以说,幸福指数是体现老百姓幸福感的“无须调查统计的”反映,是挂在人民群众脸上的“指数”。
幸福指数,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客观指标。主要涉及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情绪愉悦程度;心态;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个人幸福与社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