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4100000026

第26章 绝无悔意的卢梭《忏悔录》

伏尔泰(Voltaire,本名Fran?ois-MarieArouet,1694—1778,伏尔泰为其笔名)和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这两位象征着十八世纪法国启蒙精神的巨人和宿敌,在同一年先后撒手人寰。他们生前彼此间口诛笔伐,攻讦不断,至死不息。造物主就是爱开这样的玩笑:他们本应该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里最亲密的战友,而结果却因人品关系越走越远,几乎不共戴天。

伏尔泰是讲究功利的,爱财也会理财;卢梭则是非功利的,且蔑视权贵,功成名就后依然不富有。伏尔泰很欣赏卢梭的才华和思想光芒,但终究不能容忍其人格之低下,不能容忍其虚伪和谎言。就连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1784)也认为卢梭是个撒谎成性、虚荣自负、忘恩负义、冷酷无情和伪善刻毒之徒。

中国历来有为名人讳的传统,所以历史上不乏有许多名人,一旦得了名气和权柄,自恃会有人为他们擦污掩丑、涂脂抹粉,故而也就越发地肆无忌惮、无恶不作起来。中国有句“和稀泥”的老话,叫“人非圣贤”。这句话也就常常会被“好心人”抬出来打圆场,从而君子和小人就各打五十大板,可以平起平坐了。法国人则要直率得多,无论卢梭名气多大,黑的不会变成白的,臭的也不会变成香的。不因其丑而毁其伟大,但也决不因其伟大而掩其丑。倒是中国过去的一些译界老权威,遵循中国为名人讳的老传统,拼命为卢梭掩丑,何苦!

在我所仰慕的名人中,大概没有像卢梭给我的印象那样,前后竟会形成那么大的落差。大学时代的我,幼稚的心曾经当过卢梭的俘虏。我读他的第一本书就是他的成名作,一本薄薄的《论科学与艺术》;其中心思想是,科学与艺术是矛盾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会妨碍艺术;而科学与艺术两者都会导致道德的沦丧。尽管这些言论和观点有点偏激,但我这个读物理的学子对此还是欣赏的。几十年过去,科学发展、经济腾飞后的种种现实和忧患,多少也证明了卢梭的预言并非耸人听闻,亦非杞人忧天。也足见卢梭的先见之明和思想光芒。

当时,一位同学读了《新爱洛旖丝》和《爱弥儿》,兴奋得彻夜难眠。他常常约我在晚餐后到登辉堂前的大草坪上漫步,谈的就是《新爱洛旖丝》、《爱弥儿》和《忏悔录》。特别是《新爱洛旖丝》那湖上舟内的激情描述,那泪汪汪的伤感愁怀,尽管现在我们成了老人后会觉得太做作肉麻,但当时那年轻的心如何抵挡得了!爱屋及乌,因为爱卢梭,连法国也变得那么可爱。我读了他的《忏悔录》,也曾被他的“坦诚”所感动。

但是对卢梭的热情没有保持太久,就慢慢冷却了;只觉得这个人自爱自恋得几乎发狂。然而,偏偏一桩巧事让我忘不了他。

又要提起过去福州路上那家我常常爱光顾的外文旧书店。六四年毕业前我在这里又淘到了一本破旧不堪的卢梭《忏悔录》的英文版旧书。有趣的是,在这本破书的扉页上方,有该书原主人用墨水笔写下的两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味深长,试译如下:

Forsweetestthingsturnsourestfortheirdeeds,

观其行,什么甜言蜜语都变得酸腐肉麻,

Liliesthatfestersmellfarworsethanweeds.

杂草再难闻也好过腐烂的百合花。

这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94首里提纲挈领的最后两句。从那书写的手迹看,这本书的原主人很可能是过去曾住在上海的英国人或犹太人,自然是无从考证了。但恰恰是这两句评语,让我对卢梭的客观生平发生了兴趣。几十年过去,今天有缘站在巴黎先贤祠前,我终于同意那本旧书原主人对这位法国启蒙大师的评价。那不是一般腐烂的百合花,而是闪耀着光环的腐烂百合花。

卢梭的成长道路独一无二。一个日内瓦钟表匠毫无管教、恣意妄为的儿子变成了一个大文豪(如《新爱洛旖丝》、《忏悔录》);一个卑贱仆人出身的流浪汉成了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民约论》);一个猥亵学徒和无赖父亲成了振振有词的伦理家(《爱弥儿》)和了不起的音乐家(他发明了简谱,谱写了歌剧);一个日内瓦人,却比任何法国人包揽了更多的法国人的优点和劣根。独一无二的是,在功成名就以后,他还是保留了本色。从好的方面说,依然是孤傲不群、蔑视权贵;从坏的方面说,则依然是恣意妄为、忘恩负义。

常惊叹万能的造物主,何以能塑造出如此一个复杂的躯体!仿佛在塑造过程中,它慷慨地用钻石点缀了其思想,却吝啬得用淤泥塑造了其人格。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卢梭在他的伦理名著《爱弥儿》里,对社会上的儿童成长问题表现出了无微不至的关切,进行了深沉的思索,胸怀着真诚的忧虑。然而,却以没有足够的财力抚养为借口,先后将自己的五个孩子一个一个送进了孤儿院。这不能不激起人们的义愤。他的忘恩负义不单单是针对所有朋友和恋人,居然还针对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多么虚伪的多情善感!

如果说他与挚友狄德罗交恶还不说明问题,但几乎是所有曾经和他是朋友、恋人或恩主的人,他几乎全部闹翻,这就让人费解了。作为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和英国的休谟(DavidHume,1711—1776)都反对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休谟还为此特地邀请他去了英国,还设法为他从英王乔治三世那里申请到了一百英镑的年金。结果到了英国不久,他和休谟闹翻,反目成仇。然而以其病态的心理,他还总是把一切都归咎于他人,怨天尤人地认为爱情和友谊都把他抛弃,一直妄想和臆测朋友们都在处心积虑地想陷害他。

还在1765年他被休谟请去英国的前一年,他收到一个匿名者寄来的一本小册子《公民的感情》,他怀疑是自己的老情人德比内夫人指使别人所写,实际上是伏尔泰所为。该书对他这位丧尽天良抛子弃女的父亲所有的恶行,作了可怕的揭露。卢梭这才感到事态的严重。为了设法保全自己的名声,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用精心策划的回忆录来蒙骗后人,争取理解。

他从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作家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33—1592)的回忆录《散文集》受到启发,那就是从艺术出发描绘自我的丑恶并不可憎,而是一种乐趣。他一方面要学蒙田,却又要公开痛骂蒙田以划清界线,然后上演自己“明拆栈道、暗渡陈仓”的大戏。

他暴露自己内心隐蔽的丑恶,是为了把它演化成人人内心都隐蔽的丑恶;他要别人都来分担他对内心丑恶的犯罪感。更妙的还在于,他反过来又认为自己的美德是别人所望尘莫及的。于是罪恶人人有份,而善良美德则唯卢梭独有。既然他“袒露”了自己的内心,卢梭便顺理成章地赐给自己一个完全彻底的赦免而受之无愧。最后,他再向众人发出挑战,敢不敢袒露他们一生中荒唐的隐私。这样,芸芸众生成了负罪的小人,他自己成了坦荡荡的君子。

卢梭在给自己故意抹黑的同时也对“敌人”布上疑阵,为的是让他的谎言增加可信度。卢梭的同时代人几乎都否定《忏悔录》的真实性,一眼就看出他的谎言。难怪卢梭写完后不愿留给同时代人,而要留给后世的人去看。这样虽不免遗臭当年,但说不定可免于遗臭万年。

卢梭以小说家、诗人和导演的多重才能和魅力,在《忏悔录》里精心设计好了一套套小把戏,表面上是在审判自己,实际上是为了对付别人,并以夸夸其谈的矫饰文笔和丝丝入扣的心理分析,用旖旎的田园风光和清明忧郁的梦境,把后世的读者引入他设计好的圈套。大学时代的本人,就曾经被他“请君入瓮”,幸好有“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让我又从瓮中逃脱。

尽管按卢梭的意愿,《忏悔录》似乎应该在他逝世后很久才可以发表,但他生前却又故意在许多场合当众朗读其中片断。这是战术,他秘而不宣,引而不发,在出版前先引发热烈讨论与争辩,这就是成功的保证。

但《忏悔录》写到1765年他到英国,而后整整十二年直至去世,他却没有继续写下去。因为他大体上已经完成了“罪恶人人有份,而善良美德唯卢梭独有”的大手笔;虽然他需要镜子弄虚作假,让自己的形象不至于太坏,他也以为他的“真理”几乎快要重见天日。但当他在“镜子”里突然看到自己1766年2月在伦敦又变成怎样一个人时,也不能再说什么了……。从这一点看,卢梭总算还留有最后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诚实。

在他去世后四年(1782),《忏悔录》前六章出版,获得真可谓“丑闻式的”成功。其中令人难堪的坦白自剖和对自己抹黑,然后对他人信口雌黄的批评和攻击,的确获得了轰动效应。隔几年续篇再问世,更掀起了狂潮:普天下那么多正直的人,只因为卢梭就不幸变成了疯子,成了下三流。自然也不乏欣赏者,盛赞他的描写超前于弗洛伊德和普鲁斯特。

名为《忏悔录》,其实卢梭哪里有忏悔的意思!他在序言中就宣称了自己并无忏悔之意,而是要写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以昭示后人。他要先下手为强,向所有的人将一军,向时代和社会提出了勇敢的挑战:“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好大的口气!这大概就是所谓被某些翻译家誉之为“力透纸背”的豪言壮语了。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忏悔”!世界上不会有比他更好的人!康德、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居里夫人也都应该在他的幽魂前自惭形秽。的确,在当今世界,除了陈水扁外,还真很少有人能有如此大的魄力和勇气。可惜草根式的陈水扁不可能参考《忏悔录》,否则他的法庭自辩定会更加精彩百倍。

不知怎么的,又想起了海涅。尽管海涅自己也有许多劣迹,但在海涅的《忏悔录》中他既不美化自己,也不像卢梭那样惺惺作态故意给自己描黑。他也许并没有说出他心里全部想说的话,但说出来的则全是肺腑之言。

海涅虽然比卢梭晚了几十年,但比我们却近了一百多年,他会比我们看得更真切。对卢梭的《忏悔录》,海涅就直言其不可信:“他自诩专讲真话、追求自然,可是骨子里却比他的同时代人更为虚假,更为矫揉造作。当然,他过于高傲,不会把优秀的品质、美好的行动错记在自己账上;他宁可编造一些荒唐可怕的事情来自我丑化。莫非他污蔑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加宏伟的诚实可信的假象,从而得以污蔑别人?还是说,他作了一些虚假不实的自白,以便掩饰真正的错误?”海涅发现每个人其实都有这种愿望,希望以另一种颜色出现在公众面前。正因为洞悉世人的这一共同的弱点,海涅就避免用自己的忏悔录为自己作画,他明确表示:“请诸位不必担心。我不会把我自己画得太白,也不会把我周围的人描得太黑。我将始终真实不误地显出我的颜色,以便大家知道,我在谈论其他颜色的人们时,该信任我的判断到何等程度。”

在《忏悔录》里面,卢梭不单单使出了全数的小聪明,也使出了全数的大智慧,甚至使出了孔明唱“空城计”的勇气和胆略。他成功了,也失败了。

失败,是指再多的小聪明、大智慧,甚至是大勇气和大胆略所设计的一场真真假假的辩词,总还是掩不了、避不过那昭然劣迹。就如当代的陈水扁一样,再算尽机关,辩尽巧舌,演尽好戏,泼尽污水,到头来还是白纸黑字说了算。

说他成功,也许是他自己都未必料到的。被如此天才使出浑身解数完成的一部让人眼花缭乱的自辩书,当人们已经把它当作小说来读时,那艺术的魅力已经把后世的读者们引进了梦境。对当年的是是非非已经淡然的后世读者们,对那斑斑劣迹也早已经没有了当年亲历者的愤懑,留下的竟然是一部“无法跨越的文学丰碑”(过去一位翻译家之语)。造化真是作弄人!

然而,就如同牛顿的人格卑劣并没有妨碍他发现万有引力,人品的低下也没有妨碍卢梭特有的真知灼见。在《爱弥尔》的开头,他写道:“出自于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美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社会契约论》里,他写下了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这的确是真知灼见。

卢梭是幸运的。因为法国人懂得宽容,尤其是对自己的名人宽容。只要对法国作出过贡献,其他可以既往不咎。已故前总统密特朗的私生活就是又一个例子。人们可以因种种的原因不喜欢他,但却没有人因他的婚外情而有所非议。更匪夷所思的是,在密特朗的葬礼上,其情妇带着私生女同他的夫人、孩子们站在了一起,也没有引起非议。

看来,卢梭的在天之灵可以一万个放心!

同类推荐
  •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本书精心描绘59篇纯美文字,从全新角度发掘唐诗宋词之美,解析它的特色与技巧,解读塑造它的人,解密它背后的故事,情感细腻、文字珠玑,还原凄美诗词创作的情境,带给我们古人最彻骨的人生体验和最惊叹的诗词才华。
  • 戴望舒作品集(五)

    戴望舒作品集(五)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精选了著名文学大师创作的作品精华,所选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同时也具有可读性和代表性。可说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经典的中国现代文学宝库。
  • 杜诗选评

    杜诗选评

    本书对伟大诗人杜甫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
  • 上古传说

    上古传说

    上古历史多存在于神话传说中,从上古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得我祖先对于世界的认识,可以得知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美丽的文学形象也取自于上古传说。
  • 徐志摩文集(第一册)

    徐志摩文集(第一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净世计划

    净世计划

    神秘石头成为了他的心脏,无数家族争相抢夺,欲杀人挖心。少年林天的身份究竟是谁,刚出生就死去的他,因为神秘石头的缘故,重新活了过来,可是,这个人到底还是不是林天本人,还是,他们口中所说的诺亚。一光一暗两块圣石究竟有何秘密,而这石头,到底和几万年前神秘消失的亚特兰蒂斯有何关联。当世界遭受灭顶之灾,真的是众神的惩罚么?且看主角林天,如何躲避重重追杀,寻找答案,抉择这个世界,是否应该毁灭!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吸血公约

    吸血公约

    四个玩世不恭的吸血鬼,在英国伦敦与人进行交易,而他们各自被“吸血公约”控制着,不能违反公约中的规定,否则后果自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蓝夜迷情】阿娜塔的谎言(完)

    【蓝夜迷情】阿娜塔的谎言(完)

    系蔷薇蓝夜系列第三部!大家多支持~~~这个死冰块,警察又怎么样,长得帅就是酷的资本吗?还不理她哦!什么当她是透明的,感觉不到她。明明眼睛会偷瞄她,干什么还装正经啊!什么不再谈感情?是因为以前受过情伤吗!好,那我就发挥大无畏精神统统给你治好!酷警察放马过来吧!我可不是蒲公英,风吹吹就散,让你见识见识本小姐的厉害,你就乖乖等着接招吧!想逃?那也许是下辈子的事了。……这个女人他见过两次,都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点。所以,她一定可疑!先抓回去再说。什么,不合作?哼~~那就搜身呗,没什么好谈的。……这个死冰块,警察又怎么样,长得帅就是酷的资本吗?还不理她哦!什么当她是透明的,感觉不到她。明明眼睛会偷瞄她,干什么还装正经啊!什么不再谈感情?是因为以前受过情伤吗!好,那我就发挥大无畏精神统统给你治好!酷警察放马过来吧!我可不是蒲公英,风吹吹就散,让你见识见识本小姐的厉害,你就乖乖等着接招吧!想逃?那也许是下辈子的事了。……这个女人他见过两次,都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点。所以,她一定可疑!先抓回去再说。什么,不合作?哼~~那就搜身呗,没什么好谈的。……只是,她千方百计的接近他,到底想干什么?
  • 从凶残的魔道中走起

    从凶残的魔道中走起

    魔,自由,真性,远古有魔祖罗喉,与道祖鸿钧平齐,昔年佛祖成道,天魔阻之,可见魔在佛前,是为前辈!可惜后辈子孙不孝,不能领悟魔道精神,败坏魔门名声,专干些残害弱小,吞食万物生灵之生命灵性,损伤自身真性的旁门左道,不知道魔道大法,魔亦可演三千。魔道法门万千,讲究急功近利,蛊惑人心,不择手段,进境神速,一些人人喊打的魔门法术,如化血魔功,噬魂蚀骨功,若是能够明悟真谛,亦是直指自身性命的大道,演化修练到极致,亦可,肉身不坏,亘古永存。我们的主人公金宇,穿越到仙侠修真的世界,却不幸运的被抓入凶残、混乱的魔门。去看一个仙侠爱好者,如何由弱到强,演绎魔门真谛,来一曲不疯魔不成活的传奇。
  • 心理密码:泄露内心秘密的体态语言

    心理密码:泄露内心秘密的体态语言

    本书运用人类行为模式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体态语言揭示人的心理状态。本书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与图像,揭示如何洞察人的心理,并与之交往,营造和谐。
  • 逆风场

    逆风场

    华月吞噬着繁星,天使隐瞒了人生轨迹。她,青春里,选择逆风而行。放肆了时光,消磨了岁月的容颜。回首年幼的怯懦,细数耳边的厮磨。逆风始于平静。终归路途梦一场。
  • 仙剑封神录

    仙剑封神录

    他未出襁褓,体内竟种下金丹仙缘。他岁未及冠,却已血仇加身惹得命途艰险。他天资聪颖快意恩仇,几番奇遇惊得三界泛起漪涟。他心如止水无心插柳,反到引来仙魔凡间万千粉黛红颜。他涤荡妖魁魔魂无数,终是修得化神之境,却不愿飞升登仙。他纵横神州尽收九剑,独闯九幽屠魔历险,只因为她改写命盘。Ps.本作剧情为主,没有太多打怪升级,稍显慢热。
  • EXO之弈城晴空

    EXO之弈城晴空

    【黎浅萱】“我说过,我们不需要随从。”【黎雨瞳】“爸,你逗我呢?我们说过几次!低调!”【黎浅萱】“黎老头,我告诉你!你敢乱来!我就跳楼!”【黎浅萱】“吴亦凡...我爸爸就这么走了...”【黎雨瞳】“鹿晗....我应该听你话..去见见我爸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