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2900000004

第4章 改过之法

“改过之法”与“积善之方”是本书的重点。“立命之学”懂得了,从哪里做起?改过。人生来既不是圣人,怎么可能没有过失?孔子说:“过则勿惮改。”不要怕有过失,要有勇气、有决心、有毅力改过,即使小小过失也要认真改。一般人因循苟且、得过且过,疏忽小过失,不重视小的恶念,于是小过失养成大过失,小的恶念慢慢养成大的恶念,后果不堪设想。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大夫”是国君、诸侯的助手,像现在部长、总理这一阶层的人物。“亿”,猜想。“左国”,《左传》《国语》,这是左丘明的著述。“诸记”,《公羊传》《穀梁传》。

他们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看到这个人的举止,听听这个人的言语,推想他将来的吉凶祸福都很灵验。了凡先生引用古人的记载,左国诸记中,我们都能明确地看到,这就是说明吉凶祸福有预兆。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人心存善恶念,所造善恶业行,只能欺瞒愚人,绝对瞒不了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我的三位老师: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和李炳南老居士,他们都有这个能力,都能看得很清楚。接触大众,偶尔也谈谈:“某人命很薄,没有福,没有寿;某人心地纯厚,积功累德,将来必有福报。”他们对于福薄的这些人都生怜悯心,教导他改过修善,创造命运。我年轻时就是属于薄福短命之人,我听老师的话,所以老师特别怜悯我,教导我改造命运,自求多福。

“萌乎心而动乎四体”,起心动念自然表现在言语动作之中。

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这是提出一个原则。一个人心地善良,待人厚道,处处能替别人着想,这个人将来有福。反之,心胸狭窄,起心动念为自己的利益,损人利己,对人刻薄,此为薄福之人。纵然眼前有福报,这是命中的福;命中福虽不小,因为心行不善,福已经折了,折了还有余福。由此可知,他要是存好心、行好事,他的福报一生享不尽,他的余福子子孙孙都享受得到。

然而世俗之人没有学问,缺少常识,如白翳障住眼睛,就像“白内障”,什么都看不清楚,以为祸福没有一定,而且无法预测。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他们明了事实真相。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这是说明祸福可以先知,可以预测得相当准确。我们能不能得到这个能力?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想有这种能力,只要做到“至诚合天”这四个字就行了。我们起心动念合乎自然的法则,“天”就是自然法则,不加丝毫的妄想、分别,心地真诚、清净、平等,这个能力就现前了。

一个人心善、言善、行善,对人厚道,就能推想到他的福报快要现前了。如果他的思想言行不善,他的灾难就愈来愈近,这是从小而言。从大而言,观察家庭、社会,乃至于国家、世界,无不准确。这里面有道理在,绝不是妄言。我们要晓得自己这一生,特别是将来的吉凶祸福,应当从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处反省。如果纯善,自己可以肯定灾消福来;如果心不善、言不善(花言巧语欺骗众生)、行为不善,自己要警惕,祸患灾难必定一天天接近。从个人到家庭、社会、国家、世界,无不如是。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现在讲“改过之基”,就是趋吉避凶,改过为先。在没有谈行善积德之前,先要改过。过不能改,或改得不彻底,虽然修善,善中夹杂着恶,善不纯,功难显。因此,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件。所以,先讲“改过之法”,再说“积善之方”。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了凡先生提出了改过三要素,第一是羞耻心。人能够知耻,就绝对不会起妄心,动恶念。知耻放在改过三要素之首,用意非常之深,凡夫何以不能成圣,病根就在此地,这是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

我们应当常常想到,古圣先贤与我们同样是人,佛经亦云诸佛如来也是从凡夫修行成佛菩萨。孔老夫子、释迦牟尼佛距今几千年,还普遍为世人所尊敬,不分国家、不分种族,甚至不分宗教都接受其教诲。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何以能成为百世之师?我为什么不能?以此标准观察,羞耻心就发出来了。人能常如是思维,必能发愤自强。

“我何以一身瓦裂”,就像一个破碎的陶器,一文不值。

“耽染尘情”,这是我们的毛病。“耽”,过分地快乐;“染”,染污;“尘”,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些一定要节制。若纵情放逸,后果不堪设想。世间人耽染七情五欲,不知情欲非真,其中虽有乐,而付出的代价甚大,得不偿失。佛为我们详细说明,这个代价就是造成了六道生死轮回。世间最苦、最可怕之事,莫过于此。

由此可知,圣贤人在世间,和光同尘,亦不离七情五欲,但是能淡薄情欲,行为合礼合法。“礼”,就是有节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分;不及是不合礼,过分也不合礼。在古圣先贤的教育里,家庭有秩序,夫妇相敬如宾,都有节度,绝不是纵情耽染,所以家庭和睦。

粗浅地说,人欢喜七情五欲的享受,但是人更爱惜自己的生命。到了要舍的时候,大概七情五欲可以舍,但不愿意舍自己的身命,而且还希望自己长寿,这都是人之常情。你想长寿,就要在生活各个方面懂得节制。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要远离灾祸,言语态度不能不谨慎;你要身体健康,饮食起居不能不谨慎。

如今希求健康长寿者,不知养生之道,反使身体衰弱。我初学佛时,明白素食有益于身体健康,就决心吃长素。当时一些长官、同学、朋友都劝我:“学佛是可以,佛教很多事情不能做!”可是到了晚年,五六十岁的时候,这些朋友们看到我,态度完全改变了,都说“你的路走对了”。再过二十几年看到我,现在个个都羡慕我的相貌改变了,体质改变了。这是修学佛法得来的第一个好处。

去年,澳洲政府发给我永久居留证,按照规定要做身体检查。检查完之后,医生说:“法师,您来检查是多余的。您到底吃什么营养品?”我说:“所有营养品,我一概不沾。”为什么?那些东西都有副作用,生活愈简单愈好。我每天读书,早晨六点多钟起来,晚上十二点钟才入睡。吃过午饭,如果没有事情,休息一会儿;有事情可以不必休息,精神饱满,工作正常。所以,你能说素食没有营养吗?我可以做证明。许多出家人身体都很好,也吃得肥肥胖胖,他们并没有吃肉。

健康真正的因素是心地清净,没有妄想、杂念。其次,饮食起居如法,有秩序,有节制,决定不沾染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是健康的真因。一切随缘而不攀缘,这是健康的外缘。有真因,有外缘,健康的果报自然现前。

“私行不义”,“不义”就是不应该做的。真正讲求修养的人很谨慎,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一定要想到这件事我应不应该做?这句话我应不应该说?

“谓人不知”,以为别人不知。古人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掩藏再严密,终有败露的一天,哪会有人不知道的事情?

“傲然无愧”,“傲”是傲慢,“无愧”是没有惭愧心;惭是良心的责备,愧是舆论的制裁。受到外人批评,毫不在乎,脸皮很厚。我们要细心观察,这样的行为,“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禽兽是三恶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此造作,必定沦于三恶道,自己还不觉察。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失掉人身,来生再得人身的机会很小。得人身的条件为何?五戒十善,儒家讲的五伦十义做得没有欠缺,来生一定得人身。我们能得人身,就是过去生中五戒十善修得还不错,这一生得这个果报。但是这一生我们有没有继续修?就要问自己了。

“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那些圣贤人原本与我们是一样的,他们今天能生天,能做佛菩萨;我们今天思想、见解、言行都不善,将来的前途就是地狱、饿鬼、畜生。果报悬殊如此之大,真是可羞可耻!

我常说学佛就是学圣人,学做一个明白人。唯有明白,才能向上提升自己的境界,现前过诸佛菩萨的生活,将来入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学佛真正的目标在此地。现在我们要把这个身体当作工具,多替众生做一些好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以《了凡四训》而言,就是改过修善,积功累德,为大众做个好榜样。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此改过之要机。”儒家讲“知耻近乎勇”,勇于改过自新,就能成圣成贤;若不知耻,就会沦落到地狱、饿鬼、畜生。“知耻”是改过一个重要的诀窍,我们不能不注意。

我在美国休斯敦曾经遇到一位同修,跟我谈到今日社会动乱不安,要从知耻来帮助大众回头。现在人之所以敢造恶业,究其根本因素,就是不知耻。所以,今天必须要提倡知耻,我们成立一个知耻学社。我同意他的说法。我说很好,你去拟定章程,我会响应。以后我离开美国,这件事情也就淡漠了。任何一桩好事,一定要有热心的人士去推动,在社会上寻找对传统道德还有概念的人,听到还能生欢喜心的人,集合起来成立一个社团,自己认真修学,大力弘扬,这是一桩好事情。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改过之法,第二要发畏心。“畏”是害怕,含有恭敬的意思,知道畏惧,才能生诚敬之心。过去,弟子对于父母、尊长,学生对于老师,都有敬畏之心,又敬爱又害怕。如果没有畏心,又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做不出来?今天知耻的人少了,敬畏的人也少了,原因何在?在于没有好好地教导。人不是圣贤,不是佛菩萨再来,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礼记·学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自古以来,一个政权的建立,朝代的形成,不出五年,国家一定是制礼作乐,这样教化人民的工作就完成了。所以,改朝换代乱世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能恢复秩序。

在民间,一般父母过世了,儿女丧礼穿的孝服,有人披麻戴孝,有人穿黑色中山装。朋友们问我:“这个合不合礼?”我说:“建国至今,没有颁布礼乐。有人披麻戴孝,这是清朝的礼;有人穿黑色衣服,这是用外国人的礼,都可以用。因为社会没有礼,用什么都能行得通。”过去帝王时代非常重视礼乐,衣服不能随便穿,你是什么身份就穿什么服装,士农工商都有分别。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从事哪一个行业,你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地位比你低的,对你一定要尊重,便于行礼。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向往古代那种社会,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现实,虽然别人不讲,我们要明白。

天地鬼神有没有?肯定是有。我们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然而我们接触不到的东西太多了,不能因为我们接触不到,就认为它不存在。何况鬼神的感应,不但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得很多,现代报章杂志也常常报道。那些报道当然都是事实,可是依然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也难怪,如果不是亲自经历,别人讲的很难相信。到哪一天你有这个福分、这个缘分亲见鬼神,你才会相信。

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给我讲过很多他亲身经历的故事,都是真的。抗战之前,他曾经是苏州一家银行的总经理;抗战期间,他是四川税务局长;抗战胜利后,他做浙江省财政厅长。我问他老人家学佛的因缘,他说抗战期间住在重庆,晚上常常跟朋友打麻将。有一天凌晨两点多才散,那时没有交通工具,都是走路回家,路灯很暗,他看到前面有个人,也没在意。走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他忽然想到,前面是个女人,一个单身女子,怎么会半夜出来?他这一想,寒毛直竖。再仔细一看,只有上身没有下身,吓呆了。这一惊吓,前面这个人不见了。他跟这个人在一起走了半个多小时,绝对不是眼花,他真的看到鬼了。他说从这一天起,他才真的相信佛。学佛之后,他对那个鬼非常感激。他说如果不是亲自遇到,这一生永远不会相信。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也常讲故事给他听,他听了半信半疑,一直到自己亲身遇到之后才相信,绝对不是虚妄的。

我自己虽然没有见过鬼,可是我曾经遇到过像小说《聊斋》里面讲的狐狸精。大概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在湖南衡山,我遇到的这个狐狸精已经变成人形,而且是男的,很多人见过。抗战胜利之后,我回到家乡,家乡有个亲戚遇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我的家乡出米,收的稻米都运到芜湖、南京去卖。在装船的时候,看到有一只黄鼠狼从跳板钻进船上,船工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大家以为是眼花看错了。这一船米运到南京,在下货的时候,忽然之间一船的米不见了。在南京逗留了几天,只好回家,回家之后,米还在米仓里。不知道是怎样得罪了黄鼠狼,黄鼠狼跟他开玩笑,把一船米又搬回家,还好没有损失,这是事实。世间之大,无奇不有,我们亲自见到的事情太少了,所以不能说自己没有见到就不相信。我们欺骗人容易,天地鬼神难欺。

“吾虽过在隐微”。我们的过失纵然非常隐秘、微细,人们觉察不到,但是“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鉴”是镜子,天地鬼神的鉴察就像镜子照物一样清楚。

“重则降之百殃”。常常造作恶业,一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难;“轻则损其现福”,轻者折损现前的福报。明白此理,了解事实真相,怎么不害怕?

不惟是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

前一段讲天地鬼神鉴察,本段讲我们现前居住的环境。“不惟是也”,不仅如此。“闲居之地,指视昭然”,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尤其是现代社会,都市人口稠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许多人看到。

“吾虽掩之甚密”,我们虽然掩藏得很细密。“文之甚巧”,“文”是文饰,遮饰得很巧妙。“肺肝早露,终难自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一眼就看破了,一文不值。“懔懔”是恐惧、害怕的样子,想到这些地方,又怎能不害怕?

所以,一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本着良心,畏惧舆论的制裁。我们行善,不愿意别人知道;我们造恶,希望别人指责,我们的恶就报掉了,这是好事情。他所指出来的,我真有错,要悔改;我没有这个过失,我也很欢喜,我被冤枉了,被冤枉是消业障最殊胜的方法。所以,不论别人指责的是不是事实,我们都要心存感恩。古人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尤其是恶意的批评,如果是自己有过失,要赶紧改过自新;没有,更加勉励,决不犯这样的过失。

所以,一个真正懂得成就自己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之人,念念都想别人的好处,绝不把别人的不善放在心里。为什么?我们的心纯善,把别人的不善放在心上,就破坏了自己的善心。现在这种愚痴的人,不在少数。别人赞叹我,我也要冷静思维,他赞叹我,我有没有这个实德?我是不是真的做了这些好事?纵然是真的,我们也要谦虚,更加努力。如果是言过其实,要生惭愧心,向他道歉,我没有这么好,你说得太过分了。应当勉励自己,不要辜负他人的赞叹。如此德行才能成就,凶灾才能免除,善福才能降临,这是一定之理。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

这是改过自新的理论依据。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即使从前造作再大的罪恶,都能够悔改。这是举例说明,何以一生造作极大的罪业,真正忏悔,还能消除业障。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很多,只要细心观察,不难得知。实在说,这个理太深了,不是凡夫能够理解。不但凡夫不能理解,经上讲二乘圣者、权教菩萨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涉及到虚空法界宇宙的来源、生命的起源、众生的起源这些大道理。在《楞严经》上,佛告诉我们,虚空法界国土众生原本是一体的。因此,极大的罪恶只要回头,所谓“回头是岸”。

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

“千年幽谷”,就是现在旅游看到的岩洞、钟乳石洞。一念忏悔猛厉,就足以洗净百年之恶。犹如千年之黑暗,只要有一盏灯,千年的黑暗就破除了。“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过失就像黑暗一样,只要一盏灯就能把它照破。这盏灯比喻智慧、觉醒,真正觉悟了,一念觉、一念真智慧现前,罪就消了。

我们无量劫来就迷在情欲之中,盲目无知地执著身是自己,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因此造成无量劫来生死轮回。我们知道身命是短暂的,但是精神长存;佛家讲法身慧命,那是永恒的。《八大人觉经》云:“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世间刹那刹那在变化,人身难得而易失,一口气不来,这一生的身命就结束了。这个时候,“欲改无由矣”,想改也没有办法了。所以,一念觉、一念智慧非常可贵。

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就世俗而论,造作恶业太多,恶名流传后世,世人听到你的名字就生厌恶之心。如中国历史上的秦桧,一生作恶多端,千百年来留下骂名,他的儿孙再孝,也无法帮他洗涤。留恶名于后世,这是非常不荣誉的事情。现在人常说“荣誉是人的第二生命”,其实这还在其次,最严重的是来世的果报。恶业造得太多,所谓“五逆十恶罪”,这是堕阿鼻地狱的罪业。

地狱从哪里来的?朱镜宙老居士曾经跟我讲了一个故事,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在北京时有一段时间被东岳大帝请去作判官。东岳大帝在中国山东省泰山,管辖的区域有五、六个省份,他掌理这个地区的生死和吉凶祸福。判官的地位很高,相当于秘书长。章太炎先生说,晚上小鬼就来了,抬着轿子请他上班。第二天早晨天才亮,他就下班,小鬼再把他送回来。他日夜都不休息,白天在人间办公,晚上到鬼道上班。

他也常常把他在鬼道的所见所闻,跟一些朋友们叙说。有一次,他问东岳大帝(阎罗王比东岳大帝还要高一级):“地狱的刑罚,有一种叫炮烙(炮烙是把铁柱烧红,让罪人抱着),这个刑罚太残酷,希望东岳大帝能大发慈悲心,把这个刑罚废除。”东岳大帝听了这个话,点点头说:“你先去刑场参观一下。”于是东岳大帝就派两个小鬼带他去参观现场。到那边之后,小鬼告诉他:“这就是现场,你看!”他看不见,于是才恍然大悟,原来地狱的刑罚不是阎罗王设的,所以他不能废除。刑罚从哪里来的?是恶业变现出来的,就跟人做噩梦一样,自作自受,不是别人做出来给你受的,这才晓得佛经讲的道理是真实的。

所有一切欢乐、痛苦的境界,无一不是自心变现的。《华严经》讲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包括天堂、地狱。心,是你自己的真心;识,就是妄心,依妄心造作善恶业。你的心善、行善,现出来的境界自然是至善美满;你的心恶、念头恶、行为恶,现出来的境界自然是灾难。所以,天堂是自心变现的,地狱也是自心变现的,我们现前这个生活环境,还是自心变现的。

有人说:“我的心怎么会变现这个境界?”这的确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什么是心,心在哪里,心像什么样子,这在佛教是大问题。《楞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就跟阿难尊者讨论真心、妄心,心在何处,心是什么样子,心有什么作用,经文很长,共有十卷,就是讨论“心”。禅宗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个人真正认识“心”,世出世间所有法都通达无碍。所以,一切唯心造,一切法唯识所变,我们不能不提高警觉。

地狱境界现前了,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能不能度你?如果你执迷不悟,地藏王菩萨再慈悲也帮不上忙。佛菩萨确实常住地狱,苦口婆心地教化这些苦难众生。受教的人一定要觉悟,一定要能信、能解、能行,才有机会脱离地狱的苦报,然后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不断向上提升。所以,佛的恩德第一大,超过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一生一世,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永远不相舍离,我们造作再严重的罪恶,他也不会舍离我们。这是我们应当向佛学习的。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改过之法,第三要发勇猛心,勇猛精进,改过自新。人不改过,大多是“因循退缩”。“因循”就是得过且过、马马虎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认真,这样过失就很难改了。“退缩”就是退转。人何以不能改过,或是想改而改不过来,都是被因循退缩障碍住了。所以,更需要勇猛振作起来,绝不怀疑,有过当下就改,不须迟疑,这是勇猛心的样子。

小的过失,就像刺扎在我们的肉里,要赶快把它剔除。大的过失,就像毒蛇咬了我们的指头,要立刻把指头斩断。如果不斩断,蛇毒攻心,人就要死亡。此时,“无丝毫凝滞”,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这是“风雷之所以为益”,“风雷”是《易经》里面的卦,取它的现象,风吹雷动。春天的现象是万物生长,所以它有益,称为“风雷益”。在此地形容当机立断、勇猛改过的状态。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改过必须具备知耻心、畏惧心、勇猛心,具此三心,改过犹如春冰,遇到太阳就融化了。“冰”比喻恶业,“太阳”比喻勇猛,勇猛改过,过失自然就消除了。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这是说改过之效果不同,有人从事上改,有人从理上改,有人从心上改。但是都必须要具足三心,没有三心,无论从哪一方面做起,都得不到效果。

先说从事上改。譬如从前杀生,现在发心受持五戒,不杀生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戒都是在断除自己的习气,但是习气太深,要断除非常困难。从前喜欢发脾气骂人,现在不发脾气了。这都是从事上改,这是一种强制的行为。但是一味制止是有限度的,有个饱和点,所以从事上改很难改得彻底!“病根终在”,贪瞋痴慢是病根,病根没有断除,境界现前,烦恼习气就会起现行。有些人善根深厚,还能强制得住。善根薄弱的,遇到大逆境,就无法控制住了。“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所以无法彻底拔除。

因此,学佛的人很多,都有善心,都想改过,也发心受戒;但是受了之后又做不到,所以很难!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

其次,从理上改。会改过的人,在事尚未做到之前,先了解其中的道理。如果有杀生的过失,就要常常想“上天有好生之德”,所有的动物都爱惜自己生命,连蚊虫、蚂蚁都贪生怕死,我们杀它来养自己,我们的心能安吗?反过来说,人家杀我们去养他,我们能甘心情愿吗?从前没有人教导,疏忽了这桩事情。现在接受了圣贤教诲,要将这些教训常常放在心上,常常想这些道理。

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

再设身处地地想想,动物被屠杀时的状况,继而煮入锅里,种种痛苦。假如被杀的动物是我,然后烧煮,被人吃了,真是痛彻骨髓。自己怎么还忍心吃众生肉?再想想果报,尤其寒心。

家父是职业军人,在抗战期间,家里枪支很多。父亲喜欢打猎,我们从小跟着他打猎,天天有野味吃。可是抗战胜利之后,他死的状况跟《地藏经》讲的完全相同。他疯狂,看到山就往山上跑,看到水就往水底钻,就像野兽一样。经上讲杀生的果报,我亲眼看到,想到我父亲生病到死亡的状况,非常恐惧!我自己也打了三年猎,杀了不少动物,读佛书,想到这些情形,再也不敢做了。所以,我从二十六岁开始吃长素、放生,赎过去杀生的罪过。我学佛之后,我只做三桩事情:第一,印经,跟印光大师学;第二,放生,消除我杀生的罪业;第三,布施医药,看到人生病很苦,穷人没有能力买医药,我每个月捐一点钱,布施医药。

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

我们日常生活习惯菜肴很丰富,但是你有没有想到“食过即空”?我们为谁贪图美味?为谁杀生吃肉?若是为能辨别滋味的舌头,舌头不过三寸长而已,到喉咙以下就不知道味道了。如果为了满足三寸舌头,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值得!疏食菜羹都可以充饱饥腹,何必残杀生命,折损自己的福报。这个道理与事实,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

如果说素食没有营养,素食妨碍健康,我可以给大家做证明,我素食到今年整整五十年,一生没有生过病,健康长寿,体力不衰。我对养生非常含糊,没有讲求,唯一遗憾的就是牙齿不好。前年,有一位同修带我去看牙医,替我洗牙。牙医跟我讲:“法师,您的牙齿很不错,保持得很好,七十多岁了,别人的牙齿比不上您。”这是得力于素食。

素食对于健康大有好处,世间人都懂得讲求卫生,可是还有更重要的,大家疏忽了,就是卫性、卫心。卫性,养好性情,性情会影响生理。卫心,养真诚心,养清净心,养平等心,养慈悲心。懂得养心、养性,又懂得养生,身体当然健康,怎么会生病!

在素食里,佛法拣别五种蔬菜不吃,即“五荤菜”。“荤”是草字头,荤不是肉,肉是“腥”。“荤”是指葱、大蒜、小蒜、韭菜、洋葱。荤辛要戒除,因为这五种东西生吃会刺激生理,容易发脾气。为了防止发脾气,动肝火,所以戒除。熟吃会产生荷尔蒙,容易引起性冲动。但是如果用极少量做香料配菜,它不起作用,这是可以的。所以,一定要懂得戒律真正用意之所在,你才晓得戒律是大自由,断恶行善,不食一切众生肉,也是大自在。明白此理,我们自然就会选择素食,欢喜素食。所以,佛法的教学通情达理,合情、合理、合法,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活活泼泼的。

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

“血气之属”是讲动物,动物都有灵知。我们知道物质是有界限的,灵知没有界限,没有界限就是一体。因此,虚空法界是我们心的体,也就是心显现出来的样子。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样子,就是众生、国土、自然现象。凡夫粗心大意,很难觉察到虚空法界与自己是一体。正因为它本是一体,所以一切众生彼此之间都有感应。感应的灵敏程度与众生的清净心、染污心成正比,心愈清净,感应的灵敏度愈强。所以,整个虚空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跟佛菩萨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就如同佛菩萨的接收器非常灵敏,极微弱的波动都能够收得到。

凡夫的接收能力差。实在讲,我们的接收能力与佛菩萨原本是相同,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他们的接收器保持得非常完整,跟新的一样;我们不知道爱惜保护,染污了许多尘垢,脏乱不堪,所以接收的能力差。我们只能觉察到大的波动,微细的波动完全接收不到。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修养功夫,把心地的秽垢洗刷清除,恢复我们的本能,我们接收的能力就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虚空法界,过去、未来,所有极其微弱波动的现象,我们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个接收的工具不需要机械,不需要肉体,而是灵知。灵知有没有相?灵知没有相,这是对具备这个程度与常识的人说的。在佛菩萨则是“灵知有相”,这个色相称无表色。换言之,我们的眼、耳、鼻、舌,乃至于意,都无法感受得到,所以说无色。其实,无色还是有色,但是我们见不到这个色,佛菩萨能见到。

譬如做梦,梦中有没有色相?不能说没有色相,因为梦醒之后,回忆梦境清清楚楚,我梦到哪些人物,梦到他在做些什么事情,梦到生活环境的状况,就像真的一样,怎么会没有色相?既然有色相,你在做梦,旁边的人为什么看不到?于是我们就能体会到佛讲的无色界,就像梦中的境界、定中的境界,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别人觉察不到。别人跟我们在一起,无论他是醒或是睡,他都无法进入到我的梦中,他见不到我梦中的境界,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是有功夫的人,也就是心地清净到一定程度,你做梦,他在旁边能看见。传奇小说《黄粱梦》中,秀才在旁边打瞌睡,做了一个梦。老道有定功,秀才在梦中做了什么事情,他全都知道。怎么知道的?梦中的境界是心变现的,他看到了。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了解色有粗色、显色、极微细色,凡夫无法体会。佛菩萨清净心的纯度,我们无法想象。我们信得过佛菩萨甚深禅定,在佛菩萨的境界中,一切众生极其微细的念头、现象,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所以,灵知与我是一体。既然是一体,色相也是一体。

“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纵然不能把自己的道德水平修到究竟圆满,使这些小动物尊敬我,亲近我。印光大师七十岁之后,房间里的蚊虫、蚂蚁、蟑螂、跳蚤,一个都找不到,他的道德修养达到这个水平,这些小动物对大师敬仰,都来保护他,怎么会来干扰他?所以,我们有德行去感化它们,它们决不会来干扰我们。

我们见到了、听到了,自己也要加功修德,断恶修善。我们认真努力做,心地一天比一天善良,一天比一天诚恳,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慈悲。从什么地方看?从居住环境里的小动物上看。它的数量少了,骚扰次数少了,这是我们值得安慰的,自己的善德在进步。但是还不够,为什么?没断绝。因此,我们每天读经、念佛,修积功德都回向给它们,我们要把它们看成自己的兄弟姊妹。我们照顾它、尊重它,它也尊重我们;我们敬爱它,它也敬爱我们。

不仅是动物,连植物,树木花草都有感应。我们爱护它、照顾它,它长得好,花开得美,开得香,这是它回报供养我们。我们种的菜、花果,需要的时候去采来吃,它是甘心情愿供养我们。外国人讲植物喜欢音乐,确实是如此。所以,我们的菜园播放音乐,播放佛号,播放讲经,它们也会听。植物都有灵性,何况是动物?

我们要懂得,一定要生活在爱的世界,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生活在互助合作的世界,这个人生多美!“真、善、美、慧”不是口号,我们可以做得到,能够契入这个境界,何乐而不为!

为什么天天要杀害生命来养活自己?这些动物不是甘心情愿来给你吃的,你杀害它,它恨你,你跟它结冤仇,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佛在经上提醒我们,“吃它半斤,来世要还它八两”,“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生生世世互相酬偿,多么可怕的事情!

一个人修行,在菩提道上障碍很多。障碍从哪里来的?都是无量劫来,以及这一生中,跟这些有情、无情结下的冤仇,造成许多的障碍。我们幸亏还有一点善根、福德,读圣贤书,闻圣贤教,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老实努力去做,才能证明古人的教诲真实不虚。佛教导人“信、解、行、证”,最后一定要证实,于是事实真相才大白。所以,我们在饮食的时候,能够想到这些事情,就不忍心吃众生肉了。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

我为什么会发脾气?看到别人把事情做错了,得罪于我,我才会发脾气。别人为什么会做错事情?为什么会得罪我?要多想一想。这个人毁谤我、侮辱我、伤害我,他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他对我不了解,对我有误会,我们彼此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所以才有这样的现象。这不能怪他,我自己也有不是之处。或是自己没有错,过失都在他那一边,与我毫不相干,那就更没有理由发脾气了。

有时看到许多人为非作歹,我们确实不能忍受。这些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无量寿经》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佛说话多温和!这是他的父母、长辈不懂得仁义道德,没有好好地教导他,所以他才犯过,才做一些违背法纪的事情。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应当原谅他,不能够责怪他。这样心多平和,心量多伟大!我们应当要学习。即使教导他,他还犯过失,我们也要回头反省,是不是我教导得不够好?我教导得不够圆满?不要把过失推给别人,应当回过头来自己好好想想。

有很多父母告诉我,现在儿女不听话。有很多做老师的告诉我,现在学生不听管教。我说:“你的子女、学生没有过失,是你没有教好,你怎么能怪他?”不错!现在邪知邪见很多,导致邪行充斥世间,年轻人哪有不受熏染的道理?这是现在年轻人难教的一个外在因素。

我们如何用内在的方法去克服?古人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连蚊虫蚂蚁、花草树木都能被感动,人岂能不被感动?不能感动,这是我们的精诚没有达到。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反省,自己的德行一定会向上提升。唯有提升自己的道德,才能感化现在这些年轻人。我们自己没有高尚的道德,一味去责怪年轻人,惩罚年轻人,这不是办法。

惩罚不是最好的手段,最好的手段是感化,用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去感化一切众生。佛菩萨对于地狱、饿鬼、畜生都能感化,引导他们回头是岸,何况世间有情众生?我们应当要怪自己的功夫、德行不够,一定不能怪别人还没有接受感化,这样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佛说:“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所以,你要想度化别人,必须成就自己的德能。唯有自己的德能才能感化别人,度化众生。佛在经教上说得如此圆满究竟,我们读诵经典不能疏忽了。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天下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凡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之人,绝不是英雄豪杰;称赞他是英雄豪杰,那是有名无实。真正的英雄豪杰,绝没有自以为是。

供养佛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我们称佛是大英雄,佛有没有自以为是?没有。佛跟众生讲经说法,佛说他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句,一大藏教说了四十九年,这是什么缘故?他所说的都不是自己的,全是古佛所说。孔老夫子一生教学,他说他一生“述而不作”,没有他自己的意思,所说的都是古圣先王的教诲。如此的谦虚,绝不自以为是,这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这是从“人”上说。

“亦无尤人之学问”,尤是怨恨。圣贤人的学问,绝不会引发人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也绝不会教你去害别人,利益自己。这是从“学”上说。

我们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确确实实自己真诚不够,道德没有修,所以我们的感化达不到效果。

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帮助社会安定和平,使一切众生幸福美满。从哪里做起?从修德做起。自己没有真正的德学,放不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如何能感化众生?如何能行菩萨道?所以,我们想帮助世间减少灾患,就要先修养自己的道德,自己有能力超越了,方能帮助广大苦难众生。如何帮助他们?以德行、学问感化,让他觉悟明了,让他忏悔,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世间的灾难就可以化解。纵然不能完全化解,也可以把灾难的程度减轻,或是缩短灾难的时间。

如何修养自己的德行,本书举的例子很多,要细心体会,反复推敲。譬如,“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我们与人相处,能不能做到别人对我恶意地毁谤,而无丝毫怨恨心,这是功夫。

有同修告诉我,某人说你的坏话,毁谤你。他一开口,我就制止他。他非常惊讶!我告诉他,我希望对那个人永远保持最好的印象,我永远记人家的好处,记人家的善处,放眼看天下都是好人。我不希望把别人不善的种种言行放在我的心里。若把别人的不善放在心上,把我的心变成不善,这个损失就太大了。那个说我坏话的人,破坏我的人,从前对我很好,我永远感恩戴德。以后种种不善,那是别有因素,多半是误会。他为什么从前对我好,现在对我不好?从利害上说,从前我对他有好处,现在我对他没有好处,所以他的心理、态度、言行都改变了。这个改变,我清楚,我过去对他好,现在对他更好。为什么?他的心目当中只有名闻利养,我在道德上已经向上提升了,名利我放下了。我对他的好,他不了解,产生误会,我应当要原谅他。说原谅他,我的心胸已经很小了,已经错了。这个事情,在别的地方可以发生,在我的心中永远没有发生过,这才能回归自然,回归天性。

所以,心地不夹杂丝毫不善之念,我的心只容纳一切众生的善心、善行、善德,这才是修养自己的道德。因此,遇到人家毁谤、侮辱、陷害,心存感激。为什么?从这个境界来勘验自己功夫究竟到什么程度。如果还有一念厌恶的心,自己要立刻回过头来忏悔,我的德行不够,为什么经不起考验?一定是“欢喜受赐,何怒之有”。人家这样对我,我用欢喜的态度对他,慢慢传开,对方会感激,回头是岸。我救了自己,也救了别人。如果一听到别人毁谤,我就发怒,存报复心,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自害害他。多想想,多思维,我们就能够自救救人、自度度他,何乐不为!

人在世间,希望一生都保持着真诚心、爱心,爱一切众生。人爱我,我爱他不难;人恨我,我爱他,这才是真功夫、真德行、真学问。造五逆十恶罪业的众生,我还是真诚、平等地爱他,因为我知道他有佛性。《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我知道他的真心真性本善,我尊敬他、爱他。他染上一些不良习气,那不是真的,都是可以改的。所以,只要一念回头就是善人,恢复到本善。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

闻谤要若无其事。去年,有些人写长篇累牍的文章,刊登在报章杂志上,指着我的名字毁谤我、侮辱我,说我提倡《无量寿经》会集本是很大的罪过,误导念佛人。悟道法师把这些报纸传真给我,说要写文章来反驳。我告诉他:“随他去骂,一句话都不要说。”为什么?他骂累了就不骂了,与我不相干!文章随他写,他总有写累的一天。我们毫无反应,现在不就没事了。

要知道,两个人愈骂愈起劲。如果一个人骂,一个人不吭气,到最后他骂累了,自然就不骂了。旁观的人会说:“某人有修养,某人风度很差。”所以,哪个人高,哪个人低,不就很清楚了。由人批评,我们何必说一句话?何况骂人发脾气,对身体的伤害非常严重,三天都不能恢复。

你为什么要发脾气?他骂你,你很难过;他骂别人,你为什么不难过?他骂我“净空”,净空是假名,很多人都可以叫净空,我何必要接受?人家骂你,你就接受,是你傻、你愚痴!你听他骂像骂别人一样,与自己不相干,心平气和,冤就化解了,误会也化解了。

打架也是如此,两个人愈打愈起劲。如果一个人打,一个人不还手,那个打的人打几下就下不了台。这个方法对于喜欢打架的人很有效果。我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些朋友发脾气,他打我,我不还手,他把我推倒,我就倒在地上不起来。旁边人看到,他在那里很难看,下不了台。要打,打不下手;不打,好像也没有办法收回。所以,不要跟人争,要保持好的友谊,帮助别人,成就自己,这是做人的道理。一切谗言,愈辩愈黑,不辩驳自然化解。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这一桩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自己要提高警觉,万万不可被境界所转。发一次脾气,不论时间长短,即使是一分钟,我们的心理、生理上的伤害,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恢复平静。如果每天发一顿脾气,对你的健康损失太大了,这是非常不值得。

“闻谤”,别人对我们的毁谤,在所难免。我们与大众相处,实在没有方法能令一切大众对我们的言行都感到满意;不但我们做不到,就是释迦牟尼佛也做不到。世尊在世时,常常找麻烦、毁谤侮辱、甚至于陷害的有提婆达多,内部僧团有六群比丘,外面有六师外道,这都是世尊当年在世给我们做的榜样。佛如何处理这些毁谤、陷害?不动心,用真诚、平等、慈悲来处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如果我们听到别人毁谤,还会发脾气,甚至于极力为自己辩护,这是自寻烦恼。因此,了凡先生在此地举了一个比喻,“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

“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这是至理名言。因此,我们要是希望自己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满,就要记住,如何能在一生中不发脾气,这是修养功夫到家了。发脾气,对自己身心有害,对方也有害。如果我们能够忍受,能以不动心来处理,自他都得利益。自己得什么利益?定慧增长。定慧增长就是福德增长,定慧是因,福德是果。我们没有怨恨心,没有报复心,不跟他结冤仇,所以自他两利。这是菩萨道,这是菩萨学处,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当然,初学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最初是极力地忍耐,若干年后就趋于自然。

“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我们日常生活,对人对事对物种种的过失、恶行,总得要想想道理,原因明白了,过失自然就消失。这是改过的第二个方法,比前面殊胜多了。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这是究竟改过的道理,从心上改。人的过失,说之不尽!过失不必等到造作,起心动念时,过失已经形成了。我们从早到晚起了多少个妄念,多少个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这些过患都是唯心所造。所以,佛法的修行枢纽就是禅定。

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量法门,总而言之,都是修禅定。禅定是佛家修行共同的原则,只是修禅定的方法不相同。譬如,密宗用持咒的方法修禅定;净土宗是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禅定,有持名、观想、观像的方法;教下用读诵经典的方法,有用持戒的方法。方法很多,无一不是修禅定。如果不是修禅定,那就不是佛法。何谓“定”?心在一切境界里,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定。

“吾心不动,过安从生”。起心动念就是过失,所以要在一切境界里,对人对事对物练习不起心,不动念。实在讲,在所有方法里,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容易。为什么?念头才动,立刻“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把念头打下去,念佛的用意在此地。如果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就全错了。念佛无非是用佛号把妄念打掉,也就是用一个念头取代一切妄念。念头不会不起,如果念头不起,你就是圣人了。凡人面对境界,哪有不起念的道理?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悟得快,就是要把念头制止。不要管念头是善、是恶,立刻用“阿弥陀佛”取而代之,让心里只有这一念,不容许第二念,这叫念佛,这叫功夫。久而久之,念头自然不起,功夫就得力。如果念头还会起,功夫就不得力。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行为,因此我们采取持名念佛的办法,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清净心。

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

“学者”,学佛的人,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释迦牟尼佛现在虽然不在了,他的经典还留在世间,我们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来学习,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货”,物质享受。这些事情,凡人在所难免。这种境界现前,我们贪心起来了,贪色、贪名、贪享受;瞋恚心起来了,发脾气。贪瞋痴现前,就是过失,就是造业。这时怎么办?才有这个念头,马上换成“阿弥陀佛”,把好色的念头打掉,好名的念头打掉,贪图享受的念头打掉,发脾气的念头也打掉,念佛的功德在此地。用其他的方法当然也可以,但是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简单,也最有效果。许多的宗派法门,我也稍微涉猎,最后还是选择念佛法门,就是把妄想念头用一句佛号取而代之,把它换过来,逐渐妄念就少了。

境界现前,不是眼不看耳不听,而是眼看耳听,接触之下不动心。所以,种种过失不必一桩一桩去想,一桩一桩去改,那个多麻烦、多费事!六根接触境界,就如同看电影,“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佛教给我们从理上观,从心上改,非常有效。

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

我们要保持“一心为善”。什么是“为善”?念念为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就是一心为善。如果夹杂着利益自己的念头,你的善就不纯。自己的心纯善,行为当然纯善;要做到纯善,绝对不能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

“正念现前”,正念是对邪念说的,邪念就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行为,这一种错误伤害社会,对自己也非常不利。伤害社会,伤害别人,将来果报在三途。眼前纵然得一点小利,与往后所受的果报相比,得不偿失!你得到的太少,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值得!所以,时时保持着正念。纯正之念就是前面讲的“吾心不动”,外面境界了了分明,这是正念。

如何修正念,举例来说。现在每个家庭都有电视,看电视能不能修行?能。《金刚经》教导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以此偈来看电视,就是修行。电视画面看得清清楚楚,电视音响听得清清楚楚,你在这里面学如如不动,不要被它转了。演喜剧,他笑,你也跟着笑;演悲剧,他哭,你也跟着哭。你就完了,自己做不了主,你被电视转了。修行人看电视不被电视转,能转电视,你就成功了。《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境界现前,你不被它所转,你就能转它。转它,就能教导它、改变它,帮助它改邪归正。如果你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定力、智慧,自己都保不住,如何能转别人?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是菩萨学处,处处成就无上菩提,问题就是你会不会。

禅宗大德测验学生,常常问学生:“你会么!”这个意思无尽深广。如果你真会了,点点滴滴都是佛法,这才是真正成就。宗门讲“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教下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宗门教下语虽有异,意实无殊。因此,所有宗派法门殊途同归,我们都要以恭敬心对待,绝不可分高下。若认为我念佛很高,你参禅不如我,念咒不如我,这就错了!心不清净、不平等。真正觉悟的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假如每个人都能一心为善,正念现前,社会上哪里会有邪教?哪里会有邪知邪见?古德常言:“破邪显正”,我们今天把这句话反过来说,“显正破邪”,正法显扬了,邪就不能存在。邪知邪见之所以充斥社会,就是因为没有正知正见的教学,于是邪知见一出来,大家好奇就向它学习,这是盲从。所谓“只怕不识货,不怕货比货”。如果正法能够提倡,教人辨别哪些是邪法,哪些是正法,大家认识了,自然就会选择了。

儒家是正法,教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人五伦八德。佛法是正法,教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大家认为佛法是迷信,破除迷信,打倒迷信,产生了很大的误会。佛不迷信,佛的口号是“破迷开悟”,把破迷开悟当作迷信打倒了,那怎么叫不迷信?当然一窝蜂都学邪教去了。因此,我们要多想想,如何能“显正破邪”,这在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都用得上。

“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太阳”比作正法,“魍魉”是妖怪,比作邪法;“精”是精纯,“一”是唯一。光天化日之下,妖怪自然不能存在,这个道理是相同的,这是自古以来圣贤之真传。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改过要从根本改,才能改得究竟彻底。譬如,砍掉一棵有毒的树,不必寻枝摘叶,只要从根斩断,枝叶自然就枯萎了。前面讲改过的方法,从事上改,就像从树叶上下手。从理上改,就像从树干上下手。从心改,就是从根下手,这是究竟改过之法。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

我们学佛用功要抓纲领,从根本上起修就不难了。佛经浩如烟海,《大藏经》有三万多卷之多,如果这么多典籍都要去研究学习,那就是寻枝摘叶,不知到哪一年才能入门?所以,要从根本学。

我学佛五十年,讲经四十二年,总结佛法的精髓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用什么心?用“真诚心”,真则不假,诚则不虚;用“清净心”,清净绝对没有污染;用“平等心”,平等没有高下;用“正觉心”,必定没有迷惑;用“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没有自私自利。这五种心就是大乘佛法讲的“大菩提心”。我们的生活行为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佛是“觉”的意思,念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就是念佛,这是念自性佛。抓住这个纲领,修行就容易了。果然能够契入境界,所有经典都能通达、学习。因此,世出世间法都要知道根本,抓住精要纲领就容易学习。

最上的从根本修是“治心”,效果是“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心才动,立刻觉察到;一觉察到,念头就息了。正是古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觉得快,不要让恶念相续;恶念才起,第二念就是正念,这是最好的方法。

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

假如做不到从心而改,不得已而求其次,就是要“明理”;道理明白了,恶念邪思自然就离开了。如果其次的功夫也做不到,就只好在枝枝叶叶上下功夫。这三种改过的方法,就是佛家讲的三种不同根性,上根的人从根本下手,从起心动念处断一切恶;中等根性的人,用“明理以遣之”;下根之人,只有“随事以禁之”。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上根之人虽然从起心动念处改起,但是也绝对不能疏忽事相,不能认为我的心很清净,戒条可以不必遵守,这是错误的。错在哪里?有真功夫的人,一定慈悲;慈悲是做出榜样,这是自利利他。引申而言,世尊所制定的戒,包括国家的法律,我们都要遵守。《梵网经》讲菩萨“不谤国主”,国主就是国家领导人。《璎珞菩萨戒经》讲“不漏国税”,自古以来,不论中国、外国,国民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不能偷税,这些都是属于持戒。国家的宪法、法令规章是有形的;无形的,如道德观念、风俗习惯都要遵守。现在由于交通便捷,资讯发达,常常有机会到国外去旅游。到国外,他们的法律、风俗习惯跟中国不一样,我们要入境随俗,要遵守。因此,戒律的含义,广大无边。

“执下而昧上”。如果执著法令规章,而不明理,又不懂得从心改过,这样改法就很笨拙。但能这样遵守也是好办法,纵不能避免过失,亦能减少过失。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顾”,但是。“明”,明显。凡发愿改过,需要有真正的好朋友时时刻刻提醒你。为什么?凡夫健忘,一转眼就忘掉了,如果有好朋友常常提醒,又会嫌啰唆。怎么办?释迦牟尼佛有聪明智慧,他用什么方法?名号,这是艺术的教学。譬如,“释迦牟尼佛”是梵文音译,“释迦”翻作仁慈,“牟尼”翻作清净。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缺乏仁慈,心不清净。所以,佛用“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来提醒我们,待人要仁慈,舍己为人,对自己心要清净。我们念这个名号就是提醒自己,听到别人念也是提醒自己。所以,我们看到寺院大殿的幢幡,上面写的都是佛菩萨名号,这都是教学工具。

供养佛菩萨像,用意也是如此。释迦牟尼佛代表仁慈清净,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无条件爱护一切众生。众生有苦有难,全心全力帮助,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看到观世音菩萨像,就要想到我要向观世音菩萨学习,以无条件的爱心帮助一切众生。若能如是用心效法,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

地藏王菩萨代表孝亲。“地”是大地,“藏”是宝藏。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能离开大地,我们衣食住行都要靠大地来供养。大地生长五谷杂粮等,供养我们日常生活所需;地下埋藏金银珠宝这些资源,提供我们物质资具。“地”代表我们的心地,“藏”是我们真心含藏着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需要去开采。我们用什么方法开采?“孝亲尊师”,这是供奉地藏菩萨的用意。因此,我们看到或是听到地藏菩萨名号,就要懂得“孝亲尊师”。

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我们要求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行,我们要把释迦的仁慈清净,观音的慈悲,地藏的孝敬,文殊的智慧,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上,这就是普贤。弥勒菩萨代表欢喜心,佛法讲平等、慈悲,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心要平,色要端庄、欢喜,这是教我们如何与大众相处。全是表法。所以,供奉佛像功德很大,意义在此。

即使出家人的名号都不例外,譬如我叫“净空”,人家一提到这个名字,我就想我有没有清净?我有没有放下?放下就是空。我有没有做到名副其实?如果名实不相副,要生惭愧心,精进用功。你们看到我,这个名号也是提醒你们,听到别人念也是提醒你们。

佛的名号无量无边,代表我们真心本性的性德无量无边;菩萨名号无量无边,代表我们的修德。我们是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性德不显,要靠修德。修德有功,性德就现前。这是佛教的教学,真是妙极了!所以,佛教里所有佛菩萨形象以及护法神形象,都具有教学表法的意义,绝对不是迷信,绝对不可以当作神明来供奉。

不仅名号、造像是表法,所有一切设施、建筑无不表法。寺院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这个建筑外面看是两层,里面是一层。这是教我们对外要随俗,“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外面两层代表社会秩序,可以不平等,因为外面平等了,社会秩序就破坏了。外面一定有尊卑、有父子、有兄弟、有长幼的秩序,不能破坏,自己内心要平等。

香代表“戒定真香”,燃香供佛,就要发愿“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戒定慧是自性真心之香。

供佛最重要的是水,水代表清净心、平等心。看到这杯水,就要想到我的心是不是像水一样干净,一尘不染?是不是像水一样平等?诸位要记住,佛前不能供茶,茶有颜色,代表污染,一定要供清水。水代表清净、平等,提醒我们要修清净心、平等心。

这是佛苦口婆心,用种种善巧教导我们。由此可知,佛对我们恩德之大,设想之周到,我们不能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哪里有迷信!懂得这些表法的意义,就是“明须良朋提醒”,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所以,佛门教学的设施,真正了不起!在几千年前,佛就用艺术的方法来教化众生。

“幽须鬼神证明”,“鬼神证明”就是感应,这是需要鬼神来帮助我们。感应的事情太多了,我在这一生亲身体验的,还有同修们的感应太丰富了。佛法的修学就是学做个好人、明白人,还是要有善根、福德、因缘。你要是不具足这三个条件,这一生没有缘遇到佛法;你有这个机会遇到,证明你过去生中有善根、福德、因缘。

美国“达拉斯佛教会”会长蔡文雄居士,长住在外国,不相信鬼神。有一年他的父亲过世,他回台湾奔丧。他的父亲临终前,他看到有一尊佛像在窗户里面,窗户就好像佛龛一样,佛像在当中。他至少看了十五分钟,这么长的时间,绝对不会看错,他的印象很深,非常惊讶!他问别人有没有看到?别人看不见。他学佛的信心从这个地方开始,这是佛来度他。以后他做生意赚了钱,有次逛古董店,看到一尊石雕的佛像,就是他父亲走的那一天现在窗口的那一尊佛像,他立刻就请回去。最先供在家里,后来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劝他把这一尊佛像供在道场,因为他是会长。这是他学佛的因缘。

他还告诉我一桩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一次在旧金山,他跟几个朋友开车走错了路,走到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他从来没去过。车接近小镇的时候,他突然感觉很熟,他把这里的道路、建筑状况跟同车的人讲。开车进去之后,跟他所说的完全一样。他非常惊讶,多年以来得不到答案。后来问我,这是什么缘故?我跟他说,大概你前生住在这个城市,而且住的时间相当长;否则,你不可能知道小镇里面的状况。他一想有道理。很可能他前生是中国人,在旧金山做矿工,生活在这个地方,死在这个地方。还算不错,没做什么坏事,这一生又得人身,生意也做得不错,又能够学佛。这证实了他前世的业因。

像这类事情,我遇到的太多了。我自己本身也有好多次,到外国某个地区,从未去过,一去突然感觉很熟悉。如果没有前世,怎么讲都讲不通。你说这是突然之间有灵感,为什么到其他的地方没有这个感应?由此可知,人必定有过去生。既有过去生,肯定有来生,因果通三世。

“一心忏悔,昼夜不懈”,这是做功夫。“忏悔”就是改过。我们念念都有过失,一不觉就迷了,迷了就是过失,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醒,昼夜不间断。真正下定决心改过自新,要效法佛菩萨,学习佛菩萨。

“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这是讲克期取证。若能真正精进努力,昼夜不懈,经过七天,或者十四天,乃至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锲而不舍,就有感应。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哪些感应?举例来说。“冗沓”,事务繁忙。在从前总是不开心,郁闷不乐,现在心胸开阔,常常欢喜。或是从前处事待人接物,总觉得糊里糊涂,没有智慧;现在经过断恶改过修持之后,觉得自己有智慧,处事待人接物不迷惑。或是从前事务繁忙,就会感觉很累、很疲倦,提不起精神,处处有障碍;现在经过这样修持之后,处理这些繁杂事情,一切顺利,再繁再忙的事都感觉有头绪、有条理,轻而易举,不觉得繁杂,也不会厌倦。或是从前遇到冤家对头就讨厌、恨他,总想骂他几句;现在看到这些冤家对头,不但不会骂他,还欢喜跟他行礼,以善心、礼节来对待。这都是好的吉兆,这是在人事上说的。

还有一些是梦中的境界。“黑”,脏东西。或是梦中吐出黑色的东西。我自己有这个经历,在学佛之前噩梦很多,常常在梦中惊醒。学佛之后,前十年还有噩梦,十年之后,噩梦没有了。这都是好的预兆,好的感应。或者梦到往圣先贤。我是因为常常讲经,所以梦到不少次参加佛菩萨讲经法会。佛菩萨在梦中跟你说法,帮助你,教导你。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或是做梦的时候飞起来了,在空中飞行,腾云驾雾。或是梦到天宫,梦到佛国,这都是非常好的胜事。这些种种胜事,都是改过修行的预兆,这是消除过失、灭除部分罪业的现象。

“画”是终止。不能因为得到这些好现象,就停止不进。虽有种种瑞相现前,一个真正用功的人,见如不见,亦不必说与人知,或炫耀自己的成就。应当谨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放在心上,自己依旧要一心忏悔,昼夜无间。如果得此境界,自己以为了不得,比别人高,心生贡高我慢,不但不能提升,立刻往下堕落。所以,这些殊胜的境界现前,若无其事。纵然觉得自己智慧开了,还是作未开想,功夫才会进步。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了凡先生举古人改过的例子,勉励他的儿子。蘧伯玉是春秋时代卫国大夫,改过自新做得很有效果,在历史上留给后人做典范。他二十岁就知道改过自新、断恶修善的重要,所以认真努力改过。虽然天天努力,改了一年,觉得过去一年改得不彻底。这样年复一年,到自己五十岁,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过去四十九年所做的还是错了。

这非常值得我们效法。一个人最大的过失,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你就不会有心改过。没有改过的念头,过失由小过累积成大过,由大过累积成巨过,后来的果报不堪设想。人为什么死后堕三恶道?原由就在此地,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不知道改过。

由此可知,了凡先生所讲的“明须良朋提醒”,非常重要!到哪里找一个好朋友提醒你?说老实话,父母都做不到。父母真要天天提醒你,你一定会怨恨父母,会觉得父母唠叨、太烦琐了。所以,佛菩萨的方法妙极了!用种种艺术、表法来提醒我们。

譬如,前面讲的“供水”,心要像水一样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这是供水表法的意义。凡是见到水,就要提醒自己心要清净平等。如果只是佛堂那一杯水是表法,其他不是,那你什么都学不到,还是过分地分别、执著。“燃香”,无论在任何场所闻到香的气味,就是提醒自己要修戒定慧。香是提醒鼻根的,不管什么味道,都用一个“香”代表,只要闻到气味,就要想到戒定慧。在佛前供花、供果。花代表“因”,花开得好,因好;因好,果一定好。果代表善因得善果,恶因结恶果。凡是看到花,都要懂得修好因。乃至于看到人家穿的衣服上绣的花,都要作如是思维。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果实,就要想到我们希求的是好果报,好果报一定要修好因。这都是佛家的教学,都是如来的教诲,哪里要说一句话!尽虚空遍法界,眼之所见,耳之所听,鼻之所嗅,舌之所尝,身之所触,无一法不是佛法。这才明了虚空法界无处不是菩萨学处,无处不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处处皆是!

所谓“佛法无边”,这句话你要是会学了,懂得了,一切时一切处绝对不迷。如果执著佛堂供的是表法,离开佛堂之外,就不懂得什么叫表法,这就学得太笨拙了。孔老夫子言:“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夫子就不教了,因为太笨了。因此,要能触类旁通,佛法教你一样,你懂得了,一切就都懂得了,样样都通了。所以,佛法教学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

从功夫上来讲,蘧伯玉是最好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这一条绝对不能疏忽!了凡先生到晚年也学蘧伯玉,这是功夫有相当根底了,才知道勇猛精进的重要,要加速度把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功效愈来愈显著,日常生活愈来愈快乐,事业愈来愈顺利,确确实实做到灾消福来,一点都不假。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猬集”,比喻恶业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多。我们身为凡夫,过失、恶业太多了,就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聚集在一起。想想过去,好像没有觉察到自己有什么过错,这是因为心太粗,心眼昏聩,所以见不到自己的过失。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这里告诉你恶业之征兆。业障深重,一定有不好的预兆,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周边的人物就能发现。这个人没有记性、糊涂、昏庸,跟他说什么事情,很快就忘了。还有没事亦无人招惹,自生烦恼。或怕见正人君子,见到正人君子,自己好像很难为情。或者听到人家讲正当的语论而不喜欢。为什么?自己作恶多端养成了恶习气,而正论与自己所作所为完全相反,所以很不乐意接受。或是布施以礼送人,别人虽然接受却不感激,自己反遭怨恨。或晚上做噩梦,精神提不起来,语无伦次。以上数端皆是业障深重之相。

我们自己要反省,若自己有以上所举的一条或两条,就要警觉到自己的过失、恶业相当严重,要赶快回头,立即奋发,改过自新。千万不要耽误了自己,一定要奋发,别人帮不上忙。

同类推荐
  •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之mod创造者

    我的世界之mod创造者

    一部垃圾小说,还太监的,别看了,一个小学生写的
  • 假如让你选择

    假如让你选择

    一场相遇,一幕匆匆我和他两条平行线,会交接出怎样的花火?...
  • 甜蜜娇妻:总裁大人独宠我

    甜蜜娇妻:总裁大人独宠我

    母亲去世、继父烂赌,倒霉的她还遭遇绑架。他高贵,腹黑,霸道,她却失身于他。因为契约,他将她带回家,宠她,爱她。他霸道的宣誓。“你只能是我的,不论身亦或是心。”男主女主身心干净,绝对宠文,新人新书求支持。
  • 呆萌狐仙霸道夫

    呆萌狐仙霸道夫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脱线萌萝莉,因一场车祸穿越----片段一:花千叶双手叉腰张狂大笑:“哈哈哈....宝宝终于出来了!美男们,宝宝来了!唉...唉...你干嘛....放.....呜呜呜....夫君,宝宝错了,不要揪脖子!”魅惑少主--宫无镜面无表情的揪着花千叶的脖子,“你这只狐狸还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还给爷想着出去泡美男?先保住你的屁股吧!”花千叶挥舞着小短手,耷拉着尖尖的耳朵,欲哭无泪.....(哒哒哒,花千叶是狐狸形态哦)片段二:在某人第五次出逃失败后----花千叶揉着酸痛无比的小蛮腰,愤怒大吼:“冷无镜!我不会罢休的!亲亲仙师比你好多了!”“哦~是吗....”冷无镜飘来......
  • 旋转岛

    旋转岛

    秩序社会,讲求人性。野性社会,讲为人性。信仰与法制在人与人之间,一软一硬地引导着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方向亦是信仰,契约亦为法制。世界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命运。
  • 王俊凯之等待花开

    王俊凯之等待花开

    这本书介绍了tfboys队长王俊凯从小和中国娱乐公司最大的千金王卉定了娃娃亲,而王卉又要去体验平凡的生活,隐瞒了自己的身份,经过一段时间,狗仔拍到了她和王俊凯吃饭的镜头,新闻头条全是她们,王卉没办法了,只好坦白身份……
  • 谁说黑道小姐不能谈恋爱

    谁说黑道小姐不能谈恋爱

    谁说黑道小姐不能谈恋爱了?!我照样爱!你不照样被我抓住了么~
  • 咒使

    咒使

    世间万物皆分阴阳。阴,即代表物质;相反,阳即代表能量,阴阳之间相生相克。阴之次元,顾名思义,就是由物质为主,能量为辅的空间这便是人类所生活的空间,在物质资源丰富的阴之次元里,人们选择了科技的发展。阳之次元则反之,在那里人们善于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能量,将其化为自己的能力……世界分为三大空间:虚无、阴和阳上古时期,阴阳空间并存,由于特殊原因在几千年前分离,处于两个不同的位置。
  • 武家剑

    武家剑

    一把传说中的剑开辟了混沌世界,无数人的追寻,无数人的寻找,终究没有人找到。这把剑究竟是否存在!而新世界以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地球为何会衰败。毒蛇到达21世纪地球又将发生什么?新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几个青年因为一系列的原因恢复了遥远记忆,战斗永远不会结束吗?
  • 从树而降萌夫

    从树而降萌夫

    许晓晓做梦都想穿越,后来还真的穿越了。抱大腿?姐在古代的身份不需要抱大腿,便宜爹大将军,便宜娘长公主,哥哥是药鬼的弟子,还有一个皇帝舅舅,太后外婆,表哥太子,表姐公主。男配:你想要的,我都有了。你跟我在一起后,他还得称呼你舅妈。男主表示很不爽,无时不在想着如何摆脱身为情敌外甥这一身份。许晓晓犹豫了两秒,哭着选择了男主:选择他,我可以在身份压榨你,但是我选择你,你就必须只给我一个人压榨,只宠我一个人,你的一切都要给我,你还得成为比他还要厉害,不然我选择了你,还要叫他舅舅多憋屈啊.男主笑得拥着她:好,我会什么都比他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