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2400000029

第29章 朋友多了路好走

朋友就是你能信任他,他也了解你的人。朋友能分享我们的成功带来的喜悦,而不嫉妒;能倾听我们的烦恼,给我们有益的建议而不泄露隐私;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而不求回报……友谊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在困难时刻帮我们度过危机。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没有人能够单独地走完一生。于是,茫茫人海中,你总会追寻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朋友。朋友不需要你对他许诺什么,只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全力以赴;朋友不需要你赞扬他什么,只要他成功时在心底为他祝福;朋友不需要你给予什么,那颗真诚的心就是全部;朋友不需要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语,一个眼神足以令心中的伤口愈合。

林绍良是一位善交朋友的人。谁能想到,他的这些朋友当中竟出了一位总统。

林绍良1917年出生于福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其父为人忠厚朴实,全凭土地为生,务农养家。林绍良弟兄三个,他最小,幼年时在林氏祠堂里读了七年私塾。

14 岁结束私塾生涯时,林绍良的父母在村子东头的路口上租下了一间小屋,开了一个小面店。家里把小店的主要经营业务放在了绍良身上。绍良经营也颇为有方,头几个月竟赚了不少钱,颇得乡邻的夸奖,父母也很满意,指望他有更大的出息。后来,日寇的铁蹄踏上了福建的土地,为逃避兵役,林绍良随同一个从印尼回来探亲的华侨到印尼中爪哇投奔他的叔父。当时,他的叔父在中爪哇的一个小镇上开一个花生油店,林绍良在其叔父店中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每天坐在店中等顾客上门,生意清淡,收入微薄,不是经营的上策。他征得叔父同意后,当上了推销员,到顾客门上去销售。效果果然不错,每天的收入比在家里高出了许多,因此颇得叔父赞赏。这个时期的林绍良生活非常艰苦,为了多挣钱,他每天顶着烈日,冒着风雨,不停地奔波。

林绍良给叔父当了一段时间伙计,有了点节余,于是征得叔父理解,开始了独立的小贩生涯。他选中了人们每天喝的咖啡,买来咖啡豆在家磨成粉,粗糙地加一层包装,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先是在自己所住的小镇上卖,后骑上自行车到几十里以外的中爪哇首府三宝垅去卖。若干年后,林绍良回忆起这段艰苦的生活尚深为感慨:“吃不得苦中苦,哪来的甜上甜,一个人不经磨炼考验,哪会有进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尼获得了独立,但荷兰军队却卷土重来,几场大规模的战斗之后,爪哇岛被人为地划分为荷占领区和印尼共和国独立区。在印尼人民的独立战争中,当地华人为保卫家园,纷纷投入支持印尼人民的斗争中。一些华商冒着生命危险,从当地偷运白糖、椰干等土产到新加坡去贩卖,然后购军火、药品,冲破荷军封锁,送给印尼军队。林绍良也投入了这一队伍中。他凭着几年来与人为善的商风建立起来的广泛的社会关系,很顺利地购进一批军火,又凭着机智勇敢和对地形的熟悉,左右回旋,见缝插针,将第一批军火运到印尼驻军总部所在地三宝垅,交给了急需军火的军队。

这次成功,增添了信心,取得了经验,林绍良一次次地往来于荷兰和印尼军队之间。在贩运军火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印尼军官,其中包括当时三宝垅驻军的中校团长,后来成为印尼总统的苏哈托。每当苏哈托的军队陷入经济窘境,林绍良总是义不容辞地全力支持,因此,两人结下了非同一般的友谊。当然,当时的林绍良仅仅是出于为人忠厚、与人为善的本能,他并未曾料到苏哈托将来会成为国家总统。

在贩卖军火的同时,林绍良又敏锐地发现了另一宗可获厚利的买卖,这就是丁香。当时中爪哇生产的一种丁香烟闻名遐迩,销路很畅,中爪哇大大小小上百家的烟厂赖此为生。但丁香产于马鲁古群岛,要将丁香运到中爪哇,须经过荷兰军队重重封锁线。一些商人虽看中了这一诱人的发财机会,但害怕无情的战火,不得不忍痛割爱,一些铤而走险的人,也多数砸了锅。经过周密的谋划,林绍良决定干这桩买卖。他设计了一条比较保险的运输路线:从马鲁古群岛及北苏拉维西装货,绕道新加坡,避开印尼国内的战区,从三宝垅登岸,运到古突土镇,再发往各烟草厂家。这样,从马鲁古到古突土,林绍良一次次频繁往来。言而有信的苏哈托为他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特殊的军事保护。于是林绍良终于告别了走街串巷的小贩生涯,成为印尼商界小有名气的商人。

印荷之战结束后,印尼领土得到了统一。此时的林绍良已积累起相当丰厚的资本。事业上的成功,经济实力的增长,使他萌生了扩大领域、大展宏图的强烈愿望。经过冷静分析,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印尼目前的状况是经济全面崩溃、百姓穷困潦倒。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商人,必须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在百姓的衣食住行方面,同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接轨,才能有利可图。在贩卖丁香的商务活动中,他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启示:办厂比行商更为有利,因为他虽然赚了丁香园主的钱,可烟厂又赚了他的钱。如果选准目标办厂,一定能得到更大发展。经过深思熟虑,1954年,他在首都雅加达开办了一家肥皂厂。这一步迈得非常扎实,肥皂生产工艺简单,原料充足,劳动力又非常低廉,因此不须花多大投资就可见效。刚刚平息战乱的印尼,物资极度匮乏,林绍良的肥皂一上市就呈旺销势头。他凭此立住了脚跟后,又在尼默和布拉巴亚兴建了两座纺织厂。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他又与人合资,在古突土和万隆建立了两座中等规模的纺织厂。

林绍良的资金越来越多,办厂热情也越来越高。他遵循应民族之所需,补民族经济之所缺的原则,办起了轮胎厂、自行车零件制造厂、铁钉厂……总之,他审时度势,明察行情,占领了一个阵地,便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随着事业的发展,在经营活动中,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成为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实业家,必须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于是他求得泰国金融巨头——泰籍华人陈弼臣的帮助,办起了自己的银行——中央亚细亚银行,从而摆脱了为应付企业资金周转而四处拜佛烧香的被动局面。中央亚细亚银行业务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印尼最大的私营银行。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苏哈托就任印尼总统,林绍良的事业更得到了空前发展。1968年,鉴于印尼长期遭受殖民主义掠夺,粮食缺口很大,每年须拿出大量外汇进口粮食,林绍良向政府提议,在国内自行加工面粉。印尼政府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把全国生产面粉2/3的专利权交给了他。林绍良为此成立了波戈沙里有限公司,并获得印尼国家银行28亿盾(约合 280 万美元)的贷款,总统苏哈托亲自主持了公司第一座面粉厂的落成典礼。经过10 年的努力,波戈沙里公司属下的几座面粉厂已能生产国内面粉需求量的 80%,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面粉公司。同年,林绍良又获得了经营丁香的专利权,并与苏哈托家族共同创办了拥有三十多家银行、建筑、水泥、钢铁等行业的“根扎那企业集团”,该企业集团后成为印尼华人实力最雄厚的五大财团之一。

随着外资、合资企业在印尼的出现,多年冷落的建筑业渐渐复苏。林绍良机敏地抓住了这一时机,投资一亿美元巨款,建成狄斯丁水泥厂,使生产能力由每年的50万吨猛增到100万吨,同时着手另建两座水泥厂。仅用三年时间,一个占全国水泥年产量38%的“印尼士敏土集团”就形成了。年销售额达两亿多美元,成为印尼最大的水泥生产集团。

林绍良的成功,凭的是什么?许多人认为他的发迹,半靠机会,半靠个人奋斗。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应该说,他的成功,得力于朋友的支持。况且,机会也是由人创造的,林绍良以一个到处叫卖的小贩起家,其成功主要凭的是左右逢源的人和。他认为,不论干什么事,成败皆决定于人。因此在经营活动中,他极为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他注重与上层人士的关系,更注意与社会各界友好相处。为了让个人的事业深深植根于印尼民族的土壤,他在雅加达证券市场上公开上市自己集团的股票,以吸引更多的印尼人参加自己集团的经营,从而牢固地在印尼土地上立住脚跟。在集团内部,他很注重思想交流,经常与下属交换意见,沟通感情,以儒家的“性善”论为基点,不断开采人性中蕴藏的能量,使每一个职工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透人生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同享乐共患难。快乐的时候共同分享,悲伤的时候互相劝慰,困难时给予援助与支持。真正的朋友在我们做错事的时候给予提醒,在我们做对事的时候给予鼓励支持。

引言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巧。人人都会说话,但不见得人人都能说好。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有许多人在说话的时候,其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由于不注意说话的艺术,往往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甚至影响团结,这就是因为不懂得说话大有学问的缘故。

同类推荐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本书共分为十二章,其中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概述、自我探索、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适应与发展等内容。
  • 用耳朵倾听生命

    用耳朵倾听生命

    本书修订重编自作者的散文集《倾听生命》,它把作者40岁的生命所能体悟到的人生况味,诗意地呈现,将人引领到一个宁静、高远而又韵致悠长的意境之中。
  • 读者文摘精选全集:冬

    读者文摘精选全集:冬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 世界上最神奇的故事

    世界上最神奇的故事

    1900年,“神奇故事”第一次在最早的《成功杂志》问世之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巨大轰动。应成千上万人的强烈要求,一本银色、微小的书籍出版了。这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揭开斯图尔特万特的故事,一个忍饥挨饿的窘迫艺术家用3美分买了一本残破老旧的剪贴本之后,他的生活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本剪贴本里面,他发现了他所说的一个“世界上最神奇的故事”。斯图尔特万特看到这个“神奇的故事”后,向人们宣讲他从故事里获得的神奇力量,几乎每一个听这个故事的人都获得了成功。
  • 写给女人的哈佛气质课

    写给女人的哈佛气质课

    如果一个女人的气质不好,仅靠外在的修饰是无法彻底改变现状的。如果你把个人气质的打造寄托于外在的修饰而不是内在的修炼,那么无异于掩耳盗铃,又如同画饼充饥,是自欺欺人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女人的气质呢?气质的定义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给别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女人内在美感的自然外露,而不仅是表面功夫。
热门推荐
  • 行动代号暗夜

    行动代号暗夜

    一个梦的预言,一个普通的少年,一个艰难的抉择,一个为之奋斗的故事,一个内心的世界
  • 穿越之农女传奇

    穿越之农女传奇

    一个现代的平常女子,穿越古代农家.....这里有她前生没有的幸福
  • 风雪情殇

    风雪情殇

    他,像风一样轻飘却无处不在;她,一团冰雪,心内凛寒。他,三国之中的鬼才;她现代的千金。他和她,本不该有任何的交集,却因为一场早有预谋的意外,双双卷进了三国这个乱世。他们开始了较量,开始了利用。当他们在不知不觉的较量和利用之中,却不晓得早已萌发了爱情的嫩芽。一路坎坷,相互扶持,风雪之间,缠缠绕绕已是密不可分。
  • 蝶梦倾世

    蝶梦倾世

    她,keamer集团千金。命中注定,穿越,废柴,遇爱。某一天,某坏坏腹黑王爷步步逼近。“我的王妃,你是不是还欠我什么东西呢?”某腹黑王爷伸手便把眼前的美人揽入怀中。“啊?我有欠你什么东西吗?”某王妃一脸茫然。“你说呢?嗯?当然是------洞房花烛夜喽。”“什,什么?”某王爷一脸邪笑。“啊啊啊啊啊啊,不要啊!”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伤人,尽管她怎样反抗,都丝毫无用功。就这样,一个悲催的夜晚,一个悲催的王妃,被某腹黑王爷悲催地吃干抹净了。
  • 王子代嫁记

    王子代嫁记

    什么?王子要嫁到帝都当妃子,众人倒。难道没有女人了么?嘘小点声被王府的人听到你就废了。她田靖一出生就被叫做“王子”的公主,平生不学无术为所欲为,唯独不可以学女人所学的琴棋书画女儿姿态,没想到该嫁去做妃子的美女妹妹没到帝都就驾鹤西去了,大伯父认为此路凶险决定卜卦问天,没想到龟纹裂出紫“田”字,于是伯父大手一挥:田儿我的好侄儿上天都发现了你知书达理兰心蕙质秀外慧中贤良淑德......所以你嫁去帝都。田靖愣一下:开什么玩笑。阴谋家
  • 邪魅王爷:魔君,别来无恙

    邪魅王爷:魔君,别来无恙

    再次睁开眼,已不再是废材凤允然,而是人人所惧怕的魔君凤允然。人人对她又恐又惧,唯独他,黎王,君九黎!更有这么一说:宁揭吾皇一房,也不掀黎王一瓦!对魔君凤允然又宠又爱。魔君降世,天下大乱,必除魔君!而君九黎则是尽全力保护他的允儿!“允儿,你手帕掉了。”某男拿着绣有曼珠沙华的手帕道,“不用了。”某女甩了甩衣袖。“那本王就当做是你送给本王的定情信物了。”某男厚脸道。“随你,本君不稀罕!”某女转身而走,留下一个秀气的背影。
  • 纨绔妖医:邪帝溺宠倾城妻

    纨绔妖医:邪帝溺宠倾城妻

    【宠文一对一‖读者群319695025】她是北雍国公认的废材女,空有倾城外貌,却天性懦弱,无法修炼。一纸休书,她心灰意冷,跳湖自尽;他是被人耻笑的病弱皇子,横空冒出,天生妖瞳,虽有绝世之姿,却修为低下,被视为皇室的耻辱。一朝换魂,她锋芒毕露,救病父,惩庶姐,炼灵丹,时而扮猪吃老虎,时而张狂邪魅。这一世,她誓要睥睨天下!他受尽劫难,身份高贵,妖孽无比,本可以坐拥天下,却偏偏看上了一无是处的她。当腹黑无赖遇上杀伐果断,究竟谁为王,谁暖床?“我以天下为聘,加上半生浩劫,够不够换来你的心?”
  • 盖世牛魔王

    盖世牛魔王

    一梦华胥,且当一回“牛魔王”!少年足踏九州,混迹仙、妖、魔三道,书写盖世神话,成就新一代牛魔王!
  • 水月逸事录

    水月逸事录

    清朝咸丰年间,天下大乱。白莲教祸国殃民,危害江湖,恭亲王奕昕更是野心勃勃,勾结白莲教风易水等江湖败类,妄图夺取皇位;外面更有西方诸国入侵中华。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川西“水月剑”水清之子水玄月在江湖大会上赢得了盟主之位,领导武林正派势力与风易水等展开了激烈地斗争,阴差阳错却与白莲教教主的女儿西门飘香相识,相知到相爱。最后,为了天下太平,水玄月与恭亲王达成协议,放弃武林盟主之位,与西门飘香归隐滁洲醉翁亭……
  • 喜欢一个人可以多久

    喜欢一个人可以多久

    本书是一部三线合一的小说,文章以爱情为明线,个人成长,对亲人的恨与愧疚为暗线,只为述说一个当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迷茫。文章有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细腻的心理描写,也有海明威“冰山”式的风格。最后意想不到的结局,更是留给读者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