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里,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马雅可夫斯基
那是1886年冬天的一个黄昏,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因为没钱付房租而被房东一再追讨,被迫在黄昏时分冒着刺骨的风雪,来到附近一家不起眼且廉价的小画铺门前,央求画铺的老板打开门,希望他能收购下他手里的一幅刚刚完成的静物画。
在那个年代里,这个如此年轻的、尚未成名的画家实在是太穷了。他像一只落群的大雁,孤独地在异乡漂流,吃穿住行没有丝毫的保障。虽然每天进行长达十五个小时的绘画,但由于人们世俗的眼光,他的画一张也卖不出去,还为此受尽了世人的歧视与冷漠。
他曾经在给亲人的一封信上诉说道:“这几天,我过得很不愉快。到星期四为止,我的钱已经分文不剩,全部花光了。四天来,支持我生存下来的只有二十杯咖啡和一点勉强充饥的面包,面包还是在一家零食店赊账买来的,至今还没有还钱。今晚,我只剩下一块面包皮了……然而,绘画创作让我着了迷,它深深地诱惑着我,我像卖苦力一样一直画着油画……”
生活就是如此的不公平,梵高竟然是这么的贫困与无助。他知道,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如果再不想办法卖出去一张画,那么,唯一的结局就是被赶出现在居住的旅店,只能露宿在风雪街头或是荒郊野外了……
梵高还算幸运,小画铺的老板最终勉强同意买下他刚完成的这幅静物画,给了他五法郎。对于那时的梵高来说,这几乎算是上帝给予他的最大的恩宠了。他紧紧地攥着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五法郎,又怕老板反悔,立刻离开了小画铺。
可是,就在他返回住处的路途中,他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刚从圣拉萨教堂中走出来,小女孩尽管衣衫褴褛,但是很美丽。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冬天,从孩子那双可怜、无助且纯真的眼睛里,梵高一眼就看出来了,小女孩也和他一样,正处于贫穷和饥寒交迫之中。
“我可怜的孩子!”梵高用他那忧郁的目光盯着这个正在祈求的女孩,喃喃地说道,“没错,当凛冽的寒风吹起,风雪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有穷人的处境都是困苦的,可是,那些奢华的富人是永远不会懂得这样的困苦的。”
想着这些,梵高已经完全忘记了房东此时正守在他的住处,不耐烦地等着他回去交房租的事情。他毫不吝啬地伸出手,把自己刚刚得到的五法郎全都送给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那时,他甚至还觉得自己是那么没用,能给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帮助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于是,梵高满脸通红,他惭愧地、迅速地离开了小女孩,踉踉跄跄地消失在寒冷的风雪中……
四年后,文森特·梵高——这位历经饥寒交迫、世态炎凉和孤独窘迫的艺术家,凄惨悲愤地离开了这个看似美好的世界。这位天才画家,在这个世界上仅活了三十七年!
梵高生前的绘画天分一直没有得到同时代人的承认,但在他死后,遗留下来的大部分作品都成为了整个世界所崇拜的绚烂夺目的珍品。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1886年那个冬天的黄昏,他那幅当时仅仅卖了五法郎的静物画,经过若干年后,竟然出现在巴黎一家名气显赫的拍卖行的第九号画廊里。更令人诧异的是,有人竟然毫不犹豫地出了天价——数千法郎——如获珍宝地买下了它!
心灵直通车:善良是一种心灵的美德,它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在不同的年代里,人们需要的、能够感到一股股暖流的总是同一种感觉,那就是善良。因为它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温暖,带给人们说不尽的幸福,而且不随时间而改变,始终如一。人们常说“善良的心就是太阳”,它普照大地,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