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谦虚地征求他人的意见,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让他人的意见左右我们的意志。
——杰斐逊
姐姐依琳娜、妹妹莎拉和弟弟德鲁,还在很小的时候,每当他们收到礼物,向人家表示感谢时,就自己口述一些感谢词句,由他们的妈妈贝德福德执笔。
但是,等到孩子们再长大一些,会自己写字时,就由他们自己来写感谢信了。只是,他们每次都迟迟不肯动笔,妈妈必须三番五次地催促。
每次,贝德福德都会问:“你给爷爷写信了吗?感谢他前几天送给你一本小人书了没有?”或者问:“陶乐思阿姨给你买的那件漂亮的毛线衫,你可曾向她表示感谢?”
三个孩子的回答每次都是含糊其辞,或是耸耸肩膀。
有一年,贝德福德在圣诞节刚过完的几天里,一直催促孩子们写感谢信。儿女们当时都满口答应,但是过了一周,竟然还是没有写。这令她大为生气,便恼怒地宣布:“在感谢信写完投寄出去之前,你们三个谁都不许玩新玩具,也不许穿新衣服。”
但他们轻轻一笑,仍然不听妈妈的话,还是一直拖延,甚至不经意间开始抱怨起来。
贝德福德颇感无奈,忽然,脑子灵机一动,说:“孩子们,上车。”
“我们这是要去哪里?”莎拉随口问道,觉得母亲的行为有点奇怪。
“要去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已经过去好几周了。”莎拉反驳道。
“不要罗嗦!”贝德福德像下命令似的,斩钉截铁地说。
等孩子们都上了车,贝德福德说:“我要让你们每个人都清楚,别人为了送给你们礼物,需要花多少时间。”
贝德福德对最小的孩子德鲁说:“你负责记录我们现在离开家的时间,一定要记清楚。”
来到镇里,德鲁记录下抵达的时间。三个孩子跟着贝德福德一起走进商店,帮她选购了礼物。然后,贝德福德带着孩子们一起回了家。
三个孩子一下车,看到旁边的雪橇,便向那边走过去。贝德福德说:“谁也不许玩,回家还要包礼物。”
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一个个像被霜打了的茄子,垂头丧气地跟着妈妈回到屋里。
“德鲁,你来记一下回来的具体时间。”
德鲁满脸的不情愿,只能点点头。
“好,请你再记录一下包礼物的时间。”
孩子们包礼物时,贝德福德替他们冲咖啡。等到最后一个礼物的蝴蝶结完整系好后,贝德福德问道:“德鲁,你计算一下,一共花费了我们多少时间。”
德鲁回答说:“从家到镇上,我们用了三十分钟,去挑选礼物花了十五分钟,回家用了四十分钟。”
“包这几个盒子用了多少时间?”依琳娜问。
“大约两分钟包一个。”德鲁说。
“从家到邮局,把礼物邮寄出去,大概要花多少时间呢?”贝德福德问。
德鲁又详细地计算了一下,答道:“这一来一去,需要六十分钟的时间,加上在邮局等候排队的时间,一共需要七十分钟。”
“那么,你们送别人一件礼物总共需要花多长时间?”
德鲁又仔细地计算了一阵,“差不多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
贝德福德的态度变得和蔼了一些,她在每个孩子的咖啡杯旁放了一页信纸、一个信封和一支笔。
“那现在就请写感谢信吧,写明礼物具体是什么,告诉人家礼物已经收到,并已经用上了,自己十分开心。”
他们沉默着构思了一下,立刻就拿起笔,在信纸上“刷刷”地写着。
“花了我们大约三分钟的时间。”德鲁一面说一面把信封完好地封起来。
“别人选购一件有意义的且充满浓厚情意的礼物,然后不计报酬地邮寄给你,花费的时间也许不到两个小时。我只是要你们仅仅花费三分钟的时间来表示感谢,这难道也算是过分的要求吗?”贝德福德问。
三人听后,都惭愧地低下头望着桌面,摇摇头。
“所以,你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写感谢信的习惯。将来,你们会为很多事情写感谢信的。”
心灵直通车:向人道谢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形式,但能深刻地反映出一个人是否珍惜情谊的本质。千万不要忽略任何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情感表达,因为它是最能体现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