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很简单的教育方式,它能满足学生的某种渴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状态,并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使其满怀信心和希望,那就是——赞美!赞美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关怀;赞美学生,可以帮助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会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心。所以,赞美是教育的秘诀,它可以使一个平庸的人变得伟大。“你想把他培养成怎样优秀的人,你就怎样去赞美吧。”
今天的教师,应该学会赞美。作为教师要关爱他们的成长,要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他们的每一点成功。唯有赞美,才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
今天的教师,要舍得赞美。因为说到底,赞美就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教师要把赞美当成教书育人的一剂良药,只要充分发挥它的激励功效,科学地用好它,就能在教育这片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就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人才。
赞美就像阳光和雨露,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因此,作为浇灌花朵的园丁,要赞美每一位学生,把充满期待的微笑和发自肺腑的鼓励,化作滋润学生心田的阳光雨露,变成激励学生成功的源泉。
案例一优秀教师舒兴玲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赞美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的自卑的巨石,于是学生的潜能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舒兴玲曾担任过青田职业技术学校老师。期间,只要发现自己的学生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她都会竖起大拇指,对他们说“你能行”、“你真棒”。在她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在快乐中开始改变。
舒兴玲曾经教过一个后进生,名叫马严,长得方头大耳,又胖又黑。他对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全不加理会,迟到、穿拖鞋进教室等是家常便饭,以致一班一直没有成为学校的优秀团队。
舒兴玲当然要找马严谈话。
但马严一进办公室,就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等着挨批。
舒兴玲微笑着对他说:“马严,坐下来,我有话对你说。”
马严一脸疑惑地坐了下来。
舒兴玲说:“我是新来的,对一班还不了解。请你告诉我,你身上有什么优点?”
“优点?我哪有优点,我身上全是缺点。”马严仍旧大大咧咧。
“怎么会呢?我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的:值日生詹妮个子矮,你就帮她擦黑板;大扫除时,你一人提的水比两个同学一起抬的还多……”舒兴玲把开学以来在马严身上寻找到的闪光点,都一一讲了出来。
听着听着,马严的眼神从疑惑变为感动,最后竟然哭了起来:“老师,我以为你一定也很讨厌我……”
原来,因为马严成绩不好,长得又胖,所以一些同学便给他起绰号,比如“大笨猪”等,马严因此而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有时故意违反纪律,使一班不能成为优秀团队,以求得报复后的快感。
面对马严的坦白述说,舒兴玲叹了一口气,道:“马严,你确实犯了错,而且很严重,但是,此时此刻,我依然要祝贺你,同时也祝贺我。”
马严吃惊地看着舒兴玲,不明白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舒兴玲道:“首先,我感谢你对我的坦白,这说明你已经很信任我,我在你心中的形象还不算特别坏;第二,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这就是我要祝贺的原因。”
马严再次泪流满面。
舒兴玲道:“男子汉,不要哭。你看你看,你有这么多优点,还怕改不了几个坏毛病吗?马严,你抬起头,告诉我,你是个勇敢的人,对不对?”
马严望着舒兴玲恳切的眼睛,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当马严要离开办公室的时候,突然又回过头来说:“老师,我这么笨,从来没有人喜欢过我,你为什么要这么夸奖我呢?”
舒兴玲笑了:“因为你根本就不笨,你本来就是个很聪明的人。只是他们太笨了,看不到你的优点。”
接下来的事情,不用介绍,大家可能早就猜着了:马严成了一个受欢迎的人。
马严的事情,并不是个例外。舒兴玲是个公平的人,她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她看他们的时候,眼睛里总是充满爱的光芒。
谢俊是舒兴玲班上另一个有名的调皮鬼,经常惹是生非,上课爱捣乱,作业也经常不做,以致其他学生都拒绝与他交往。
有一次,班内举行掰手腕比赛,个儿最小的谢俊却获得了全班第一名。
舒兴玲抓住这一时机,及时肯定了谢俊积极参加活动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并委婉地说道:“谢俊,如果你学习上也有这股劲,那肯定更加了不起。”
从未受过表扬、自暴自弃的谢俊第一次得到了老师的赞美,脸蛋红得像朝霞,心里却美得像喝了蜜。
此后,谢俊的表现竟有些出人意料:作业端正且能及时完成,成绩不断进步。同学们一致评选谢俊为“最具进步力之星”,并在舒兴玲的提议下,推选他当体育委员。
成了学生干部的谢俊,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再也不是原来的后进生模样了。
于永正老师有一双极敏锐的眼睛,在课堂上,学生点滴的亮点都会被他发现,并大加赞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把学生的优点放大,要给大家一个启发”。因此,在他的课堂上始终不乏赞美之词。
当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于永正老师总会走上前去,握住该学生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在一次看图作文课上,当学生生动地描述了图中四毛回家敲门那忐忑不安的细节时,于永正老师夸赞说:“好啊,我看你的本事不亚于托尔斯泰,这几句话很像《穷人》中的描写。”
于老师始终能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用赞赏的话语和学生交流。在他的课堂上,能不时听到:“好的,写得真棒!”“不错,说得真好。”“你心理活动的描写不亚于托尔斯泰。”“你的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几乎用不着修改。”“你的文章写得有声有色!”“你写的故事真有意思。”“你能引用学过的古诗和名言佳句,好!”“你写的这两句‘春天因雨而高兴,春天因雨而更绿’是诗一样的语言。”“你朗读得很生动。”……
久而久之,在他的赞美声中,那些原本烦写作文、怕写作文,把作文课比作“作难课”的学生启动了心智、敞开了心扉,他们畅所欲言,欲罢不能。究其原因,无疑源于于老师对学生的赞美。
于老师曾经谈到他教过的一个叫张斌的学生,语文成绩不好,作文水平更是一般。读三年级时,有一次,他的作文不但没错一个字,而且没让老师动一个字,很通顺(虽然只写了三四行)。于是,于老师全篇画上了红色波浪线,并当众读了他的作文,并说:“下次作文,张斌再不错一个字,而且写得通顺,全班同学为他唱一首歌。”张斌激动了,听讲认真,作文专心,课间也不休息了。第二次作文张斌果然又没错一个字,而且写得通顺,篇幅也增加了许多!评讲时,全体同学为他鼓掌,并为他唱了一首由张斌点的歌。张斌激动不已,从此以后,他每次写作文都很努力,尽管进步很缓慢,但于老师认为:“这对张斌来说,就是了不起的进步!像张斌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赞美,因为他们长期受歧视、遭冷落,一般都很自卑,对外界极敏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极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
学生的成长犹如赛场,他们是多么渴望老师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为自己呐喊加油,哪怕一千次摔倒,当看到老师赞赏的目光,他们也会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因此,“赞美你的学生”是一名教师应有的素养,也是一种人格魅力的释放,更是一名教师的智能之源。
我们应该像舒兴玲那样相信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可能,都有成功的希望。我们应该努力给在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下艰难跋涉的学生一份赞美、一份真爱,用“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甘霖,用教师爱的心雨浇灌孩子们,唯有如此,他们才能长成参天大树,长得枝繁叶茂!
于永正老师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那句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正是于老师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用恰到好处的语言来赞美学生,才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喜悦和动力,使他们爱上学习并取得进步。由此可见,赞美就是一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教育,是一种给人以动力、催人奋进的教育。
于老师对学生的赞美中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辅以真诚,使得他的赞美就像雨露,滋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灵,形成一种积极向学的和谐氛围。
不难看出,于老师与学生的交往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感人心者,其先乎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教师必须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去激励学生的情感,用美好的心灵去唤醒学生的心灵,用真挚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的热情。所以,赞美学生,应该是一种由衷的真情流露。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不完善是极其正常的,教师期望学生十全十美是不正常的。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施以赞美。在这一问题上,于老师的理念是“要承认差别,尊重差别”。他认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以宽容之心来对待学生,才能给予适时的赞美。可见,尊重与赞美是相互贯通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被赏识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会全面地审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较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并逐渐完善自己。
在学生们的人生道路上,为了他们的进步、进取,让我们用真诚、爱心对学生多几分赞美,少一些批评、指责吧。
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常常听到有的教师这样说:对学生就应该毫不保留地说出他的缺点,这才是严格要求呢!听起来似乎觉得此话言之有理,但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些所谓的严师,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只是强调反面批评、教育,而忽略从积极正面的引导、激励,低估了赞美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力量。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就像刚刚钻出土地的一棵棵嫩芽,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我们应当记住以下几点:
1.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哪一位学生身上没有闪光点呢?舒兴玲成功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赞美就没有教育。当然,没有爱,你将永远发现不了学生隐藏的优点。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我们老师有幸成为挖掘学生潜能的第一人,应该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赞美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当大家都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能行,哪怕他原本是不行的。不懂得赞美学生的老师就像没有艺术天赋的雕刻师,只懂得埋怨这块玉不够圆润,那块玉长得奇形怪状,没有符合他的要求。而一个真正技艺精湛的雕刻家,会根据各块玉的形状雕刻出各种富有个性和灵气的惊艳作品。
2.当学生正处于低谷时,我们也必须尝试去赞美他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
较之优秀生,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鼓励。他们由于长期受歧视、遭冷落,对外界极敏感,对他人心存戒备,看起来好像缺乏自尊心,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极渴望老师的理解、信任,他们仍然十分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尤其是身上毛病多的学生。有的教师对他们的批评也经常是攻击一点还及其余,挖苦、讽刺、揭伤疤,严重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增加了教育转化的难度,甚至造成了严重的教育失误。
3.设专栏的赞美方法
长沙县星沙中学的沈旗和马文林两位教师曾尝试过这种方法,效果非常不错。
他们在班级后墙的黑板上设了一个“一鸣惊人”的专栏,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一举成名”——也许是因为学习刻苦了、成绩进步了,也许是卫生工作特别认真,也许是因为为困难的同学捐资数额最大……这种形式的表扬不但对被表扬者是一个激励,而且对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都极有好处。
4.拟批语的赞美方法
在批改作业时,除了打上等级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写上“工整”、“字写得太漂亮了”、“有创造性”等批语。这样的批语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每学期给学生写两封信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赞扬,但赞扬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适度。如,讲“你最后表现不错”就不如说“你最近在学习英语方面用功多了,书写工整,课后积极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更有效果。又如,“你是年级里最好的学生”这样的表扬,对被表扬者来说,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不利于被表扬者的正常发展。
5.送“喜报”的赞美方法
可准备印制精美的“喜报”数张,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取得进步时,他的家长就可得到教师亲自填写的“喜报”。这种“喜报”价值不大,作用可不小。它不仅能强化学生的优点,更能沟通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可谓一举多得。
赞美是一种胸怀,是一门艺术、一种能力。只要老师们恰如其分地运用好它,工作就会更加出色。老师只有学会赞美自己的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