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惯例,序言需请名家来写。名家倘肯赏脸写序,彼能笔下生花,余则脸上有光。然而思忖再三,还是决定由自己动手做这道菜了。并非孤而自恃、目中无人,而是觉得最了解书之内容的莫过于作者,能诠释文之情感的应当是自己。
这套吴越风流丛书,顾名思义,其内容自然是论吴谈越,说浙道苏,也涉及十里洋场上海滩。简言之,是写长江三角洲的。这套书讲的是吴越文化,江南佳话,湖山美女,苏浙先哲。
坦白说,我和易乾兄写这套书的动机并不纯粹。动机之一,我是绍兴人,在绍兴、杭州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易乾兄是无锡人,把一生的留影几乎都放进了无锡、苏州的相册。我们两人又曾不断地客居或旅次于江南诸地,吴越文化、江南胜景,在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抹之仍留的难忘印象。文人怀古,老人忆旧,仿佛成了一种人生的必然,对我们来说,昔日熟谙的名城旧事,经常跃入脑海,时而进入梦乡,乃是不言而喻的事。这种心情颇有点儿像白居易暮年的《忆江南》所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动笔写这套书的动机之一,就是了却自己的乡思。
动机之二,也许比较冠冕堂皇。我和易乾兄一直认为,经济上堪称全国首富、文化底蕴又十分深厚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迫切需要一套较系统和全面地宣扬、描述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作品。再者,辉煌悠久的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主线,应当让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多多了解,以期对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有所裨益;也希望通过弘扬吴越文化,联络和团结旅次于家乡内外的吴越乡贤,联手演绎并创造更靓丽的后吴越文化。
古老的吴越文化,一个永不枯竭、情趣无穷的话题,在演绎数千年、翻新几百遍之后,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已经变成了平淡无味的老生常谈。对此,我和易乾兄却并不以为然,带着一种不甘心、不服输的赌徒心态决定另辟蹊径。故而我们写了这套以古代历史人物为主体,融情、景、史、诗为一体的历史散文作品,希冀以一种新的思路和文笔,给吴越文化带来一股新风。
由《月是西湖明》、《小城故事多》、《日出东南隅》、《太湖草木深》、《漫溯秦淮梦》、《诗满绿杨城》六部书组成的吴越风流丛书,以浙江省的杭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温州,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南京、扬州、镇江以及上海市等十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为背景,描述了众多吴越先贤的人生遭遇和盖世才情,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多层次的探讨和评估。书中还荟萃了古今诗人挥洒在江浙沪山川的大量优秀诗词,与瑰丽多彩的吴越风情交相辉映,让你有机会尽情地欣赏五彩缤纷的江南风情,并有缘与自己仰慕已久的古代名士邂逅相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越风流丛书为你展示了桃花源的仙境、迪斯尼的世界。这里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神奇,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绝胜,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的苍莽,水天向晚碧沉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幽深以及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梦幻。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吴越风流丛书将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呈现在你眼前。在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之春,与之一起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足以让你如痴如醉,乐而忘返。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吴越风流丛书又将如歌如泣的先贤悲欢在你耳边倾诉。在乌衣巷口夕阳斜的余晖中,聆听那一曲曲忧忡为国痛断肠的歌吟,也必将让你悲愤填膺,泣下沾襟。
谢善骁
2011年3月于北京人济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