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妈妈认为孩子粗心是他对学习不认真,明明会的知识,就是不仔细看,这才导致他做作业或者考试时出现不该犯的错误。但事情并不都是绝对的,有的孩子的粗心可能就来自于另外的原因,他可能并没有掌握知识点。由于对所有的知识点都是一种模棱两可的认知,等到用的时候,颇为不熟练,自然就会导致错误连连。
女儿是个“小马虎”,无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她很少有不犯错的时候。就拿语文上简单的词语填空题目来说,她没有一次全都写对的,不是把“未来”写成“末来”,就是把“奇迹”写成“奇亦”。有的时候,老师上课听写,她的错误就更多了,经常将“希望”写成“西望”,把“规律”写成“归律”。
妈妈觉得女儿太粗心了,便经常提醒她,而女儿每次都回答:“我刚看完书,这些知识都会,可是一考试就不行了。”妈妈也感到有些生气,其实女儿学东西还是很快的,看过一遍书,内容就能记住个大概,可她就是粗心,因此,妈妈对她的学习感到很是担心。
当孩子的学习频频出现事例中的孩子那样的问题时,很多妈妈可能也像这位妈妈一样,将孩子的问题简单归咎于他的粗心。而我们这样的说法,往往给孩子下了一个暗示,他也会认为自己就是粗心才导致出这么多错。
但这其实不过是我们表面上的认知罢了,的确,当孩子将“未来”写成“末来”时,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他就是粗心,那是因为我们知道“未”和“末”由于笔画的不同,如果写得不认真就会出错。可孩子也许压根儿就没弄清楚“未”和“末”这二者的区别,所以在填空的时候,由于没有彻底明白这一知识点,他就会犹豫,会思考半天,最终,在犹豫不决中写下了错误的答案。
这也就是说,孩子粗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是他对知识点的掌握出了问题,这才使他的头脑中出现了模棱两可的答案。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就要从深一层次去分析,如果他是在知识点上出了问题,我们就要从这方面入手才能帮他根除问题。
弄清楚孩子是真粗心还是假马虎
当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类似粗心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或者只凭问题的表象就直接判断他是“粗心大意导致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办法进行一下判断。
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将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或者给他出几道类似的题目,如果他这次能做对,那么就代表他考试的时候真的是马虎出的错,但如果他依然在同样的地方卡了壳或者出现了类似的错误,那么,我们就要引起重视了,这就代表他并不是粗心大意犯的错,而是由于对这一知识点掌握不牢才做错题目。
另外,有的错误我们可能难以将其归结于是孩子粗心还是没掌握知识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不纠正孩子错误的前提下,让他多做几道类似的题,或者改变一下提问方式,或者改变一下题目的数值。根据结果,如果我们能从中判断出孩子错误的规律,比如,他总是在某一个地方出错,那就代表他没掌握那个知识点;如果他有时候错有时候对,那么,他就有可能是马虎。
只有经过这样的判断,我们才能真正发现孩子学习上出错的原因,从而使他能更快、更准确地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成绩。
教孩子综合理解各个知识点
一位妈妈向老师求助说:“我儿子平常做作业都挺好的,我给他检查的时候他都能做对。可一到考试他就犯粗心的毛病,不是这儿丢一个数,就是那儿写错一个字。您说这知识都学会了,可他怎么就是考不出好成绩呢?”
如果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可能代表他只掌握了局部的知识,但却没有理解综合的知识。作业一般都会着重考察某个知识点,旨在让孩子熟练掌握,但考试时多会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孩子无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这才导致“类粗心大意”问题的出现。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提醒孩子多进行一些综合练习。当他做完作业之后,我们可以结合当天的作业,将几个知识点糅合在一起给他出几个练习,或者找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目,以此来锻炼他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锻炼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
有的孩子学习起来很死板,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死的,只能套用到一种形式的问题上,或者他只能记忆单独的知识点,一旦这些知识串在了一起,或者换用一种复杂的形式来出题,他就立刻出问题了,不是不会做,就是对知识一知半解,不知道该怎么用。
这样的问题从表面来看也很像是粗心大意,如果不及时解决,那么,孩子学习上的漏洞就不能及时被填补,他的知识链条就永远都是断裂的,所以,考试时他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提醒孩子在学完当天的知识点之后,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提醒他找找新旧知识点中有没有相互联系的地方,看看旧知识点对新知识点有什么提示作用,分析一下新知识与旧知识相比又有怎样的延伸。这样,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就不再是一段一段的了,而是有了前后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