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5300000008

第8章 悲壮的一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的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曾这样评价先后担任海军大臣和军需大臣的丘吉尔:“内阁中任何只需要进行纯粹思想活动的角色,都将使丘吉尔变得无能为力,除非他任首相。”

丘吉尔的能量和驱动力,使他在处于附属位置时,会使一些上级和同事疏远他。

中央苏区时的毛泽东,似乎也有相似的尴尬处境。

1934年五六月间,中华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高自立到莫斯科时,博古让他转告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毛泽东“大事有错,小事没有错”,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想到苏联养病”。

不料王明听后,似乎也不愿毛泽东来莫斯科,他说:“泽东能抓得大事”,“这大的人物来,谁保险?”于是回电国内:“苏区离不开毛泽东。”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使最严厉的批评者和打击者,也不能不承认他能力非凡。

中央苏区离不开“能抓得大事”的毛泽东。

但中央最高决策者却并没有让他去抓大事。

当毛泽东在中央决策层失去发言权的时候,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打得越来越苦。

1934年4月,广昌失守,苏区的南大门陡然洞开在了敌人面前。

红色政权的命运危在旦夕。

这时的毛泽东,正在瑞金南面的会昌县文武坝养病,同时兼做一些巡视工作。广昌之败,毛泽东无可奈何。此前他曾接连三次向中央献退敌之策,但遭遇却像辛弃疾说的那样:“却将万字平虏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944年,美国记者斯坦因采访毛泽东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处于少数方面而自己的想法不能实现的时候?”

毛泽东回答说:“我曾经是在少数方面,在这个时候,我唯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等待。”

1934年夏天的毛泽东,便是在等待。

等待的方式,就是去登山。

会昌东连福建,南接广东。县城西北有一处高峰叫岚山岭。1934年7月23日这天清晨,毛泽东踏着朝露登上了这座高峰,俯瞰被曙色笼罩的会昌城景。

往东极目远眺,起伏绵延的群山,似乎一直连接着福建那边的东海。向南挥手指看,应该是草木葱茏的南粤风光。

一派让人感慨万分的大好河山,就这样涌进了毛泽东那精骛八极、视通万里的胸怀——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清平乐·会昌》,既是对人生进取精神的高扬感慨,也是对革命根毛泽东手书《清平乐·会昌》

据地的热情礼赞。

赋闲等待的毛泽东,虽然没有消泯同中央决策层在识见上的歧异,但他乐观地承受了自己的命运并与之融合,进而主动地向可能世界追寻和挺进。

这里没有悲患,却很坚实没有悲壮,却也执著没有痛苦,或干脆无暇顾及痛苦。

诗人关注的是人生和革命事业的塑造。

最能体现人生观的,大概要算对时空问题的思考了。

于是,我们在《清平乐·会昌》里读到了诗人不断超越光阴流逝的进取精神,和打破时间限阈的奔突状态。

正是“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这种突破时间束缚的态度,才赢得了青春不老的人生风采——“踏遍青山人未老”。

有了超越时间、催人奋进的人生观,世界才显得如此的多彩而美丽。在诗人的感觉中,才有眼前“独好”的风景,以及“更加郁郁葱葱”的未来。

但若干年后,毛泽东依然说,写这首词时,“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但是,读者在词里依然不大能感受到“郁闷”的气氛。

他“郁闷”在何处呢?

郁闷在“独好”的“独”字?

有人解释说,“风景这边独好”,是指毛泽东在会昌期间利用他在红军中的影响,指导红二十二师打了一些胜仗。

郁闷在“莫道君行早”的“君”字?

“君”指何人,诸家有不同理解。20世纪60年代因为要翻译成外文,袁水拍、叶君健等人便去问毛泽东。毛泽东解释说,这个“君”是指作者自己,而不是别人。

作为早行人的“君”,大概心里是孤独寂寞的吧。

1934年,毛泽东和警卫员在瑞金。

“郁闷”还在于那字面背后没有言传的形势。

就在毛泽东在会昌登山那天,中央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命令湘赣根据地的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西征。这无疑是为中央红军的撤退远行作探路准备。

几天之后,中央电令毛泽东赶回瑞金。

这时,中央机关已经搬到瑞金西面的云石山。

山顶有一座古庙,大门两侧镌刻有一副对联:“云山日永常如昼,古寺云深不老春。”

毛泽东被安排在左厢房住了下来。闲时便坐在一棵大樟树下的青石凳上读书。

寺院的右厢房住的是张闻天。张闻天原本同博古的关系很密切。可渐渐地,由于在一些问题上同博古他们发生分歧,便被排除在了决策层之外,眼下也是多半赋闲。

危险的时局成为了他们的共同话题。在交谈中,毛泽东知道了更多的中央决策内情,张闻天则更多地了解到毛泽东的想法,并且表示赞同。

一批批伤员从前线抬回来。敌人已经打到了家门口。

与此同时,一个关系毛泽东命运的计划开始实施了。

以博古、李德为首的中央最高决策层,在决定撤出中央苏区的时候,开始打算让毛泽东留在苏区。后来不知怎么,想到毛泽东毕竟还是中华苏维埃的国家主席,在红军中又有威望,便决定还是带他一道走吧。

这一念之变,决定了毛泽东的命运。且不说当时留在中央苏区的领导人中,瞿秋白、何叔衡牺牲了,活下来的著名人物也就只项英、陈毅、谭震林。把毛泽东留在苏区,即使生存下来,也至多是偏居江南的领导人。

这一念之变,也多少促进了中央红军的命运转变。没有毛泽东的长征,是否有遵义会议的及时转折,是否有四渡赤水的用兵奇迹?是否有同红四方面军的合而又分,分而又合?

历史确实不能假设,但又不能不让人惊心动魄地深思。

1934年10月18日傍晚,患病的毛泽东被人抬在担架上,渡过了被深红似血的夕阳涂抹的于都河。

他告别了一个存在三年的红色国家,踏上了凶险难测的长征途程。

当他回头深情地望着被渐临的夜幕掩盖的山影,只感慨地说了一句:“从现在起,我们就离开苏区了。”

伴着战马的嘶鸣,萧瑟的秋风送来身后依依不舍的苏区人民的歌声——

“九送红军上高山,一阵北风一阵寒。问一声啊红军哥,几时人马再回还?”

西去的红军将走向哪里呢?

那一路,即使没有亲历的人,也可以想象是多么地壮烈。

才走了一个多月,到12月1日渡过湘江时,近10万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了。

湘江之战,中央红军损失过半。

漂流在江面上的尸体似乎在发出某种悲壮的控诉。

一江鲜血给幸存者带来空前的震撼。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航船,驶进了最为狭窄的航道。

它等待着人们去跨越。

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翻开了最为沉重的一页。它等待着人们去重新书写。

仗还能这样打下去吗?红军还能这样走下去吗?

中央决策层的根基摇晃起来。

担架上的毛泽东开始和张闻天、王稼祥讨论并提出:要讨论失败的原因!

这当然不是只在担架上讨论。最终的政治舞台在中央会议上。

面对接连失败的巨大压力,面对红军官兵的强烈呼吁,中央允许政治局委员毛泽东重返中央决策层的会议。

1935年1月9日,毛泽东来到了贵州遵义城。据说那天他是骑着一匹大白马进城的。

随后举行的遵义会议清算了“左”倾军事路线。毛泽东成为政治局常委,进入领导核心,协助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

复出的毛泽东,开始真正地抓起大事,写出了他军事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一笔。

这一笔,写在流经云、贵、川三省汇入长江的赤水河畔。

刚刚开过遵义会议的3万红军渡赤水北上,被蒋介石调集的大军阻挡。毛泽东避实就虚,先南下后东进,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一下子打乱了蒋介石的军事部署。随后,为调开挡路的滇军孙渡,红军又三渡赤水,做出北渡长江态势。蒋介石急忙调主力追击,红军却虚晃一枪,从川南折回贵州,四渡赤水,军锋直逼蒋介石坐镇的贵阳,使他不得不急调滇军前来救驾。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曾说自己打仗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毛泽东认为这句话“是聪明的指挥员出的产品”。

他的体会是:这个“妙”,就是灵活性,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基于这种运用之妙,就能转变敌我优劣形势,就能实现我对于敌的主动权。

用兵的神奇之处,大概只有运筹帷幄的人能够体会。

四渡赤水,红军官兵不知跑了多少路,以至在前线领兵的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林彪,这位毛泽东的爱将,也受不住了,向中央发电埋怨,要求撤换毛泽东的指挥。

毛泽东后来只说了一句:你还是个娃娃,懂得什么。

用兵的神奇之处,大概只有靠获得的神奇之功来证明。

四渡赤水后,北上的道路就此打通,几十万敌军被甩在了川南。中央红军终于摆脱了长征以来遭受围追堵截的局面。

如果说毛泽东是一架人力发电机,眼前的事实不能不让人体会到,当他处于中心转动的时候,其能量同他处于外围嗡嗡作响的时候,是多么的不同。

正是在二渡赤水、再占遵义的途中,毛泽东同时还写下他诗词创作中“颇为得意”的一首作品。

这就是《忆秦娥·娄山关》。

娄山关,坐落在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面。

这里山高岭大,如今公路上却是车来车往,很少有人旁骛。离此不远有一个大溶洞,是游客们览胜的好去处。零星的游客如果顺便光顾一眼娄山关,也大都扫兴而去。只有镌刻着“娄山关”几个大字的石碑,不避寒暑沉默地竖在这里,凝视着偶尔专程来此凭吊的后人。

历史真的被冷落了吗?

是近七十年的风霜湮没了毛泽东曾经在这里留下的诗韵风情,还是沧桑巨变消逝了红军官兵们当年在这里冒着炮火硝烟奋勇冲杀的身影?

当年,袭取娄山关一战,维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命脉。

红军是拂晓时分开始向这座防守遵义的天险要冲进发的。战斗打响后,经过反复的冲锋,来往的肉搏,一直到傍晚,才把敌人完全击溃,占领了娄山关关口。

在毛泽东登上这道雄关的途中,迎面碰上抬下来的一个被打断一条腿的伤员。毛泽东问他叫什么名字,回答说叫钟赤兵,是红三军团的一个团长。很多年后,毛泽东还谈起这个细节。

登上山顶,太阳还没有落山。战场也还没有打扫干净,残留的硝烟似乎还轻抚着山坡上的血迹。

毛泽东走近在野草丛中竖着的这块石刻前,专门把上面的“娄山关”三个字指给身边的人看。

跨上娄山关的毛泽东,心情依然沉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沉寂三年重掌兵权后写的第一首作品。

写战前的凝重、战后的悲壮,在古来战争诗中都是少见的杰作。

为这首词,毛泽东后来专门作注说,此词的写作大背景是:“万里长征,千回百转,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难怪,这首词给人的感受是如此的苍凉和凝重。

因为战争本来就是在特别紧张和压抑的心理情绪中开始的。

毛泽东手书《忆秦娥·娄山关》

没有光昌流丽的色彩。若明若暗的晨月,仿佛已被浓霜给封冻起来,在罕见的凝重气氛中,给人一种引而不发的情绪积累。灰蒙蒙的长空中偶尔传来一声雁叫,似乎带来一种殊死搏斗前的威慑和震撼。

没有嘹亮洪大的声音。“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马不是在狂奔,而是走着又急又细的步子。军号也不敢吹得太响,只能压得像哽咽的喉咙发出的哑声,仿佛是某种巨大的即将炸裂的东西被使劲地捂住了。

依然是殊死搏斗前的压抑和沉闷。

长风掠去烽烟。

夕阳立马高山。

战斗结束了。晚霞抹红了无尽的天空、绵延的群山,也斜照在诗人的身上,他身上的灰色军装透出淡淡的橘黄。

《忆秦娥·娄山关》下阕的描绘,视野放得开阔起来,但依然是在雄浑中透出沉郁和悲壮。

这里没有战斗胜利后的喜悦,全词甚至没有一字写胜利本身。

重领兵权的毛泽东,感觉到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这是只有悲壮战后的统帅才有的特殊感觉。这也是对未来征程的一种并不轻松的感觉——

前进途中还不知要越过多少雄关漫道,迎接多少悲壮的挑战。

所以,毛泽东说他写这首词时,心情是“沉郁”的,尽管娄山关一战是在他的指挥下,红军长征以来打的第一个胜仗。

这就是毛泽东不同于单纯诗人的地方。

只有那些纯粹的诗人,才会把领兵打仗看得易如反掌。

比如,“诗仙”李白,你看他说起历史上的战争,是何等轻快:“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安史之乱时,突然奉诏,甚至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为君笑谈尽胡沙”。

战争的胜败,仿佛真的是袖里乾坤一般。

伫立娄山关的毛泽东却深深地体会到,对自己的复出和这场战斗的胜利,还不是庆贺的时候。

尽管从“会昌城外高峰”到娄山峰上的漫道雄关,毛泽东的人生难关和中国红军的命运险关,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这是一段多么悲壮的行程啊。

历史更需要“从头越”。往前看,依然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里没有一览众山小的灵透豪迈,只是茫茫的山海和血红般的落日。

山海茫茫,茫茫谓之浩阔。浩阔征程且看路遥知马力。

落照殷殷,殷殷谓之悲壮。悲壮革命应是疾风知劲草。

面对未来,诗人的感受,竟如此深邃而又遥远。

面对未来,诗人的联想,竟如此沉着而又回环。

同类推荐
  • 慈禧全传1

    慈禧全传1

    叶赫那拉氏乃是满洲的古老氏族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至贝勒杨吉砮。杨吉砮的女儿于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即满族统治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大清皇帝的直系祖先。杨吉砮屡屡率部侵袭明朝的统治区域,但1583年他不幸于奉天战亡。
  •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由童苏平、邢娓娓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热门推荐
  • 你在,三生有幸

    你在,三生有幸

    如果人有来生,该是怎样面对未知对象;如果你没有前世的记忆,看到某个陌生人擦肩而过,胸口隐隐作痛,这样的你,够可怕吗?如果人都有前世的记忆,是否就能感知到未知的东西,这样,是不是可以每次轮回,都拒绝孟婆的甜汤,即使走过奈何桥,泪水在心蔓延,也抵不过你回眸看我的眼神。如果这一世,再遇见,我一定不会错过你,还记得之前我在三生石的十里亭等你吗?我等你,但你要来
  • 命运的枷锁—美人谋略

    命运的枷锁—美人谋略

    她是梁国公主萧羽然,她在所有人的眼里都不起眼,他是齐国公子刘承业,他在所有人眼里都有够优秀,在他刘承业眼里她却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马永邺的眼里她只是个无用的女人,甚至连暖床的工具也比她强,可是在刘承业眼里她就是一个舞姿倾城绝天下的公主!在一个英雄辈出的乱世,她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女子,命运之路却走的如此坎坷;他是一个逐鹿天下的盖世君王,却儿女情长,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累了醉倒在她的温柔乡;他们的感情之路却步履艰难!
  • 逆袭之娱乐圈女王

    逆袭之娱乐圈女王

    肥胖少女逆袭成为娱乐圈女王,本文男女主1v1,宠宠宠~
  • 素面

    素面

    一个拥有假面的女性,她称不上美,但是她是一个寂寞的城市高端剩女,只为了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摘下了假面具,也就是放低自己的要求,把自己当作普通的女人,去寻找真爱。
  • 剑武穹苍

    剑武穹苍

    一念可碎苍穹,一剑可破万法。尝天宗宗主独子义世迁,其灵根惊世,古来仅有,却因体内孕育的一把诡异神剑而导致无法修炼,直至有一天,宗主消失,宗门易主……
  • 释妖纪

    释妖纪

    明蓟为解身世之谜,踏上茫茫修途。当发现自己诞生于一个阴谋之时,却陡然陷入了一个更大的漩涡之中。
  • 重生之瑰色

    重生之瑰色

    失败的人生怎么解释都是苍白。曾经以为家族血脉是自己最大的枷锁;曾经以为任性妄为是自己最终的追求;曾经以为闺中姐妹是自己最亲的挚友。然而一切都只是“她以为”。人生重来一次,她的一切将重新选择!曾经的她追求着平凡的瑰色人生却活成一道暗影,现在的她就是一道阴暗的存在却要活出瑰色人生!
  • 最强兵锋

    最强兵锋

    厌倦杀伐的佣兵之王龙飞期盼过上平静的生活,然而回国之后平静只是一种奢望。为了给昔日惨死的战友报仇,为了帮助国家剿灭野心组织,为了守护红颜,他再一次踏上新的征途!是否能为战友报仇,是否能剿灭野心组织,是否能守护爱人红颜,且看龙飞如何演绎新的人生!
  • 倾世凤歌:绝宠纨绔妃

    倾世凤歌:绝宠纨绔妃

    作为21世纪最优秀的特工,居然在一次挖墓任务中,莫名其妙的因为一颗珠子穿越了。欺负我孤苦伶仃?姐姐废你修为、断你经脉,让你生不如死!欺负我不能修炼?姐姐告诉你什么叫做天才体质,王者归来!欺负我觊觎你男人?切,那种货色白送姐姐都不要,姐姐男神在手,天下我有!欺负我灵宠弱鸡?姐姐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神兽威压!在姐姐这里,传说中的极品丹药、功法、武技,通通都是大白菜,甩你们一千条大街!因为姐姐我心(下)地(流)善(无)良(耻),足(阴)智(险)多(狡)谋(诈),所以各路美男都爱往姐怀里凑,姐这么专(花)一(心),真是很为难啊!【开饭吧,七里香!470550144】
  • 婚然心动,宠妻无下限

    婚然心动,宠妻无下限

    人前他是清冷淡漠的盛世总裁,人后他是兼具了流氓和深情的腹黑老公。长久的“不见天日”之后,张薰羽终于忍无可忍,一个抱枕狠狠的砸在从浴室里出来的男人身上:“易千率!今天晚上你睡书房!”书房?男人挑了挑眉,一把抱起床上裹的严严实实的女人:“正好,关于盛世和张氏接下来的深入合作,我们可以一起换个地点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