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5300000015

第15章 击水新唱

毛泽东登过中华大地数不尽的山峰,也游过中华大地无数的江河。

在湖南,他游过湘江;在广州,他游过珠江;在广西南宁,他游过邕江;在浙江杭州,他游过钱塘江;在江西南昌,他游过赣江;在湖北武汉和安徽安庆,他游过长江……

在没有大江大河可游的时候,他就游北京的十三陵水库、江西的庐山水库、湖南的韶山水库、武昌的东湖……

曾经有一个说法,说毛泽东敢于向任何江河挑战,就是不愿游黄河,因为他不能藐视这条母亲河。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听听他1959年9月在济南黄河岸边同山东省委书记舒同的一段对话吧!

毛泽东:“全国的大江大河我都游过了,就是没有游过黄河。我明年夏天来济南横渡黄河。”

舒同:“黄河泥沙太多,不便游泳。”

毛泽东:“有一点泥沙怕什么,上来一冲就没有了。”

舒同:“黄河旋涡太大,太多。”

毛泽东仍不甘心:“旋涡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总之,我明年7月下旬或8月上旬来游。”

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二年夏天毛泽东没有能实现他的这个愿望。这成为他的一大遗憾。

让毛泽东遗憾的还有,他畅想到国外去游大江大河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他曾渴望到孕育东方古老文明的其他河流中去体会一番。

1960年,他对来访的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提出了到尼泊尔游泳的想法。柯伊拉腊回答,去尼泊尔要经过印度。毛泽东说:那更好,我也想到恒河去游一游,只要让我游,我一定去。

他曾渴望到洋溢着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西方河流中去体会一番。

也是在1960年,他和来访的美国老朋友斯诺进行了一次关于游泳的对话。

斯诺:“1936年在保安,你曾说过想到美国一游,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这个兴趣?”

毛泽东:“我希望在不太老之前,能够到密西西比河去游游泳。但这是一厢情愿,华盛顿政府会反对。”

斯诺:“如果他们同意呢?”

毛泽东:“如果那样,我可以在几天之内就去,完全是一个游泳者,不谈政治,只在密西西比河游一下。”

这就是不会事事循规蹈矩,胸中常怀奇异想法的毛泽东。

在现实中,以领袖之尊,以事务之繁,以政治之复杂,毛泽东当然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去畅游一番的。

不过,正是在关于游泳的畅想中,在同至刚至柔、变幻莫测的江河大水的对话中,毛泽东常常会触发灵感,并富有个性地表达他的兴趣,传达他的思想。

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1966年)

于是,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爱好和兴趣,经过诗心的糅合,便有了格外的意味。

比如——

游泳里面有哲学。

毛泽东说:水是个好东西,它有力量把人浮起来。这叫抵抗力。但人在通过它时,能够把水压下去,结果人就浮在上面了。我研究了水的脾气,水怕人,不是人怕水。

游泳里面有人生。

毛泽东号召青年人敢于到大江大河的风浪里去锻炼成长。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概都知道或响应过这一号召。

游泳里面有军事。

毛泽东多次提出,“部队要学游泳。单靠游泳池不行。要学会在江海里游。不经过大风大浪不行”。“学游泳有个规律,摸着了规律就容易学会。整营、整团都要学会全副武装泅渡。”

他还找到了军人必须学会游泳的历史上的依据。

《湘军志》记述曾国藩的湘军在九江、湖口一带被太平军打败,许多官兵溺水淹死。读到这里,毛泽东禁不住提笔批注:“水军应学游泳。”

游泳里面还有政治。

毛泽东说:有些同志怕群众,就跟怕水一样。我到处提倡游泳,水是个好东西。打个比喻,人民就像水一样,各级领导干部就像是游水的人,你不要离开水,要顺着水游,不要逆着水游。脱离群众,等于游泳脱离了水一样。刘备得了孔明,说是“如鱼得水”,确有其事,群众就是孔明,领导者就是刘备。

“上善若水”,“天下之至刚者莫若水,天下之至柔者莫若水。”《老子》一书对“水德”的赞美,是哲人的成熟智慧。

毛泽东对“人水关系”的推崇,则显其诗文匠心、人生观念、政治经验、哲人思辨和军事智慧的圆通组合。

如果说,翻越无数山峰的毛泽东,曾经踩出一条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那么,渴望搏击江河风浪的毛泽东,则亲身体验到胜利后的中国发生的变化,是那么地让人欣喜异常。

于是,他禁不住唱出新的赞歌——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曾对人解释说,这首写于1956年6月的《水调歌头·游泳》,“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

毛泽东好游泳,而这是他唯一一首以游泳为题的诗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好颂歌,而这是他唯一一首吟咏工业建设题材的诗作。

1954年夏天写《浪淘沙·北戴河》的时候,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刚刚开始。

1956年夏天写这首《水调歌头·游泳》的时候,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基本结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到来了。

1956年5月,毛泽东离开北京南下前,刚刚作完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新的探索、新的思路、新的目标,是如此诱人,如此若明若暗地在前面召唤着中国人,激发着毛泽东以创新精神去实践它,接近它。

这次南下,毛泽东先是到了广州,随后从广州北返。5月30日那天,他在长沙畅游了湘江,旋即到了武汉。

还在广州的时候,他就提出了要在武汉游长江的计划,还派人先到武汉去测试长江水情。

长江,似乎承载着一个民族太多的沧桑、太多的梦想、太多的期望。

毛泽东情系长江,已经好多年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那天,他在中南海听取邓子恢、薄一波关于长江中游荆江分洪工程的汇报时,要求“争取荆江分洪工程胜利”完成。这个决策,开始了治理长江的序幕。

1953年2月,毛泽东又乘坐“长江号”军舰,从南京到武汉,一路考察长江水情,萌生出把三峡“壶口”扎起来,修建既防洪又发电的引水工程的设想。

1954年夏天,就在毛泽东畅游北戴河海面的时候,南方的长江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水,沿岸三万多人葬身鱼腹。这一洪灾,加速了论证三峡工程的决策。

与此同时,在武汉,一座横跨长江南北的大桥工程也紧锣密鼓地开始建设了。

毛泽东1956年5月31日这次来武汉,目的之一就是向有关专家了解工程的设计和经费预算。

为长江而来,自然要到中流击水。

6月1日,他下水了。

6月3日,他下水了。

6月4日,他又下水了。

这是毛泽东第一回在长江里畅游。

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张耀祠,曾回忆这次在武汉游泳的情景:“堤岸上聚集着一群观看江中游泳的人们,他们不清楚江中有毛主席在游泳,指指点点,七嘴八舌地议论。有的说:‘今天天气这么冷,风这么大,居然还有人游泳!’有的讲:‘是掉了什么东西,你看还有三条船,肯定是在打捞什么宝贝!’也有人说:‘可能是在训练出国比赛吧!’还有人讲:‘他们在游泳锻炼,可能是为了准备打仗。’”

人群的围观和猜测,更使毛泽东游兴勃勃。

他游的哪里是一江激流,分明是一片任人驰骋的自由天地。

苏东坡坐船游长江,禁不住低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孔夫子面对滔滔东去的河水,禁不住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古代诗人和哲人的感觉中,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匆忙奔流的永恒江河,似乎把人生衬托得格外短暂。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长江,似乎注定要见证改天换地的伟大时代。

30年前,毛泽东曾伫立长江边上的黄鹤楼,所见是“沉沉一线穿南北”的满目苍凉和“龟蛇锁大江”的沉郁。因为他那时的心情是苍凉的。

如今,正在修建的长江大桥的桥墩,有如宏图一般耸立在水面。在江中挥臂击水,于风吹浪打之中,毛泽东悠然地从桥墩旁边游过。

他一面游进,一面仰望。

还是楚地的天空,还是江城的风物,却这般辽阔,任人舒展。

虽风浪迭起,他依然从容,掩抑不住一贯的自信和潇洒。

在自信和潇洒中,毛泽东的目光飞越眼前,沿江而上,由东往西,到达巫山云雨的三峡一带。

那是几代人都梦想过要修建大坝的地方。

1925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溘然长逝。宋庆龄要求在孙先生的汉白玉卧像前刻上他泼墨写就的《建国方略》。在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中,有孙先生在地图上勾勒的青藏铁路设计图,有他设想的三峡水电工程。

但是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他的一腔热情只能化为飘渺的云、失落的梦。

宏图在胸的毛泽东和今天的中国人,开始充满信心地要驾驭那飘渺的云,去实现那丢失的梦。让高耸的巨型水坝——“西江石壁”,去截断巫山的云、巴山的雨。

毛泽东的目光进而穿越现实,投向了神话世界。

那个无所不能,从天荒地老起就在巫峡峰顶上矗立的“神女”,大概还在那里吧。面对即将出现的三峡新貌,她是不是惊讶万分,感叹世界变了模样呢?

在毛泽东的想象中,她一定会的。

因为中国大地的建设热潮,本来就是一支“惊神曲”!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诗词的一个基本主题,就是《浪淘沙·北戴河》中说的“换了人间”。

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换了人间”有了更具体的内容——

眼前是正在修建的长江大桥,未来是“截断巫山云雨”的三峡大坝。

毛泽东很看重《浪淘沙·北戴河》和《水调歌头·游泳》这两首吟咏改天换地之作。他很少把刚刚写就的作品主动示人,可这两首却不同。1956年12月4日,毛泽东把它们寄给了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民主人士黄炎培,“以答先生历次赠诗的雅意”。第二天,他又把《水调歌头·游泳》寄给老同学、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世钊,“录陈审正”。

诗人很乐意把自己击水新唱的热切心迹告诉世人。

到中流击水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写完《水调歌头·游泳》一年后,毛泽东想从重庆乘船东下,经过他魂牵梦萦的三峡。

他要亲自看看这里的地貌,是否适合修建大坝。

他要亲自看看这里的江流,是否适合击水畅游。

1957年7月7日那天,他给中央发了一封惊人的电报:“我拟于7月24日到重庆,25日乘船东下,看三峡。如果三峡间确能下水,则下水过三峡,或只有三峡间有把握之一个峡。”“请中央考虑批准。”

经过调查试水,中央政治局理所当然地没有同意他的这个要求。

毛泽东只好乘船过三峡。

挺拔雄峻的瞿塘峡,幽深秀丽的巫峡,滩险流急的西陵峡。

卓异的牛肝马肺峡,奇峻的兵书宝剑峡,云雨巫山的十二峰,蜿蜒了千百年的古栈道……

还有屈原行吟的小路,昭君浣衣的河滩,孔明系舟的古渡,刘备托孤的宫墟,苏轼得句的江渚,陆游盘桓的洞窟……

毛泽东感受着祖先的分量,自然的分量,文化的分量,历史的分量。

船过神女峰,他对身边的人脱口念了几句宋玉的《神女赋》后说:“其实,谁也没见过神女,但宋玉的浪漫主义描绘,给了后世骚人墨客无限的题材。”——这当中,自然也包括他自己。

船出三峡,到达江陵。凭舷远眺之际,他又想起了李白的名篇,禁不住改诵一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听不见,汽笛一鸣到公安。”

身边的人打趣道:主席把李白的诗发展到社会主义了。

发展到社会主义的诗情,自有别样的景致。

毛泽东说:“端起巢湖当水瓢,哪里缺水哪里浇”,那是作诗,搞水利工程却不能那样浪漫。

毛泽东不只是浪漫的诗人,还是一个以务实的精神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政治家。

他的诗,拉开了三峡工程的序幕。

但1958年3月,他却批示说:“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才能作出决定。”

他的诗,促进了三峡大工程的前期工程——葛洲坝的建设。

但1970年12月26日,当葛洲坝工程方案摆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又提笔批示:“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

是啊,写诗和建设毕竟是两回事情。

但神往未来,在实践中追求理想的精神,却如孔夫子和苏东坡都感慨过的江河大水一样,是永恒的。

40年后,三峡工程上马了。千百年沉寂的土地焕发了生机。

如今,围堰合龙了。大江截流了。大坝耸立起来了。高峡平湖也蓄水了、发电了。

少了奇险幽深之美的三峡,新添了浩渺阔远之美。

渐露真容的“西江石壁”,你知道吗?半个世纪前,有一位诗人,为你的诞生,曾经热情讴歌,曾经魂牵梦萦,曾经中流击水……

渐露真容的“西江石壁”,你知道吗?这个叫毛泽东的诗人,因为生前没有看到你的真容,曾遗憾地说:“将来我死了,三峡工程修成以后,不要忘了在祭文中提到我呀!”

三峡理解悲欢的诉求。

三峡凝聚新唱的旋律。

三峡相信历史的辛酸。

三峡承载江山的分量。

同类推荐
  •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毫无疑问是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本书通过精 悍的叙述、有力的点评、生动的语言,诠释了秦亡汉兴的真实历史画卷, 展现了一代战神韩信神机妙算、英明果敢、儿女情长的一生,如同璀璨的 繁星从历史的天空划过,留给世人以无限的仰慕与尊敬。
  •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刘永好抓住机遇、借改革之东风迅速崛起成为大陆首富的非凡经历。刘永好,1951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市。1982年,刘永好同三位兄长一起辞去工职,用筹集来的1000元开始了创业。1988年,积累了第一个1000万元。1992年,注册成立希望集团。2001年度的《福布斯》个人财富排行榜上,刘氏四兄弟以8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位居排行榜榜首,成为大陆首富。我们是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所以先富要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感到担子更重,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发展,更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回报社会。国际上很多大公司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对社会责任感的注重。
  • 颜元、李塨评传

    颜元、李塨评传

    本书对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代表——颜元、李塨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较为深入的剖析。作为启蒙学者的颜元,在对宋明理学的全面清算与批判基础上,构筑了“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为宗旨的思想体系。这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功利论的高峰,并对后世尤其是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塨作为颜元的学生,对颜学的发扬与光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在颜元对“孔颜乐处”的希求以及颜李二人浓郁的圣人崇拜观念等以往学术界很少涉及的内容方面,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中国作家人生档案

    中国作家人生档案

    本套丛书名为“人生”档案,意思就是强调它的真实性。有的人喜欢或习惯读小说,觉得小说故事性强好看,其实真实的生活更精采,只要认真地甭理和总对,几乎每个人的独特经历,都是一本好读有益的大书。
  • 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

    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

    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幽居生活,孤寂荒芜的山野间,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一个优柔华贵的大家小姐,相互依偎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孤灯旧书寂寞夜,她是红袖添香伴读书的红颜知已;韶华易老伤心时,她用温情为他驱散寂寥。这便是赵一荻和张学良长达七十二年的爱情传奇。本书从民国天空的一抹红霞展开,讲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乱世,一个多才的、至情至性的大家闺秀从十五岁情窦初开的青丝少女,到年近百岁心如止水的白发老婆婆,倾付一生,只为与所爱的人厮守到老的故事。
热门推荐
  • The Last Chronicle of Barset

    The Last Chronicle of Bars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萤晔梦

    萤晔梦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又能完全理清这世上的一切?人活一天是一世,百天亦是一世,谁又能永远存活于世?爱了便大胆去爱,不爱了便主动放手,谁又能保证自己能够永远守住爱情?一切,随心吧!
  • 一花三世界

    一花三世界

    我叫李瑞天,正如你们之前所了解的,我是个私生子,我的妈妈就是被世人唾弃的小三,虽然不清楚当年我妈妈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是,就算所有人都瞧不起我和妈妈,所有人都鄙视我和妈妈,我也依然觉我的妈妈是最伟大的,因为她有一颗伟大的心,她为了保住我,牺牲了自己生命,难道我不该敬畏她吗?
  • 打手

    打手

    我只是一个领饭盒的旁白。偶尔更新2000字的事情是作者。没事就断更的也是那个作者。写的不好的也是那个作者。欠我盒饭钱的还是那个作者。但是-他就是那么贱。还是那句有空看看,练笔是精华。没空就等有空再看看,后面越来越精彩。随便说一下收藏的不是帅哥就是美女。
  • 今生有缘,来世相见

    今生有缘,来世相见

    林晓缘曾在年少时期抢走了元沫琳第一个心动的人。3年后,元沫琳也抢走了林晓缘此生最爱的男人---叶凌羽。本是一记陷阱,想让叶凌羽爱上自己,可没想到,自己却沦陷了。一次意外,让他们相隔五年。五年之后得知林晓缘和叶凌羽要订婚时,她觉得不能坐以待毙。3年前,林晓缘抢走了自己心爱的人,3年后,元沫琳绝不会让往事再次上演......
  • 幻世三梦

    幻世三梦

    大学生秦朝偶遇蛊女,深陷深山苗寨,离奇诡异的经历
  • 无良小子别惹我

    无良小子别惹我

    黎云婷失业后经济危机,到处找工作,工作不容易找到,却阴差阳错下被雇佣成为一名模特。一直觉得长相一般身材不好的她,对于这份工作很忐忑,但没钱的她也只能接受。在与公司总裁相处的过程中,她才发现,原来并不是让她当模特这么简单……
  • 哈士奇的梦

    哈士奇的梦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男人社会没落而女人中兴时期。整个社会的资源牢牢掌握在女性手里。重要的职能部门,国家领导人等统统都是由女性来当任。而男人已经沦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多半只能在家带带孩子,熬碗粥、煲个汤等待女人下班回来用餐。然而女人统治社会几百年以后,出现了当年男人主导社会时候同样的问题。社会拜金严重,人们毫无信仰,整个社会处在迷茫和空虚之中。同时屠杀动物的问题并没有因为女性的主导而减少。人类对动物的屠杀与残害依旧有增无减。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只哈士奇发动了起义。率领着除了人类以外的动物在神州大地上和人类展开了一场生死权利的争夺战。
  • 花开花落只为一秋

    花开花落只为一秋

    曾经因为不得已而戴上面具做人,可当我们厌倦了卸下面具时却发现,原本真实的脸,也和面具一样了···只因一次意外,他的失手,让她失去了一个最宝贵的“权利”;他说我爱你,她说我恨你,蚀人心骨的仇恨,他为她而放下了,努力地补偿,柔情公子变牛马。前世的宿命缘分,今生,是要重演的;错付的痴心,深埋的怨恨,未来,是要偿还的。“即使是神,也是会由凡人开始的。”
  • 锁玉缘

    锁玉缘

    锁玉,锁得前世今生缘......锁玉易碎,情缘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