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了母亲之后,我才真正地开始理解母爱。原来,母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孩子免除不必要的苦恼,减少不应有的遗憾;为孩子化解危险、排除困难;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满足孩子需要,给孩子以帮助,从而使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拥有健康、享受快乐、体验幸福。
就个人而言,我在承担母亲角色时,直接关乎女儿安全、温饱等生理健康方面的要求已不需有太多的思量,让我困扰的问题就是应该为女儿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扰呢?因为在童年,我体验过精神饥饿给人带来的煎熬,并深深地意识到它对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它会在幼年、童年、成年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成长质量。
由于历史的缘故,我的幼年和童年无疑是在物质饥饿与精神饥渴中度过的。物质的饥饿且不去说了,而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精神饥渴的苦痛。回想起来,那时充满求知欲的我,多么渴望能够听故事,能够读书,但这又是无法实现的奢望。当家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为活下来而挣扎的时候,又有谁会有心情、有时问、有能力满足我的精神需求呢?更何况我在这方面的需求也可谓“欲壑难填”。
于是,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终身的伤痛和遗憾。那种无奈、失落、无聊、苦闷、焦灼、单调的感觉直到现在还不时被忆起。我常常想:假如那时能有故事可听、有书可读,我的视界、学识、情感、能力诸多方面都将发生多么大的变化,今天的我又将是怎样的一番图景啊。
所以,当女儿降生之后,我即开始为她编织一个美梦: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重复“精神无聊”和“心理饥渴”的生活。我要给她讲好多好多的故事,我要给她买好多好多的图书;我还要让她能够独立阅读,让她在童话中徜徉,在故事中漫步;我还要让她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让她在文明的天空中翱翔。
正是基于对自己早年生活经历的思考及对女儿成长远景构划的强烈驱动,我开始在家庭教育这一独特的空间里,进行极具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体现对女儿成长的期盼,为实现一个母亲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在我与女儿之间有了很多很多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也促使我对家庭教育、对关乎儿童在其生命早期如何获得更好发展的多样性理解与思考。这个过程已经成为我的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我认识到,对儿童的重新认识,必将影响成人对自我角色的重新认识与建构,特别是母亲。其重要的责任就是发现、理解和认识孩子内在的心理冲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给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压抑和挫伤,更不是无情的摧毁。这应该是现代人、现代母亲义不容辞的责任。
观照现行的教育,不论是早期教育阶段,还是义务教育阶段,在这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这种教育教学活动不依儿童的内在需求和发展方向为出发点,而是以成人的主观愿望与强制性的安排为根基,势必会剥夺儿童成长的快乐,尤其是背离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的做法,更是让儿童难以取得我们所预期的效果。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太多的苦恼、压抑、剥夺甚至是伤害,他们处于一种无助、无奈的生存状态中,因为他们是弱者。孩子最为宝贵的生命资源被浪费,对人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期被错过。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悲、更可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