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行为,看来颇得知府的心意,南家再次邀请安汀赴宴时,安汀难得没有让诸位商人等,按时前来赴宴。
宴席上,虽说没有如她们期望的那样,诚信粮铺涨价或者关门,不过,安汀还是留了句话:“人无信不立,既然说了一年不提价,本年就不会提价,不过,明年早稻成熟时,粮店里就会换成本地的稻米。”
众人顿时松了口气。
南家当家显然想的更远,她大着胆子问:“不知知府可否告知,诚信粮铺的米粮是从哪里买来的?这米真是好米,豆也是好豆,草民几十年来也没吃过这么好的粮食,若是知府大人不介意,小店也想收点儿……”
安汀一愣,随机笑道:“极南的地方,交浒、越支两国盛产香米。”她没有说自家粮铺卖的是从这两处买的,但不妨碍别人这么想。
南家等人先是一喜,随即便蹙起了眉头。
众位都是商人,也听过交浒、越支两个地方,非常遥远,乘船来回也要几个月,就算一船盛满了稻米,回来之后米价也会涨到非常贵,七百文一石的价格绝对不行,甚至以现在一贯多的价格卖出去也不为过。
这么看来,知府的这个价格真是赔钱在卖,也不知她的身家竟如此丰厚,撑了大半年也丝毫不见吃力,甚至再撑半年也还是看在她们的面子上!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开始庆幸,还好尽早收了手。
安汀本身没想对宜州城中的粮商赶尽杀绝,市面上的粮米交易,终究还要回到粮商的手里,她出手,只能算是权宜之计。因此,粮商们服软之后,她就同意放松手里握着的缰绳,况且,空间里的粮米虽然种出来容易,但拿出来却不方便。
葛家有没有服软,在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在粮价恢复正常之后,葛家依然保持那么高的粮价,根本没人去买。况且,她的时间珍贵得很,不能耗在这一件事上。
今年宜州的乡试成绩略有起色,经过数年的规正,或者说,从当年县试只录取了寥寥几十人起,整个宜州府的学子们顿时了解新任知府的作风,文风渐渐变成了平实,重实务,学子们开始从埋头苦读,变成偶尔去田里乡间、市井之间探究一番,不管是心甘情愿还是强迫、文章见地如何,至少比以前眼界开阔,终于不至于在文里出现让人狗窦大开的表述了。
自藏书馆建成,每日进入藏书馆看书的学子不知多少,因藏书丰富,宜州城的学子,甚至外府的学子都千里迢迢赶来看书,于是,藏书馆隐隐成为宜州城学子心目中的骄傲,至于进入藏书馆之后,每上一层楼,都要被守楼的学子出题考,通过了才能上楼阅读,也成了学子们口中津津乐道的雅事。
本年的水灾除了粮食欠收之外,并未造成别的影响,有安汀在背后支撑的诚信粮铺廉价售卖粮米,又有府衙免费下发用于明年耕种的种子,免去了赋税的百姓们日子还过得去。
先前数年加固的河堤,兴建的水库、沟渠之类水利设施,今年颇有成效,倒是邮局这类成果不佳,主要还是识字的人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