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别人家了,就是甄家,这样不算是苏州第一流的人家刚买来当粗使的下人,那也是一年两身衣裳,每一个月二百钱的月例,吃住都在府里,要是升到了二等,那就是五百钱月例,一等的丫头八百钱,嬷嬷更是有一两,管事,管事嬷嬷一两五百钱,管家更是有二两,和甄费这个大爷的月钱都齐平了。而且到了一等丫头以上,这些人一年可是有四身衣裳的,这样一来,怎么算,他们自家几乎是所有基本用度,都能在这府里开销了去。可不就是很省钱了吗。像是这秦嬷嬷,她自己,她男人,她儿子,闺女,一个个的,都在府里当差,四个人,四份月钱,加在一起三两多一个月,一年这一家子就能有四十多两,你说怎么花?
买地,买宅子,那都是前些年都已经差不多都置办好了的,连着娶媳妇,嫁闺女的银子都存好了,剩余的银钱,除了走礼,应急,还能有什么用?如此一来,相对的人自然也大气了些,手也松范了,说出来的话,也多了几分底气。第一个响应了甄太太的话是她,还真是有道理的。
除了她,其他人也多半是这甄家下人中的富裕人家,即使比不得秦嬷嬷,可是真要说起来,比旁人自然是好些,脑子转一转,想想若是自己是处在这位置上的心思,也不难理解甄太太的话,所以在秦嬷嬷说完之后,一个个也跟着点了头,就是匆忙来报告的王嬷嬷,也笑了:
“还是太太看的透,老婆子就是脑子慢,经过太太这么一说,可不就是这样吗,到时候就是只送上一盆花,人家也是见情的,这可是亲手种的,耗费了多少心思,可见是把人放到了心上了。也是老婆子没见识,大爷也说了好多,只是那什么没气梅子什么的,老婆子一个都听不懂,这才干着急。”
王嬷嬷一说这话,开始还好些,听到最后这一个,甄太太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你呀,还真是……什么没气,什么梅子,你这是嘴馋了吧,想着吃梅子?那是梅妻鹤子。这里有个典故,说的是宋代的隐士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在住处遍植梅花,还在自己的住所,放养了两只白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清高自适,归隐而居。那可是最最清高的人了,如今常用来说人高洁,无欲无求。你倒是好,居然……”
甄太太是真的笑的要岔气了,眼泪都要出来了,好半响这才继续说道:
“好在你也算是沾了点边,这梅子,可不就是梅花结出的果子吗,只是这话,千万别让外头人知道了,不然只怕会笑话你没见识,不像是我们家走出去的人,让我跟着也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