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这法子是不是行,一时半刻的我也说不清楚,这样,先买上一个宅子,这边的寻常四合院价格也不高,三百两就能买上一处了,然后海哥儿,你家人手最足,从你家先挑几个人出来,干起来看,边看边调整,当先一步,就是把这送饭的事儿放到那个宅子,即使这过来吃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好歹送饭的距离金边了些不是。等着这些人去吃饭认可了,咱们再看有什么要改整的。”
听着甄回这话,大家都跟着点了点头,可不是,这事儿大家都没干过,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做的对,就该是这样,边做边改,慢慢休整。反正怎么算也不至于亏本吃亏什么的,大家自然放心的很,或许这也是属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种吧,年轻气盛的他们拥有的尝试精神,可不是那些已经磨光了锐气的人能比的,这要是放到了其他人身上,说不得就是一千个,这能干吗?这不行吧!这样的自我怀疑否定中去了。
解决了这个事儿,转头,大家忍不住开始问起贾敬科考的事儿了,在坐的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人生和百姓家的孩子是不一样的,科举就是他们永远都没有办法避免的其中一项。就是贾赦,这个有爵位可袭,这辈子永远能躺在父祖的功劳簿上过活的人,在贾代善的计划中,也是要往考场上去历练一二的,甚至贾赦的读书天分是不是好,书读的到底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即使考不中,也一样要去,在家长的眼里,不单单是能磨练一下孩子,好歹让这些生长在蜜罐里的孩子一个感受艰难的环境,也是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一点压力,更是让还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孩子,一个结交不同类型的人脉的机会。
在中国,在上下几千年中,同乡,同科,同学,这都永远是可以利用和依靠的一种关系,不管你出身如何,都一样。
当然提起科举,自然免不得要说起这贾代化上一次定下的规矩了。这一次乡试,可以说是自从贾代化同学放出高额奖励之后的头一次科举考试,很自然的,全贾家的人都眼巴巴的看着呢,就想看看,这族长说的是不是真的,这白花花的银子是不是能真的这么给下来,要是这真的说话算话,可以肯定,这贾家的人在读书,上进上劲头会越发的大了。
贾代化自然是不会耍赖的,好假假他也是宁国府的老大,整个贾家的当家人,就是再缺钱,这脸面也不能丢,再说了,这中举的人当中可是还有自家儿子呢!光想着自家儿子也是个举人了,他就能半夜笑醒,怎么可能不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