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一点,还有就是苏州老宅的事儿,他记忆中搜索了无数遍,也没有关于甄家那个甄费老爹的任何线索,他不知道自家老爹走出来开始做官是不是已经偏离了原本老爹的命运,可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自家老爹那就是个恋家的人,像是他这样的人,将来要是哪天不当官了,回老家养老那是必然的事儿,而作为儿子,侍奉爹妈自然也该在老家才是,除非是自己科举出头,到外头做官了,不然这甄费一辈子窝在苏州葫芦庙边上的命运就是自己将来的必然之路。而那一场命运之火,想来也就没法子避免了。
想要打破这个必然的结局,就像是先头他想的那样,要吗搬家,要吗买下葫芦庙,把这火灾的根源彻底掐灭,不过从回家后周详的思虑来看,这买下葫芦庙这事儿可行性不高,原因很简单,这年头庙宇什么的在人们的心中,那就是神明住的地方,这样的地方除非是遇上什么天灾人祸之后,彻底报废,才有可能改变其用途,否则即使是衰败了,一般也只会是成为流浪儿的一个窝棚,而不会让人买去做别的宅基地。所以剩下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搬家,而搬家又有问题了,那还是这个年头的毛病,那就是世人信奉祖宅轻易不动的原则,作为他爷爷的爷爷最早住过的地界,就是他爷爷当年也不过是扩展了开来而没有搬家,就可以看出这规则的强大属性了。所以,在甄费看来,他如今的路似乎又断了,好像是除了科举出头,外出做官就没有了别的避开的法子。
哦,不对,还有一个,那就是另外修建一个足够有理由让甄家全体搬家的大宅子,然后把这老宅直接空着,如此一来,即使还是火灾临头,最起码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但是问题是,想要一处可以有充分里头全家搬家住的宅子,那绝对不是什么小事儿,一来宅子必须比老宅大,二来还要有别的借口,什么风水啊,什么交通问题啊,学业问题啊,等等,反正要有一个足够族中老少们都感觉不搬不成的那种理由,不然说不得就有人说你不孝什么的,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人恋家的毛病实在是有缘由啊,人为的约束也好,还是舆论的压制也罢,或许都比自身惰性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去除了这两点,甄回觉得,其他的问题那就基本上不是什么问题了,像是刚开始他想到的,什么不娶封氏什么的,他整理了资料之后,就全没有了,按照记忆中那星星点点的印象来说,这封氏的老爹,那就不是什么好货色,而家世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乡绅,至于为什么只是个乡绅?很简单,要是真是官宦家出来的,那么不可能为了一点银子就这样的没有水准,要知道那个时候,人家甄费好歹也是远近闻名的儒生,就是想要压榨女婿,也不该是从这些已经破财破的没什么油水的有限的银子入手,而该是从女婿本身出手,比如让这已经有了功名的女婿去谋取个官职,或者是用女婿的人脉给自家提高点利益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