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梭,生命如歌。人的这一生,就像一个登台的舞者,唱、念、坐、打,全靠功力。唱好人生一出戏如逆水行舟,既是风平浪静也难免坎坎坷坷,实在是难。不知不觉已年过五十开外,回忆自己大半生走过的路程,有坎坷,有平坦,有伤痛,也有欢乐,在领略了人间艰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最大的收获是领悟了不少为人之道和世间真谛。
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地方各项事业的振兴来实现的。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耳闻目睹了祖辈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劳顿,仍不得温饱的艰辛经历。在琢磨他们生存方式的同时祖辈们那种坚忍不拔,顽强拼搏,谋求发展的精神在时时刻刻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不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也让我秉承了这种坚强的性格。父辈们的言传身教提升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目标追求。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从十五六岁起,心里一直想着长大了自己一定要让生我养我的父母和养育了我的这篇土地上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从此发誓要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奋斗终身,在国家发展、地方各项事业的振兴中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从村干部到乡农技干部,从乡镇领导干部到县交通局局长,农业技术推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县乡公路建设,民生、民计的改善几乎就成为我人生的主题曲。多少年来,自己奔波于农家院落与田间地头,打水窖,集雨截流,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抓养殖,种棚菜,调整产业结构,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下沟涧,爬河塘,泥水里滚打,拦水修坝,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风雨兼程,翻山越岭,组织开展乡村公路建设。多少年来,自己舍小家,顾大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家乡经济建设上来。
现在回过头来看,虽然觉得对父母的孝道、对妻子的关心和对子女的关爱有些缺欠,但每当我看到经过自己努力工作,一个个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考上大学成才时;一些贫困户走出困境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存钱时;一些村的农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翻身大变样时;村村通上了公路,农民的土特产运出大山变成钱时,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我觉得我这一生舍小家,顾大家也值。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父母、妻子、子女不但没有埋怨我什么,他们都默默地支持我的工作。现在回忆起来,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是他们给了我事业的动力。
风过留声,岁月留痕。朝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奋斗了大半生,轮廓出了我基本的人生轨迹,也形成了我基本的为人之道和处世原则。一些媒体和社会人士对我的工作作了详细的报道,也作了公正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经过再三考虑,将自己的一些工作历程、经验、做法和社会各界的评价通过整理后编篡成书,一来是对子孙后代有个交代,让他们对我有一个全面地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让他们觉得我这辈子没有给他们“遗憾”就可以了;二来是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我的人生经历,对后代子孙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所启发;三是希望我们杨氏家族这种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奉献社会的品质和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亲朋互济、邻里和睦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本书在整理、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和同仁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