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梅 牛爱民
“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苦甲天下”的会宁有一位朴实而有开拓精神的乡党委书记,他就是会宁这块黄土地的儿子,他深深爱恋着这片光荣而贫瘠又养育了他的热土。农村的风霜雪雨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基层酸甜苦辣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他就是原土门岘乡、刘寨乡党委书记,现为县交通局局长杨国雄同志。他是中华大地千万个党的儿女中的佼佼者,他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为中华腾飞的历史谱写出崭新的一页,唱响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赞歌。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构筑了共和国蓬勃发展的脊梁,为绚丽的党旗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他的工作不光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还颇受群众的好评。乡亲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说:“杨书记是一个拼命硬干的人,又是一个一心为民办实事的清官。”在土门岘乡的山山洼洼,家家户户,父老乡亲中回荡着一片赞誉声,看着家乡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情此景会触动每个人的神经。感触这位党委书记在农村工作中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身心地扑在党的事业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谱写了一曲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乐章。
无悔人生 造福百姓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胡锦涛总书记观点鲜明而又寓意深刻地指出:“关键是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杨国雄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品高德馨,率先垂范的情系众乡亲的出色的父母官,优秀的党委书记。
会宁县土门岘乡是一个旱塬山区,地处偏僻,十年九旱,有7个行政村,41个村社,2216户,1.1186万人,总耕地面积5.4万亩,人畜饮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群众,并严重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2000年3月,身为党委书记的杨国雄同志从群众最期望最难办,最有利的事抓起,狠下决心,多方筹资248.3万元,组织投劳1.2万个,他以身作则,动员广大群众大干抢干兴修水利,经过两年又四个月修建了张贺岔水库一处,蓄水8万多方,解决了周边2.2万人及2.7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同时还能浇灌1500多亩农田,大大提高了粮食的单产。2002年7月,坝修成了,水有了,可是群众眼里的杨书记变了,变的黑瘦了,脸脱了一层皮,头发成了灰色,穿坏了几双鞋,手掌出了老茧,但他变得更精神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付出全部心血的张贺岔大坝水库被水利厅专家评为优良水利工程。市委副书记李建庄看了坝说:“杨国雄同志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干出成绩,的确是下了苦功夫的。”
他马不停蹄,继续争取资金,实施了雨水集流工程,全乡打水窖6429眼,改扩建了土门村伍举城大口井,配套了泵房等提灌设施。可浇地150多亩,这一系列举措,改变了昔日“天下小雨无水流,天下大雨无窖装”的尴尬局面,彻底解决了土门岘人畜饮水问题。
昔日荒山 今变绿洲
朋友,当你站在土门岘的山顶时,映入眼帘的是满山吐翠的林木和绿油油的草,若你走进沟洼,顿觉置身于绿毯。正如《白银日报》记者说的“呈现在眼前的是漫山遍野的一条条、一片片且方正而有规矩的育林坑,显得极其壮观,展现在眼前的10多万亩荒山全部变成了绿洲。”在塬岔梁的山顶上,有位顶着烈日和群众一起汗流浃背正挖“育林坑”的紫红脸大汉,他就是杨书记。当记者问起恢复植被,退耕还林工程时,他满怀信心地说:“咱们西部自然条件很差,喊穷叫苦,不是西部汉子的性格,在贫穷落后的大山里,没有什么资源可挖,更不可能有大项目、大企业为这里的群众增加收入。我们要力争用自己的双手改天换地,穷山穷百姓,富山富百姓,只有靠山吃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他带领群众脚踏实地,一点点地从山上创出了一条金光大道。他的愚公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位有良心的人,在10多万亩的育林工地上,他带领2000多名干部群众挥汗播绿。在卢岔沟工地上经常看到杨书记一身土,一身泥,晒得微黑发红的脸层层脱着皮。群众都说,没有杨书记过硬的工作作风,没有基层干部的实干,没有群众的极大热情和辛勤劳动,要创10万亩工程,谈何容易。在那段日子里,他每天5点多就和群众一起背着干粮和水上山,晚上8点多才回家。他经常说,国家扶持我们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栽活每一棵树。为此每村组建了封山护林专业队。他提出了把好五关:一是统一规划关;二是整地关;三是种苗调运关;四是种植关;五是管护关。2002年乡上退耕还林21370亩,荒山造林10000亩,2003年退耕还林1.5万亩,荒山造林3万亩,全乡荒山面积14万亩。通过荒山造林工程,全乡生态环境改善了,粮食增产了,农民增收了,粮食总产量达到1240吨,农民人均收入890元,同时杨书记结合万亩草场,抓了杨岘村上下北湾的舍饲养羊示范点,引进小尾寒羊130只,饲养示范户93户,科技示范带动了全乡大家畜发展到4万头,养羊10080只,猪存栏5080头。省林业厅马厅长视察时指出:“土门岘乡的退耕还林在模式上乔灌混交,已经形成生态气候,为全省旱山塬区闯出了新路子。”群众眼里的杨书记尽力为西部大开发树起了一面旗帜。
艰苦创业 硕果累累
杨国雄同志在老百姓心目中很有威望,称赞他为中国的脊梁,西部的硬汉子,他不辞辛劳,东奔西走,费尽口舌,磨破鞋底,极力争取资金,五年来靠一个“干”字,用一个“实”字打天下。他总结的经验《讲政治谋全局 抓大事 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刊于2004年《共产党人》上,《党旗飘飘》中报道了他“心系百姓,廉洁奉公”,《人民日报》影集里有他朴实的形象。
接着又扩建了乡村中小学8所,总建筑面积11453平方米,总投资35万元,筹资8万元建成了乡卫生院280平方米的新门诊部一座,投资2.8万元对乡文化站进行修建,建成无线电视台6座,有线电视站1座,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改变了街道脏、乱、差的现象。2002年筹资80万元对乡政府办公室进行全面改造。
五年来,杨书记亲自挂帅,组织群众义务修建乡村公路110公里。在2002年,一场暴风雨冲垮了“袁三”公路大南段,他带领乡政府的33名干部连夜抢修,硬是在凌晨1点钟用土装麻袋把裂口筑起,保证了安全畅通。
心底无私 两袖清风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人先正己。作为一把手的杨国雄认为只有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能服人,在乡党委书记这个岗位上,他时时想着,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廉洁自律,心胸宽广,无私奉献,为全乡党员作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不贪不占,严格按照党的领导干部“八不准”要求自己,常以“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等古训告诫党员干部,要他们善待群众,同时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严以律己,做廉洁勤政的表率。在群众中有“当今包公”之称。
杨国雄同志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每做一件事,上不负组织,下对得起人民,真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情怀,他不愧是人民心目中的市人大代表,党代表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他在西部大开发中作了典范,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着辉煌和伟大,他的心目中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用爱民、为民的高尚情怀和突出业绩在人民群众中树起了一座座丰碑,他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编后语:杨国雄同志最近被调任县交通局局长,我们相信他一定会乘国家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县乡公路的大好时机,继续发扬为全县人民多办实事,办好实事的精神,把全县的公路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逐步使全县人民出门不用走太多的路,就能乘上四通八达的班车,生产的农副产品运到各地。到那时我们企盼将再写一个续篇《交通局长抓公路建设》。
(《桃花山》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