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我获悉,埃洛德和路易旅途顺利,他们在比斯克拉勾留期间,患了热病(因为天气热得要命),便带走了梅莉姆,与她一块在君士坦丁城郊住了下来。正是在那里,彼埃尔·路易写完了他那本脍炙人口的《比莉蒂之歌》,作为对梅莉姆·本·阿塔拉的纪念题献给我。这就是书的第一页紧接我的名字之后那三个神秘字母的含义。该书只有初版本印有这个献辞。——原注。严格地讲,梅莉姆并非比莉蒂,因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些诗歌中有许多是在路易出发去阿尔及利亚之前写的,然而她在整本书里畅行无阻,我突然认出了她。
我是否应该讲述路易和我在梅莉姆帮助下玩的一场恶作剧呢?——一天,路易写信对我说:
“梅莉姆问她能寄给你什么。”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埃洛德的胡子。”
应该说(或者应该提醒注意,因为这一点我已经说过了),这胡子是埃洛德的仪表最气派的部分,如果不说最重要的部分的话。人们不敢想象埃洛德没有胡子,正如不敢想象一位殉道者没有光环。我说要埃洛德的胡子纯属开玩笑,就像别人说要月亮一样。可是,令人惊愕不已的是,这胡子有一天我居然收到了。不错,是邮寄来的。路易要求兑现我那句话。梅莉姆趁埃洛德睡得又甜又香之时,把他的胡子剪了下来,而彼埃尔·路易往信封里一装,就给我寄了来,随信还附了模仿布伊埃布伊埃(Bouilhet,1821—1869),法国诗人。他的《鸽子》中的两行诗是:
伟大的奥林匹斯诸神那样可怜,
小孩子们都扯他们金色的胡子。的《鸽子》写的两行诗:
伟大的巴那斯派诗人们那样可怜,
乌拉·纳伊尔人都剪他们金色的胡子。
那是在尚佩尔,我对这两个巴那斯派诗人朗诵了我这期间写的《石榴轮舞》。这首诗不记得是在什么地方写的了,写的时候没有任何先入之见,也没有什么奢望,只是想更灵活地遵循内在的节奏。这时我已经有了创作《食粮》的想法,但这是一本应该让它单独去写的书。我能够对他们说的一切,值不得他们给予我很大鼓励。巴那斯理想并不是我的理想;路易和埃洛德一样,对巴那斯理想仅仅有一些想法。两年后,我的《食粮》出版了,几乎完全不被理解,直到二十年后才引起注意。
自从我复元之后,一种强烈的欲望,一种要活下去的疯狂欲望,便攫取了我。助长这种欲望,不仅是尚佩尔的浴疗,还有安德烈绝好的建议。
“每当你看见有你可以跳进去的水,”他对我说,“不要犹豫。”
我照这样做了。啊!波浪翻滚的激流!飞瀑,冰湖,绿树荫翳的小溪,清澈的山泉,透明的海中龙宫,你们的清凉吸引着我。而后躺在金色的沙滩上,傍着正在退潮的波涛休息。我喜欢的不仅仅是海水浴,还有神话般的期待,神毫无遮拦的注视;在我被阳光晒透的身体里,我尝到了难以言状的化学反应般的舒适感觉。我把苦恼、压抑、操心和衣服一块忘到了九霄云外。当一切愿望消失殆尽,我任凭感觉从我多毛孔的、蜂箱般的身体里,悄悄地分泌出蜜,流进我的《食粮》。
回法国时,我带回一个复元者的秘密,一开始却感受到那种令人烦恼的极度不安,圣拉扎尔圣拉扎尔(SaintLazare),玛特和玛丽的兄弟,被耶稣复活,相传为马赛第一任主教。逃出坟墓后大概也感受过吧。起初,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我都不觉得还有什么重要。过去在沙龙和社团那种沉闷的空气中,我怎么居然能够呼吸,那里每个人的躁动都搅起一股死亡的气息。事物的日常运转对于我的离去甚少在意,现在每个人都像我还没有回来一样忙碌着,看到这种情形,大概我的自尊也受到了伤害。我的秘密在我心里占有这么重要的位置,而我本人却没在这个世界上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这不免令我感觉愕然。我充其量只能原谅别人没有看出我变了;至少和他们比较起来,我觉得自己不再是原来的我;我有种种新事物要说,但我无法对他们说了,我本来想说服他们,把我的信息告诉他们,但他们没有任何人愿意俯首倾听。他们照旧生活,满不在乎。但他们感到满足的东西,在我看来是那样可怜,我没能说服他们,真个是徒唤奈何。
这种世态炎凉(尤其在亲人们身边,这使我感到痛苦)真让我想去自杀。这只是我在《帕吕德》里嘲讽地加以描写的一种逃避方式。然而,现在我觉得奇怪的是,这本书并非产生于要把那种极度不安从我心里发泄出来的需要,不过后来它还是从中吸取了养分,但我在回来之前就已经在酝酿了,这也是事实。我的《乌有国游记》第二部分已经显示出某种荒唐感。在这种荒唐感支配下,我写了开头几句话,而整本书仿佛无视我的意志,始终围绕这几句话展开。我在尚佩尔小住之前,在米兰停留过。在那里一个公园里散步时,我写下了这几句话:
道路两旁生长着马兜铃,
“为什么在这总是反复无常的天气,
仅仅带把小阳伞?”
“这是无论如何都要带的。”她对我说。
诸位很清楚,凭我所说的这种精神状态,我一心一意所想的是再次离去。但还不到去汝拉山住进冬季宿营地的时候。那是安德烈大夫嘱咐的(我严格按他的嘱咐行事,感觉良好)。暂时嘛我住在诺夏特尔。
我在湖畔一个小广场边一家“节欲所”的三层租了一个房间。位于二层的餐厅,中午时分都接待大批满足于粗茶淡饭或时运不济的老小姐,她们在一块大牌子前面吃素餐,牌子上写着《圣经》里的一句经文。斗胆说,这句经文选得真妙,它的颂扬升华了我的倒胃口:
上帝是我的牧师;我不会短缺什么。
下面一块更小的牌子上写着:
覆盆子柠檬汽水
这就是说,应该料到这里只有粗茶淡饭好用。不过无论怎样节食我也能够忍受,因为窗外的景色那样令我喜欢。后来,就在湖边,在我的目光久久徘徊的地方,耸立起一座大宾馆傲岸巨大的身影,而当时秋风把古老的椴树和古老的榆树染得金黄,透过它们金黄的浓叶,这里那里,会意想不到地闪现一汪碧蓝的湖水。
几个月来,我让自己的思想自行舒缓化解。我终于恢复了镇定,为感到自己的思想依然活跃而高兴,又很喜欢这个宁静的地方,因为它能让我的思想沉静下来。这不起眼的湖畔,卢梭的回忆还在游荡着的湖畔,毫无壮丽景色,没有多少瑞士特色,但非常温馨,非常有人情味。周围没有任何雄踞的山峰使人的力量显得逊色,使人的力量显得不相称,把人的目光从亲切迷人的近景吸引开。古树低垂的枝叶拂近水面,朦胧的湖岸在芦苇和灯芯草丛间难以分辨。
在诺夏特尔度过的这段时光,是我记忆中最惬意的日子。我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现在生活在我眼里变得异常丰富,异常充实,这是在我胆小怯懦的童年不曾想象到的。我对生活抱着期待,充满信心,毫不着急。那个躁动不安的恶魔还没有来折磨我,它是由好奇心、欲望等构成的,自从……在花园静悄悄的小径上,在漫长的湖岸边,在路上,在城外秋意正浓的林子边缘,我漫步,正如现在我也可能做的一样,只不过心境会是宁静的。我并不追求我的思想捕捉不到的任何东西。我研究莱布尼兹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5),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其广博的才能影响到诸如逻辑学、数学、力学、地质学、法学、历史学、语言学以至神学等广泛领域。《神正论》为其唯一的哲学巨著。的《神正论》,一边走一边读,从中获得极大乐趣,而如今也许得不到了。一种与我自己的思想如此不同的思想,要跟上并适应它,其困难本身,以及对它进行研究要求付出的努力本身,使我愉快地预感到,一旦我任凭自己的思想自由发展,它会取得何等的进步。回到住所,我看见桌子上放着克劳斯编的那本厚厚的动物学教程,那是我刚刚买的,它撩起了神秘的帷幕,让我惊叹不已地看到了一个比思想的世界更丰富多彩、没有那么多阴影的世界。
按照安德烈的建议,我在拉布雷维纳过冬天。拉布雷维纳是个小村庄,位于边界附近汝拉山最冰冻的峰顶。温度表好几个星期保持在零度以下,有些夜里一直下降到零下30度。我是很怕冷的,然而却没有一天感到冷得难受。我下榻在村子尽头一幢像农舍的房子里,离一家旅店不远,每餐去旅店吃饭。那房子旁边有一个牲口饮水槽,每天早晨,我听见有人把奶牛赶到槽边。一架单独的楼梯通向三个房间,我用最大的房间做工作室,一张斜面桌(我喜欢站着写作)对面,放着从诺夏特尔搬来的一架钢琴;一个安在墙壁里的炉子,既为这工作间也为我的卧室供暖。我睡觉的时候脚朝炉子,身体直到脖子用毛毯裹住,头上戴着风帽。一位丰满的瑞士女人给我帮佣。她名叫奥古斯塔,经常对我谈起她的未婚夫。但一天早晨,当她让我欣赏她未婚夫的照片时,我未经考虑只为了好玩,用羽笔搔她的脖子,她立刻倒在我怀里,令我不胜尴尬。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她扶到一张无靠背长沙发上。她紧紧搂住我不放,使我重重地落在她的胸脯上和张开的双腿之间。我反感至极,突然大声说:“我听见有人说话!”假装害怕,像约瑟一样摆脱她的怀抱,跑去洗手。据《圣经·创世纪》,雅各之子约瑟在埃及护卫长家为奴,管理家事。主人妻见其貌美,挑逗他与己同寝。约瑟不从,把衣裳丢到妇人手里,跑到外边去了。
我在拉布雷维纳呆了将近三个月,没有与任何人过往。并非我的性情使自己禁锢起来,而是我觉得这个地方的居民是世间最不好客的人。我拿了安德烈大夫的介绍信,去拜访村里的神甫和医生,他们没有促使我产生再去看他们的丝毫欲望,更没有促我产生陪同他们去看望穷人和病人的欲望,就像我起初所希望的那样。只有在这个地方生活过,才能透彻理解卢梭的《忏悔录》中的这一部分,以及他的《漫步遐想录》中与他在特拉维尔谷小住相关的部分。毫无诚意,说话刻薄,目露仇视,讽刺挖苦,是的,卢梭没有编造任何东西。这一切我都领教过,还有村里成群结伙的孩子甚至向陌生人扔石头。因此人们可以想见,他的亚美尼亚服装会不会引起仇外情绪。但如果把这种敌视视为阴谋,那未免荒唐,那就错了。
尽管这地方可恶,我每天还是强制自己大量散步。我说“可恶”,是否有失公正?也许吧。我厌恶起了瑞士,但也许并不厌恶高原的瑞士,而只厌恶这森林地区。这里的冷杉似乎要把加尔文教派的忧郁和严厉,引进整个大自然。说真的,我怀念比斯克拉。对那个辽阔平坦的地方,对那里穿白斗篷的人们的怀念,在保罗和我漫游意大利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我们。还有那歌、舞、香料以及那里的孩子们留下的回忆,还有那销魂的交易,以温柔纯朴的爱情悄悄地带来了那么多快感。而这里没有任何东西让我分心不专注于工作。尽管瑞士令我反感,我还是尽量在这里勾留足够长的时间,以便写完《帕吕德》,同时心里也有着挥之不去的想法:这本书一完成就立刻再去阿尔及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