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3500000006

第6章 卷一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有这个机缘,跟诸位同修来谈谈,大乘佛法所说的般若法门。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全心全力地提倡念佛,而得利益的同修,也的确有很多人,我们看到,听到,实在非常的安慰,也非常的欢喜。可是还有一些同修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这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追根究底,还是在看不破,放不下。

台湾有些同修告诉我,他们很想听听《金刚经》。过去,我们曾经有一套《金刚经》的录音带跟录像带,大概总是十几年以前所说的,现在这些带子经辗转转录,品质也很差了,于是也有意重新来做一套录音带,帮助大家念佛功夫得力。这一部经在中国,可以说是流通最广,不亚于《阿弥陀经》,读诵的人就更多了,可是虽然读诵修学,如果不能够回归净土,真实的利益是很难得到的。而这个经最大的特色,我们在经文一开端就能看得出来,一般大乘经典,开端总是见到佛放光现瑞,然后由弟子们当机者再出来祈请。

而这一部经,它的发起,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用意,非常之深,是暗示我们,真正的佛法,究竟了义的佛法,是离不开我们生活的。我们学佛,之所以不能够其如境界,实在讲,最大的原因,就是把生活跟学佛看做两桩事情,所以,学佛得不到真实的受用。实在讲,学佛跟生活是一桩事情。换一句话说,学佛就是学怎样来过日子,过一个幸福、快乐、美满的一生!这是佛法里头常讲的真实的利益。

《金刚经》一开端,就是释迦牟尼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平常。但是,就没有人能看得出来。这个情形,如果是在菩萨当中,实在讲呢?那就更明显了。但是,我们这一代学佛的人,也把这一桩事情给忽略了,那就是《华严经》上的五十三参,五十三位都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的菩萨,是高级的菩萨,而他们示现的身份,就是我们现实这个社会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是具体做给我们看,佛法就在生活当中,佛法就在各行各业之中。

华严是世尊出现在世间所说的第一部经,一开端就把佛法真实的利益告诉我们,显示给我们看。《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原理原则,要是应用在实际修学之中,实在讲,就是四十华严,也可以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四十《华严》的纲要!那么《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为什么?唯有到达极乐世界,才是修学真正究竟圆满。

本经,是属于大乘了义经,但是,因为修学的人程度不相同,这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机缘不一样!“机”是根机,“缘”是缘分,不一样,因此,对于经典的理解,就有浅深的差别,于是在得利益大小就不等了。根性利的,机缘殊胜的,得大利益,虽然说得大利益,究竟圆满的利益,那究竟圆满是成佛,依照《金刚经》的理论修行,可以成佛,但是这样殊胜圆满的利益,我们没见到,不但没见到,也没听到。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我们中国,在中国,依照本经修行,成就最殊胜的,无过于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可以说,慧能大师以前,没听说过,慧能大师以后,这一千三百多年来,也没有见到一个,能像他那样的成就。他的成就,确实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可是他成的佛,不是究竟圆满佛,这个我们必须要知道。若不是究竟圆满佛,那个功德利益,就比不上往生净土。因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是究竟圆满的。

《金刚经》上纵然能够离一切相,破无明,见真性。位次低的,只是圆教初住菩萨,位置高的,那是地上菩萨,我们通常称的摩诃萨。慧能大师所证的位次,我们不知道,假如,他的位次,真正达到地上菩萨的这个境界,我们在《华严》上看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能大师没有全心全力提倡念佛,要以《华严》这一段经文来看,他可能不是圆教的地上菩萨。我们在《华严》上看到,文殊、普贤是圆教的等觉菩萨,他们都发愿求生净土,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为什么?只有求生净土,才能证得究竟圆满,那么这是事实。我们必须知道,这部经,理论跟方法都是圆满的,都是最上乘的,但是,我们的根性不行。也就是说,我们的妄想太多,烦恼太重,习气太深,我们做不到!难在这个地方,这个法门一定要断惑破无明,才能够得到手,所以,这个方法难。在我们一般这个修行里面讲,这不是易行道,是难行道。

可是,它的理论,它的原则,它的方法,我们念佛人,如果采取,对于念佛,修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大的利益。近代江味农居士,他一生精力都用在这部经上,晚年,写了一部讲义,这部讲义是江居士往生之后,后人给他出版的。他修持所标榜的,是教宗般若,行在弥陀。讲义里面,我们看得到,每一个大段落,每一个关键的所在,他都说明念佛的重要,念佛的究竟。所以,他一生功力用在《般若经》上,他是念佛求生净土的,这个的确是高等的智慧。如果,没有高度的智慧,他不可能用这种方法来修学,所以,他在这个讲义里面给我们的启示很多。要研究金刚般若,决定离不开江居士的讲义,他毕竟是用了四十年的时间,集古今批注之大成。我们过去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就叫学生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他并不是要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他告诉我们,这两种批注,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整个大乘佛法。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佛学常识来读,因为这两种批注,所引用的经论,也涉及大小乘,我们没有时间,涉猎许多的大乘经典,人家把大小乘经论精华的地方,都已经节录在注疏里面。所以,我们读了这一本东西,就等于读了几百部的经论,为我们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所以,这两本注疏,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的确是有很大的贡献。

可是,现代人比起过去人,那个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从前的人,也许是生活环境的关系,那个时候,生活环境比较单纯,心地比较宁静,心思也比较细密,他有耐心,深入这些大经大论;现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人,我们看到的,跟从前人做一个比较呢!就感觉到,心浮气躁,没有耐心,大经大论给他,他看了一看,翻都不想翻,分量太多了,没有时间去看。现代人所需要的,是精简,愈短愈好,分量愈少愈好,这是跟过去那个时代不相同,像江居士的讲义,周止庵的诠注,这样分量的注疏,现在人很难接受。那么由此可知,修学要真正想成就,谈何容易!真实的利益,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超越轮回,如果不能够了生死出轮回,说老实话,没有成就。你一生的修学,行善,积德,不过是来生的福报而已。享福没有不造业的,福享完了之后,恶报就现前,这是佛家常讲的“三世怨”。所以,那个根本谈不上成就。但是诸位要晓得,了生死脱轮回,这是整个佛法教学的目标,大小乘佛法都不例外,要怎样才能够超越轮回?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金刚经》的方法巧妙,这一部经讲到修行指导总纲领,就是“无住”两个字。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不执着,我们能做到吗?“无住”就是放下。经里面讲得很明白,说菩萨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有”,“有”就是住!就是还有执着。试问问,我们能不能做到?凡夫着“有”,二乘着“空”,着空也不行。比我们稍微好一点,他出了三界了,因为着空,他不能见性,不能成菩萨,也就是说不能成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总共有四十一位,这个圆教里面,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做法身大士,破了无明,证了法身,必须要我执、法执两样都破掉!都断掉!小乘人破我执,他有法执。

世尊在本经里面,详细地为我们说明这个问题,教给我们,“住”是菩萨的大病。既是菩萨的大病,那我们就凡夫更不必说了。凡夫为什么会有六道?为什么会有三途?那个病根,都是在执着。念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能往生?根源也在执着。所以,这一部经,是帮助我们拔除这个根源,它确实有这个力量,问题在我们自己能不能用得上,关键在此地。而说实在的讲呢?实在讲是太难太难了,没有办法将见思烦恼断尽。假如我们明白这些原理原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将这些境缘———“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看淡一点,不能完全放下,能够放下一些,对念佛往生就大有帮助。因为这个法门叫带业往生!其他的法门一定要见思烦恼断尽,才能出得了三界,我们这个法门不需要断尽,只要能伏住就行了,伏住也得要看破几分,也得放下几分,才能伏得住。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又要空过了,那就太可惜了!经上所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活活泼泼的,都是含无量意的,我们绝不能看它讲一个只是一个意思,那就错了,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了解佛讲的真实意了———这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意”。

世尊在这个经一开端,完全叙说他的日常生活,我们看起来是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好像与在家人不相关。其实,出家在家没有两样,我们要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他的净意,他的精华之所在。那个时候,佛门的生活方式跟现在不相同,出家人的确给在家人做了一个好榜样,那就是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真的放下了,真的舍得干干净净,他不但能说,而且真的做到啦!所以,佛在世跟他的学生们,每一天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有这个身体在,必须要养这个身体。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饮食、衣服。出家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房子,印度天气热嘛!所以,需要保暖的东西都很少。树下或是打坐,在那个时候,打坐的方式是最多,于是乎,他要有卧具。生病的时候,则要医药。所以,在当时,出家人期望在家信众供养的就这四桩事情———饮食、衣服、钵具、医药,叫四事供养,这四桩事情之外,其他的他不需要!吃饭,都是村庄村落里面去托钵,一天去一次。我们在这里看他们的生活方式———着衣持钵,这是出去托钵必须要具备的礼节。出去是整整齐齐,着衣是服装整齐,规规矩矩,让人看到起恭敬心,起惭愧心,这就是教化众生哪!所以,佛与他出家的弟子们,不仅是言教,而且身教。身教比言教还要重要,他说到一定做到。那么这种生活方式,时时刻刻提醒大众,教大众,我们在这个世间,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避风雨,足矣。其余的时间,要办自己的生死大事,要紧!如果把这个事情忘掉了,追逐名闻利养,追逐五欲六尘,这是造轮回业,这个太可怕了!

佛天天说,天天讲解,他自己真这么做,我们听了佛的说法,看佛日常生活行持,这个警觉心就高。所以,出去托钵,就是教化众生,就是时时刻刻提醒众生,要生起正念。正念就是觉悟!其实,是次第乞,这个我们在戒经里面看到的。次第乞是平等心,不会挑哪一家富有当然供养就很丰富,这就起贪心;哪个人家贫贱,大概供养的很难吃,厌恶,这就生了好恶之心,你就有分别、有执着。佛教在生活当中去修清净心,去修平等心,那么由此可知,清净平等不是在讲理论,不是空谈,怎样落实到现实的生活,字字句句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乞食完了之后就回来本处,那个时候住在祗树给孤独园。这个托钵的时候,不是在路上吃,那个吃相太难看了。大家统统回来之后,集众的时候再吃。所以,他们这个生活,确确实实是非常好的规范。吃饭在一起吃,有秩序,有规矩。所以,僧团是世间一切团体的模范,我们在三归念到的“归依僧众中尊”,“众”就是现在所讲的团体———社团。所有一切社团里面,佛家这个社团是最尊贵的,为什么?最有规矩,最有秩序,他是一个六和敬的团体。那么由此可知,团体也给社会大众做榜样,人离不开社群而生活,小的社团———家庭;大的社团———今天你们讲的公司、行号,或者是国家政府,这大的社团。这个社团应该要怎样生活,僧团做了一个榜样,给你看!教导你!个人独居,应该如何去做,与大众相处,应该怎样去做,佛都做出来给我们看。所以,还到本处之后,大家在一起再吃饭,吃完饭之后,这个经上虽然是没有,事实上是一定有的。饭食经行,这个是对健康有好处,我们中国人常讲,饭后百步,帮助消化,也调心,那么这就是散步。这个经行,不外乎念佛,诵经,大概不是念佛,就是诵经,或者是念咒,都可以。

那么由此可知,他的功夫没有间断,光阴没有空过,确实是念兹在兹。经行完了之后,这才敷座而坐。敷座而坐里面所含的义,含的这个意思———心定下来了。我们看起来这是出家人的生活,刚才说了,出家人生活给在家人作样子的。以现代的社会来看,我们早晨起来,吃完早饭之后,去工作了。为什么工作呢?为生活工作,那岂不是乞食吗?跟乞食有什么两样?这就出去托钵去了,意义相同!工作完了之后,你是不是能把心就定下来了,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的病根,是妄想,是执着,“还至本处”是回头!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打起精神去做事,或者是用思考,或者是用体力,总不外乎这两种;工作完毕之后,要收心,要回来!心里面就不再去想工作了,要放下,让心恢复到宁静;身体不必再去劳动了,也得要静下来,身心都要静下来———这是养身之道。这不谈别的,这样的生活,健康长寿!烦恼轻,智慧长,佛做给我们看的。我们天天念《金刚经》,没想到是这么一回事情,它与我们在家怎么能说没关系呢?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他教给我们是原理、是原则,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觉悟的。

起信论里头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回头就是回到我本有的,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平等的。我们出去托钵去工作了,这是从体起用,起用———这就是有事;事情做完了,要懂得回来,我们凡夫不知道回头!工作做完了,做完了的时候打妄想,你说糟糕不糟糕!不知道回头!所以,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做完了之后呢,他知道回头,能够回到一念不生,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这就是“还至本处”。这个本如果说到究竟,就是真如本性。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那是本,心地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那是本心;心里面有一物的时候,是妄心。所以,从这个地方要体会到,要学佛能回头。

敷座而坐是入定,大小乘一切佛法,总枢纽就是禅定。禅定也不一定是教你每天去面壁去打坐,那你就把这个又看呆了,他这个句子是活句子。你看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解释“禅定”两个字的定义:“禅”是什么?外不着相;“定”是什么?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所以坐禅,这个“坐禅”是比喻。我们这个身体,坐在那个地方,这是一个定的相,用这个相来表法,不是叫你真的天天待在那里,坐在那里,不是这个意思,所谓行住坐卧皆是禅。那么由此可知,那个坐禅,不是身不动,要求的是心不动,心真的敷座而坐了,那是真正禅定,真正的受用,这个是养你的真心。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鬻香长者,代表修禅定,他到哪里修呢?他到市产。这个市产是古时候的名词,即我们现在讲的市场,最热闹的地方,生意买卖最繁华的地方,他到那里去修禅定。他不是在打坐,他在那里逛街,他到处看,我们凡夫看不出苖头,他在那里到处去逛,到处去看,他不着相,他不动心,这就是禅定。而且是什么———是定慧双修!慧在哪里呢?他看得样样清楚,样样明了,那是慧,是智慧;他心里头如如不动,这是禅定。禅定是这么个修学法,他不是找到一个深山没人到的地方去面壁去,他不是这个。这就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样样明了是慧;样样都能做到不动心,不着相,这是禅定。

《金刚经》里面教给我们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话是总纲领,佛唯恐我们不能体会他的真实义,所以把这一桩事情就说得很多很多。从头到尾这样一个原则的经文不胜枚举,从佛自己果地上来说,这都是总的原则纲领。你看这个经文第二页第三行,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修学的方法,也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他怎么过日子———“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这一段是把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方式完全说出来了,与我们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关系太密切了!佛很懂得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迷惑颠倒完全搞错了,完全跟它搞得相反了。所以,佛菩萨的生活充满了智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充满了烦恼!这个烦恼跟智慧,说实在话,是一念之差,能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这凡夫就成佛菩萨啦!这一部经的妙,就是妙在教给我们怎样转,这是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前面讲一切众生之类,下面这个十二句、十二类生就是一切众生之类,这一句就都包括了。

我们学佛就要在这个地方学。这一法,这个是真实法,真实法是要令一切众生觉悟,这是真实的。所以,后面讲到布施供养,布施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法布施法供养,因为那是真实的;财布施事供养不能叫人觉悟!佛菩萨的生活,他的生活就是对一切众生布施供养,他做出样子来给你看,叫你见闻觉知,观察到佛菩萨一切的生活行持,在这个里面觉悟,然后再发心学习,去模仿,把自己错误的行持改正过来,也能入他的境界,所以,对象是一切众生。我们今天日常生活观念当中,对象是自己,对象是我的家人,没有想到一切众生。这有什么不好处,不好处实在讲太大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起心动念都想到我,都想到我家,我所有的,我跟我所有,诸位想想:念念在增长我执;念念增长我执,就是念念巩固轮回,你还能出得了吗?出不去!前面讲,不出轮回就不算成就,不出轮回前途很悲哀,一片黑暗,轮回的确可怕!为什么呢?既不能出轮回,在六道里面必定是每一世一世不如一世。你要问那是什么道理?轮回是果报,惑业是因缘,因是造业缘是迷惑,因为迷惑造业,才有轮回的果报。

那我们想一想,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造的是什么业,这不就清楚了。业很复杂,这复杂的形业不外乎三大类,这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就是说不上善恶,称之为无记业。我们想想我们造的善恶业,是善业造得多,还是恶业造得多呢?造业不仅是论事,更重要的是论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造业了。

同类推荐
  • 双瞳幻境之三国顶级谋士

    双瞳幻境之三国顶级谋士

    风从虎,云从龙,龙虎英雄傲苍穹!扶汉?篡汉?以权谋博上位,用头脑战诸侯,这不是小说,只是一个大龄中二少年的中二狂想……
  • 重生之诛灭魔教

    重生之诛灭魔教

    为了自己已经分手的女朋友,现代帅气职员赵小枫他奋不顾身的与人打斗起来。那一刀进入时,他却亲眼见女朋友跑掉了,她到底有没有喜欢过自己?到底有没有爱过自己?不过已经不重要了,这是哪里?我不是死了吗?怎么又有了母亲和妹妹呢!赵小枫明白了一切以后,觉得在这个世界能实现自己的武侠梦,心里非常的欣喜。后来不少女人喜欢上他,与他纠缠不清,他该如何抉择?魔教为非作歹,他该如何看待?【本书已完,请关注后续】
  • 唐末枪魁

    唐末枪魁

    彷徨无助,困扰迷惑的时候,唤起心中的那位英雄吧。一起快意恩仇,扫清寰宇,还心灵一块净土,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左手亮银枪,腰系无尘剑,跨下白龙马,一身玄盔亮甲,旷古未有的骁骑骑兵银枪队,绝世神兵,兵法阵战,大战唐朝大军、沙陀骑兵……。这是一个渺小伴着伟大,英雄伴着美女,邪恶伴着正义,野兽伴着驯兽人的时代。在这乱世当中,且看我们的英雄如何作为。斟杯美酒,带上笑声,一起看唐末枪魁舞河山。……世道混乱,被人逼得活不下去了,怎么办?反!第一猛将李存孝追着我打,怎么办?战!有外国人欺负咱们,怎么办?干!有美女真心真意喜欢我,怎么办?娶!有人封我大官怎么办?做!年纪大了,跑不动了,怎么办?我的个乖乖,还不赶快回家,在这丢人现眼啊……。
  • 大明之不败妖孽

    大明之不败妖孽

    明中期,朝野奇葩妖孽横行。对付妖孽,我更妖孽。非人锤炼的少年神刀不败,江湖邪道公认的妖孽,被俘后从人到树,石中复生,联手王阳明唐伯虎,百家争鸣镇魔屠兽,拯救天下苍生。
  • 雍王章邯

    雍王章邯

    当强横一时的大秦轰然倒下,华夏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乱。勾心斗角的鸿门宴之后,争霸的战场上似乎只剩下刘项二人,意外穿越到秦降将章邯身上,到底该如何生存?这是最坏的时代,各地生乱,流匪纵横,天下民不聊生。义帝权力无奈架空,项王残暴肆意杀戮,沛公蛰伏伺机发难,大秦余党渴望复辟。这是最好的时代,刘邦,项羽,张良,范增,韩信,萧何……一个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涌现在这个时代,十八个藩王十八分天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坐拥三秦险地,执掌咸阳雄城,南据刘邦,东峙项羽,且看章邯如何参与到不一样的楚汉争霸中。
热门推荐
  • 鬼祭人年度最佳悬疑探险小说

    鬼祭人年度最佳悬疑探险小说

    古老的长白山,神秘的天池怪兽,诡异的镇魂塔,令人魂飞魄散的幽灵村。一句“进塔者死,祸及三代”的神秘羁绊诅咒。在我们的华夏古国,还有多少这样匪夷所思的禁地?也许生活在大都市里面的你永远不会知道,它们有的已经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有的却仍然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本书为你讲述的是西藏雪人,骷髅血咒,恶魔城,亡灵战车,九重天,东海金字塔等人类所不能触及的极地。为你展现一副活生生的天罚之地......来吧,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大地那些神秘的凶案禁地,探寻那些传闻已久,却从不为人知的真相。本书群号!!202736395欢迎加入。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Boss来袭:前妻请留步

    Boss来袭:前妻请留步

    一夜之间,她失去所有,更被渣男害进监狱。三年监狱生涯,她从青涩变成妖娆。那些欠她的,这一次,她统统都要拿回来。赶上隐婚潮流,她嫁给洛城顶尖权少。爱钱?虚荣?有心计?这是洛城人对她的评论,可是,她不在乎。开得了公司,打得了小三,睡得了总裁,她是洛城人人喊打,却又无比羡慕的女人。“我们离婚吧,协议到此结束。”一纸离婚协议,她与他各不相干。只是……这位大总裁,说好的离婚,你这是要干嘛?“离婚协议没生效,我们还是夫妻!”从此,高大上的陆总裁和乔暖过上了没羞没躁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生是魔

    小生是魔

    美人如玉,柔指芊芊,燃尽路黯,怎不敌妖魔横行?百年后,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茫茫红尘何归家?千杯独酌,挽琴述悲欢!斜依断剑,孤影乱仙魔,纵他人痴笑,锦袍血染,铺起尸山骨海!
  • 狩方记

    狩方记

    上古时期诸族林立,各种强大的妖兽天魔横行四方,人族则因为天生弱小被妖魔奴役。后有“三皇”感悟大道,开创修真之法,经过无数血与火,人族终得自由。世人将自己生存的这片没有妖魔威胁的天地称为“方内”,方外妖魔环伺,方内十三司明争暗斗,人族看似平静安乐,却已经走在灾祸的边缘。
  • 大庭归

    大庭归

    天地初开,混沌未清,人兽同生死,草木为谁生?天地无情,万物刍狗,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超品文豪

    超品文豪

    穿越到与地球相似的异界。在通向九星大文豪的路上,徐风不生产脑洞,他只是脑洞的搬运工。以前世神作开道,踏上了网文大亨之路。而他创造的金庸古龙合体系列,重新掀起武侠浪潮。他在最巅峰的时候,重写的四大名著系列,无论脑洞、底蕴、还是自由精神,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自由城的嬉皮士为之倾倒,乃至史学界都为之巨震。至于搬运的唐诗宋词元曲,则开启了华国文学盛世。他也成为了瑞典皇家文学院颁奖舞会的重磅嘉宾。当然了,更喜欢流行文化的徐风,写写歌,拍拍电影,当个全球娱乐教父,那也是轻轻松松。新时代,华国将成为全球朝拜的中心,文化的圣城。真要说还有什么困难的目标,那恐怕只剩下世界和平了……群:561699817
  • 暮星朝明

    暮星朝明

    “喂!为什么老是欺负我。”“我说过,等我爱上你就不欺负你了。”在大学里,易明就便是有成群追求者,毕业后,他仍是高高在上的大明星。裴星星,她的一生就像被他掌控了一样,是那么所离不开他。欺负她,也就他易明一人可以!别人别想碰!明与星,又或者明追星。
  • 羽坛精英传

    羽坛精英传

    你们以为会打羽毛球就算进入羽坛了吗,我告诉你们,羽坛从来不缺少人才,但只有精英才能真正进入,你们现在才只不过是看见了羽坛!
  • 狩梦人

    狩梦人

    不断重复的噩梦折磨着他,让他痛苦不堪的企图自杀。直到那个自称是国家超自然灾害防卫部第十分部第二大队第三小队队长的女孩穿着顺枫快递装出现在他眼前。他再一次进行了久违的梦魔狩猎。这一次,他要把所有梦魔焚烧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