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3400000034

第34章 亲切和冷漠都有理由

不会笑的动物

来中国旅游的韩国人和日本人都说中国人不亲切,缺乏服务精神,自我中心观念太强,给人一种特别冷漠的感觉。

这是事实,中国人的“不亲切”和“冷漠”在国际上已有公论。

韩国人的服务态度虽比中国人好,但不及日本人。

韩国人对家庭成员或自己共同体内的成员还算亲切,但对外界他人的态度却很冷漠。

比如西餐馆来了客人,如果断定该客人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那就以不亲切的态度对待他。

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不亲切的态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有不知羞耻的举动。曾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韩国某报社记者P也阐述了这一点:

他曾去过北京一家小胡同里的饭馆,服务员见来了客人却置之不理。无奈,他就自己找座位坐了下来。好像是前面的客人用完餐后刚走,饭桌因没有来得及收拾而乱七八糟,于是他叫服务员擦干净,服务员却面无表情地说“没关系”。

该说“没关系”或“不”的应该是客人而不是服务员,当时P怎么也无法理解这一举动。在北京生活了多年后,P才知道这是中国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

P 在中国的宾馆、机场、旅行社多次受到过类似的冷遇。该说这是盛气凌人好呢,还是根本不顾虑别人的想法好呢?总之,对外国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管客人是蓝眼睛还是黑眼睛,中国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不恭敬态度,同时用盛气凌人的口气发问“什么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现在还好一点,但大陆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中国的一些作家也经常开玩笑说,中国女店员和女乘务员以及护士是“不会笑的动物”。

我的一位朋友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有一次,他去大连的一家百货店买裤子,表情冷漠的女店员拿出一条裤子来递给他,朋友细心检查后,发现裤裆处有斑点似的痕迹。

“咦?这是什么?”朋友指着裤裆处给她看,女店员像碰到乞丐似的瞪了一下眼,道:

“我以为是什么大事呢,下面这么小的痕迹别人又看不着,没什么嘛。”

朋友无可奈何地说:

“那就给换一条别的,或者退了它。”

这次女店员像遇到了什么仇人似的大声吼起来:

“那你就早说呀,票据都给你开了,现在又找借口,你想让人怎么样嘛?!是不是回家的车费不够才找理由让给退?以后买东西,先数清了钱包里有多少钱再买吧。到底要不要?”

我朋友说当时非常生气,最终还是退掉了那条裤子,离开了那家百货店。

这就是中国服务行业的一个缩影。

日本人的服务态度

日本人亲切的服务态度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

无论是韩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不停地赞叹:“日本人太亲切了!”就连十分讨厌日本人的韩国朋友L也这样说。

他说日本女人太亲切了,以至于他以为那些女人喜欢上自己了呢。

好多外国男人刚开始都以为那些动不动就鞠躬、笑吟吟地迎接客人的日本银行女职员,对自己抱有好感。

如果有人走过去向日本人问路,他们就会停下手中的活儿,像对待老朋友似的画详细的地图来指引方向及怎么走,有时候还亲自送到目的地才放心。

这与韩国人和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韩国人或中国人或是很不耐烦地说“不知道”,或是只摆一下手说“那儿”。

向日本人问路,如果恰巧他不是本地人不知道本地路况,他就会说“应该告诉您的,但很抱歉我不熟悉这儿,实在对不起”,说完好像犯了什么大罪似的低下头。

韩国人或中国人在日本都有这样一种亲身体会:本来只是出来逛逛百货商店或超市,但因为服务员实在太热心,以至于你不好意思空手而归,最终还是买了一两件东西提回去。

顾客是上帝,没有人不佩服日本人的这一服务精神。

日本人十分热情,韩国人也知道自己远远不及日本人,中国人待人更是硬邦邦的,但没必要因此而气馁。

经济的宽裕和心灵的宽裕是酝酿服务精神的土壤,这两个条件具备了,才可以有周到的服务。

或许热情是日本人的一种天性吧,事无巨细,精益求精,不喜欢给对方添麻烦,处处替别人考虑,这是岛国风土所产生的一种“强迫观念”。为别人奉献的思想已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深深扎下了根。

与此相反,中国人和韩国人长期在大陆和半岛生活,这造就了人们慢腾腾和“差不多”的脾气,所以不需要过多的亲切。

长期的战乱形成了保全自身比什么都重要的意识形态,这就是韩国人和中国人的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不能简单地定论亲切和热情是好的,而冷漠和硬邦邦是坏的。亲切也好,硬邦邦也好,都有各自的理由,通过表象了解其蕴含的不同文化背景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比较,发现与对方的差距,找出差距产生的原因,缩小差距,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同类推荐
  •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本书内容包括:性感,何为性感?:性感是一种欲望的表达、头发乱了、什么是男人的性感?不平等的性感、和老公一起看美女、财物与祸水:男性中心社会里的女性。无处不在的性感——商业与风化;无处不在的性感——出版中的性;无处不在的性感——色情文艺;无处不在的性感——性感的药物;性爱与革命;让我们享受健康、坦荡、明快的性。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上海外国人家

    上海外国人家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热门推荐
  • 万丈红尘劫

    万丈红尘劫

    一世的等待只为遵守百年前那段情深意切的承诺,‘再次相逢槐花飘想时,陪你闲看花开,静待花落,不论你白发苍苍,还是容颜迟暮,我仍愿倾一世温柔,持子之手与子偕老,任时光荏苒,岁月无痕,你依然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那道风景。’百年后冲破所有的界线,不顾阴阳两隔,不惧灰飞烟灭只为跟你再续前缘,共谱跨界奇恋。
  • 鼎子修仙记

    鼎子修仙记

    是痴、是念、是缱绻、是眷恋、谁记旧情、谁忘新怨有爱、有恨、有业果、有魔念、谁患得舍、谁言孽缘一个乞丐一樽鼎,一尾妖狐一柄剑,是非对错无需问,我自逍遥已成仙。且看鼎子砺心砺情的问道之路!
  • 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

    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轻纱

    红轻纱

    傳說一對戀人只要雙手合十,誠心誠意地對着閃爍的星星許願,願望就會成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我們之間遙不可及,卻兜兜轉轉終究是為了你。你為了她負了我一生,可能這就是我們的命運...“師父,我們為什麼不禦劍呢?”“因為你禦劍比走路還要慢。"“……"
  • 妖仙尊

    妖仙尊

    道法自然,道法,宗教也;自然,万物也。万物皆始于自然,万物皆生于道。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请你走过来

    请你走过来

    高中生这个不大不小的年纪,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迷茫,对成熟的期待对责任的恐惧,本书以写实的姿态来阐述这个年纪的人的心理和一些哲理。我敢说是看法犀利,考虑全面。至于看点,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但是全部都是生活中的实事,都是现实的写照和记录
  • 暴君别追我

    暴君别追我

    华笙总以为,她一直等待的,从来不曾等到;她想要的,从来不曾得到;她一直相信的,原来都是错的;她一直觉得是错的,才是最后的真相。不管在什么时候,她都想要逃离他的身边,他都想要将她留在身边。彼此之间撕扯着,给对方留下深深的伤痕。后宫阴谋,大国之争,江湖剑雨,总是陪着她一一走过直至最后,真相大白,一直陪着她走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人,才是她此生挚爱。
  • 御龙九天

    御龙九天

    金夕被废金气根,如何傲视九界?打怪夺丹,智斗兽王,一路升级;抱着王元姬长大,护着武媚娘称皇,揽着奇女子闯关,一切只为御龙九天!定刘邦,拥刘秀,立大唐,闯大清,一界一藏龙,逐层帝王更,扬言而出:我若杀你,必因藏龙!
  • 误惹特工:总裁乖乖就范!

    误惹特工:总裁乖乖就范!

    某女在拉了自家产业的电闸后,逃逸了!刚刚迈出大门,正准备仰天长笑时……忽然腰间一热,一双大手将她捞起,往肩上一扛,“老婆!刚才的事你打算怎么补偿!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