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同样自私的理由,我还更进了一步。我发现了一条愚蠢人也不会犯错误的办法,可以让自己避免因为朋友的行为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失望和伤害,那就是不要指望任何人会带给你任何东西。如果你一开始就假定不会有任何东西,那你原谅起来就会很容易。从我确立这个姿态的那天起,交朋友和保持朋友的事情就简单得多了。一个朋友可能会让我感到惊讶一在极少数情况下甚至还会让我失望——但是,从来没有哪个朋友能够真正“伤害”到我。一个人所做的任何一件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的事情,都是对为自己做想做出的一个贡献。任何有意识的理性的努力以回避痛苦,都是朝正确的方向迈出的步伐。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必须忍受一个朋友朝你这边抛过来的无限多的烦恼?当然不是。你忍受的程度是跟你对那种友谊所寄予的希望有关系的。只要你从中得到的东西值得你保持下去,那你就可以原谅。如果不值得,那就是撤出的时机了。但不要在生气的时候撤出——当你对清醒以后也许会有不同看法的一件事情做出情感反应的时候,不要做出离开的决定。一刻的愤怒可能招致终生的遗撼,尤其是当有朋友涉及其中的时候。
这又使我们想起了自我形象的问题。我们谈到过这样的一个事实,当一个人“坚持原则”的时候,坚持的往往是他的自我形象。结果,友谊却有可能因此失去。应该时时留心自己的自我形象。当那只恐龙站起来踩踏你家房子的时候,确保你们的友谊不在里面。如果你无法承担喂养一个过度膨胀的自我的费用时,那你可以肯定你的朋友也不想要保持这样的自我形象的责任。正如一个贪婪的自我形象极有可能会造成经济失败的重大成本一样,它也可能成为一些朋友的损失。
强力拉伸
不要自以为是个弹力人。你不可能一次朝所有的方向拉伸。试图在朋友之间让自己无限拉伸的后果是你们的友谊质量贬值,这是很自然的。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是做出一些承诺,最难做的事情是信守承诺。不要让“好吧”经常挂在自己嘴边,应该把这个词藏得好好的,只有在特别的时候才拿出来用。从长期来说,如果你学会礼貌和愉快地说不,但说得很快,很坚定,那你的日子一定好过得多。
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应该在一个朋友请求你的所有事情上都这么说,但你要搞清楚,不要养成做出自己无法兑现的承诺。这里又是短期修补与长期行为之间的问题:一个朋友也许因为你承诺做什么事情而喜欢你,但如果你实际上到时候又不去做,那他最后会极讨厌你。反过来,如果你一开始就拒绝他,他也许会对你产生消极的感觉,但是,等到以后,他也许会忘了此事,甚至会因此而尊敬你,因为你有勇气不做出自己不打算信守的承诺(尤其是如果你在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诚实和理性地说明自己拒绝的理由的话)。
当你做出一个承诺,然后意识到自己要么无法实现,要么不想去实现(比如因为不诚实的原因)这个承诺,事情就开始复杂起来了。作为一个总括,我相信人们应该努力信守自己的诺言。但是,如果事情很明显,你已经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但是,因为你事先没有经过慎重考虑而做出了承诺,那你并非就一定处在一个非得要完成此事的道义责任之下——尤其是因为你感觉这件事情极有可能对自己产生极其有害的影响的时候。
跟你的朋友一样,你也有权犯错误。应该遵守事先而不是临时考虑危机的原则。当然,考虑一种“危机”的理想时刻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说不。但是,“宜早不宜迟”的规则甚至在你错过了第一次就说不的机会的时候也管用的。如果你同意做某件事情,但后来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那就应该以愉快的方式简明和诚实地解释自己的看法,但不要让对方觉得你要退出的决定不一定是最终决定。如果你等到第二天才去面对自己的朋友,事情会困难得多,而再拖一天则会把事情弄得极糟。
这里有一个含义深远的例子,可以说明我的观点。假设你在生气的时候,同意帮助一个朋友对你们两个都不喜欢的某个人进行一次仇杀活动。等你清醒过来,意识到这样一个行动根据自己的标准是不道德的,你显然有权改变自己的想法。在这个例子当中,不退出自己的承诺是不道德的。
应该学会在自己匆忙做出一个草率的决定之前稳住自己的本领,这样可以给大家省去不少的麻烦。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是你希望为朋友做的,但是,现实在于,你就是不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从这一方面看,选择做你自己最拿手的事情才是有意义的,而且必须是在眼前的情形当中为对你最重要的朋友去做。不要试图对所有人都扮演所有的角色。在既定的情形当中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你永远也不能够让所有人满意,因此,如果你想这么做,那最后只会让自己深受挫折。重复一遍:不要把自己拉伸得太过分了。
不可能的拉伸
主动请缨甚至比过度热心更糟糕。为了交接朋友,或者为了保持朋友关系,许多人养成了试图解决别人所有问题的危险习惯。如果你犯这样的错误,结果时常是你最后反倒成了恶人,而那些并没有主动要求帮忙,连手指都不想动一下的人反倒安全无事,毫发无损。这又回到了“吃力不讨好理论”上面。如果你希望当一个好人而做过了火(太深地卷进别人的事情里面),你极有可能最后落上恶名。说得轻一点,这是让人十分灰心的一种体验。
当然,佯装自我牺牲的办法也行不通。你无法用将他们泡在“无私”之水里面的手段赢得朋友或者保留住朋友。你只会藏起你的自我,如果他们能够看出来,这也可能就是他们敬佩的一种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朋友都不会因为你无私而尊敬你。但可笑的是,一旦你确立了这样一个模式,以后他们可能因为你再不展示这样的一个模式而极不喜欢你,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最需要你展示这方面的能力,可这个时候,因为一种或另一种原因,你又最没有能力拿出来。
失去朋友的其他做法
使一些人从你生活当中消失的良好办法,就是在所有乱子出现的时候你都出来当挡箭牌。跟好朋友讨论问题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不要用你自己的麻烦淹没他们。人们都不喜欢麻烦,他们自己的麻烦够多了。人类希望寻找愉快的环境,这是天性。
另一个使友谊的质量和数量大幅下降的好办法,是光着屁股站在世人面前。如果有人是你极度信任的,那跟他透露一些隐私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透露自己的每一个想法。现实在于,当人们再也听不到你说什么的时候,你的光彩就暗淡许多了。
这可并不是说你对少数几个朋友也不能够透露你个人的一点事情,但是,在每一种情况之下,你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应该与你们在透露的信息当中包含的隐私程度呈正比。我在“一人一只盒子理论”当中已经说过,没有人能够爬进你的体内真正成为你的一个部分。不管朋友关系有多么亲密,你仍然还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因此,不要觉得自己有责任确保自己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要透露给一个亲密朋友。总有一些想法是应该保留为自己的私人财产的。
我年轻得多的时候,往往乐于毫无保留地透露心声,我给自己当了密探。到后来,有很多次,这些自动说出来的话会回过头来让我不安。自然是很坏的一个习惯,他会把朋友变成非朋友,有时候甚至还会把朋友变成敌人 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如果没有把你私生活当中的内容全都记成心理日记就属于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