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6600000022

第22章 茶与名人(1)

一、先秦至汉代茶人

晏婴

(?~前500)春秋时政治家。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任齐卿,历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晏子春秋》载:晏婴食茗为常。陆羽《茶经·七之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按:《晏子春秋·内篇》作“苔菜”;《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作“茗菜”,同《茶经》。)当时茗(茶)作为食物。不是饮料。此为关于茶的较早的文字记载。

王褒

(生卒年未详)西汉辞赋家。蜀郡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宣帝时为谏大夫。公元前59年,他在《僮约》中规定“烹茶具”、“武都买茶”。把煮茶、买茶作为家奴必须完成的劳役说明茶叶在汉代已成为市场交易的商品和民间饮品。

普历大师

(生卒年未详)西汉僧人。姓吴,法名理真,俗奉甘露普慧大师。一说岭表(广东)人,一说严道(四川荣经)人。清嘉呋《四川通志》:“蒙山,在(名山)县西十五里。有五峰,最高者曰上清峰,其巅一石,大如数间屋,有茶七株,生石上,无缝隙,云是甘露大师手植。”史称:“蒙山在雅州,凡蜀茶尽出此。”大师对茶叶传播和发展有贡献。唐时,蒙顶茶已为贡茶。

扬雄

(前53~公元18)西汉语言文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所著《方言》载:“蜀西南人谓茶日(she)。”首次澄清了“”是茶的别包,为后人对茶之异称的认识、研究提供了历史依据。

(?~208)汉末医学家。又名□,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精于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弓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苦茶即茶。指出茶味苦,饮茶益于振奋精神,可清心健脑。他较早地论述了茶的保健作用。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茶人

孙楚

(约218~293)西晋诗人。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通西北)人。才藻卓绝,爽迈不群。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唐代陆羽《茶经》谓汉以后最早咏茶叶的诗篇有四首,孙楚《出歌》即是其中之一。孙氏祟茶,糖茶史,“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句,点明茶的原产地,与生姜、肉桂等调味品并列为巴蜀特产。

孙皓

(242~284)三国吴国皇帝,即吴末帝。字元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公元264~280年在位,性嗜酒,残暴好杀。天纪四年(280),晋武帝攻吴,归降,封归命侯。《茶经·七之事》载,“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升为限,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以代酒”。孙皓开创了以茶代酒的先例,一直为后人仿效。

张揖

(生卒年未详)三国时训诂学者。字稚让。清河(今属河北)人。魏明帝大和年间博士。所著《广雅》中云:“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笔之,”记述了巴(四川)、荆(湖北)一带,用荣与米膏制作饼茶,再用姜与茶煮饮的方法。

(约250~305)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官秘书郎。其《三都赋》、《咏史诗》久负盛名。又作《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心为茶□剧,吹嘘对鼎。”是最早提及烹茶的诗篇之一,为人称道。

左思

(约250~305)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 属山东淄博)人。官秘书郎。其《三都赋》、《咏史诗》久负盛名。又作《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心为茶□剧,吹嘘对鼎。”是最早提及烹茶的诗篇之一,为人称道。

刘琨

(271~318)晋代诗人、将领。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平生好茶,致书其侄刘演索茶。作《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云:“前得安州干茶二斤,姜一斤,桂一斤,皆所需也。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汝可信致之。”为中国早期有史可稽的茶人之一。

郭璞

(276~3240)晋代史学家、天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记室参军、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后为王敦所杀,追赠弘农太守。对茶有研究,精茶史。所撰《<;尔雅>;注》卷九《释木》“,苦茶”条云: “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蜀人名之苦茶。”对《尔雅》中的“槚,苦茶”作了详细注释,对砋代茶的一物多名作了澄清,还对茶树形态、性状和作用,以及采摘时期、茶名区分作了说明,是我国最早对茶的权威性考辨。

张载

(生卒年未详)西晋文学家。字孟阳。安平(今属河北)人。与弟协、亢并称“三张”。太康初,人蜀省父,作《剑阁铭》,为武帝赏识,授中书侍郎。后因见世方乱,称疾告归,卒于家。平生好茶,过成都时,即兴作《登成都楼》诗,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盛赞成都茶.至今每每为人引用。

单道开

(生卒年未详)晋代僧人。原姓孟。敦煌(今属苦肃)人。在何南临漳昭德寺为僧,寺内设禅室坐禅,以饮茶驱睡。所饮之茶,是用茶与紫苏配制而成,叫“茶苏”。饮之百余岁而牢。陆羽《茶红·七之事》:“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茶苏而已。

葛洪

(284~364)晋代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抱朴子》内外篇。曾在杭州西湖葛岭炼丹作药。他把茶树的叶子经过蒸熟研末,掺入有药料的矿物质,和草药等一起炼成丹丸。在葛岭建有“葛仙庙”和“抱朴庐”。

王濛

(约309~约347)晋代文学家。字仲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人。历官长山令、中书郎、司徒长史。精隶书,通礼制,善玄谈。据《太平御览》引《世说》:“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魏晋时期,不习惯饮茶者,把茶视为“水厄”。王濛好茶。并在士大夫中提倡饮或明代王稚登《题唐伯虎烹茶图为喻正之太守》云:“他日千旄能见访,休将水厄笑王。”

陆纳

(生卒年未详)东晋名士。字祖言。吴县(今属江苏)人。曾仟吴兴太守;后为吏部尚书,以俭德著称。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载:“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傲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陆氏杖侄,提倡以茶果待客,为后人所颂。

常璩

(生卒年未详)晋代史学家。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州)人。少时好学。仕成汉,为散骑常传,掌著作。东晋永和三年(347)荆州刺史桓温代蜀,常氏劝成汉主李势降。后随至建康。所撰《华阳国志》,为中国现存有关汉中、四川地区的一部最早而较完整的地方史。据该书《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土植五谷,特具六畜。桑、蚕、麻、纶、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将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茶叶历史推前到周武王伐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又载:“园有芳翦、香茗。”《华阳国志·蜀志》还载:“南安(今四川乐山)、武阳(今四川彭山),皆出名茶。”表明巴蜀早在周代就有人工栽培的茶园,而四川的乐山和彭山,是我国当时的名茶产地。

王薇

(415~453)南朝宋文学家。字景玄。南琅琊郡(今江苏句容)人。为人好学,善作文,通医方。所作《杂诗》云:“待导竟不归,收领今就槚。”槚是茶的古称。此亦最早的咏茶诗之一,每每为后人提及。

萧赜

(450~493)南朝齐皇帝,即齐武帝。字宣远。南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公元483~493年在位。重视文学、教育,信佛教。梁代萧子显《南齐书·武帝本纪》载,齐武帝于永明十一年(493)七月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此为现存以茶作祭的最早文字记载,但并非以茶作祭之始,萧赜将民间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丧礼中,鼓励和推广以茶代替牲畜作祭。

陶弘景

(456~536)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属江苏南京)人。精通医学,兼通历算地理,著述颇多。南朝梁武帝数次请其为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询,时称“山中宰相”。对茶效有研究,最早提出茶有去腻减肥功用。《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陶氏《新录》:“苦茶轻身换膏,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又著《本草经集注》,载药物730种(已佚)。著有《陶氏效验方》等。

王肃

(464~501)北魏文学家。字恭懿。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幼读经史。初仕南齐为著作郎、秘书丞。永明十一年(493),因父被武帝所杀,投北魏,受孝文帝礼遇,官至扬州刺史。王肃在南齐时,好饮茶食莼羹;到北魏后,仍不改嗜习。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载:“(王)肃初人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号为漏卮。经数年已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是有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后遂以酪奴为茗饮之代称。

刘缟

(生卒年未详)北魏爱茶人。曾任给事中。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时给事中刘缟,慕(王)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卮。海上有逐臭之真舒服,里内有学颦之妇,以卿言之,即是也。’”后好“水卮”者渐多。

三、唐代的人

文成公主

(?~680)唐宗室女。贞观十五年(641)嫁吐蕃松赞干布。相传公主爱茶。人蕃时,带去茶叶等物品,开创西藏饮茶之风。文成公主还是西藏酥油茶创始人。在吐蕃四十年,为增进唐蕃友好,以及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皎然

(704~785)唐代诗僧。本姓谢,字清昼。湖州(今属浙江)人。皎然能诗文、善烹茶,推崇饮茶。与茶圣陆羽交往甚笃,初时同居妙喜寺,后陆氏隐居苕溪,仍多往访。皎然寻访、送别陆羽唱和诗作在《全唐诗》中有二十多首。在《饮茶歌送郑容》中说:“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在《饮茶歌诮崔使君》中描绘了剡溪茶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在《顾渚行寄裴方舟》中,他关心紫笋茶事;在《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中,谈了品天目山茶的美好感受。

钱起

(约720一约782))唐代文学家。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大历十才子”之一。钱氏的《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是有关“茶会”的最早文字记载。《与赵莒茶宴》,亦为茶宴始于唐代的最早文献资料。钱氏的众多茶诗对后人考证唐代茶文化的发展有参考价值。

袁高

(727~786)唐代官员。字公颐。沧州(今属河北)人。肃宗时进士。建中二年(781)任湖州刺史,为人耿直,为官清正。时湖州顾渚山产名茶“紫笋”,奉为贡品,贞元时每年为此“役工三万余人,累月方毕”。袁在进茶时,撰《茶山诗》:“亦有奸佞者,因兹欲求伸。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我来顾渚源,得与荣事亲。黎Ⅲ亡辍农桑,采掇实苦辛。”“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伸。”表达了袁高对利用贡茶求得飞黄腾达的憎恶,对黎民百姓采茶、制茶劳役之苦的同情,以及面对贡茶弊政的愤懑。

顾况

(约730~806后)唐代文学家、诗人。字逋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年(757)进士,任著作郎。善诗歌,王山水。嗜茶,所撰《茶赋》云,“(茶)上达于天子”,“下被于幽人”,褒扬饮茶之广泛性。

陆羽

(733~约804)唐代茶学家。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自号桑苎翁,又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原为遗弃孤儿,开元二十三年(735),为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以《易》自筮,占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定娃“陆”,取名“羽”,以“鸿渐”为字。年幼好学,离寺学戏作优伶,编写笑话集《谑谈》。天宝五载(746),为竟陵太守李齐物赏识,推荐到火门山邹夫子门下学习。天宝十一载,与竟陵司马崔国辅相识,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天宝十三载,出游巴山峡川,考察茶事。乾元元年(758)到异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居丹阳。上元元年(760)到苕溪(今浙江湖州),深入茶户,采茶觅泉,评茶品水,隐居山间,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系统总结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实践经验,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贡献,被后人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多才多艺,著述颇丰。《全唐诗》有陆羽一首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表明了陆羽的人品。

令狐楚

(766~837)唐代文学家。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贞元进士。元和十四年(819)以皇甫(bo)荐为宰相,后被贬。敬宗时,为宣武节度使。甘露之变后,被宦官仇士良所阻,旋出山南西道节度使。好茶。以文学著称,尤善笺奏制令。据《旧唐书·食货志下》,太和九年(835)十二月,左仆射令狐楚奏新置榷茶使额,针对水旱疾疫,税条扰民的现状,慷慨陈词道:“昨者忽奏榷茶,实为政。盖是王涯破灭将至,怨怨合归。岂有令百姓移茶树于官场中栽植,摘茶叶于官场中造作,有同儿戏,不近人情。……伏望圣慈早赐处分,一依旧法,不用新条。”激陈茶法之见,为民请命。

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鸿词科。历任监察御史、检校礼部尚书等职。精诗,有“诗豪”之称。好饮茶寄情。作《西山兰若试茶歌》:“骤雨松声人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醒散,清峭彻骨烦襟开。”又作《尝茶》、《为武中丞谢新茶表》等。

白居易

(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渭南)人。青年时家境贫困。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授翰林院学士,先后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贬为江州司马,改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强调“风雅比兴”。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白氏爱茶,自称“别茶人”。一生共写过五十多首茶诗。在《琴茶》诗中,白氏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弹琴需茶,吟咏需茶。其代表作《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句,记录了今江西景德镇北浮梁县已是唐时著名茶叶集散地。《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诗,对我国最早的长兴顾渚山贡茶院造贡茶的情景,作了详细描述,为后人传诵。

柳宗元

(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井称“韩柳”。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中博学鸿词科,任礼部员外郎,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永州司马,改柳州刺史。曾撰茶诗《夏昼偶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日。”代撰《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描述武中丞收到皇上赏赐的新茶后受宠若惊的情态,夸赞新茶的珍贵。

从谂

(778~897)唐代高僧。青州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一说曹州(今山东曹县)人。本姓郝。自幼出家,为池阳南泉山普愿禅师法嗣。因住赵州观音院,人称“赵州古佛”或“赵州禅师”。爱茶、崇茶,“惟茶是求”,提倡饮茶。清代汪灏等《广群谱·茶谱》引《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断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自此,“吃茶去”成为禅林法语。1999年秋,著名书法家启功为“中国茶文化展示周”作诗,诗末注释;“吃茶去为赵州从谂禅师机锋语。”从谂对掸林饮茶起到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大科技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大科技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科学把我们推上天堂,还是把我们拉下地狱?无论是大思想家卢梭,还是声名赫赫的精神领袖伏尔泰,得出的结论也是截然相反的。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本书研讨了生肖蛇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EL:你对语言学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呢?WA:自学成才的优劣之一,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弊端,就是你为了能受到完满的教育而博览群书。对于自学的人来说,很平常的知识之间都会有惊人的鸿沟。所以可能我是读过几本语义学和语言学方面的书,但那是很随性的。你和我谈话期间,如果提到了六门我学过的科目,你就会觉得我很博学。但要是突然提到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东西,我就可能由于自学却偏巧遗漏了,也许那还是个很简单的东西。
热门推荐
  • 邪王追妻:金牌公主不好惹

    邪王追妻:金牌公主不好惹

    东晋第一公主冷青裳,正值妙龄却被送往和亲。丫的,我才不要和亲呢!就这样,她开始了逃亲之旅。可是,她运气怎么就这么不好捏~先是被人绑架卖到妓院,好不容易逃出来吧,偏偏又被人追杀。幸得一妖孽美男出手相救。等等,我救你一命,你不知报恩就想一走了之?哦嘞?还要报恩?无奈之下,她当了他的贴身小丫环。让我做家务?好,我忍。让我做饭?好,我忍。让我洗衣服?好,我还忍。让我给你暖床?丫的,姑奶奶我不干了!为了脱离某人的魔爪,她毅然决定---上天山学武!可是,他竟然也跟了上来:“你这一辈子都摆脱不了我!”天啊,她这是什么命啊!
  • 蔷薇幻梦

    蔷薇幻梦

    男主:欧利亚女主:蔷薇·卡德亚/璃亚/蔷薇·安菲雅(一个人啦)男二:安逸远/逸远·斯科维男三:墨兮·卡德亚
  • 一路上有你所以依然爱你

    一路上有你所以依然爱你

    16岁,我遇见了你。几年之后,我又遇见了你。多年之后,我们依然相遇。北辰光,这次。我不会放开你,你也不许放开我。我们,好好爱。。。。。依然爱你如最初Meetingyouwasfate,andfallinginlovewithyouwasoutofmycontrol.遇见你是命运的安排而爱上你是我的情不自禁。
  • 假婚契约:猪,每天爱你多一些

    假婚契约:猪,每天爱你多一些

    云曦颖为了爸爸、为了云家,与素不相识的冷夜熏成了亲。他们订了一张契约书,2年之后,分道扬镳。“我们怎么向爷爷解释?”“自然是告诉爷爷,你不能给冷家,生!孩!子!”云曦颖顿时羞得满脸通红,“我,那个我先走了。”相处久了,他们假婚真爱了。“冷夜熏,你该不会喜欢上我了吧?”“女士优先,你先说才对!”“你……唔……”来不及说出口的话,被堵在口中。他给了她一个温柔又绵长的吻……云曦颖,我不是喜欢你!我只是,很爱你!!!
  • 盛世天宠:丫头,你是我的了

    盛世天宠:丫头,你是我的了

    被抱错了?一听到这个消息,韩夕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真正的韩家小姐回来以后更是百般刁难。于是乎,怎么办?她决定离家出走!在外头过了两年,喜欢上最近风靡亚洲的男神歌唱天团KIPling,却没想到桃花运那么好,就飘到她头上。入学的第一次见面,与男神的近距离接触。一切都不是梦!一个个甜蜜的圈套,有什么祸尽管去闯,有我给你收拾!有什么事尽管去做,天塌下来我替你顶着!她受欺负了,他帮她出头。她缺钱了,他给她金卡。她饿了,他亲自给她煮饭。只要她要求,他一定就会帮她达成。丫头,我喜欢你!
  • 图经集注衍义本草序例

    图经集注衍义本草序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她来过我的爱

    她来过我的爱

    那一年秋天我们在离家不远的公园里面相遇,她一席长发,我不过是一个刚剪完头发的孩子…我们那次的相遇注定了我们是有未来的。
  • 数到七就忘记

    数到七就忘记

    曾经有个男生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不管它们经历了多么悲伤的事,每数七秒就可以重新来过。然后他问我,你愿不愿意闭上眼睛,数到七试一试。当时的我窝在公园的长椅上,如同动物一般,独自舔砥另一个男生给予的仿若看不到尽头的伤痛。听到这一句,我没有力气去进行多余的思考,只是觉得这么聪明的男生怎么也会说这么傻的话。但是他眼里的真诚太过强烈,还有其他的一些灼灼的感情让我莫名心软,所以最后我还是顺从地闭上了眼。那时我觉得愚蠢,觉得可笑,觉得根本不可能。却从来没有想过,当我数到七的时候,他真的给了我一个奇迹。一个,我现在想起来就会落泪的奇迹。
  • 吞天囚地

    吞天囚地

    是为天分九重,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咸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各天重之间的实力相差无几,从而造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然而万年之后的今天,由于中天的内部出现了矛盾,最终引起了其他天重的窥视。在这万分危急关头,一名叫林凡的少年出现。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化解了来自中天内部本不可能解救的矛盾,从而阻止了其他天重本已产生的野心。但这中间所发生的种种,还要从他出生的那天开始。
  • 特殊调查局

    特殊调查局

    未来世界,因为基因突变,诞生一批拥有不一能力强者,称为异能人。异能人与人类,共同生活在世界政府监管下,由法律、信仰、科技共同统治。然而,能力越强,欲望越大,一批妄图占有世界的异能人,小丑、兽行人、塞恩斯走上舞台。世界政府风雨飘摇,等待异能人中善类重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