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现实或将来的社会上,每一个个人的问题与社会全体的问题,推而广之和全世界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分割的。由此可以懂得前面所说的“现实主义态度”,或者用个贬义词,叫做利己主义的生活态度,它乍看起来似乎稳妥可靠,实际并非如此。青年中至少应有一部分人能够立志摆脱个人打算,怀着崇高的理想向前迈进。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那么日本也好,世界也好,便不会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这种结局所带来的恶果又将会反过来影响到每一个个人,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不幸。前面我已讲过,抱着崇高理想前进的人,即便不能获得完全成功,那种生活也具有重大意义。我认为觉悟到生活的意义而活在世上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的生活方式。
人生悟语
如果一个人看不出生活中还有什么意义可言,看不到可以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他多半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原地踏步,可以犯罪、堕落,甚至可以随意结束自己的生命。人活着就是要追求理想,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找到自己的理想,并有责任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它。
人生像一首诗
林语堂
我以为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起来,人生读来几乎是像一首诗。它有其自己的韵律和拍子,也有其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它的开始就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候,接着便是粗拙的青春时期,粗拙地企图去适应成熟的社会,具有青年的热情和愚憨,理想和野心;后来达到一个活动很剧烈的成年时期,由经验获得利益,又由社会及人类天性上得到更多的经验;到中年的时候,紧张才稍微减轻,性格圆熟了,像水果的成熟或好酒的醇熟那样地圆熟了,对于人生渐渐抱了一种较宽容,较玩世,同时也较慈和的态度;以后便到了衰老的时候,内分泌腺减少它们的活动,如果我们对老年有着一种真正的哲学观念,而照这种观念去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么,这个时期在我们心目中便是和平、稳定、闲逸和满足的时期;最后,生命的火光闪灭了,一个人永远长眠不再醒了。我们应该能够体验出这种人生的韵律之美,应该能够像欣赏大交响曲那样,欣赏人生的主要题旨,欣赏它的冲突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
这些循环的动作,在正常的人生上是大概相同的,不过那音乐必须由个人自己去演奏。在某些人的灵魂中,那个不调和的音键变得日益宏大,结果竟把正式的曲调淹没了,如果那不调和的音键声音太响,使音乐不能继续演奏下去,于是那个人便开枪自戕,或跳河自尽了。这是因为他缺乏良好的自我教育,弄得原来的主旋律遭了掩蔽。反之,正常的人生是会保持着一种严肃的动作和行列,朝着正常的目标前进。在我们许多人之中,有时震音或激越之音太多,因此听来甚觉刺耳;我们也许应该有一些以恒河般伟大的音律和雄壮的音波,慢慢地永远地向着大海流去。
一个人有童年、壮年和老年,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是不美满的。一天有上午、中午、日落,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这办法再好没有。人生没有什么好坏,只有“在那一季里什么东西是好的”的问题。如果我们抱着这种生物学的人生观念,循着季节去生活,那么除自大的呆子和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之外,没有人会否认人生确是像一首诗那样地生活过去的。莎士比亚曾在他的人生七阶段的那节文章里,把这个观念极明显地表达出来,许多中国作家也曾说过与此相似的话。莎士比亚没有变成富于宗教观念的人,也不曾对宗教表示很大的关怀,这是很可怪的。我想这便是他所以伟大的地方;他把人生当做人生看,他不打扰世间一切事物的配置和组织,正如他不打扰他的戏剧中的人物一样。莎士比亚和大自然本身相似,这是我们对一位作家或思想家最大的赞颂。他只是活在世界上,观察人生而终于离开了。
人生悟语
人生是千姿百态的,有人曾说它像一江春水,也有人说它像一棵大树,然而在林语堂的笔下,人生却像一首诗。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每个人的一生也都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同一件事上,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想法与做法,自然也就是林语堂所说的“自己的韵律和拍子”。谁不愿意花时间去谱写一首长诗?谁不愿意花时间去读一首回环曲折、韵味无穷的长诗呢?人生像一首诗,每一首诗都有它灿烂的理由。
怎样活着
【古希腊】德谟克里特
卑劣地、愚蠢地、放纵地、邪恶地活着,与其说是活得不好,不如说是慢性死亡。
追求对灵魂好的东西,是追求神圣的东西;追求对肉体好的东西,是追求凡俗的东西。
应该做好人,或者向好人学习。
使人幸福的并不是体力和金钱,而是正直和公允。
在患难时忠于义务,是伟大的。
害人的人比受害的人更不幸。
做了可耻的事而能追悔,就挽救了生命。
不学习是得不到任何技艺、任何学问的。
蠢人活着却尝不到人生的愉快。
蠢人是一辈子都不能使任何人满意的。
医学治好身体的毛病,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
智慧生出三种果实:善于思想,善于说话,善于行动。
人们在祈祷中恳求神赐给他们健康,却不知道自己正是健康的主宰。他们的无节制戕害着健康,他们放纵着情欲,自己背叛了自己的健康。
通过对享乐的节制和对生活的协调,才能得到灵魂的安宁。缺乏和过度惯于变换位置,将引起灵魂的大骚动。摇摆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灵魂是不安宁的。因此应当把心思放在能够办到的事情上,满足于自己可以支配的东西。不要光是看着那些被嫉妒、被羡慕的人,思想上跟着那些人跑。倒是应该将眼光放到生活贫困的人身上,想想他们的痛苦,这样,就会感到自己的现状很不错、很值得羡慕了,就不会老是贪心不足,给自己的灵魂造成苦恼。因为一个人如果羡慕财主,羡慕那些被认为幸福的人,时刻想着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断搞出些新花样。由于贪得无厌,终于做出无可挽救的犯法行为。因此,不应该贪图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有的东西。将自己的生活与那些更不幸的人比一比,想想他们的痛苦,你就会庆幸自己的命运比他们的好了。采取这种看法,就会生活得更安宁,就会驱除掉生活中的几个恶煞:嫉妒、眼红、不满。
人生悟语
高尔基曾说过“人的生命短的可笑。怎样生活?一些人千方百计逃避生活,另外一些人把自己的整个身心献给了它。前一种人在晚年时精神空虚,无所回忆;后一种人精神和记忆都是丰富的。两种人都要死去,如果他们不把自己的智慧、身心无私地献给生活,他们在世上都会一无所留……”把生命当做是一块奶油蛋糕,用你的心去细细地咀嚼,去品尝那醉人的奶油味道,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曼妙。生命之美,不在于一副完美的身躯,也不在于生与死,而是在于如何活着。
也谈人生的意义
******
再过两年我就八十岁了。人生的旅途快走到了尽头。这几年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是:人生的意义何在?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几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了几年,答案慢慢地浮现,越来越清楚了。我很后悔,到老才认真想这个问题。年轻时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如果我早几年想,早几年找到答案,我的人生会少犯许多错误,自己也会过得更顺利些。
这也难怪,人生意义,或者人生目的的大问题不是没人研究,恰恰是研究的人太多,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搞得大家稀里糊涂,索性不闻不问,过一天算一天拉倒。我不是说人家的研究不对,没有价值,而是太抽象,太高大,过于理论化,没法付诸实践。我们需要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这个答案要能够清楚地指导日常的所作所为。
现在我把这个思考了好几年的答案告诉大家,和大家分享。答案很简单,复杂了就没用了。这个答案就是:
“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
需要稍微说明一点,什么是享受人生?我的意思是:人生一世所得到的快乐总量极大化。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享受极大化,而是一生一世的快乐总量极大化。这儿所说的享受不光是物质的,更包括精神的,包括主观的满足感。它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顾现在,不顾将来。而是既顾现在,更顾将来。人们要追求健康长寿,因为长寿的人活得长,当然得到的快乐可能更多。要远离有害的环境和物质,这些事物会减少你的快乐。行动要考虑后果,不要贪图一时的痛快,遗患无穷。
要帮助别人享受人生。为什么?人生一世顺利不顺利往往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更多地取决于环境,或者说取决于别人。如果别人处处跟你捣乱,你就过得很不顺利。别人希望日子过得快乐一点,大家就应该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所谓“君子成人之美”,这是孔夫子留下的格言。如果大家都懂得帮助别人快乐,我们就有了一个创造快乐的环境,大家都比较容易实现快乐总量极大化的目标。所以帮助别人享受既是为了别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这一点儿也不矛盾。
用这一信条处理周围的事情,会使自己的日子过得高兴。凡是碰到难于决策的事情,想一想怎么能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答案就有了。有了这样的信条,养成了习惯,用来对待父母子女,妻子朋友,同事或领导,并且用它来处理自己在公务上的问题,你就不会犯愚蠢的错误,就会远离烦恼,周围的人都会喜欢你。
懂得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我发现的至理名言。
人生悟语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每个人都不想虚度此生。如果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首往事,心里能够有一种“世界因我而更美好”的欣慰和自豪,人生就具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只要曾经为世界创造过价值,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谈人生
【美】爱因斯坦
凡人终有一死,这是件很令人费解的事情!每个人都只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有时人们难免会想,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何在,然而没人知道答案。毋庸深思,从日常生活我们便可意识到,人是为别人而活的——首先是为那些值得我们信赖的,能用欢笑和健康带给我们快乐的那些人;其次是为那些我们素昧平生的人,是同情心编织的纽带把我们的生命联系到一起。我每天都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是建立在他人劳动的基础之上的,他们有的健在,有的已离开人世;我还时刻敦促自己对于已得到和将要得到的一切,要竭尽全力地适当给以回报。我特别喜欢节俭的生活,并常会不安地觉得自己占用了同胞过多的劳动成果。在我看来,把人按等级划分是毫无道理的。总之,那是一种强权行径。我还觉得简单质朴,谦虚谨慎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人的身心都是有益的。
对于哲学上所讲的“人的自由”,我全然不信。一个人的言行,是受内外因素综合制约的。叔本华曾说:“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却不能要他想得到的。”这句话对于年轻时的我确实是一种激励。无论是对于我还是他人,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这句话始终能给人以慰藉;同时,它也是使我们怀有宽容忍耐之心的源泉。意识到这一点,就能缓解令人气馁的无形压力,使人释然,并使我们有颗宽容的心,不去过分苛求别人;这对培养我们的人生观也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在恰当时候幽默的那种人生观。
从客观角度讲,我一向认为研究任何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是件极其荒谬的事。诚然,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理想,他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正是由这种理想所决定的。所以,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作为自己的终极需求,并把此种理想准则称为“猪舍里的理想”。真、善、美是一直指引我前进并给我勇气使我欣然面对生活的理念。假如没有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没有客观存在的事业,在所从事的艺术和科学领域永远都不曾实现目标,我的生活会是极度空虚。对于那些人们关注的奢华物质和功名利禄等人生目标我一向都不屑一顾。
我不愿意与世人沟通交流,这与我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孤独旅行者”,不曾完全归属我的国家、家庭、朋友,甚至我的直系亲属;我总是下意识地远离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始终寻求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越发的强烈。你会深切地发觉与别人互相理解、意见统一总是受到局限,但并不会因此遗憾。毋庸置疑,这样的人会失去一些童真和无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他更为独立自主。思想和言行不受他人的建议、习惯和判断的影响,也不至于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内心的平衡建立在这种不坚实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