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市场口,只因区区一件小事,一个无辜者被数名歹徒在众目睽睽之下活活殴打致死。但当公安干警接警即刻赶到现场后,数名围观者竟无一人说清持刀歹徒是谁?又不明凶手是如何离开杀人现场的。这起无头无绪、错综复杂的疑难案件,虽事过三年,最终还是被郊区公安分局两名年轻的“老干探”历经艰辛一举查破。四名歹徒第二次被依法刑事拘留,押进了看守所。
时间追溯到三年前,1997年8月29日晚10时,对良田乡烟墩村三队的苏建军一家来说,是个黑色的日子。当晚,年轻的苏建军驾驶着车号为宁A-81953的红色天津“大发”载着朋友王某(女)、周某(女)、马某一路说笑着向金三角方向驶去。车到北环批发市场门口,为给前方车辆让道,苏建军在昏暗的灯光下小心翼翼地倒车,但尽管如此,车还是“嘭”的一声撞到了什么东西上。
苏建军误认为撞上了路边的台球桌,忙下车观看,见台球桌完好无损,而是车尾撞到了一辆自行车,苏慌忙上前扶起了自行车,向自行车主人赔情道歉。但没想到,对方满嘴脏话,跳骂得更加厉害。“他妈的,想挨揍。”此刻四、五名斜穿衣,敞着胸膛,凶神恶煞般的恶汉,叫骂着从台球案边和烤羊肉串摊位上拥了上来。苏建军眼见自己闯了“祸”,遇上了几个混混,连连讨饶。赔情道歉请罪,怎奈这几个“得理”不让人的家伙满嘴喷着不堪入耳的脏话,哪管他一再说好话,手指戳到了苏建军的脑门、鼻尖上,还嫌不解气,随即拳头、啤酒瓶、板凳一起抡向了苏建军。“啊”一声凄厉的惨叫从苏建军嘴里发出后,伴随着“嗵”的一声,苏建军踉跄着扑向车门,倒在了地上。从一开始就被歹徒凶残的目光瞪着不敢上前的王某、马某、周某眼见苏建军遭打,吓得瑟瑟发抖,睁着祈求的眼睛,大气不敢出。听到这划破夜空的一声凄厉的惨叫,三人紧紧地闭上了眼睛,待他们再睁眼时,凶残的歹徒已无影踪,车门前躺着被浸泡在血泊中的苏建军,而此刻苏建军已不能说话,几人忙抱起他挡车向医院奔跑而去。苏建军经抢救无效死亡。
人命关天,案情重大,搞不好就是一起无头案,时间就是命令。郊区分局刑警队的干警们迅速保护封锁了现场。很快,参与行凶还未来得及逃逸的犯罪嫌疑人王俊、刘伏平被查获,次日晨,两人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根据调查和王、刘两人的交代,还有两名嫌疑犯马德强、梅建宁在逃。疑犯是四人无疑。但究竟是什么凶器致苏建军死亡的呢?法医鉴定苏建军死亡的致命伤是匕首捅入腰部,伤及右肾和肝脏,导致失血性休克而亡。谁是持刀的主犯?匕首在何处?是此案的关键所在。但现场查找无匕首,王、刘两疑犯身无凶器,且两人均矢口否认自己持刀行凶,并供不出是谁用刀致死苏建军的情节,案情顷刻变得复杂起来。1997年9月30日对王、刘延长刑事拘留期限已到,在拘捕马德强、梅建宁未果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郊区公安分局迫不得已对王俊、刘伏平变更了强制措施,对其取保候审。尽管谁都不愿看到这种局面,但还是不得不将王俊、刘伏平从看守所放了出来。排除了王、刘两人持刀杀死苏建军的情节,疑点只能放到马德强、梅建宁两人身上来。随后的一年中,承办此案的干警多方布控,不厌其烦数次向马德强、梅建宁亲属做工作。迫于法律的压力,梅建宁于1998年8月7日在亲属的陪伴下到郊区分局投案自首,马德强也于1999年7月21日到郊区公安分局投案自首。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马、梅两人虽投案自首,便始终否认用匕首捅人的情节,而又无一点证据能够证明他俩哪一个是持刀歹徒。此案再次搁浅,梅建宁于1998年8月10日,马德强于1999年8月9日先后被取保候审。
谁是持刀凶徒?在案发现场的王某、周某、马某及摊主孙某无法指证凶手,而四疑犯都有可能是凶手,但又都无证据证明哪一个是真正的主犯,此案就像一锅夹生饭,令办案干警束手无策。
尽管公安干警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为受害人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丧葬费,但面对亲人被杀害,而凶手几年来仍“逍遥”法外,苏建军的亲属难以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一时四处上访,令分局压力很大。
“再硬的骨头,我们也一定要把它啃下来,再难办的案件也想法要查破它”,一定要给受害人的亲属一个满意的答复,银川郊区公安分局新任局长杨建军同志以及政委吴晓亮、主管刑侦的副局长王学山同志都关注此案,表明了坚决的态度。
2000年6月20日,分局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再次抽调精兵强将,力攻此案。刑警出身,五次立功,侦破意识较强的现任红花派出所副所长孙林军同志与多次立功受奖的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周占伟同志组成强有力的搭档,主攻此案。
自从毫无怨言地端起了这锅“夹生饭”,孙林军、周占伟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这毕竟是三年的疑案了,该如何入手呢?周占伟与孙林军关起门来,研究起了战术。面对厚厚一摞案卷,数百页调查笔录,经过反复推敲,两人终于找出了疑点。炎热的夏天没有交通工具,两人骑车往返于现场知情人家中,模拟凶犯站位,不厌其烦实验作案情节,顶着烈日风雨,一遍遍地走访知情者。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辛勤的汗水,必将换来丰收的回报,他俩终于从疑点中找到了突破的证据。而此刻另一信息令两人更受鼓舞,原本一直不开口的知情人,在他俩忘我工作的精神感动下,终于提供了重要证据,获此证据俩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再次刑拘四疑犯,这大胆的举措令曾经办过此案的另外两个干警吃惊,也替他俩捏了一把汗,知情人提供的情况准确吗?四疑犯一旦刑拘,事过三年袁“二进宫”能攻下来吗?弄不好好抓难放。
孙林军、周占伟没有被这些对己极为不利的困难因素所吓倒,毅然提请对四疑犯撤销取保,再次刑拘。局长杨建军、主管刑侦的副局长王学山果断地同意了他俩的意见,在刑拘报告上签了字。行动开始了,为防不测,不引起疑犯的怀疑脱逃,两人巧妙地施放了“烟幕”弹,以协调再次赔偿死者经济损失费为由将王俊、刘伏平、马德强“找”到了分局依法刑拘。嗅觉灵敏的梅建宁预感到情况不妙,筹集钱款逃时,被更为精明的两干警机智猎取。
真正的较量开始了,在外多次订立过攻守同盟,本以为三年已过,再不会被抓起来的四疑犯在看守所被提审时,或闭口不语,或极力狡辩,期望能像前一次那样,再一次获释出去。但他们梦做错了,面对有备而来,证据在握的两名警官,几个回合下来,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均低下了脑袋。苏建军被捅死的情节真相大白了。原来当晚(1997年8月29日23时)苏建军倒车时车尾碰倒了梅建军的自行车,在赔情道歉的过程中遭到了梅及同伙王俊、刘伏平、马德强的毒打,就在苏建军边求饶退向自己的出租车时,头部被王俊猛砸了一凳。与此同时,昏暗的灯光下马德强顺手从裤管内掏出匕首迅猛地向苏腰部捅了一刀,动作之快,令同时围打苏建军的梅建宁、刘付平、王俊谁也没有看到,围观者及苏建军朋友王某、马某也没看清,都认为是马德强用拳打了苏建军,以至于苏腰部鲜血像喷泉一样喷到其他三歹徒身上都不知是怎么回事儿。狡猾的马德强直到进入看守所,也没有将其“秘密”告知同伙。作案后马德强迅速将凶器装入裤管若无其事地坐到烧烤摊前吃着羊肉串,喝着啤酒,欣赏着凶残的同伙继续“战斗”。当晚夜深人静时,马德强将匕首扔到了一正在施工的大楼内。第二天得知受害人死亡,马德强逃跑,后得知同伙王俊、刘伏平被取保候审从看守所放了出来,伪装有悔改之意投案自首,但对持刀行凶情节极力狡辩,达到了被取保的目的。
再狡猾的狐狸也难逃好猎手。孙林军、周占伟两同志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呕心沥血,绞尽脑汁,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为受害人申了冤。
近日,受害人亲属为感谢专案组擒出犯罪嫌疑人,向郊区公安分局敬献了锦旗。
(发表于2000年11月29日《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