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经济自由使得数亿中国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在繁荣的经济大潮中,一个困扰西方世界数世纪的问题也传到了中国,那就是目前我们大部分人都很难找到一种和平的、鲜活的、明朗的、充满能量的、不依赖他人的生活方式,很难找到一种不但没有恐惧、冲突、悲伤、混乱,而且还充满爱和体贴的生活方式,尽管人类曾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以及经济危机、金融风暴、政治动荡、种族冲突等种种不幸。这似乎很奇怪,因为我们中有的人读过许多宗教人士和神学家的书,那些书看上去都充满了深邃奥妙的思维观念,它们让我们都以为自己应该是成熟缜密的人,能够应对任何的危机动荡。我们大多数人还读过许多哲学家和著名学者的书,书中告诉我们社会在经济、社会、道德上应该如何组织,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又该怎样在这个波澜四起的社会中安然无恙地生存下去。我们或听从某人的话,或遵从某个权威,希望他们可以给我们一把钥匙以开启生活之美,开启生活之外的某种伟大事物。然而到头来我们却发现生活依然是那样不平静、不和平。为什么会这样?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之所以感觉生活如此不幸福,是因为人们的物欲太过强烈。“10岁时被点心、20岁时被恋人、30岁时被快乐、40岁时被野心、50岁时被贪婪所俘虏。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抛开这些而获得智慧呢?”卢梭说。生活的混乱源自于我们的欲望和恐惧。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个、改变那个,拒绝这个、接受那个,模仿、遵循某一权威或观念,背负着书本沉甸甸的重量,而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是否可能过一种毫无冲突的完整生活,那种心灵没有困扰,只有真正的和平的生活。因为我们还不明白:平静的生活不是在观念上或思想上没有希望,而是发自潜意识的宁静与和谐。
欲望不可能带给人们宁静的生活。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来追求物质、金钱、地位、声望、快感等各种各样的享受,所以不断地扩充自己的野心,从而产生了快乐、焦虑、恐惧、怨恨等种种情绪。一旦我们的伴侣离开我们,我们丢钱了、失业了,买不到房子或车子了,受到他人的轻视或侮辱了,我们很难做到淡定从容地去接受这一切实际发生的事情。因为有欲望的那个“我”督促着我们要不断地获得,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我们的心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当中纠结、抗争、挣扎,所以不停地感到恐惧、紧张、焦灼。只要欲望之火还在熊熊燃烧,我们的心智就会被炽热的烈火由外至内地炙烤。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件物能帮助我们平静。要过一种平静恬淡的生活,其实只需要一颗平静的心即可。正如古人所说:“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平静的心没有任何欲望和目的,它不会强制我们一定要去做什么或者怎样做,因此它能够非常专注,可以在必要时思考和行动,并在行动中保持清醒,不呆板、不机械地运作。所以问题不在于该不该思考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不平静,而在于怎样保持清醒。要保持清醒就必须深刻地了解思想、恐惧、爱、恨、孤独,必须完全涉入当下的生活。只有在心完全清醒而无任何扭曲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过一种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