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刚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的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和传播工作。在授课之余,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不知疲倦、不计报酬,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无论听众是什么身份、哪个阶层,方永刚的报告都受到了热烈欢迎,人们以“铁嘴丹心”来表达自己由衷的敬意。作为复旦辩才的方永刚是如何将枯燥的政治理论既讲得到位,又讲得受欢迎,讲到人们心坎中的呢?在这个问题上,方永刚有自己的“诀窍”。
靠真字说话
方永刚的思想言行鲜明地书写着一个大大的“真”字,他为人率真,办事较真,作风认真,真心是根本。在方永刚的书架上摆着一部1983年版的邓选。书已经翻得不能再旧了,有的书页已经有些破损。书皮泛出陈旧的黄色,书皮中心位置被手指磨穿了,字里行间画了许多条条道道,可见他已经了然于胸。就是这本书,见证了方永刚真心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一路历程。有人说:政治理论多枯燥呀,一上课就瞌睡就溜号,结果讲的不愿讲,听的不愿听。方永刚却认为,党的创新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对实践做出及时反映的理论,这么鲜活的理论怎么会枯燥无味呢?群众不愿听,不是党的创新理论有问题,而是政治理论宣讲者老讲那些不切实际的“正确的空话、大话、套话”。应该把理论还原到生活中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理论讲解给群众听,树立群众的信仰,坚定群众的信念。方永刚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总是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即便到了癌症晚期,还坚持宣讲,说:“我肚子有问题,但脑子没问题,嘴没问题!”他不仅在学校把每堂课都讲成精品,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而且深入工厂、农村、连队、机关,向干部群众宣讲千余场,撰写学术论文近千万字。方永刚以真心换真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热烈欢迎。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方永刚坚持以群众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他说:“理论束之高阁没有生命力。我要做好群众的‘理论翻译’。”每次讲课、作报告前,方永刚都会了解讲授对象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研,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是同一主题,在面向不同群体时,讲述内容也不会完全相同,而是会根据听众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他说:“为什么各个层次的人都非常愿意听我讲课?因为我用他们习惯的语言,用他们能接受的能力和程度来讲,效果非常的好。”
2003年,方永刚到本溪钢铁集团公司进行有关中国周边局势与新军事变革的专题辅导。在讲到中外飞机比较时,方永刚从包里取出两架飞机模型,一下子吸引住了大家的注意力。在讲新军事变革部分时,方永刚讲到本钢在我国国防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的第一支枪、第一门炮、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都用到了本钢的钢材,现在在新军事变革时期,本钢还是大有作为的。他不是就军事论军事,而是根据受众情况做了认真准备,结果大伙都听得很认真。他们感觉这位教授“太有才了”,并且很有敬业精神。
一次,方永刚在农村面向农民作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报告。报告开头,他就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啥呢?我们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8亿是农民,占了大多数。以人为本就是以我们农民为本。这两年减免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生学费等等,这些政策不就是我们党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吗?”朴素的语言一下子就引起了农民听众的兴趣:原来科学发展观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
燃烧激情
听过方永刚讲课的人都说,方教授讲每一堂课都是满怀激情、慷慨陈词。“哪怕是五分钟的课,我也充满激情。我热爱这个事业,我就会有激情,我讲课两分钟就进入情节。”激情为他赢得了“方大炮”的美誉。有医生劝过方永刚,说话能不能小声一点,太耗费精神,不利于养病,但他却会心一笑:“小声说话就不是我方永刚了!”不照本宣科,只需一壶水、一条毛巾,就能像说评书那样激情四溢、感染力十足地讲上两三个小时,这也是方永刚授课的一大特色。虽然在讲课前花费大量精力写教案、做调研,方永刚在讲课时却大多是脱稿的。由于他每次讲课时声音洪亮、充满激情,需要不停地喝水润喉,经常讲了一会就大汗淋漓,所以必备一条毛巾擦汗。有时一场报告做完后,毛巾都能拧出水来了。2006年8月,方永刚为海军某保障技术训练大队官兵讲党课,这个新单位礼堂还未建好,讲课地点就选在食堂。没有音响,方永刚就站着为几百名官兵讲了两个多小时。期间,由于讲得异常投入,他的腰带扣竟被挣脱了!
在确知自己的病情后,方永刚曾平静地告诉弟弟:“人这一生,都是有追求的。四十多岁轰轰烈烈是一生,七八十岁浑浑噩噩也是一生,我宁愿选择前者。”常有人问,你的激情从哪里来?方永刚说,激情来自热爱。“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传递给我的学生和听众,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他对事业不仅“知之”,而且“好之、乐之”,就像一把火,燃烧起来就无法熄灭。
迎着问题走
复旦的辩论训练陶冶了方永刚抓住主题、贴近实际的演说作风。他的演说贴近实际生活,牢牢抓住广大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迎着问题走的互动方法,立足于解决大家的问题和疑惑,而不是回避这些问题。每次讲课前,他都要从网上搜集大量的最新资料,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最新发生的事情,甚至有很多材料就是一个小时之前发生的事情,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
2006年7月,方永刚在本溪讲课时有人问:社会主义要消除两极分化,为什么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还这么大?方永刚略一思忖,打了个比方:“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需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像火车头一样带跑。我们的火车过长,到现在,最后一节车厢可能刚刚出站,但我们要相信党和政府。重要的是,我们的铁轨已经铺好了!”接着,又用自己在南方乡村的见闻鼓励农民走出去开眼界,鼓励他们发展经济作物。一堂两个小时的课,既讲了认识问题的方法,也谈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为这位“大城市来的教授”赢得了“不回避问题”的称赞。
1999年3月24日,方永刚到一个海岛进行函授辅导时正值科索沃战争爆发。此前,方永刚一直密切关注着科索沃局势,他在笔记本上迅速写下了灵感的火花: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性质?战争对我们的国家和军队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应该向学生们怎样分析?上午8点开始,他就5个多小时前爆发的科索沃战争讲了三个半钟头。
趣味与品位
方永刚的演讲精彩、生动,坚持趣味与品位的水乳交融。他以丰厚的知识和信息量做基础,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又能注意趣味性,注意语言的运用和把握,用较强的鼓动性,调动听众的情绪,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讲高深、晦涩的理论问题。他讲中美关系的时候,形象地说中美关系就像是人的左手和右手,彼此之间是不可或缺的,二者时常会合作,也时常会打架,把中美关系比喻得非常贴切,让人们对中美关系有了非常深刻生动的理解。2006年4月,方永刚在宣讲科学发展观时,有人问:“科学发展观跟农民有多大关系?”他说:“党中央为啥免除了老祖宗延续了两千六百多年的农业税?咱这里的农民为啥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社保、医保和养老保险这‘吉祥三宝’?咱农民为啥现在总爱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就是科学发展观里面说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家说,科学发展观与咱农民的关系大不大?”在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街道,方永刚给百姓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说,“和”是一个“禾”加一个“口”,就是要有饭吃,这是物质基础;“谐”是“言”加一个“皆”,就是人人都能表达意见和想法,这是精神追求。有了这两个基础,社会才能和谐。这些精妙注解,让在场的听众发出会心的微笑。
口才特点:生就一副伶牙俐齿,时常口吐连珠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