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有人说:“旮旯胡同里新开张的发廊,居然真的有理发工具。”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胡同里的发廊,过去都是挂着理发、美发的牌子,干着下流勾当的。”
说话时,巧妙地利用“潜台词”,能够使语言表达取得委婉含蓄、绵里藏针之类的效果。下面,我们概括出了几种常用的方法,为读者巧用潜台词提供一些借鉴。
巧妙补充或诠释“潜台词”的含义
在某些交际场合下,当人们不太清楚话语潜台词含义的时候,说话者就需要对“潜台词”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诠释。这种补充或诠释,既可以让人理解话语的真实含义不致影响表达效果,又可以成为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方法。
据说,一个不孝之子,有一天把他的母亲给杀了。许多人对此事都感到十分义愤,大骂此人是个不孝之子。就在人们齐声谴责的时候,“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也在现场,但他对这件事情一直一言未发,保持沉默。有人见嵇康不说话,就主动询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
嵇康说:“这小子,如果他把他的父亲杀了,似乎还说得过去,可是,他杀害的,竟是他自己的母亲!这真是太不通情理了!”
大家一听,都纷纷指责嵇康说话不妥!面对大家的指责,嵇康明白人们没有真正理解他话语的意思。于是,只好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禽兽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杀了父亲,是禽兽的行为,而现在这个不孝之子,杀掉的,竟然是他的母亲!这不是连禽兽都不如吗!”大家一听,都连连点头,由衷地佩服嵇康话语的精警和幽默。
嵇康开头说的,“如果他把他的父亲杀了,似乎还说得过去,可他杀害的竟是他自己的母亲。这真是太不通情理了”,存在的潜台词是:“杀父亲是可以的,杀母亲是不可以的。”人们听了嵇康开头说的那句话,想到的只是这个“潜台词”,自然会觉得怪异,不合情理,指责嵇康也就事在必然;而嵇康后面对潜台词突然逆变的补充诠释,却能够使自己前后话语的内容,互相联系在一起,形成反差。既表达了对不孝之子的强烈谴责,又显现了他语言的机智和幽默。
巧妙破斥“潜台词”的虚假
所有话语的“潜台词”,都存在着真实和虚假的问题。比如“桃树又开花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桃树会开花,并且过去曾经开过花。这个潜台词,是符合客观实际,是真实的。而“刘邦戴着手表打仗”其潜台词是:刘邦有手表。这个潜台词,就不符合实际,就是虚假的。
因此,在说话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破斥“潜台词”的虚假,那就能够揭露矛盾,显示事物的不协调性。语言表达,也就可以取得幽默的效果。如《初次就诊》:
一个年轻女子,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就向她的同事征询找哪一位医生看病更好。
同事说:“我知道城里有一位医术很棒的医生。不过,他的诊费收得很高。初次就诊,要收500美元;以后复诊,每次还要收100美元。”
这位年轻女子,按照同事的指点,找到了这位医生。为了省点钱,年轻女子一见到这位医生,就欢快地说:“大夫,我又来了!”
大夫笑了笑、点了点头,以示招呼。然后就迅速地给她做了检查,说:“很好,继续吃我上次给你开的药吧!再吃一个疗程就行了。”
年轻女子说的“大夫,我又来了”,其中的“又”,暗含着的潜台词是:“我曾经找您看过病,今天是复诊,不是初诊,您就收诊费,应当收100美元,而不是500美元。”大夫给她做了检查以后,要她继续服用上次所开的药,就等于破斥了女患者话语潜台词的虚假。医生的软幽默,叫这位年轻女子哭笑不得。
又如《等你胡子长出来》:
有个调皮的小男孩,学着大人的模样,走进了理发店,对理发师说:“理发师先生,请给我刮一下胡子吧。”
理发师打量了一下这位小男孩,就让他坐在椅子上,而且还郑重其事地在他的脸上涂上了肥皂水,然后,就走到一旁与人闲聊去了。
小男孩等了许久许久,见理发师毫无动静,就很不耐烦地大叫起来:“理发师先生,您什么时候才来给我刮胡子呀?”
理发师答道:“我在等你的胡子长出来呢!”
理发师使用的方法,就是破斥句子“潜台词”的虚假。小孩走进理发店所说的那句话“理发师先生请给我刮胡子”,是一个祈使句,“潜台词”的意思是:“我长了胡子并且要刮掉它。”理发师发现了小男孩“潜台词”的虚假,并将计就计地揭露了这种虚假。这样一破斥,就使语句露出了幽默。
灵活赋予“潜台词”的错误
赋予某句话一个错误的潜台词,可以使某句话产生幽默等方面的效果。如下面的对话:
儿子:“爸爸,我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我们学英语?”
爸爸:“因为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会说英语。”
儿子:“难道这还不够吗?”
儿子说“难道这还不够吗”的潜台词是:学校之所以要学习英语,是因为世界缺乏英语人才。作者赋予这句话一个错误的潜台词,使这句话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如何赋语句一个错误的“潜台词”?这要根据语境而定。比如,可以利用说话对象缺乏生活常识,来赋予某句话一个错误的潜台词。有个《救救爸爸》的故事说:一个小女孩,第一次在电话里听到爸爸的声音,就大哭起来。
她妈妈问道:“孩子,怎么啦?”
女孩回答说:“妈妈哟,我怎么才能够把我爸爸从这个小洞眼里救出来呢?”
这段对话的童真幽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个错误的“潜台词”:小女孩说的“妈妈哟,我怎么才能够把我爸爸从这个小洞眼里救出来呢”它的潜台词是:“我爸爸在这个电话的小洞眼里”。这潜台词是错误的,而且与现实不相符合。这就使故事能够产生童真幽默。
巧妙否定“潜台词”的内容
否定“潜台词”的内容,如果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就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1843年,林肯与卡特莱特竞选伊利诺伊州议员。有一次,他们一起来到当地的一个教堂做礼拜。卡特莱特是一名牧师。他一上台,就利用布道的机会,转弯抹角地把林肯挖苦了一番。最后,卡特莱特说:“女士们,先生们,凡愿意去天堂的人,请你们站起来吧!”全场的人都站起来了,只有林肯仍然坐在最后一排,对卡特莱特的话语不予理睬。
过了一会儿,卡特莱特又问大家:“凡是不愿去地狱的人,请你们站起来。”全场的人又都全部站起来了,又只有林肯一个人依旧坐着不动。
卡特莱特以为为难、奚落林肯的机会来了,就大声说道:“林肯先生,那么你打算去哪儿呢?”
林肯不慌不忙地说:“卡特莱特先生,我本来是不准备发言的,现在你一定要我回答,那我就只能告诉你了,我打算去国会。”话音一落,全场的人都笑了,卡特莱特却被窘住了。
卡特莱特前后说的两句话,隐含的潜台词是:“人间有天堂、地狱。”本来,卡特莱特想利用“话中话”来使林肯进退两难:如果林肯站起来,就意味着他已经被卡特莱特调动起来了;如果林肯不站起来,就意味着他将去地狱。不料,林肯看透了卡特莱特话语潜台词中的圈套,出人意料地回答“我打算去国会”,彻底否定了卡特莱特人间“有天堂”“有地狱”的“潜台词”。这样,既解脱了自己的困境,又向人们表示了自己的志向;既表现了自己的幽默智慧,又反诘了卡特莱特无聊的挖苦。全场的笑声,清楚地表明,林肯用否定“潜台词”内容的方法回答卡特莱特的问题,已经取得了幽默的语言效果。
我们需要提醒一点:潜台词对语言效果具有非凡的左右力。话要说得好,在运用潜台词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潜台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忽视了潜台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就会影响表达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据说,丘吉尔在庆祝80岁大寿的时候,有位年轻的记者向他表示祝贺,说:“丘吉尔先生,今天,我很荣幸参加您的80大寿,希望我有可能参加您的90大寿……”
丘吉尔眉头一皱,说:“怎么啦,小伙子,我看你身体蛮结实嘛,怎么没有可能参加呢?”
小伙子说这句话的本来意思,是希望丘吉尔能够活到90岁。其动机在于祝贺,而不在于恶意中伤。由于“希望我有可能参加您的90大寿”存在一个不当的潜台词:丘吉尔可能活不到90岁。这个潜台词,对丘吉尔来说,是十分忌讳的事情,自然会引起丘吉尔的反感。小伙子说话,忽视潜台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所得到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关键点:三言两语的演讲往往也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