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教育环境,孩子产生的逆反情绪强度不同。孩子在逆反时,什么话都听不进去,此时,家长不如少说多做。尽量为孩子设置安全栏,但也要保证孩子能看到自然结果。
在进入青春期前,父母要能多陪孩子,多和孩子进行良性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那么孩子即使因为生理因素而逆反,也不会有严重的出格行为。但是如果父母教育方法不对,和孩子的关系不好,即使孩子没进入青春期,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女孩小凡特别善良,经常会借给同学、朋友东西。可是很多孩子借了东西就不归还。小凡又不好意思去要,就常让父母给自己买新的。
小凡的父母经常唠叨她:“你怎么这么没心没肺的,这么没有心眼啊!谁给你借你都借,借完了,又不催着人家还。你这样下去,咱家就是有一座金山,最后也被你掏空了。”
小凡对此很是厌烦,经常和父母吵吵嚷嚷。
其实,小凡也不想这样,可是一遇到有人借东西,她还是不好意思说“不”,还是不好意思去要回来。
为了避免再挨父母的训,小凡就撒谎,说自己把东西丢了。
小凡的母亲很聪明,盯着小凡的眼睛说:“丢了?我怎么就那么不相信呢?说,是不是又借给谁了?告诉我,这回借给谁了。你不敢要,我去给你要。”
“不行,你要是去要,那我还在班上混不?我就是丢了,没有借给谁。”小凡语无伦次。
小凡妈妈气坏了,比划着要打小凡,但是巴掌舍不得落下去,她恨恨地说:“你怎么就那么没心眼呢?借给别人东西,为啥就不要?别人借你的东西,也不要吗?”
小凡也生气了,索性撒泼耍赖:“都不要,都不要。所有的人借了东西,都不会往回要。”
妈妈气坏了,巴掌真的打下去了,一边打一边说:“你就和你妈妈顶嘴有能耐!你怎么就不体谅一下你妈妈呢?你怎么就不想想你妈妈赚钱容易吗?就容得你这样造?”
小凡一边哭一边犟嘴:“我就是造,我就造。看你怎么着?”
如果孩子重复犯错,那么就是解决方法不对,应该换方法。唠叨不仅没用,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无能感,从而不相信自己在这件事上能做好。
初中生小康,喜欢上了看鬼故事。从他家到学校的路上,有一个小型书吧。小康一放学,就跑到这个书吧看书。
小康的妈妈是支持他看书的,可是当她知道小康看的是鬼故事后,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她说:“小康啊,那些都是垃圾,对你的成长不好。我这几天晚上都听到你做梦叫喊,肯定就是看那个看的。”
小康说:“没事,我们很多同学都看,再说了,我也不光看鬼故事,还看一些侦探冒险类的书。”
妈妈说:“那也不行。我们有个同事,他的女儿就是看了一回鬼故事,结果一连吓得几个晚上睡不着,最后还成了神经衰弱。我告诉你不能看,就是不能看。”
“你怎么这么啰嗦,我都这么大了,我还是男人,就看一个鬼故事,就吓成神经衰弱,那我还活不?”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说你没事挑战自己的神经干什么呢?不行,你听妈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书,你尽量少看,对你的成长真的不好,你要是真想看,还不如看点名著呢。”
“看名著,看名著,你倒是看名著长大的,我也没看你看出什么来啊。”小康一甩袖子走了。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长大了,凡事都想要尝试一番,而且越是父母不允许的,就越要尝试看看。没有价值的唠叨,根本不可能对抗成长中的逆反心理。
桐桐奶奶闲来无事,就看一些讲述家长里短的电视剧。
那天吃饭,她忍不住对我们说:“我就不明白现在的电视剧,为什么一讲到阔少,就是和父母对抗的。难道有钱人家的孩子,就那么不听话吗?”
妻子说:“嗨,有钱人都忙,一般很少关注孩子,孩子自然不会听父母的话。而且,因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大多都会任性。”
桐桐一听,马上反驳:“才不是,我们班的陈辉,他爸开了很多家健身馆、跆拳道馆,可是他和他爸爸的关系特别好,就是和妈妈关系不好。”
“为啥和妈妈关系不好?”妻子问道。
“因为他妈妈经常唠叨他。他说:‘一句简单的话,她能说个十遍八遍都不停,让人讨厌。’”桐桐说着,瞥了妈妈一眼。
“你什么意思?我可没有唠叨你。”妻子说。
“你怎么会没唠叨?你是没有意识到。有一次,我要参加一个舞蹈比赛,不能穿厚的衣服,你呢,一看我穿得少,就在旁边没完没了地唠叨,还一个劲提醒我在不上台的时候就套上外套。”
“那还不是为了你好。”妻子说。
“你知道陈辉说你什么吗?”
“他说我什么?”妻子有些怒了。
“陈辉说,我听我妈妈的唠叨多了,都听出毛病来了。一听到有人唠叨,心里就难受,感觉好像被人掐着脖子似的。”
妻子的脸有些变了。奶奶赶紧说:“我算知道了,为啥阔少都和父母关系不好。那些富人家庭,他们担心的事情更多,考虑的事情也更多,对孩子的唠叨也就更多,所以和孩子的关系就更不好。”
“没道理。”妻子冷着脸,有点沮丧。
我连忙打圆场,说:“桐桐妈妈的唠叨是适当的,所以你看桐桐和她妈妈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要是这唠叨多了,而且不近情理,对孩子的要求又多,限制又多,那么孩子就会逆反,不听话。”
父母唠叨少,孩子出现逆反情绪的概率就低。父母的教育就越容易被孩子听进去。所以,你要是担心孩子叛逆,就要在孩子没有产生逆反心理前,学会闭嘴。
唠叨和逆反紧密联系,父母越唠叨,孩子越逆反。所以,如果你不想和孩子的关系僵化,就不要有事没事都在孩子面前唠叨。
如果孩子处于生理逆反期,他更希望自由。此时的唠叨,对于孩子来说,不但是束缚,还是一种自主权利的剥夺,会更加刺激他的逆反心理。不管怎样,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一定要学会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