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30日上海《青年报》介绍了一种舞蹈:卡通舞。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集体舞,不限人数,不限图形,但必须要有一个带头的人,他做什么动作,大家就跟着他做,而这些动作都要带头的人自己创造图形,所以带头的人要有些舞蹈基础。在动作上要求千变万化,速度可慢可快,动作要像卡通电影里那种矮人走路那样滑稽些,这样能增加趣味性。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一个“带头大哥”。
动作方面可以加一定的内容,譬如我们要表演人民志愿军,那么就可以做出手拿刺刀向敌人奋勇刺杀的姿势;假如表演战争贩子,就可以用两手抱头,腿一拐一拐,表示狼狈的样子;假如要表现我们的愉快,扭些秧歌步子也可以,但不要太多。总之,动作越多越好,跳时也越将有趣。
音乐方面,一定要有节奏比较强的曲子,但不是黄色音乐。
当时还有拉手舞,人数不限多少,必须是双数;队形两人一组,脸相对,排成内外两圈;动作开始时两人面对面,左手拉左手,右手拉右手,使两手交叉。
还有一种狂欢舞,参加的人围成一圈,人数不定,在开始时,中间可以进去一部分人,但人数不能超出外圈。在开始时圈内可以跳自由式的秧歌步,到一定的音乐节拍时,里圈人一定要找到朋友,右手致礼。
一些青年人参加舞会、上舞台,也想化化妆。1956年5月11日上海《青年报》介绍了怎样化“青年妆”:
化妆开始先擦上些凡士林,塞住毛孔,就可以上底彩了。底彩一般用棕色加肉色,嫌黄时可添上些嫩肉色。
打好底彩后,就画鼻子。一般用大红油彩加黑眉笔或黑眉膏(黑油彩太稀容易滑掉)。画鼻子时,不能给人有线的感觉,要中间深,渐渐往两边淡下去,使人看上去是个柔和、自然的立体。
在介绍了画眼睛、画眉之后,文章继续说:
接下来是上面颊红,它的作用很大,可以利用它来改变脸型。……男同志在打面颊红时(红色加点棕),要擦得淡些,女同志要鲜艳些。
在那个年代,这就叫化妆了。
1956年某一天的《人民日报》,对上海的舞会提出批评:
举行舞会的风气,目前在上海的工厂、机关里颇为盛行,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倾向:铺张浪费者有之,贪污腐化者有之,聚众斗殴者有之。
据调查,国营上海广播器材厂等三个工厂其中有两个厂自己都有不小的场地,但举行舞会却要去租用大舞场。他们几乎租遍了原来上海出名的跳舞场所,什么四姐妹舞厅、爱而林舞厅、大沪书场……都有过他们的足迹,排场大了要花钱,于是就采用卖舞票的办法,票价由一角、两角甚至卖到六角、八角,有时竟出现了“黑市”,贪污票钱的事,当然也随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