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嫉妒有助于一个人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如果嫉妒情绪失控则是一种可怕的病态。
人生在世,只要你对欲望、对物质有追求,就难免会拿自己与周围的人作比较,一旦别人比自己好,心里常常就会产生不平衡感,进而产生嫉妒的感觉,所以说,嫉妒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感受。这种不平衡感带来适度的嫉妒,一种非常正常的感觉。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讲,嫉妒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可能产生于两点:一是个体为维护扩充自己势力范围和繁殖繁衍的需要,就如同狮子王对自己领地的保护和对母狮子交配特权的维护,而人类的发展也经历了这一过程;二是平等分配生产生活物资的需要,即古代生产力落后时期,必须集体合作才能维持生存需要,所以追求平等分配的心理成为人们的一种本能。
由此来看,适度的嫉妒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要,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需求,是一种自我提高的动力,是激励自己努力上进的动力。有比较就会有差距,有差距才会有进步的动力,这是适度嫉妒心理给人类带来的好的一方面。
但是,嫉妒心理一旦把握不好,任其失控则会导致祸端产生。从心理学上来讲,嫉妒俗称为“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嫉妒就内心感受来讲可分为三期: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为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因此,任由嫉妒心理失控而上升到后期的嫉妒心理,就成为一种可怕的病态心理。在这种可怕病态心理的操控下,很多人为了名利、为了权力,陷入相互之间的倾轧与争夺,使得人们弱肉强食,尔虞我诈,致使社会丑恶现象层出不穷。这些被嫉妒燃烧起来的雄心,看不得别人成功,害怕别人比自己强,一旦手中拥有某种权力,必然会压制人才。这样的案例古今中外均不鲜见,连一些受人尊重的历史名人,都难以逃脱嫉妒心理对其的摆布:唐朝宰相李林甫对才智功业高于自己者“必欲百般去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嫉妒晚辈,生怕别人超过自己,凭借自己的地位,压制格雷的电学论文发表;美国电影大师卓别林由于容不得才华超过自己的导演,利用自己的权力,焚毁了电影《海的女儿》唯一的一部拷贝……
对此,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就曾说过:“嫉妒者遭受的痛苦比任何人所受的痛苦更大,因为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能使他痛苦万分。”的确如此,嫉妒会让人失去理智,莎士比亚也早就警告过世人:“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
被嫉妒蒙蔽心灵的人是可恨、可悲、可怜的,嫉妒的人常常会陷入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各种不愉快的情绪会困扰着嫉妒的人,让自己付出健康的代价,现代医学专家指出:好妒者由于经常妒火中烧,长期受这些负面情绪的困扰,会诱发躯体症状,诸如烦躁易怒、头痛失眠、血压升高、郁闷心悸、胃脘不舒、食欲减退、恶心欲呕等。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讲,嫉妒是阻碍我们前进的拦路虎,一个人如果对别人产生了嫉妒心理,那么我们必然会常常以“我”为轴心,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满脑子都是忧愁怨恨,结果只能是徒生烦恼。如果任凭嫉妒在心中滋生,嫉妒心理就会恶化为嫉妒行为,一个这样的人势必会让周围的人对其退避三尺,也就谈不上人脉和交往了。因此,如果你在与别人比较的时候,一旦产生了嫉妒情绪,应让其向好的方面发展,化为前进的动力,努力向自己的目标追赶。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也应学会控制,把妒火控制在不越界的范围内。控制妒火的界线是什么呢?是不伤害他人,不影响事业,最好把妒火埋藏在心中,让它激励自己。
正所谓,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与人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经历、智力、机会、运气、社会背景、志向、性格、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等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造成了人们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地位的差别、职业的优劣、贫富的差距等。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差别,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嫉恨他人,自己不曾拥有,就不要眼馋别人的拥有,不让日子沦于黯淡,不让心绪陷于颓丧,这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努力去做的功课。
据已经解密的资料记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奥德伦。当时阿姆斯特朗所说的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
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别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其实,成功不在于某一个人,团队的成功就是每个人的成功,在生活中你会不会欣赏同事的成就呢?你愿不愿意从心里给别人热烈的掌声?这不但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项美德,多少年过去了,太多的人已经忘记了奥德伦,忘记了他大度而不失幽默的回答,但是,即使人类已经到月球繁衍生息,我们依然需要奥德伦那样的美德——玉成他人,真诚分享朋友的快乐,不让尘屑般的忧烦懊恼侵扰洁净如莲的心怀。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角色,人人是“自得其所”,各有归宿,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这样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来,从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来。这样,你就能摆脱一切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得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嫉妒也是阻碍我们前进的拦路虎,一个人如果对别人产生了嫉妒心理,那么我们必然会常常以“我”为轴心,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满脑子都是忧愁怨恨,结果只能是徒生烦恼。如果任凭嫉妒在心中滋生,嫉妒心理就会恶化为嫉妒行为,最终就会害了别人又毁了自己。因此,有了嫉妒情绪应该让它向好的方面发展,化为上进心,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也应学会控制,把妒火控制在不越界的范围内。控制妒火的界线是什么呢?是不伤害他人,不影响事业,最好把妒火埋藏在心中,让它激励自己。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然后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人际交往中,多向别人的优点学习,尊重和理解别人,依赖自己提高认识,学会超脱,不断自我反省,改善自身的品性,做到谦虚谨慎,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而不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