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心灵与心灵之间通过相互了解所达到的一种彼此间的相互信赖,这种信赖的结果是两颗心可以互换,可以重合,敢于托付。
什么是信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相信而敢于托付。信任是心灵与心灵之间通过相互了解所达到的一种彼此间的相互信赖,这种信赖的结果是两颗心可以互换,可以重合,敢于托付。敢于把心托付的人,是一个有事业心、上进心、进取心、同情心的人,更是一个值得尊敬、值得相信、值得依赖的人。
生活中的信任与被信任无处不在。人民相信政府吗?百姓相信广告吗?病人相信医生吗?学生相信老师吗?朋友之间、亲人之间、同事之间、同行之间,甚至同床的夫妻之间,都存在一个信任与被信任的问题。
英国作家乔治·麦克唐纳说:“信任是比爱更好的赞美。”所有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无论在爱情、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哪一个场合,缺乏诚信就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真正的“身价”,没有信任就没有顺利的人际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协作的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
有一个关于朋友间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伟大的信任产生在伟大的友谊之上,信任是友谊的基石。
公元前4世纪,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被判绞刑,在某个法定的日子要被处死。皮斯阿司是个孝子,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他的这一要求被告知了国王,国王感其诚孝,决定让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相见,但条件是皮斯阿司必须找一个人来替他坐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呢?但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答应替他坐牢。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诀别。人们都静静地看着事态的发展,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没有回来的迹象,人们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司的当。
行刑日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之时,围观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幸灾乐祸的大有人在,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已经挂在达蒙的脖子上,有胆小的人吓得紧闭了双眼,他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深深地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闻听此言亲自赶到刑场,他要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赦免了他的罪。
据说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我们也宁愿相信确有其事。
你身边有值得你信任和信任你的朋友吗?有真正与你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朋友吗?如果你有,哪怕只有一个,那么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种幸福是任何东西都难以衡量、难以替代的。
有这样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一天早上小刘打开了小卖部的窗口,刚把公用电话摆到柜台上,就有一位女士用电话。当她放下话筒时,小刘看了一下计时器,告诉她收费3元钱。
女士从精美的手提兜里掏出一张百元面值的钞票递过来,小刘手里没有这样多零钱可找,就对那个女士说:“您什么时候有零钱再送来吧。”
女士脸上显出惊讶的神色,问:“你认识我吗?”小刘细看她一眼,说:“我不认识您,可我信任您。”
女士转身离去了,十几分钟后,这位女士又出现在小卖部里,把3元钱电话费送给小刘,她说:“为了换开这100元钱,我去了一趟百米之外的农贸市场,又特意走回来送这3元钱电话费。”
小刘接过电话费,说:“不送也没关系的。”女士说:“我是出公差到这个小城,早上打那个长途,我要是没给电话费走了,你也无法找到我。可我一定要回来,一个人能被别人信任不容易,我要珍惜。”
就像故事里这个女士说的那样,面对别人的信任,我们要珍惜,因为被人信任不容易。信任不是要求来的,是你给予对方的,当你将身心投给朋友的时候,当你对朋友胜过自己的时候,不用说,你的朋友也会如此对待你。要想让别人信任你,首先你要做的是让别人信任,如果别人不信任你,那是你的错。
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一个人也是有学问的,倘若你只信任那些能够讨你欢心的人,那是毫无意义的;倘若你信任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那你就是一个傻瓜;倘若你毫不犹疑、匆匆忙忙地去信任一个人,那你就可能也会那么快地被你所信任的那个人背弃;倘若你只是出于某种肤浅的需要去信任一个人,那么接踵而来的可能就是恼人的猜忌和背叛;倘若你迟迟不敢去信任一个值得你信任的人,那你永远不能获得爱的甘甜和人间的温暖,你的一生也将会因此而黯淡无光。
实际上,信任是一种生命的感觉,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的纽带,你有责任、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明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明你不值得那个人信任。
信任是我们人类能够拥抱爱、拥抱灵魂、拥抱情感的力量,我们不能没有信任。但愿有更多人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叹中,对他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真诚、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宽容,如此,我们也就不用在信任的危机中惶惶不可终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