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不管是朋友、同事,还是上下级关系,彼此之间需要有一些空间,适度的分寸有利于良好关系的持续维系。
有位生物学家作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冬天,他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冻得直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后却因为忍受不了彼此的长刺,很快就各自躲开了。但是,无法忍受的寒冷使它们又想靠在一起取暖,靠在一起时的刺痛又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在受冻与受刺两种痛苦之间挣扎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刺猬法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距离是一种保护,更是我们要遵守的社交原则。
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要想和别人建立好的关系,就需要保持零距离,这样更利于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照。其实不然,因为牙齿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何况是个性不同的人呢?所以,在交际中,我们也应该像刺猬一样,保持合适的距离,既能够彼此温暖,又不会因为过近而伤害对方。
所谓“保持距离”,说到底是不要过于亲密,一天到晚形影不离。在交往中保持距离能使双方产生一种“礼”,有了这种“礼”,就会互相尊重,避免碰撞而产生伤害,这是社交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事实上,就是好朋友之间,也应该保持适度的距离,再好的朋友如果天天见面,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友谊之情长久。如果朋友之间没有私人空间的距离,双方的关系会从相互欣赏和尊重变为相互容忍,再到相互要求,然后转变为相互挑剔,最终会导致分道扬镳,更甚者将反目成仇。
另外,要与同事保持一定距离。在办公室里,如果与同事过分亲密接触,上司有可能会认为你在拉帮结派,组织自己的“势力”,将来动摇他的“根基”,因此,上司也许会找个理由把你清除“出局”。但是,假如你在办公室里奉行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的法则,每天只是准时上下班,完成本职工作而已,上司和同事们也会视你为怪人,他们会认为你不合群、不团结、没有共同协作能力,而这一点,也是职场上的大忌,时间一长,领导和同事也是不会欢迎你的。因此,只有合适的距离才会对彼此有好处,并且让你在职场上笑到最后。
最后,也要注意与领导保持适度的距离。有这样一个故事:
国王喜欢上了别的女人,却又担心被王后知道。有一个很会讨好国王的人主动出谋划策,为国王设定了许多与情人约会的方式,深得国王的信赖,国王与情人的事情也只有这个亲信最清楚。但好景不长,王后很快察觉到了国王的出轨行为,就准备询问国王的那个亲信。国王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找了一个罪名,把那个亲信处死了。
在现代社会里,虽然我们与领导走得近不可能遭到故事中这位大臣那样的命运,但是,保持适度的距离仍然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人认为与领导交往越亲密越好,其实不然,如果你不注意保持距离,把握分寸,过多地介入到领导的私生活,会使你脱离与领导的正常关系,了解领导的个人秘密和事业上的秘密对你更没有好处。
可见,人与人之间,不管是朋友、同事,还是上下级关系,彼此之间需要有一些空间,适度的分寸有利于良好关系的持续维系。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与人交往时,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也是很有必要的。从交往的一些细节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人们与其所喜欢的人交谈要比和他们不喜欢的人交谈距离靠得近;朋友要比一般人近;熟人要比陌生人近;性格外向者比性格内向者近;女人之间比男人之间靠得近。但要精确地把握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就要从心理的角度加以分析和总结。
美国人类学家胡尔把人的心理距离与空间距离相对应划分为如下四个区域,它们分别是:
第一,亲密区:距离0~8英寸
这个区域属于家庭成员最亲密的人。在该区域,两个人可以互相接触,嗅到对方的气味。此区域内,排斥第三者的加入。
第二,熟人区:18英寸~4英尺
18英寸~2英尺:属于关系非常密切的群体,如交情相当深的朋友。
2~4英尺:同学、同事,融洽的邻居都属此距离。
第三,社交区:4~12英尺
4~7英尺:一起共事人的社交距离,基本与个人无关的信息在此间相互传达。
7~12英尺:正式会谈的距离,这个距离内目光的接触比交谈更重要。此区域内人不很熟识,基本交谈事务性、不含感情成分的东西。
第四,公共区:大于12英尺
此区域超出了社交的范围,属于彼此不相干的人们,即使有联系也是生硬的。
根据以上划出的心理区域可以看出,在社交中我们要分析自己与交往的对方的关系亲密程度,才能在交往中保持恰当的空间距离。如果社交中我们与对方靠得过近,他的心里肯定将开始紧张,并开始防范你、拒绝你,因为他的私人领域受到了侵犯。
总之,社交时一定要注意和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交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