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信用的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受人欢迎,而不讲信用的人,则会受到众人的唾弃。
人无信则不立,信用是一个人处世的资本,是社交场合的通行证。信用是一种承诺,一种保证;信用就是一诺千金,做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讲信用。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人都不能够离群索居,不可能不与他人打交道,不可能没有朋友,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信用。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最小个体存在,虽然不能要求别人重守信用,但我们自己一定要做到守信,否则,你就不会获得朋友的信任、妻子的忠贞、同事的支持……而一个不讲信用的人,绝不可能有好的人缘,就更谈不上具有吸引人的魅力了。
20 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大量著名人物的基础上,总结出有成就者的健康个性特征,其中第一条就是讲信用。马斯洛还指出,一个人要走向成功或者培养健康个性有8条途径,其中就有两条与信用相关。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讲信用,要想获得朋友,也需讲信用。就像一位哲人所言:讲信用的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受人欢迎,而不讲信用的人,则会受到众人的唾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可见,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着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着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到外地去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慨地称赞说:“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果然,守信用的宋濂后来成为明朝的开国元勋,还和刘基、高启并后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从宋濂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守信的人很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如果不讲信用,在事业上也就无法获得他人的帮助,从而难以有大的发展。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已经建立了这样的档案,只有讲信用的人银行才会贷款,商人才敢和你做生意,公司才会聘用你,他人才敢和你交朋友。反之,你在这个社会上就难以立足。因此,不论你采用何种方式,但守信仍是最根本的成功之道,也是建立人脉、具有魅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