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就是一个无形的财富网络,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创造无限的价值。
现在,人际网络和人际互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除了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外,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从出生到刚走上社会,是没有什么人际关系的,而人脉又决定着我们一生的成败,所以,建立人际网络是做好事业的第一步。
人际关系就是一个无形的财富网络,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创造无限的价值。事实上,“人际互酬”已超越了原有的价值,成为一种超级公关原则。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网络之中,在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接触、融合的过程中,人际关系就是一个枢纽。只有建立互动关系,多给予,多付出,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印尼华人首富林绍良就是凭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巨大成功的。
林绍良最初在印尼只是一个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小贩,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认识了一位老人,并获得了这位老人的欣赏。后来,这位老人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女婿,即印尼独立战争中的高级将领苏哈托(后成为印尼总统)。机敏的林绍良觉得在动荡的时局中与军方结缘对自己有利而无害,于是,他利用自己小商人的身份,为苏哈托和他的军队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因此与苏哈托结下非同一般的私人友谊。后来,林绍良就利用这种关系在印尼军政界建立了牢固的联盟。所以,许多商人不敢经营军火,唯独林绍良敢做这样的大买卖。而这样的生意,很快使他财源滚滚。
在贩卖军火的同时,林绍良又敏锐地发现了另一宗可获厚利的生意,这就是丁香。当时中爪哇生产的一种丁香烟,闻名遐迩,销路很畅,中爪哇的上百家烟厂以此为生。但丁香产于马鲁古群岛,而要将丁香运到中爪哇,须经过荷兰军队的重重封锁线。有的商人虽看中了这一诱人的发财机会,但害怕无情的战火,不得不忍痛割爱,一些铤而走险的人,也多数失败了。
经过慎重考虑,林绍良决定做丁香生意。他设计了一条比较保险的运输路线:从马鲁古群岛以北苏拉维装货,绕道新加坡,避开印尼国内的战区,从三宝拢登岸,运到古突土镇,再发往各烟草厂家。这样,从马鲁古到古突土,林绍良一次次频繁往来。他之所以敢冒着巨大的风险贩运丁香,是因为以视他为知己的苏哈托的部队,能够为他提供一次又一次特殊的军事保护。就这样,林绍良告别了走街串巷的小贩生涯,成为印尼商界小有名气的商人。
印荷之战结束后,印尼领土得到了统一。此时的林绍良已积累起相当丰厚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军界和政界积累了良好的人脉。此时已经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他决定放开步子去做大事业。
在贩卖丁香的活动中,林绍良获得了一个新的启示:办厂比行商更为有利。因为他虽然赚了丁香园主的钱,可烟厂又赚了他的钱。如果选准目标办厂,一定能得到更大发展。经过深思熟虑,他在首都雅加达开办了一家肥皂厂。这一步迈得非常扎实,肥皂生产工艺简单,原料充足,劳动力又非常低廉,因此,不需花多大投资,就可见效。刚刚平息战乱的印尼,物资极度匮乏,林绍良的肥皂一上市就呈旺销势头。他凭此立住了脚后,又在尼默和布拉巴亚兴建了两座纺织厂。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他又与人合资,在古突土和万隆建立了两座中等规模的纺织厂,接着办起了轮胎厂、自行车零件制造厂、铁钉厂等。总之,他审时度势,明察行情,占领一个阵地后,便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随着事业的发展,在经营活动中,林绍良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成为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实业家,必须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这时,又是他之前建立起来的人缘帮助了他——泰国金融巨头泰籍华人陈弼臣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林绍良终于办起了自己的银行——中央亚细亚银行。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苏哈托就任印尼总统,林绍良的事业更得到了空前发展。1968年,鉴于印尼长期遭受殖民主义掠夺,粮食缺口很大,每年须拿出大量外汇进口粮食,林绍良向政府提议,在国内自行加工面粉。印尼政府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把全国生产面粉2/3的专利权交给了他。林绍良为此成立了波戈沙里有限公司,并获得印尼国家银行28亿盾(约合280万美元)的贷款,国家总统苏哈托亲自主持了公司第一座面粉厂的落成典礼。经过几年的努力,波戈沙里公司属下的几座面粉厂,已能生产国内面粉需要量的80%,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面粉公司。同年,林绍良又获得了经营丁香的特权,并与苏哈托家族共同创办了拥有30多家银行、建筑、水泥、钢铁等行业的“根扎那企业集团”,该企业集团此后成为印尼华人实力最雄厚的五大财团之一。
林绍良是凭什么成功的?显然,他的成功主要得力于苏哈托总统的支持,他以一个到处叫卖的小贩起家,其成功主要凭的是左右逢源的人和。林绍良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成败皆决定于人。因此,在经营活动中,他极为重视人际关系。他注重与上层人士的关系,更注重与社会各界友好相处。为了让个人的事业深深植根于印尼民族的土壤,他在雅加达证券市场上公开上市自己集团的股票,以吸引更多的印尼人参加自己集团的经营,从而牢固地在印尼土地上立住脚。
可见,在现实社会中,谁懂得积极地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