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就是彻底地卸掉所有的伪装或技巧,把自己像一朵花那样打开,自然、朴实、亲切。诚实的力量是一种敞开的力量。它能以心诚坦荡之怀,使欺诈谗言不攻自破,并使误会销迹于无形。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荀子强调即使是普通的谈吐也一定要诚实可信,即使是一般的行动也一定要谨慎小心,不敢效法流行的习俗,不敢自以为是,像这样就可以叫做诚实之士了。
诚实就是彻底地卸掉所有的伪装或技巧,把自己像一朵花那样打开,自然、朴实、亲切。诚实的力量是一种敞开的力量。它能以心诚坦荡之怀,使欺诈谗言不攻自破,并使误会销迹于无形。
《菜根谭》中说:“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一个肯信任别人的人,虽然别人未必都是诚实的,但是自己却先做到了诚实;一个常怀疑别人的人,别人虽然未必都是虚诈的,但是自己已经先成为虚诈别人的人。
西晋时的石苞,面对不平,心底无私,使晋武帝终于自省,也消除了自己的不平之境。
石苞是西晋时期一位著名的将领。晋武帝司马炎曾派他带兵镇守淮南,在他的管区内,兵强马壮。他平时勤奋工作,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当时,占据长江以南的吴国还依然存在,吴国的君主孙皓也还有一定的力量,他们常常伺机进攻晋朝。对石苞来说,他实际上担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
在淮河以南担任监军的人名叫王琛。他平时瞧不起贫寒出身的石苞,又听到一首童谣说:“皇宫的大马将变成驴,被大石头压得不能出。”石苞姓石,所以,王琛就怀疑这“石头”就是指石苞。
毫无理由地怀疑他人,陷入不平之中,实在是不义之举。
于是他秘密地向晋武帝报告说:“石苞与吴国暗中勾结,想危害朝廷。”在此之前,风水先生也曾对武帝说:“东南方将有大兵造反。”等到王琛的秘报送上去以后,武帝便真的怀疑起石苞来了。
正在这时,荆州刺史胡烈送来关于吴国军队将大举进犯的报告。石苞也听到了吴国军队将要来进犯的消息,便指挥士兵修筑工事,封锁水路,以防御敌人的进攻。武帝听说石苞固守自卫的消息后更加怀疑,就对中将军羊祜说:“吴国的军队每次来进攻,都是东西呼应,两面夹攻,几乎没有例外的。难道石苞真的要背叛我?”羊祜自然不会相信,但武帝的怀疑并没有因此而解除。凑巧的是,石苞的儿子石乔担任尚书郎,晋武帝要召见他,可他过了一天时间也没有去报到,这就更加引起了武帝的怀疑,于是,武帝想要秘密地派兵去讨伐石苞。
武帝发布文告说:“石苞不能正确估计敌人的实力,修筑工事,封锁水路,劳累和干扰了老百姓,应该免他的职务。”接着就派遣太尉司马望带领大军前往征讨,又调了一支人马从下邳赶到寿春,形成对石苞的讨伐之势。
王琛的诬告,武帝的怀疑,对石苞来说,他一点也不知道,到了武帝派兵来讨伐他时,他还莫名其妙。但他想:“自己对朝廷和国家一向忠心耿耿,坦荡无私,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这里面一定有严重的误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做事情应该光明磊落,无所畏惧。”于是,他采纳了部下孙铄的意见,放下身上的武器,步行出城,来到都亭住下来,等候处理。
武帝知道石苞的行动以后,顿时惊醒过来,他想:讨伐石苞到底有什么真凭实据呢?如果石苞真要反叛朝廷,他修筑好了守城工事,怎么不作任何反抗就亲自出城接受处罚呢?再说,如果他真的勾结了敌人,怎么没有敌人前来帮助他呢?想到这些,晋武帝的怀疑一下子打消了。后来,石苞回到朝廷,还受到晋武帝的优待。
台湾济慈法师说,对人要诚,不怕受欺诈;你被人欺诈了,你反而显得更明亮,就像宝石一样,只有被磨才闪亮。
钻石内部的光泽比它表面的光泽重要两倍,所以为人也要像钻石一样具有内涵。对人真诚非常重要,但是具有内涵更会散发出永久的魅力。
有很多人仿佛绣花枕头,只有一个光鲜的外表,而根本没有什么思想和内涵。就如同一些烂尾楼,它们有着宫殿一样的外表和门面,而里面却破破烂烂,还不如乡村的土屋小院。有很多人严密地封锁着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本不允许他人走进里面,但是它们却终日躲在里面昏睡不醒。他们在和你刚刚相识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热情,但是在简单的问候之后,你们的交谈就会宣告结束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内涵,也没有什么充满智慧的话语,他们只能保持死一般的沉默。
这样的人可以愚弄一些只注意事物外表的人,而根本无法欺骗一些富有智慧和内涵的人。因为有内涵的人目光敏锐,一下子就可以看穿他们空虚的内心世界。
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姿态,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谋略,是自在人生的最佳姿态。低调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低调不仅是自在人生心态的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自在人生心态的一种哲学。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这一自在人生心态哲学思想的启示,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睡得踏实、睡得香甜。